时间: 2020-03-17 12:06:35 | 作者:阳明悟行学宫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于“知”和“行”的理解。我们接着上回的讲:
南宋的时候,同样的在理学的这个整个阵营里头,也是一样。尽管我们会说王阳明的知行观点和朱熹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实际上“知”和“行”的关系问题在朱熹那里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并且在朱熹的了解当中他同样强调了“知”和“行”两者是相互触发齐头并进的关系。比如说朱熹同样讲到这个意思:知行长相须,那就说“知”和“行”也是相互依附在一块的。但是他非常强调的一点是什么呢?尽管这俩点都很重要,但是在先后关系上面来说“知”应该在“行”之前,要先知了然后才能行。从重要性来讲朱熹的意思是说“行”重“知”。“知”与“行”功夫须着并列,那就强调了它们是并列关系。他有一个话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朱熹这里也强调“知”和“行”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朱熹同时的吕祖谦就是我上一次有提到过把他了解为浙东学派的典范人物之一,他说是致知力行不是两截,不是两截那就是一截,力行亦所以致其知,磨镜所以镜明。磨镜所以镜明这个话从哪来大家知道不?禅宗那里来。禅宗经常讲磨镜,我们的心就好比那面生了锈的镜子,所以我们要磨它,镜磨明了,是不是要花功夫。磨镜所以镜明,所以“知”和“行”同样是一截不是俩截。
所以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观点,都是在王阳明之前的,这些观点毫无疑问都成为王阳明最后提出““知行合一”“之说的思想资源。
我们刚刚有提到王阳明是反对朱熹的知行观的,但朱熹实际上讲的很清楚“知”和“行”不是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是一回事,他们是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相互促成的关系,这个观点在朱熹那里实际上表达得很清楚。那么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和这个朱熹讲的这个”知行合一”关系究竟差别在哪里?
我们今天关于王阳明““知行合一””这个观点的了解,通常就把他了解为什么呢?好像这个知识和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可偏废,不可偏离的关系,在这个意思上讲““知行合一””。但是,这个并不完全符合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的本意,那么王阳明的本意是什么呢?
王阳明的意思是,真正知道一件事情是一定能够行的,这个实际上是朱熹也这么的(真知必能行)。但王阳明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说必能行,而是真知即是行。他们的差别只是在这个地方,所以王阳明的意思那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不论是朱熹怎么讲也好,二程怎么讲也好,还是我刚刚提到吕祖谦啊佛教等等怎么讲。如果说“知”和“行”是两轮也好,两翼也好,相互促进也好,那毕竟是“二”不是“一”。对不对?到了王阳明那里这个“二”才是真正成了“一”,这才是他的真正的独特的地方也是王阳明真正和前边不相同的地方。
那这个二能不能变成一?怎么变成一呢?请持续关注,我们下回在给大家细细道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