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张居正和皇太后什么关系 相互赏识,还是另有情况。

时间: 2023-10-30 15:02: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张居正和皇太后什么关系 相互赏识,还是另有情况。

张居正李太后


张居正李太后
张居正与李太后没有关系。
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在民间被称为李彩凤。她出生于公元1546年,而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当时,张居正已经48岁了,而李太后只有27岁。这两个人的年龄差还是蛮大的了。
民间传说,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有一种模糊的关系。如果这是真的,那只能是张居正在威胁李太后,而且有这么多小鲜肉,所以李太后没有理由喜欢一个糟老头。而且万历皇帝抄张居正家的时候,李太后是一声不吭的。如果他们真的有感情,李太后就不会看万历这样做。
明朝的妃子基本上都来自民间,这就是明朝没有外戚乱政的原因。李太后也是民间出身,最初是一名宫女。因为她生下了万历帝朱翊钧,所以李太后才从宫女的身份,被提拔为侧妃。当时朱载_还是裕王,等到朱载_登基以后,母以子贵的李太后则被提拔为贵妃。
与此同时,陈皇后仍然在位,所以当朱翊钧登基时,是两宫皇太后并立的。明朝规定新皇登基以后,嫡母也就是皇后会被尊奉为皇太后,而生母虽然也是皇太后,但是没有徽号,给嫡母加上徽号以示区别。
李太后做事非常谨慎,因为她没有庞大的家族来帮助她管理政务。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她的儿子朱翊钧。因此,她对朱翊钧的管理非常严格。在朱翊钧大婚之前,一直是李太后在管教着他。此后,朱翊钧被正式委托给张居正管理。她也不愿意插手政务,严格遵守后宫不干政的原则。可以说李太后是一个非常严于律己的太后。
而张居正志图高远,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当时他一边要忙于改革,他一边还要教育万历皇帝,所以他没有任何闲暇时间做其他事情。
张居正号称大帅哥一枚,即使年近五旬了,张帅哥的颜值应该也是在的。而当时李太后也才二十来岁,这样一个女孩被一个英俊的男人迷住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张居正经常出入皇宫,并负责教导万历学习,所以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有任何关系似乎并不奇怪。
但我们必须明白,在客观条件下,这是不允许的。李太后四周都是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陈太后在看着,张居正想要做任何事情,都有若干双眼睛盯着。
他们俩也不能公然把所有人都打发走,这样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此外,张居正入宫就是为了教育万历皇帝,时间也是掐得死死的,而且写皇帝起居录的人,也都时刻在一旁侍奉着,张居正哪里有什么机会开小差,去和李太后私会呢?
只是因为这种事情,宣传更引人注目,所以民间久而久之就传开了。百姓们天真地认为在皇宫里私会和在民间一样容易,所以他们自然相信这一点。事实上,这是一个古代版本的谣言,内容不堪一击。
朱翊钧为什么杀李太后
朱翊钧没有杀李太后。
孝定皇后李氏,后世有传名彩凤,女,汉族,北直隶顺天府_县人,明穆宗朱载_的妃嫔,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
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
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皇帝实行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与张居正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
张居正到底有没有睡李太后
大明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故,年仅58岁。20岁的神宗皇帝朱翊钧亲政。没多久,朝廷就下令追夺了张居正的爵位,并派人将他抄家。张居正老家的荆州令,为配合上级查抄,提前封锁张家大宅,其家人被迫住到空屋子,查抄结束,饿死了十几人。但张居正家并没有查到多少财物,从张居正的兄弟子侄家里倒是抄出了大量金银。这并不能证明张居正敛财。
万历皇帝剧照
张居正对大明居功至伟,为什么刚死就遭到这样的下场?有一个传闻说,张居正生前与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关系暧昧,皇帝已经忍了许久,亲政掌权当然要报复。这个传闻还说的有鼻子有眼,什么张居正仪表堂堂,掌权时候才四五十岁,李太后年轻而孤独,两人关系如何不寻常之类的。流言肯定是早就有了的,不过杀伤力最大的一记补刀,出自清朝的一段戏文。
这段戏文里讲到,当年张居正考公务员时候,拿了头名状元。有个叫艾自修的考生,也入了榜但排名靠后,用北宋起就流行的说法就是不在“龙榜”而在“虎榜”里。据说张居正看到榜单上艾自修的名字,觉得好笑,随口就来了一句“艾自修,自修不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张居正剧照
这句话艾自修听说后很生气,但一时找不到回怼的话,这是个很难对上的的上联,嵌入了他的名字,还捎带说事儿。艾自修这口闷气就生了很多年,整日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想不来下联。
后来张居正当上了丞相,推行“万历新政”,得罪了朝野无数人。有关张居正的坏话,坊间层出不穷。艾自修想必是有所耳闻,灵光一闪,终于对出了下联,这个下联把张居正怼得人仰马翻,“张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就是说张居正与李太后暧昧不清,“黑心宰相”对“白面书生”,“卧龙床”对“背虎榜”,的确对得很妙。
这段故事的出处,其实是《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等对联书收录的清代戏文故事。不用说《明史》,连最详实的明代历史笔记《万历野获编》,也没有记载艾自修其人其事。艾自修的简介出自地方史《云南通志》,他比张居正要小二三十岁,根本不是同一届考生。
有人又说了,李太后为什么那么支持张居正变法,两人关系不一般。那么先看看李贵妃是怎么当上太后的。下文摘录《明史·张居正传》一段话:
“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保”就是大太监冯保,冯保的权势是张居正也惹不起的。张居正就很聪明多次讨好过冯保。上面一段话记述的是,明穆宗隆庆皇帝死后,冯保想讨好万历皇帝的亲娘李贵妃,让张居正出面倡议,尊李贵妃为太后。按理说隆庆皇帝的陈皇后才是太后人选。怎么办?张居正不敢违拗冯保,只得变通,于是李贵妃和陈皇后都当上了太后,一个叫“慈圣皇太后”,一个叫“仁圣皇太后”。
李太后剧照
这种“两宫并尊”的情形在明朝景泰帝时候就有过,所以也不稀奇。这样一来,张居正左右逢源,两宫太后、皇帝和冯保都满意。李太后上位后懂得感恩,宫内大权给了冯保,朝政大权当然给了张居正。所以张居正推行新法,李太后和冯保都鼎力支持,不然张居正寸步难行,一个冯保扯他后腿就够喝一壶的。
张居正独揽朝政多年,又强力推行新政,恨他的人多到数不过来,就像王安石一样背负骂名无数。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张居正初到内阁,还不是首辅时候,大搞权谋,与人联手,一连排挤走了好几个对手,《万历野获编》说他“此公才术,故非前后诸公所及”,就是说张居正权术很厉害。
大太监冯保剧照
最后分析一下,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在张居正死后对他“夺封抄家”:
第一,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和冯保长期独揽权柄心怀不满,因为冯保也很快就被万历皇帝处理了;
第二,内外朝臣、地方大族呼声一片,要求严查张居正罪状,出一口恶气。万历皇帝听信谗言,才对张居正处理得如此之重。
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朱由校上台后,就给张居正平反了。所以本文认为,张居正的“绯闻”,纯属无稽之谈。
参考书目:《明史》、《万历野获编》等
嘉靖为什么要赶走吕芳
嘉靖皇帝是个聪明人,嘉靖灭严党后,清流必然做大,一方做大,嘉靖就感觉头上悬了一把剑,以前是在清流与严党头上悬剑,嘉靖感觉到了危机。
明朝有一个思想,君权、相权、监权,只要任何两方相连就可以控制整个大明帝国!
嘉靖最后和自己孙子说的那句话,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简单的说就是,我必须是绝对的老大,嘉靖最要紧的就是分化,不让相权做大,让太监为自己所用,曾有说在御前会议上,嘉靖让徐阶内阁补个贞字,是胡汝镇,我倒不这么看,就是赵贞吉,因为赵贞吉能够揣测圣意,用赵贞吉可以分化官僚体系。
而不用吕芳,也正像严世蕃所说:吕芳这个老狐狸早就靠不住了,他是把宝都压在后两代人身上,而嘉靖也早就对吕芳不满,还记得,嘉靖给完吕芳丹药后的咆哮吗?没有可靠的人了,现在连你也没有真心了!杨金水说过,我们只有一个上头,那就是宫里,严世蕃能看出吕芳押宝,嘉靖一定也看得出!
个人想法,将吕芳放到南京,既是保他,也是防他,雍正王朝里面康熙快不行之时,将能臣干吏全部贬职,目的是将此能臣干吏监押保护,一旦新主登基,立即官复原职,成了新皇帝的臣子,如果留吕芳在北京,试想,新天子登基,吕芳会不会因自己有拥立之功而把持朝政?而此时北京已经是巨大漩涡,20年的无为天子,严党被清算了,下一个被清算的会不会是吕芳?如果被清算了,我能不能保住他?需要有人背黑锅,外一吕芳与徐阶连起手拥立裕王,我怎么办,可是哪个能顶替吕芳,不太笨,不太聪明,还要跋扈张扬,为我所用,还要被清流瞧不起,陈洪!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母亲的关系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辅政大臣,也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但是民间有传言,说是张居正和万历的生母,有一些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广为流传,说艾自修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落榜,于是张居正就出了一个上联:“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后来艾自修成功考中,于是就找机会对这个下联,不巧在后花园中发现了一个通往太后卧室的密道,随机出了下联:“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但是历史上的张居正,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一、张居正是个正人君子。
张居正正人君子的形象,是被朝政所认可的。张居正父亲去世的时候,作为儿子的张居正本应该回家守孝三年,但是当时万历皇帝还是一个小孩子,离不开张居正,于是皇帝就下旨夺情,说张居正不用辞官守孝。当时张居正也正在推行改革,所以就接受了夺情,所以才能得到朝堂的认可。
二、张居正对他的对手也是比较仁慈。
如果说没有守孝是因为权利的压制,但是张居正确实做到了一个大臣的责任。严嵩失势的时候,整个朝堂避之不及,埋都没有埋,那个时候,也只有张居正站出来埋葬了严嵩。此外,高拱被处理的时候,连大太监冯宝都要栽赃陷害他,虽然高拱是张居正的政治对手,但是张居正还是想方设法制止了冯宝,可见张居正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
三、张居正一心为朝堂。
张居正在位时期,是一直在推行万历新政的,此时的他根本就无瑕顾及儿女情长,毕竟万历新政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张居正为了明朝的发展,情愿身负骂名,可见张居正对明朝,绝对是一片忠心的,这样一个人,怎么回去做苟且之事呢?

明朝著名的宰相张居正与李太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

没有。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宰相,也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明神宗十岁就登基掌握政权,他的母亲李太后自然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辅佐明神宗,此人恰是张居正。

因为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关系过于信赖和亲密,坊间便有了“黑心宰相卧龙床”的传言,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张居正和李太后。

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在他23岁的时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信任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担任宰相一职。

在位期间,张居正勤勤恳恳,为明神宗处理政事建言献策,深得明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在当了宰相之后,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辉煌点,那就是推行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看到明朝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水火之中,便向皇上商议改革一事,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深得明神宗的认同。张居正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改革。

扩展资料:

万历十年(1852)春,张居正身患重病,久治不愈,朝廷大臣上自六部尚书下至冗散,无不设斋醮为其祈祷。他们纷纷舍弃本职工作,日夜奔走于佛事道场,把祈求平安的表章供上神坛,长跪不起。

官僚们争相雇募文人词客,代写表章,各地封疆大吏莫不争相仿效,其排场之大,连后来万历皇帝病重时也无法企及。

万历十年,张居正积劳成疾,因患直肠癌病逝。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去世刚半年,倒张的活动就迫不及待地展开,接踵而起的是连篇累牍的弹劾,他生前所有的封号都被取消,张家满门查抄,长子自杀,次子充军,全家饿死十多人。

没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有些无聊的影视剧里面把他们描写成了情侣关系这种无聊的设置属于赵国特色的一种

张居正和李太后在真实历史上真的私情吗?

野史一直传言李太后和万历首辅张居正有一腿,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作为万历的生母,虽然地位尊崇,但隆庆皇帝驾崩的时候她还不到30岁,可谓风韵犹存。

而且张居正的成功上位确实得到了李太后的大力支持,不光如此,关于张居正和李太后的“私情”,还有一段记载: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张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这是一幅很工整的对联,可表达的意思就没那么文雅了,讲的是艾自修在被张居正嘲笑自己位居榜末后,反击张居正与李太后私情的讽刺。

但是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是艾自修恼羞成怒的表现,要说张居正“卧龙床”恐怕不靠谱,但是李太后确实和张居正关系很不一般,这就得从李太后的政治手腕说起了。

迅速出手,扳倒首辅高拱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坖死在了女人的怀中,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是为万历皇帝。

六月初十,这一天是太子登基继位的日子。内阁首辅高拱率领着百官在会极门等候着小太子的到来,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高拱在心里就不乐意了,他本来就很轻视这个小太子,甚至有“幼子岂能治国”的见解,就在他准备去“教育”太子不要迟到的时候,司礼监太监冯宝带来了一道圣旨,并当众宣读:

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这一下高拱傻眼了,想自己是隆庆大行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内阁首辅,隆庆皇帝的钦命托孤大臣。没想到的是,小太子还没正式登基,自己就要回家养老了。

要说这是小太子的谋略,傻子都不相信,虽然明朝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但大臣们都明白,这是李贵妃的意思。

其实高拱被罢免也不冤,是他自己太轻视对手了。

领托孤重任后,他考虑的不是如何辅佐幼主治理国家,而是想拿到司礼监批红的权限。

自古主少国疑,他认为年幼的太子和李贵妃只能依靠自己,所以有点得意忘形了。决定趁机扳倒司礼监的冯宝,然后将批红的权限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知道,明中期以后,内阁与司礼监是相互制衡的关系,高拱已经是内阁首辅,如果再拿到司礼监的大权,那朱家的江山就成空壳了,高拱自然成无冕之王了。

而太子的生母李贵妃虽然年轻,但她可不是毫无政治经验的人,她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她迅速联合了冯宝,力挺张居正代替高拱,解除了这一危机。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圣旨,高拱被赶回家养老去了。

为保万历,极力拉拢张居正

高拱去后,张居正成了首辅。但是问题又来了,谁敢保证他不是下一个高拱呢?更何况冯宝本身就是和张居正穿一条裤子,要说批红的权限不在内阁手上,可是司礼监掌印冯宝此时和内阁在同一个阵营里,完全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

这个时候李太后就需要拉拢张居正了,为了让张居正不生二心,她授意小皇帝极力捧高张居正。

比如在万历元年的十月,张居正在给万历授课时,万历小皇帝说道:“贤臣是国家的珍宝,而先生正是朕最大的珍宝”!

这让张居正好一阵感动,新皇虽然年幼,但对自己如此褒奖,自己若不尽心竭力辅佐怎么对得起如此恩荣。

要说小皇帝的褒扬颇具意味,这明显不像一个十岁孩子的心计,背后指点的高人自然是李太后无疑。

这有点像三国刘备对诸葛丞相的托孤遗言:“幼子若可辅,则辅之,若不成器,先生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李太后的这招比较高,一下子把张居正捧到天上去了。不光如此,李太后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皇帝年幼,在他亲政之前,一切都要听先生(张居正)的教诲。这等于是承认张居正的代行皇帝之权,只是没有名分罢了。

有此殊荣,张居正有什么理由学高拱呢?

借势抬高自己,对皇帝的教育尤为严苛

李太后虽然是万历的生母,但她却不是隆庆皇帝的皇后,她只是贵妃,那她的这个太后称号是如何来的呢?这就要要说说她与张居正的“亲密”关系了。

万历登基后,按祖制应该尊奉嫡母陈氏为太后,作为生母的李贵妃按礼制是要低一等的。

但因为她和张居正是“同盟”关系,所以授意冯宝暗中操作,让内阁张居正交付廷议,两宫并制给自己拔高了身份。

到这里,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确实很“亲密”,但是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政治关系,从李太后对万历皇帝的教育就可以看出来。

前面说到李太后教育小皇帝要尊重先生,说的都是先生的好话。可是小孩子的未来跟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在他心里一直依靠先生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李太后的另一套教育就出来了。

李太后早期对万历皇帝的教育尤为严苛,动不动就罚小皇帝跪地抄书。有一回,小皇帝又犯错了,李太后很生气,不仅罚他跪着,还让他抄写《汉书.霍光传》。

霍光是什么人,汉朝废立昌邑王刘贺的权臣,早期也是有大功于大汉的功臣。这一点,几乎与当朝的先生毫无差别。

原来,这是李太后在教小皇帝要引史为鉴。

更高明的是,李太后还让张居正知道了这事,这可把张居正吓坏了。不说霍光,单说自己的前任高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仅用了这一招,就从侧面提醒了张居正,虽然大权在握,但要时刻警醒自己,否则难保不走高拱的老路。

张居正倒台,李太后极力支持清算

到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立刻主张对张居正进行清算,不但剥夺了张居正的勋爵,还抄了他的家,差点要开棺鞭尸,他的家人后代,也大多流放或处死,连张居正昔日信任的官吏,有不少都受到了牵连。

万历对于张居正的清算,朝臣们都觉得过分了,明显有一些挟私报复,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但让人奇怪的是,昔日的盟友、张居正的靠山李太后,在此时不仅不出来说情,反而支持万历皇帝的清算行动。

要说这也很好理解,早期对于张居正的倚重,无非是依靠他保证幼主的皇权稳固。但是在万历早期,人们只知有首辅而不知有皇帝,现在皇帝亲政了,如何才能树立皇权的威严?最好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清算张居正!

昔日权倾朝野的首辅,清算了他正好给小皇帝立威。同时这一招不光是迅速确立了皇权的不可侵犯,同时也为后世的重臣立了榜样,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却牢牢把控大权的原因,有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先例,谁还敢以身试法!

结语

宫女出身的李太后早期与张居正关系“亲密”也是迫于无奈,她得保证儿子的皇位,但如果说她与张居正有私情,那纯属是造谣,关系亲密只是政治手腕而已,完全没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

到了该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手软。同样是为了儿子万历皇帝,她把自己亲手捧起来的张居正,毫不留情的打入了无底深渊。

需要的时候,则极力拉拢,到用废了的时候,则被人无情的抛弃,难怪有无情最是帝王家的说法。

文章标题: 张居正和皇太后什么关系 相互赏识,还是另有情况。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755.html
文章标签:皇太后  另有  赏识  相互  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