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发现教育之道

时间: 2020-02-26 10:55:51 | 作者:晓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发现教育之道

  山东会堂,下午四点,俞敏洪先生开始他的演讲,题目是《教育和未来》。

  从未来三十年,中国面临的问题谈起,涉及经济模式、道德基础、制度建设、民族思想,再到“中国需要真正的教育”宏达的主题下,是俞敏洪先生对教育的切身感受。视野开阔的人,对教育的认识同样有不一样的高度。一个并不单纯的教育人,一个十分成功的经济人,一个相信未来的追梦人。他的讲述让我感觉到那些熟悉的教育情境缺失了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未来学等文化背景。教育本应该引领这个社会,而如今却被社会反复质疑,找不到出路。俞敏洪先生的讲演,尤其是关于“教育之道”让我看到教育的实践根本之所在。

  在俞敏洪先生看来“教育之道”就是要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就在人文教育,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一代代的国人,知书达理、胸怀天下。而西方教育的精髓是科学,崇尚知识、鼓励创新。当前的状况是,我们往往以教知识的方式来教传统文化,读读背背考考,让原本触及心灵和灵魂的经典变得枯燥无味,根本无法内化成孩子的素质;在探索科学的路上,我们急于功利的做法,使得知识传授越来越狭隘,知识获得的同时也扼杀了一个个生命的灵动。经纬已经变得模糊和摇摆,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想培养出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国民是如此艰难。我以为人文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肥沃土壤,而知识与科技则是长在这肥沃土地的一棵大树,有根基、有拔节也有傲骨品格。

  演讲期间,俞敏洪先生与我们分享了诸多故事,这些故事为“教育之道”作了精彩阐释。他讲到一个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在班内总是喜欢表扬后十名的学生,谁要是有进步就会得到老师的欣赏和鼓励。这种做法的背后蕴藏着这样的教育道理:让孩子明白今天的自己要跟昨天的自己比,有进步,就值得肯定。一点点,让孩子们成长的热情被点燃。他坦言,自己并不聪明,之所以能够考上北大,主要是自己在小时候遇到了“好老师”。当初教自己英语的是一名文革期间被下放的高学历干部,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与之相反,一个教数学的老师曾经把俞敏洪关禁闭一天,以致后来他对数学极端厌恶,成绩一直令人汗颜。他以马云作比,告诉我们人的起点是无所谓高低的,只要有期待就已经走向了成功。他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任何的成就都需要自我的发现和激励。

  俞敏洪先生坦陈自己的自卑经历。不敢谈恋爱、不善言谈。最终克服这一问题的是当面对大学的学生自己开始成为一个老师的时候,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微笑多了,信心多了,他开始发现自己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

  谈到阅读的问题,俞敏洪先生现场请读书超过20本的人举手,五六个人;请读书超过五本的人举手,最多20多个——而此刻坐在礼堂里的听众有两千多人。他的阅读生活一直坚持,每一年要阅读不少于100本书,不到半年,他一统计,自己已经读了72本,精读的20,其他的是略读。他说怎么能不读书呢,翻翻就是思想。他说国内统计的一个数据说中国人平均每年阅读5本,其实是含有各种教辅资料的,真正的只有1.5本。他这一部分的演讲让我感觉到阅读对于一个有高品味追求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我可以明白为什么他可以与易中天侃侃而谈,为什么他的演讲如此酣畅淋漓。阅读可以让一个成功人士始终保持向前的姿态,他说自己是始终有理想有激情的人,我想阅读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这一段时间,阅读没有间断,写得东西少了,读得东西杂了,有哲学、有佛学也有教育学。静心阅读的时间,也是沉潜修行的时间,一本本书可以带给我们非比寻常的体验。

  在等待演讲开始的时候,我继续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二十米外,一位与会者也在看这本书。同一个时间段,都是这本书,好巧。冥冥之中,缘分已定。是的,对未来、对生活、对教育始终抱持一份理想,在教育的活动中努力践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之道了。

文章标题: 发现教育之道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64673.html
文章标签:之道  发现  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