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国学讲座随记

时间: 2020-02-14 22:57:13 | 作者:晓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2次

国学讲座随记

  几周前,在山东省委党校聆听了有关国学的报告。在现场随手记的文字藏在包里很久,待整理的时候,看到其中的句子依然很有启发,撷来再品。

  金辉校长是这次报告的主讲,她的讲述国学很有造诣,一些经典数据、例子信手拈来,自然从容,很有感染力。没有一定的阅读,没有一定的心境,是万万达不到如此程度的。她说,85%以上的人身心不和谐,繁忙的工作,焦虑随时发生,很多人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这一点,我是相信的,每个人的心过于芜杂,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况。回忆一个人的小时候,对待事物是敏感的,各种感官处在接受讯息的开放状态,而人到中年,却往往有些麻木了,(忽然想到,是不是麻木也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因为毕竟处在复杂信息的处理状态,人是吃不消的。)要走出麻木,就需要人要由单纯的信息接收提升到对生命对人生的开悟,活得澄明。人要超越性格,实现自我的重生。还有一个数据,卡耐基说人一生85%以上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所谓的“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怀着一颗谦卑之心,学习之心,也便少了烦恼。俗话说:静能生慧,内心安静,智慧才能产生。

  格局大、胸怀大、见识大的人才能够叫“大人”。平心而论,阅历与胸怀才能促就一个人的真正成长。格局大需要有视野,视野开阔,游离于事情之上,才能够做出更客观的判断。想到王栋生老师说的“我在乌云之上”,那既是一种超脱,更是一种淡定。一个人的成长应该依靠一颗心来判断,这颗心是否坚韧、是否宽容、是否丰富、是否平和,决定着一个人的成熟度。世界很大,时间很少,在人世间的这些年,能够有使命感、存在感,就是一种幸福。

  金辉校长说: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种释然,也是一种毅然。看得到自己的追求,找得到自己的定位,并愿意为此而执着——我愿为这样的人喝彩。这一生,你为何而来?太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这个问题,让自己的人生有使命感,也让自己的人生有作品感。我们一生不正是一件宏伟的作品吗?工匠的作品需要雕琢与修饰,农民的作品需要耕种与培植,生命的作品呢?不是要不断的体验不断创造不断超越吗?我一直念想着:如果有一天我回到老家,如果有一天我白发苍苍,如果有一天我要对世界说再见,我会为自己的一生感到羞愧吗?还是马马虎虎及格?想到这些,我就愿意再一次让自己站在出发的路口。

  金辉校长旁征博引,谦谦君子,她讲到自己要每天四点起床读书诵经典。即使在奔波中,也坚持这个阅读的习惯。一个好的教育者,一定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作为传经送道之人,她一直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通过不断阅读来开拓自己的人生境界。不禁想起俞敏洪先生在济南做过一个演讲,他也讲到自己无论多忙,每一年也要读书二百多本,基本处在一有空暇就读书的状态。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让我看到一个经历丰富、阅读开阔的人物所呈现的神奇。这几年,我一直在读书,断断续续,很是随性。今天,看来,阅读也要对自己“狠”一些,一定时间内给自己加压,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否则只在教育内部论道无异于“在方框内跳舞”。每到一个地方,转转图书馆,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醒悟老师的分享中提及把工厂办成学校。在一所工厂,他们给员工提供一元钱和五角钱的饭菜,意在让员工感受到每一次吃饭都心怀感恩。工厂即学校,处处都有教育的意蕴。一所工厂要有效益,必须要有一群有信仰的工人,而一所学校要有真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有情怀的教师队伍。感恩教育总让我产生一种被动的感觉,真正的感恩是不用教育的,感恩一度成为一个褒义词,而它应该是中性词。感恩应该是人之本分,而非要外部的引导。真正的触动一定是来自于对世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觉醒。醒悟老师用生活中的案例讲述与人为善的奥妙,听来,仿佛到了另一种境界。

  自然的恩典,让世界充满真善美。一天的活动,即使有些微的不足,但依然令人心潮澎湃。每一次嘉宾入场退场都是庄重的仪式,每一次报告的开启都需要礼拜先贤,在每一个环节,会议的组织者都在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今天的演绎,而非逆时代的光复,真正有价值的一定与心灵、与信仰有关。学习传统文化,感受自然的恩典,都是回归,回归到精神的源头,回归到身体的最初,让身体更为敏感、纯粹,让精神更为质朴、厚重。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回归是就是对心灵的最好安顿。

文章标题: 国学讲座随记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61539.html
文章标签:随记  国学  讲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