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现代人如何学国学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 古代文人必要的文艺技能和学习过程

时间: 2023-07-22 19:59: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现代人如何学国学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 古代文人必要的文艺技能和学习过程

如何培养自己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情怀和技能

一、中青年干部要与时俱进,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中青年干部要增强四种意识,提高四种能力。 1、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责任意识可以划为四个层次:社会责任,就是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工作责任,就是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家庭责任,就是要扮好角色、家庭幸福;自我责任,就是要严于律已、追求进步。责任意识是来自于需求驱动的。同时,责任意识的强弱,导致不同的结果。在充满竞争的当今时代,责任意识应该成为青年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责任意识,能够时时处处“内驱”着我们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中青年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还必须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培养敬业精神,掌握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能力。 2、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中青年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而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是提高学习能力。 一是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要明确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新的形势对人的发展的迫切要求。二是要有坚定的学习方向,知道学习什么。主要学习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方面,是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学思想、学道德、学传统、学作风。要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三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做到学以致用。要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 四是要有拓展的学习境界,实践学习效果的升华。 3、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世纪。而竞争的制胜法宝就是通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就要激发欲望,释放潜力;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造。 二是要锻炼创新思维。就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要多读书、多质疑、多思考、多想象。三是要积累创新方法。思路决定效果。要积累创新方法,就要努力做到善于学习、敢于请教、巧于设计、勤于实践。 四是要培养创新品格。要努力培养自身独立、果断、刚毅、求实、合作、进取的个性心理特征。 4、增强开放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中青年干部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一是要强化三个开放理念,即开放是竞争合作的需要、开放是学习提高的需要、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二是要摒弃三种落后心理,第一种是盆地心态,表现为封闭、保守、孤立、窝里斗。第二种是边缘感觉,表现为置身主流之外,冷漠地对待一切,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感强。第三种是自恋情节,表现为自满自足,陶醉落后,安于现状。三是要争做“四开”的现代人,即有开放的思维,有开朗的情怀,有开阔的胸襟,有开明的形象,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增强开放意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具体而言:一是要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社交能力和协调性。二是遇事能够仔细考虑他人情绪和周围环境。三是要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四是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热爱集体,以作为一分子为荣耀,时刻站在集体的立场上,从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处处维护集体的想象和利益。这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课程及活动安排独具匠心,本人受益匪浅,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实地考察、课堂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视野得到了开拓,自身的综合素质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信我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尤其是通过此次培训,我改变了认识,因为本人目前在人大机关工作,一直觉得人大不是建设广陵的主角,充其量是个配角,经过此次培训,我彻底地改变了这一错误认识,我深刻体会到建设广陵是我们广陵区每一位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只要他(她)时刻将广陵的发展牢记心中,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出谋划策,大家都是建设广陵的主角,也都能为广陵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目标,给中青年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素质要求。中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着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努力塑造“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崭新形象。

二、注重总结创新,提高“会干事”的水平。
善于学习的人是善于走捷径的人;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是善于创新和进步的人。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讲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关键是要注重总结和思考,对取得成功的工作要认真总结,加以提炼和升华;对出问题的地方,要多请教多反思,加以改进和修正,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实际,进行有益的借鉴,加以转化和创新。在工作中,要养成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修正、借鉴创新、做结合文章的能力。实际上,我们经常做重复的工作,只有不断总结完善,才能熟能生巧、推陈出新,才能积累经验、举一反三,提高应对各种任务的能力。

学国学从哪里入门

学国学从基础入门。

说明:

了解国学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国学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哲学、古代科学、古代艺术等。初学者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等,来深入理解国学的内核。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来感受国学的魅力。

国学的概念: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属性: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徐灏注笺:“人之柔者曰儒,因以为学人之称。"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因此古代通常以“儒”称学者。

学国学的好处:

1、传承文化遗产和认同身份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等知识。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学习不仅让人们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也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文化自信。

2、培养审美情趣与修养内涵

国学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内涵。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古代诗词和书画艺术等,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同时,国学还强调道德伦理的培养,通过吸收古代智慧和思想,提升个人的道德追求和人生修养。

3、提升思维能力与识人洞察力

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影响。学习国学可以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解读,将接触到各种智慧和思想的碰撞,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国学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2)

  国学与西学的融合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和发展国学,促使国学走进新的文化境界的重要途径。文化上的东西融合论,自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19世纪后期至今多有论述,如今在讨论复兴国学问题时还要大谈中西融合,实在是因为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认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下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社会二十世纪在诸多方面的重大转型使得长久以来与中国农耕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传统文化不得不吸收新的养分才能与当下的社会存在相适应。西方许多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人权思想则是伴随着西方封建社会的解体以及现代工商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因此,西方文化无疑是建构当下新国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诚然,在全球化的当代语境中, 进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文化建设和理论建构是克服西方话语霸权的有效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回到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去,而是要充分重视和积极吸纳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中富有生命力和现代气息的文化成果。诚然,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国学是建基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耕文明上的,而西学特别是现代西学则是建基于商业文明之上的。国学与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文化息息相关,而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开始即已形成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城邦民主政治传统。西方人重利,重法,关心来世,热衷超验,而中国人更重义,重情,关心今生,潜心日用。中国人更注重群体认同,而西方人更推崇个人主义。中国文化以其鲜明的人文传统区别于西方文化执著的科学精神。但毕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西文化中存在着不容忽略的相通的识见和追求。人的生存与发展、生活与幸福问题是国学和西学的共同主题,人性完善、社会进步是国学和西学共同秉有的永恒追求。因此,进行国学与西学的共通性研究和互补性研究会使国学和西学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新的启迪,赢得更辨证、科学、全面的看待问题、审视世界的多元性开放眼光[④],破除天朝上国、惟我独尊的一元论思维模式和文化心态,从而超越国学的古典境界,建构一种更带有普遍性和涵括力的文化形态。更何况,西学特别是现代西学与现代科学、现代性文化互为表里,充分吸收了现代西方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更切近现代社会生活,相比于国学有着自己巨大的优越性。而国学长期以来与自然科学则几乎是绝缘的。以刘勰为例,在他生活的时代地动、地圆观念早已出现,时人已能用黄道坐标系、水运浑天仪进行天体测定。汉代太初历和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使时人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宇宙自然成为可能,但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却仍旧遵奉太极生两仪、三才天地人、人为天地之心等传统的周易宇宙观,这客观上影响到了其诗学体系的科学性、严整性和理论范畴的清晰性、明确性。西学崇尚科学,注重逻辑推理,概念明确,脉络清晰,因此,西学大多具有完整严密的学理形态。而国学则疏远自然科学,无视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传统国学的概念含混、模糊,借重感悟和意会,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因此,现代新儒家巨擘牟宗三先生基于孕育西方文化的“分解的尽理之精神”在中国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的状况而开出的中国文化当从“综合的尽理之精神”转出“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从“理性之运用表现”转出“理性之架构表现”,实现现代转换的“返本开新”文化药方显然有其深刻积极之处。既然综合的尽理之精神、综和的尽气之精神、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三者缺一不可,那么积极吸纳西学的优秀成果,实现国学与西学的融合,才能使国学扬长避短,有一个大的跃进。

  但国学与西学的融合不是国学向西学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趋附,而是对国学和西学的双度扬弃。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的有着某种优越性和局限性,东西方文化都是如此。西方文化的特点,按照梁漱溟的看法,其特点是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沿着本来的路径路向发展,“就是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换一句话说,就是奋斗的态度” [⑤]。其于自然方向的努力故有富裕的物质财富,有发达的自然科学方法,于社会方向努力故有民主政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缺陷也日益显现,突出的表现为思维方式上的过度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上的过度个人主义以及政治法律制度上的机械性。理性主义本身尽管确有巨大的优越性,但理性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过度理性尤其弊端重重,在当前的商业语境中,过度理性主要体现在把理性的利益算计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变得功利冷漠,缺乏人情味,用梁漱溟的话说就是“人对人也是划界线而持算账的态度” [⑥]。同理性主义一样,个人主义本身也并非完全不好,它对于把普通大众从封建等级制度下解放出来,实现人人平等的价值理想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过度个人主义使得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孤堡,视“他人为地狱”。政治法律制度上的机械性和科层制在马克斯·韦伯的著述中有详细的论述,在他看来每个人处在工作网的各个链接点上,按照职责行事,个性特点被消减到了最低程度,由此往往会形成一种过程公正、结果荒谬的制度化逻辑。正是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以人为本,重视人格完善和人性舒展的积极取向显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因此,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同时吸取西方文化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上的优点将是未来国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自觉促进国学与当代文化语境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也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和发展国学,促使国学走进新的文化境界的不二法门。首先,要站在现代性文化的高度上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国学中包含的在今天有价值的思想点特别是长期被忽视或遮蔽的思想点,涤除其迂腐的、失去活力的成分,实现国学的升级换代,创生适应时代文化新变的新国学。国学中历来就有珍视人,积极入世,务实践履的积极取向。儒道固有的人本精神、儒家文化的克己复礼与道家文化的法天贵真思想在当代如能完美结合并进一步赋予其现代内涵和时代气息,必将成为当代“以人为本”时代精神的强大文化支撑,也必将使国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儒家以礼节情、仁者爱人、自我修持、尊老爱幼、礼让亲和的文化趋尚,《周易》阴阳互化、万物相生相克的系统整体论宇宙观,《孙子兵法》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老庄法天贵真、天人以和、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人际公关、生态环保、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乃至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显然能提供积极的启迪。其次,对于传统国学的学理资源进行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本身也应追求一种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当代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国学”虽然本意是指对于我国固有文化、学术的研究与整理,因而属于古典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发展,这一研究和整理的对象虽并未改变,但在研究的态度和整理的方法等方面却可以、也应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⑦]。当代对传统国学的研究理应具有现代眼光,理应以现代思维方式、现代方法论成果、现代性理论为参照系开拓国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视域。如陈炎教授所著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一书就曾运用文化人类学、两性文化、符号学、结构主义、文化冲突理论等多种现代理论模式、方法对国学进行新的读解和破译,为超越国学研究的古典境界提供了范例。更何况,如章太炎先生所言,国学研究没有所谓的登峰造极,要传承国学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这才是进步之机[⑧]。传统国学,多以经学为核心,奉儒家为正宗,有很大局限性。从现代性文化的高度对之进行改造,实现国学的现代转型,使国学走进当代,突破传统儒学赖以建基的宗法文化的巨大局限性,建构既传承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国学精髓,又充分吸收现代性文化乃至后现代思潮的积极成分,建基于现代性文化之上而又能有效克服西方现代性文化二元对立思维定势的缺憾和消极因素的,既具有华夏文明特色,又葆有现代气息的新国学无疑是出自国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要超越国学研究的古典境界,更要超越国学本身的古典境界。但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国学热潮中,在重新解读经典的诸多国学讲座中,真正具备此种批判精神及现代意识的学者并不多,要么以道学先生的面貌作不分良莠的普及介绍,讲经学不忘讲“灾变说”,全然不顾现代科学成果;要么注重娱乐性,以现代语言调侃古人;要么,以学究的方式探赜索隐,全然不涉及现代精神问题。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和发展国学还要求国学自身古今的对照融合。要发扬国学自身演进中体现的海纳百川、融会新机的固有机制。国学并非一种先验的文化模式,也并非是亘古如斯的凝定存在,并非是一种一成不变的陈迹。相反,它是一个与世俱进、变动不居的过程。国学不等于儒学,国学也不等于汉学。国学和中华文化传统从远说是先秦诸子百家、汉夷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从近说是儒释道融会贯通,中学西学碰撞化合的文化新生态。儒家思想和汉族思想文化长期以来无疑是中国传统人伦道德和思想文化的主流,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成分。绝不能把国学与儒学、经学、汉学简单地混为一谈。相反,我们必须具体、历史、辩证地审视国学的历史流变,把握国学的文化精神。钱穆先生在其《国学概论》中就曾指出中国学术从皇古以远到清季民初,经历了四个学术结集综整之期和四个学术新变期[⑨],因此,国学的精髓、国学研究的目的恰在于“适应启新”。只有顺应社会文化演进大势,不断发扬光大国学,别创新律,才符合国学的精神实质。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曾指出二千年来中国学术思想呈现出了流转变迁的动态不居的大势,他指出孟子志切救世,因应时代需要对儒家学说作了新的改进,孟子所谓礼者,已非孔子之礼,尽管其意犹是孔子之意。而先秦诸子,截而言之,也可分三期,孔、墨与陈、许、孟、庄等人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大为不同,“此初期之问题中心为‘礼’,中期之问题中心为‘仕’,末期之问题中心为‘治’” [⑩]。国学正是在切合时代、承先启后中得到不断发展的,如果说先秦诸子为“阶级之觉醒”,魏晋清谈为“个人之发现”,宋明理学为“大我之寻证”。那么,在晚清民初,“民族精神之发扬”与“物质科学之认识”则蔚成一代学风,国学的生命力恰在于融通会合,发扬光大[11]。章太炎也指出国学实际上是融汇儒释道的结果,庄子“无我”的主张,与佛法和和孔子的“毋我”、颜子的“克己复礼”有相通之处[12]。在他看来,国学的发展还需要融会经史,以谋经学的进步[13]。同样,在传统国学的生成机制中儒道互补也不容忽视。儒家礼乐文化的“伦理符号”与道家消除文饰、践踏法则的“自然符号”既对抵又互补,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了一种“纠错”机制,得以不断焕发出活力。[14]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和发展国学尤其应该发扬国学的这种自我修补性,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不断融会新机,促成国学内质的新陈代谢。

学国学?

学国学从哪学起,基础必读哪些书,书名,分哪些阶段,从基础到巅峰的书??

学国学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学历、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但总体来说学习国学需要具备学好文化的心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学习国学需要通过阅读一系列的经典文献,这里介绍一些基础必读的书籍及分阶段的经典:


                                   

第一阶段:初学者

1.《史记》(司马迁)

2.《论语》、《孟子》

3.《道德经》(老子著)

4.《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儿童启蒙读物

6.《唐诗三百首》

7.《四书五经》

第二阶段:初学者增强篇

1.《韩非子》

2.《墨子》

3.《荀子》

4.《诗经》

5.《楚辞》

第三阶段:系统学习篇

1.《礼记》

2.《易经》

3.《周易注疏》

4.《春秋左传》

5.《孝经》

6. 《中庸》、《大学》、《论语》等儒家综述性精华文献

第四阶段:进阶学习篇

1.《兵法》(孙子著)

2.《红楼梦》(曹雪芹著)

3.《道德经》(老子著)

4.《庄子》(庄子著)

5.《古文观止》等

第五阶段:高级学习篇

《论语集解》、《孟子集解》、《中庸集解》

《武夷山志》

《大学衍义》

《新唐书》

《明史》等

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国学的学生来说,这些经典著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了系统学习,建议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参加国学班级、读书会等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理解。

学国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学习经典著作,例如《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例如《说文解字》、《广韵》等。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例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下面是一些基础必读的书籍及其阶段:

阶段一:入门阶段

《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启蒙读物,适合初学者阅读,内容浅显易懂。
《千字文》:《千字文》是一篇千字长文,是中国最早的一篇韵文教材,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
阶段二:进阶阶段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中庸》:《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阶段三:高级阶段

《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孟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仁义道德。
《礼记》、《周易》、《春秋》等: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伦理、宗教、历法等等。
以上是一些基础必读的书籍及其阶段,但是学国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国学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系统性的学习计划,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和阶段性的学习指南:
第一阶段:入门
1.《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
2.《道德经》:道家经典,反映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
3.《庄子》:道家经典,反映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
4.《史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著,记载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5.《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著,记载了从周代到明朝的历史。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
1.《中华经典藏书》:是一套汇编中国古代经典的图书,包括了儒、道、佛三家经典,是学习国学的必备图书。
2.《大正新脩大藏经》:是日本仏教编纂的全面汇编佛教经典的巨著,对学习佛教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3.《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巨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第三阶段:高级学习
1.《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义疏》、《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这些书是学习国学的经典之作,需要深入理解和领悟。
2.《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3.《周易》、《尚书》、《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代表作品,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总之,学习国学需要有系统性的学习计划和坚持不懈的学
1、国学入门书目一、启蒙阶段: 推荐六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千家诗》、《千字文》、《朱子家训》。
2、这些读物的特点是琅琅上口,篇幅短小,短期内阅读,认真领悟,会有很显著的成效。
3、《三字经》:实际上是高度浓缩的中国历史、文化介绍资料。
4、2、《百家姓》:诵读之后,读者会对中国姓氏有一定的了解。
5、3、《幼学琼林》对于培养读者的音律感,介绍古代文化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4、《千家诗》:收集了唐、宋以来诗人作品接近千首,对于普及古典诗歌基础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很有益处。
7、5、《千字文》:对仗韵文,可培养读者的音律感。
8、6、《朱子家训》:可以作为读者进业修身的指南,对于读者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进智慧的作用。
9、二、攻读阶段经部经部就是指四书五经,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
10、学国学之人,必须以此为根本。
11、总计九部。
12、①必须全部通读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3、其中,大学、中庸篇幅比较短小,但是地位却很重要。
14、应该经常阅读,反复温习。
15、《论语》是核心,微言大义,尽在其中。
16、此书最为关键,应作为重点篇目反复阅读。
17、《孟子》之中,饱蓄民本思想,千百年以来,无数忠臣烈士的家国情怀、爱民思想,无不本于此。
18、②节选阅读的:《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19、《易经》:最好能够背诵乾、坤二卦的爻辞。
20、熟读《系辞》。
21、《诗经》应以国风为重点。
22、《国风》里面的著名篇章应该会背诵。
23、《尚书》、《礼记》可根据个人爱好以及学力情况节选。
24、《春秋》:《公羊》、《谷梁》、《左氏》对照并读,内容可根据个人爱好以及学力情况节选。
25、2、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26、最低标准是五部。
27、学有余力的可加《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
28、总计五部至十部。
29、①必须全部通读的:《史记》、《汉书》。
30、其中内容相同的篇目,应参照对比阅读,比较分析班固、司马迁之间的异同。
31、有条件的学友,可找《班马异同》、《廿二史考异》参考阅读。
32、其中,《史记》、《汉书》中的列传部分必须精读。
33、这是重点中的重点。
34、熟读这些传记,可以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可以确立是非观念。
35、②节选阅读的:《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36、③参考阅读的:《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
37、特别说明,《明史》之中,除了后期关于与清朝有关的部分以外,大致上说,是不错的。
38、3、子部《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39、总计五部。
40、①必须全部通读的:《老子》。
41、阅读时,应注意与《庄子》参照阅读。
42、也要留心与《论语》联系阅读。
43、②节选阅读的:《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44、4、集部《古文观止》。
45、总计一部。
46、建议全文通读。
47、其他的数目不定,学友可根据爱好选择。
学国学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国学基础知识
1.《国学常识》(刘殿中著):介绍了国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内容,是初学者了解国学的入门读物。
2.《国学入门》(王国维著):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基础读物。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国学经典
1.《论语》(孔子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源头,是国学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
2.《大学》(朱熹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是国学经典之一,讲述了人的修养和治理国家的方法。
3.《中庸》(朱熹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是国学经典之一,讲述了“中庸之道”。
第三阶段:探究国学思想精髓
1.《道德经》(老子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国学经典之一,讲述了“道”的哲学思想。
2.《庄子》(庄子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是国学经典之一,讲述了“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等哲学思想。
3.《红楼梦》(曹雪芹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经典之一,讲述了人性、家族、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以上是学习国学的基础书籍和经典,如果想要深入学习国学,还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和经典,如《诗经》、《易经》、《孟子》、《论衡》等。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传递关爱小时候母亲总是对我说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我们不要伤害它花儿在大地上盛开我们不要摘掉它草儿绿油油的可爱我们不要践踏它尊敬老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母亲朴素的语言蕴藏着很深的哲理当一个人拥有一颗能容下世间万物的心时他就能感化世人教化世人让爱在这个世间生生不息的传递母亲将关爱传递我也学会将关爱传递传递关爱爱就能满人间爱满人间这是母亲的哲学其实它也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哲学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的被人们当做是一种精神信仰,而随之发酵了起来,成为时下引领人们价值观的新概念。如在学校里设置国学课程,寺庙里开设国学夏令营,企业里开办国学培训班等等。“国学热”以它一定的适用性及实用性,被企业家用来打造品牌,加深其企业的文化内涵,家长们将《弟子规》等一些国学经典用来作为他们管教孩子的法宝。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分歧: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既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而毫无价值可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商大潮的背景下,“国学”曾一度的被边缘化,前不久在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海删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词和几篇文言文的报道,被一些个网友们认为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观点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那么,当今社会下,我们该如何领会、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笔者认为,首先,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 的态度,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其次。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不能够强调了国学,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要结合时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
  最后,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
文章标题: 现代人如何学国学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 古代文人必要的文艺技能和学习过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557.html
文章标签:文人  国学  文化艺术  传承  现代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