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时间: 2020-02-06 09:45:45 | 作者:bigwinner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童年的人生脚本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一个人记忆最早的事,或记忆最深的事情,是他人生的枷锁,也是他生命的隐喻。关键的不是事情,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引发的情绪情感,以及由此事而生发的心念。这个心念,就会产生强迫性行为,而这种强迫性行为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沈巍从小喜欢看书,而捡垃圾卖钱,帮他实现了买书的愿望。于是捡垃圾这件事,就让沈巍产生这样的心念:垃圾里有很多好东西。我不会放弃捡垃圾。这个心念成为了沈巍的价值观。在价值观的驱使下,捡垃圾成了他的强迫性行为,即便是参加工作以后,经济独立,不再需要捡垃圾卖钱,他依旧在办公楼的每一天都会捡有用的东西。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重要情感都会被重复,所以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

  如果你学会了信任,你就重复信任

  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

  如果你学会了敌意,你就重复敌意

  这就是命运。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象出生在马戏团中,很淘气,总想到处跑动。工作人员在它腿上拴上一条细铁链,另一头系在铁杆上。小象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挣不脱,无奈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过了几天,小象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是还没成功,它只好闷闷不乐地老实下来。……一次又一次,小象总也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习惯铁链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嘛,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小象一天天长大了,以它此时的力气,挣断那根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没想过这样去做。它认为那根链子对它来说,牢不可破。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记忆中了。一代又一代,马戏团中的大象们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铁链和一根无形的大铁链拴着,活动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中。这个无形的大铁链就是小象童年时,对铁链挣而不脱的记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外在力量决定着命运。但加拿大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则认为:人生脚本就是我们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是对自己一生的规划。有时这个规划是意识层面的,我们记得;但更多时候是潜意识层面的,我们并不能明确地感知到。其后的人生,我们不过是在不断重复小时候的遭遇而已;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选择。又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没有那么特立独行、引人注目,所以,我们以为我们在前行,其实我们不过是一直在轮回而已。

  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所以,参加工作以后,我不敢和上级沟通,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曾是我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人生困境。改变人生的脚本,始于察觉。直到我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打开枷锁,人生才逐渐上升到更好的轮回。

  社会习俗和观念

  人生的枷锁,不仅有童年就形成的人生脚本,还有社会习俗和观念。社会习俗是处于某一时空条件下 ,大多数人趋利避害而选择的生活方式。而社会观念不过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群体观念的模式化,其实这种模式化使得大多数人将自己的认知建立在他人的判断之上。我记得以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一张图。

  不要脸的人能活的很好。不可否认,有些所谓的不要脸是违反社会公德和大众利益,是被人唾弃的。但还有一种所谓的“不要脸”,可能是因时代和社会观念而异,假如一个人真有三生三世,你在古代,男女有肢体接触,你就会被骂不要脸;可是现代,即便是男女同居也不能说不要脸。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对男女之间不要脸行为的界定差别这么大?这就是社会习俗和观念所起的作用。社会习俗和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很大的惯性,不会轻易改变,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社会习俗和观念并不会造成自我压抑,也感觉不到羁绊,因为大多数人的行为选择与这些习俗和观念的契合度很高。所以,只有你的观念和行为与社会习俗和观念不符合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羁绊。

  我们结婚、生子、买车子、换大房子,买奢侈品,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去做,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别人有,别人这样,所以我也要有,我也要这样。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看似自由的选择背后,只不过是被社会习俗和观念裹挟着前行而不自知而已。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一生只不过在寻找更好的枷锁,让枷锁去限制人性的张狂而不限制人性,让过去和外在的捆绑少一些,再少一些。

文章标题: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59002.html
文章标签:人是  枷锁  却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