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28 12:08:39 | 作者:周周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7次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雪冬
好朋友S这几天很奇怪,早上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是在哪里学习,刚好被我看见,我点赞后,这条消息很快又不见了。
到了中午,我看手机的时候,发现她给我发过消息,但是又显示消息被撤回了。
我纳闷了,就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感觉你特别紧张啊。
说:我在外地学习,本来想分享一下这边美景的,又担心一些人会觉得我在晒图,在炫耀自己,所以我就删了。你给我点过赞,我想给你道歉的,又怕影响你工作,所以我又撤回了。
我听了哭笑不得,S是有多在意别人的看法,才会这么纠结和恐惧呢?
不过,我知道这就是S的风格,她特别惧怕他人的评价,害怕别人告诉她:你是不好的。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陷入了一种“被评价的焦虑”。
01.
有一种评价焦虑症,会吞噬任何好感觉
我们都知道有焦虑症的存在,却不知道有一种焦虑,仅仅是因为惧怕他人的评价而产生的。
而且这种焦虑是得益于某种负性思维成瘾而产生,指我们反复将自己围困在一个思维活动里,比如“人家怎么看我啊?”“人家会不会接受我啊?”“人家会不会笑话啊?”等等。
当我们带着焦虑在发问时,答案基本也是负向的。我们认为他人是不喜欢自己,会笑话自己,会不接受自己的。然后我们进入到另一种情绪反应,紧张,害怕,失落,沮丧……
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说一个女生因为脸上突然多一颗痣,连学都不敢去上,咨询师问她:你在担心什么呢?
女孩说:我们班是优秀班集体,我长了一颗这么难看的痣,会影响我们班的形象的!
咨询师说:那你在家里每天干什么呢?
女孩回答:我在想如果我到学校,他们会如何议论我。
咨询师告诉她:孩子,也许大家都在忙着备考,根本没有时间来关注你新长的那颗痣,而且就算你的痣被发现了,也不会影响你们整个班级声誉的。言下之意,让她别把自己过度“重视”了。
女孩半信半疑地去了学校,结果一切如常,同学们非但没有议论她,甚至没有人比之前多看她几眼。女孩因此释怀,并接纳了自己那一颗痣。
很多时候,我们的这种焦虑是多余的,除了给自己内心带来更多困扰,并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焦虑呢?
02.
害怕被评价,源于童年缺失的关注
心理学家说,童年里,当一个孩子在家庭里被忽视,被冷落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是得不到父母殷切关注的,所以非常沮丧和失落。
于是,这就成了他人生里一个很大的缺。为了补全这个缺,他无论长到多大,都会持有一个目标,就是获得他人正向的关注和认可。
我的朋友S就是如此,她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打击和忽视,导致现在她买了新衣服不敢穿,有了好事情,也不敢在朋友圈分享。因为她太害怕别人不好的评价了。
在美剧《我们这一天》里,皮尔杰克森有三个孩子,分别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得到了父亲的特别宠爱,而抱养的儿子又受到了母亲的额外保护,唯有他们亲生的儿子凯文感觉自己夹在中间,备受冷落,没有价值。
于是,从青春期开始,寻求外在的关注和肯定,成了他最感兴趣的功课。长大后他做了演员,以为可以找回所有的认可和肯定,后来发现自己竟然成了舞台上一个最大的笑话,他因此只能靠着酒精来释放自己的焦虑和沮丧。
著有《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作者岸见一郎说:你内在没有的东西,他人是给不了的。你内在有的东西,他人也拿不走。
只要我们拿他人的评价来度量自己,我们的自我就会被缩小,内在的力量就被那个假想的“他人”给夺走了,人生将再无自由和幸福可言。
而不能正确面对他人评价,以及不能在群体中自如展示自己的人,其实内在都有同一种声音:我不够好。
当这个“不够好”成了一种信念,他们就开始焦虑,要么会刻意去争取更多积极的评价,如《我们这一天》里的凯文,要么就像我那个朋友S,不断放大他人对自己的负性评价,经常惶惶不可终日。
03.
如何自如地活在人群里?
我们都知道,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有情绪感的,而且人是不能完全脱离群体存活的。
正因为我们大到生存状态,小到生活琐事,都与“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很多人会放大“他人”的重要性,或者放大自己对于他人的影响力。
紧接着,沮丧和焦虑就开始了。那么, 如何才能改换频道,让自己自如地活在人群里呢?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父母要让孩子获得健康自信,其实只要给他们三个假设就够了。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可以借由这三个假定,破除“我不够好”的信念,过更加轻松自在的人生。
第一,假设自己足够好
有句话说,人本自具足。没有哪个人生来是不够好的,所以要想轻松面对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以及放下对“群体”的畏惧,首先就是改换那个“我不够好”的信念,认定自己已经足够好。
要知道,世界就是我们的投射,当你认可自己,他人就会在你的影响下,同样认可你。
第二,假设他人都是善意的
要相信人性本善,除非受到某种威胁或诱导,人性的恶才会被激发出来。
换句话说,当我们认定他人都是善意的,我们在面对人群的时候,防御就会被信任取代,那么即使他人偶尔没有给到我们满意的回应,我们都会因着这份信任,去作出更积极正向的解释。
而这份灵活应对,正是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度连接的桥梁。
第三,假设世界是美好的
有些人因为他人一句无意间的评价,就联想到已经被所有人“看不起了”,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认知偏误。
如果我们能认定世界是一副画,他人的某一次不完美的评价只是画布中的一个点,那么我们就能忽略掉这个点,尽情去欣赏整个画布的美。
著名的演员贾玲回忆自己刚长胖的时候,也曾惧怕他人的评论:我走出去就觉得身后有很多人在指指点点,于是脚就不由自主哆嗦起来。
后来我发现这样好累,于是我决定改变,当有一天我走出去又觉得身后有人看着的时候,我猛然一回头,却见一个阿姨对我说:姑娘,今天风大要多穿一件哦。
那一刻她感动不已,而且知道,过去那些负性评价全都是自己杜撰的。于是成功从他人的眼光里走了出来,不再惧怕任何场合,任何人群。
是的,没有谁是完美的,也没有谁是不被评价的,这是世界最公平的地方。
只要我们足够接纳自己,并带着善意和客观的眼光去解读所有评价,我们就会和贾玲一样,走出被评价的焦虑,活出自由富足的人生。
即使猛然回头,迎接我们的,也将是动人的关怀,却没有丝毫的恶意。
作者:周周
情感和亲子专栏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微信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
插图 | 电影《今生也是第一次》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你曾因为害怕别人不好的评价,放弃过自己的选择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