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时间: 2020-01-21 12:12:15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6次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有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要达到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不仅仅要靠阅人、阅世、阅事、阅道,对于当前的教育来说,更要紧的是阅读。阅读就是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佳途径,阅读就是与天地、精神、万物对话的过程,说到家阅读就是精进或者悟道的一个必须的历练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成长的过程。集百家思想,汇三千弱水,在我处融会贯通,则道不远人。

  新课标中关于“关于阅读教学”部分提出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就应该是一种多重对话,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启迪和引领就是把学生阅读学习的行为,引导到与天地精神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什么?对话就是一种人与人、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达到“育”的目的,达成“化”的目标。因此,阅读要从最基础的对话入手:

  一、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

  与文本对话,要注重初读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提倡“素”读。这个“素”在我的字典里,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经典反复诵读的熟能生巧,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受外界干扰,干干净净的从文字本身去悟读。给学生一篇文章,背景、作者、相关资料一概不给,让学生从纯文本中去阅读和感受,从而获得自己第一感觉。往往这个第一感觉,就是文本的核心。

  与文本对话,要注重文本细读。阅读就是“因文得义”,就是从文字里直接汲取,就是感知、理解、赏析、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最根本的一个环节就是要细读。文本细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不仅教师要文本细读,学生也要文本细读,这个细不仅仅是对文本本是进行细读,更要对文本相关的进行细读。通过这种反复的、细致的阅读,达到融入文本,完成与文本对话。 王崧舟老师为了上好一首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就几乎翻遍了纳兰性德的所有的作品及写纳兰性德的作品,才得以游刃有余,精品课是这样炼成的。

  与文本对话,要注重与文本人物的对话。阅读要注重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而这个直接对话最直接的就是与文本人物的对话。指导阅读的时候,《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贫苦不堕其志、田晓霞的高贵不改其情,与当前中学生的普遍浮躁、追求奢华、不肯吃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话,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阅读是与作者的对话

  文字是作者内心的流露,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与大师对话。杨绛先生曾经把读书比作串门,并且是一种相对自由的串门。这个串门的比喻,就是对“阅读就是对话”最好的诠释。读谁的书,相当于与谁对话。一个整天与曹雪芹、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雨果对话的人,和一个整天与一些网络写手对话的人,在格局上一定是有差距的。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接触的人、看他读的书。这话是有绝对的道理的。

  与作者对话,作者的思想、文化、阅历、处事方法,都是一部哲人成长史。读人有时候更胜于读文。读鲁迅,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荷戟独彷徨”孤独和愤懑;读曾国藩,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代“人师”的谦恭和大气;读纳兰性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情深不寿的他如鱼饮水的寂寞。

  三、阅读是与师生的对话

  阅读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室这个空间里相互碰撞,激发出火花和灵感,从而生成更多的新的认知和感悟。而这个对话和交流,就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如果说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最大的一个利处,应该就是这一点了,可以打破独学而无友的桎梏,构建一个师生对话交流的时空。

  与教师的对话最主要的平等对话,他意味着尊重和认可,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认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引导和提点,而不是替代。与学生对话最重要的是共鸣和辩论,我可以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与学生对话,是合作学习最核心的环节,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最出彩的地方。

  四、阅读是与灵魂的自我拷问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一些文字、情感、哲理慢慢的融入自己的灵魂,从而起到润泽生命的作用。读到深处,是改变、是提升、是质变。古人历练的路径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为了格物致知,明德明理。行万里路是为了体验世情,增长阅历。读的书也好,行的路也好,如果不能触及灵魂则是做的都是无用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应该说就是通过阅读触及灵魂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追求和改变。文本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道理以及涉及的作者的一些思想、一些经历、一些故事、师生交流碰撞的一些道理,一定会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所以说阅读从最根本的角度来说,是把文本当做镜子,来拷问自己的灵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就是拾级而上的过程,而风景,就在这个路上!

文章标题: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54412.html
文章标签:往来  精神  天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