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比读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过什么样的人生

时间: 2019-11-02 10:30:14 | 作者:网络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比读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过什么样的人生

  站在大学的全新起点上,每个新生都异常关心自己的将来——读什么专业、对口什么职业、就业前景如何……校长们则寄语学生:比起这些,有一些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深思。比如,你准备过一种怎样的人生?

  每年新生入学,长达一个月的新生教育都紧扣这样的议题: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如孔夫子所言:“立世先立身,为学先为人”,大学是治学之所,但不是“职业培训所”。大学承担着服务国家的重任,着力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而人才不仅仅是智者,也应该是胸怀天下的仁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校长在欢迎新生的同时不忘谆谆告诫:为学先为人。别让你的大好青春,浪费在急功近利和投机主义上。

  警惕醉生梦死、退缩、投机主义这三种人生观

  ——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

  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

  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弘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爱因斯坦说过,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一条狗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是亲戚、朋友、同学。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学生们来到复旦大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却是智慧。

  当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在内,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大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观点,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能保证你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大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以名利为人生目的,将蝇营狗苟、迷乱一生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南京大学孕育诞生了一批甘于奉献、不为名、不为利的杰出校友,他们诚朴雄伟,有“敢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壮志,无哗众取宠之心。他们以奉献作为人生的目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科学探索的需要,心甘情愿奉献一生,他们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程开甲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为了国家的需要不断改变专业方向,直至长期坚持在戈壁滩上工作。我们请教他是什么鼓舞着他这么做、是什么支持着他坚持不懈,程先生向我们反复强调了奉献精神。他说:“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素质就是奉献。只要国家需要,就要义无反顾。”

  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可贵的南大精神,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扬光大。我想,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态度。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将庸庸碌碌、空虚一生;以名利为人生目的,将蝇营狗苟、迷乱一生;以奉献为人生目的,将通往成功、快乐一生。很多事物看似平淡无奇,却不可或缺。那些在基层一线、平凡岗位无私奉献,做出不凡业绩的人,才是可亲、可敬又可学的。在现实生活中,甘于奉献的人们才是快乐的、幸福的。#p#分页标题#e#

  能够考入名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里的“学霸”。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很多校长却对“学霸”们敲起警钟——比起考试成绩,大学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潜力。

  思考和质疑比烂熟于心的知识更彰显独立人格

  ——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

  做清华人,首先要养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

  同学们,你们都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质疑,要善于质疑,要勇于挑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人文学院王步高教授在一次课上讲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一位学生提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所以这首《满江红》值得怀疑。”王老师虽然不同意这名同学的观点,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

  在大学里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当你们今后进入社会,在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时候,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做清华人,就是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坦率地讲,你们以往的高分,大多来自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特定问题寻找标准答案,而大学需要的是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文小刚教授对我说,清华大学学生找老师往往是因为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而不是因为有了好的想法或者有意思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消极被动只能让生命慢慢耗尽。王小勤教授也跟我说,中美两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性和激情,他见过最好的学生都是会主动提问的学生。这种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人生的态度上。

  只有充满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积极主动地投入和行动,你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忘掉你的高考成绩吧,它和成才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侯建国

  大学和高中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比起高中以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大学更注重以兴趣为导向的素质教育。不管是通过哪种招生方式进入科大的,也不管过去的成绩如何,现在你们都站在了同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格登中学时的生物课成绩和其他理科成绩都不好,他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但他还是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申请了牛津大学的生物专业,由于成绩不佳,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他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学习一年的古典文学后,申请转入生物系,结果再次被生物系的老师拒绝,他只能自己开展动物学研究。然而,正是因为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让他顶住了所有压力,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以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成绩与是否成才也没有直接关系。

  再举几个近在我们身边的例子:2019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当时获得科大最高奖——郭沫若奖学金的25位同学中,有15人的高考成绩低于我们当年录取的高考平均分。汤森路透2019年发布的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榜单中,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有6位是中国科大校友,在这6位校友中,有4人的高考成绩在录取平均线之下。因此,同学们不要迷信高考分数,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忘掉过去、从头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坚持不懈。

  所有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如今的象牙塔里,学生能够获得的资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正因此,年轻人面对的诱惑也多。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导致很多人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张贴在校园里的各种海报——从社团招新,到企业的实习和兼职,再到进人才培养实验区、跟随导师做科研……这些机会该如何选择、把握?

  多读经典名篇,少看花边传闻

  ——浙江大学原校长林建华

  面对既丰富多彩又鱼龙混杂的未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内在理性和人文素养,更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决断能力。

  我们看到太多的人,宁愿听信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没有耐心等待真相浮现;宁愿用网上信息做快餐式的拼凑,也不愿平心静气地理性思考。互联网使世界越来越小,也使信息变得纷繁复杂、混沌不清,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更多的理性与冷静,而这正是你们需要在这里学习的。

  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人类千百年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少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花边传闻;多用批判眼光审视现成的结论,而不是盲从和迷信所谓的权威;多花时间参加集体活动,锻炼沟通交流能力,而不要沉湎在虚拟世界的幻觉之中;更多地去学习和培养自己“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

  恋爱要专一,啤酒不要喝多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

  中南大学是一所充满了农民的朴实情操与胸怀的大学,也是一所充满了工人的实干精神与力量的大学。你们的师哥师姐们甚至戏称它为左家垅职业技术学校。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很多人可能从胎教开始就在考试。没有分数,你们绝对进不了中南大学;分数很高,你们一定进了清华大学。但是,在大学,特别是在中南大学,分数重要,但不是最重要,不要把它当作大学里最重要的目标。我在分数上对大家的要求是考试不作弊、不挂科。其实考试不挂科很容易,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老师的课好好听,基本可以通过。

  同学们,大学生活期间,你们除了学习,要多交朋友,但也要慎交朋友,要建立起和自己价值观相近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圈,朋友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学习业余时间,建议大家多参加一些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俱乐部活动,多了解社会,多读读书。当然也可以谈谈恋爱,但要专一;可以喝喝啤酒,但不许喝多。人生路有很多,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尝试,容许犯小错,但不要犯大错,犯了小错误还可以改正,犯了大错就没机会改正了。人就是在犯错中成长的。#p#分页标题#e#

  成绩不如意,你可以在身体健康上发力

  ——辽宁大学原校长黄泰岩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无论是大师还是大楼,都是用来培养人的,所以,大学的本质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何为人,中国字说得很清楚:人,一撇,一捺。

  人之所以成为人,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精神,二是物质。人首先是物质,所以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考我的博士生,我通常首先要问他们的问题就是“能吃吗?能睡吗?”——因为能吃能睡,才能把握节奏,才能做好功课。所以同学们,在校四年,一定要锻炼好身体,坚持出早操,上好体育课,爱上做运动,坚持每天出出汗、排排毒、洗洗肺。

  全国著名英语教学和管理专家、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大学时学习成绩追不上同学们,他在毕业时对他的同学讲:“这辈子如果我追不上你们,我就会保持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到了80岁之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走,我再走。”这也是一种胜利。

  但是,人要成为人,还必须有点精神,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先做人,后做事”。作为底线,至少是边做人,边做事。只要精神不倒,人就永远不倒。

  “玩”在武大,可你们真的会“玩”吗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有人调侃说,“爱在华师、学在华科、玩在武大”。我认为在武大能“玩”,是一大幸事,这个调侃我们接受。

  武大的“玩”绝不是无所事事的“吃喝玩乐”,而是在教学的灵活、科研的创新、校园的开放、文化的丰富中注入“玩”的要素,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碰撞、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提升。

  我希望你们取“自由武大、创新武大”之生势,放飞梦想、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玩出个性、玩出品味、玩出特色、玩出水平、玩转国际舞台,让“玩”成为武大靓丽的品牌!

文章标题: 比读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过什么样的人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3322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