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8-25 06:13:44 | 作者:匿名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3月4日政协会议讨论中,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他举例,如亲的繁体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组成了“亲”,“爱”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有网友认为考试更答不完了,也有人认为可以防止文化断层。你怎么看?(原自中工网)我国现在施行的是简繁体双轨制并行,中小学教学与官方媒体主要全面应用简化汉字,改革开放以来,照顾与港澳台同胞及全球华人的文字阅读、使用习惯与经济交往,部份报刊允许使用繁体汉字,但是,没有必要也不应开文化历史倒车,否定文字改革成果,恢复繁体字!
繁体字笔划多,手写不便,而且除了“老学究”,大多数年青人都不识,或在半猜半懵中阅读,实在是弊大于利!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吸受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历史精神遗产的精髓,并不是舍本求末地照抄照搬繁体字!
繁体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信息载体,如果说有什么学术研究价值, 那么,应放到大学中文系中小范围学习传承。
至于说到现代汉字亲少了“见”,爱少了“心”,那也不成立!亲是简化后才读“亲”,怎么可以拿简化后的汉字, 望文生义,再解读过去的繁体字的字义呢?这两个字到底谁在前,谁在后?以今日的简化字字义,去翻过去繁体字的案,逻辑上说不通!再说繁体字妇女的妇是“女”字加一个苕帚的“帚” ,明显带有轻视,甚至侮辱的成份,你问问:女同胞答应不答应?所以,繁体字也有糟粕,并不能“一叶障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中国的汉字最早起源于6000年前的甲骨文,它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现代汉字主要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小彖为基础,经过2、3000多年的不断演变,曾经历过由简到繁,然后又由繁到简的过程,但总的大趋势,与文明程度生产力科技水平发展紧紧相连,舍繁求简,便于书写交际是大趋势,因此,在中国走向世界,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找任何借口,开历史倒车,再提繁体字的恢复,削足适屐履是不明智的,也不会被国家采信!
作者:马鼎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