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25 12: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亦名折上巾。又名软裹。一种包头的软巾。唐时皇帝所用幞头硬脚上曲,人臣则下垂。五代渐趋平直。至宋,幞头以藤织草巾子作里。
所以他们上朝时戴的是 幞头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唐朝时期的皇帝服装至少有二十多种,但是大部分服装都是不常用的,而唐朝皇帝最常用的衣服有六种,这六种衣服分别会应用于以下六个场景:1、上朝;2、议事;3、大型活动;4、后宫活动;5、祭奠活动;6、大婚。
1、上朝首先,每一个朝代的皇帝上朝都是有专门的衣服的,唐朝皇帝上朝的时候需要穿朝服,一般都是黑色和黄色,衣服上会绣满精致的龙纹,同时还会有巨大的腰带和头饰,看起来威严无比,但是活动并不方便。
2、议事其次,皇帝下朝以后一般都是在书房批奏折、见大臣,所以在书房的时候穿的比较舒服,都是穿一身黄色的龙袍,相比于朝服来说要单薄、简单、方便很多。
3、大型活动唐朝时期的大型活动比较多,经常都会举行各种重大宴会,而唐朝皇帝也会穿专门的衣服参加宴会,为了方便吃饭,一般都是穿黑色的龙袍,整体是比较修身且方便走动的。
4、后宫活动而皇帝除了在前朝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在后宫活动,比如逛花园、见妃嫔等,而唐朝时期对皇帝的后宫生活管得比较松,所以皇帝可以穿一些便服在后宫走动。
5、祭奠活动另外,唐朝时期的祭奠活动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去陵墓祭祖的时候,需要皇帝身穿黑色的祭奠服装,唐朝时期的裁缝会专门给皇帝制作服装,专门用来参加祭奠活动。
6、大婚最后,唐朝皇帝封后的时候仪式也比较繁琐,皇帝封后其实就是大婚,大婚当天需要穿一身红色的喜服,一般都是由几十位工人连夜赶制,通常都会打造很多件来给皇帝选择或者替换。
我国古代的官员上朝方式,一方面体现着礼仪制度的发展,一方面体现着皇帝和大臣关系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肯定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文明的进步或倒退,是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说的,是从整体的生活水平和思想变化来看的,但仅从官员的上朝方式并不能说明文化文明的进步或倒退。
有关上朝的记载,最早可以在《诗经·齐风·鸡鸣》里看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这说明,春秋时期官员就会在鸡鸣时准备起身上朝。后来,上朝的时间基本固定在早上的五点到七点,也就是卯时,所以有点卯的说法。
上朝的官员品级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如唐朝只有五品以上的文官;明朝基本上京官无论品级都上朝;清朝的话,京官四品以上上朝,四品以下必须有皇帝召见。朝见的时间管理相当严格,无故迟到、缺勤者,都要严厉地惩罚。
如唐玄宗时,缺勤要罚一季俸禄,缺勤35天就要判刑1年。(《唐律》)下朝后,除宰相外的其他官员可以在朝廊下吃一顿饭,吃过后不当值的官员可以回家休息。朝会不是每天都开,一般朝代建立之处,皇帝比较勤奋每日都上朝,后五到十天一朝。因为朝会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也比较辛苦。
秦汉时,皇帝和大臣是坐着论政。《后汉书·戴凭传》:“建武中正旦朝贺,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这与秦汉时流行的席地而坐方式是相关的,所以上朝之前,大臣必须脱鞋进入。
隋唐之时,朝中重臣上朝也会有座。到了宋朝,宰相为了表示尊重皇帝,愿意撤坐,朝中官员上朝就得站着了。明朝时,规定朝臣上朝必须跪着,清朝时沿袭明制。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加强。朝臣上朝时都得双手执笏,主要是为了把上奏的话记载笏板上以作提醒。
不同的官员笏板材质不同。唐朝规定五品之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下就不用执笏,清代就彻底废除了。
唐朝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上朝。
上朝又称朝会,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不同朝代对于朝会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唐代的早朝主要分为大朝会、常朝和维持时间较短的五月朔朝会。
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
扩展资料:其他朝代上朝事项: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
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
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太和殿内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为了防止没有资格上朝的人员混入朝堂(就算是一品大员,但却并非京官,同样不行)
明朝给上朝人员发放牙牌,无牌者不得入宫;此外还要求各衙门要按月攒造上朝官员的门籍,由宫门守卫处负责核查上朝人员,以及统计是否有人失朝。所以,古代的官员如果遇到公差外出或者病假,都需要提前到门籍处申报。
一般来讲,上朝官员的站立顺序是按品阶高低来排的,而且通常文官一列,武官一列(文左武右)。比如清朝时,亲王、贝勒、一品大员通常站在殿内,其他官员依次后排,遇到上朝人数较多时,二品、三品官员可能就要站到殿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政治制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