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3 00: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德军击灭苏联百万大军后,苏联依然后劲十足,不但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顽抗,还能抓住机会反攻德军。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苏联地广人众,重工业发达,战争潜力巨大;其二、德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攻击力大减;其三、美国对苏联强有力的物质支援。上述三个原因让苏军完全有能力对德军进行反攻,并最终击败强悍无比的德军!
苏联是欧洲的传统大国,一个苏联的面积比整个西欧的面积都大,人口都多,这就是苏联的无限战争潜力!苏联最开始被德军打得晕头转向,数百万大军要么被歼灭,要么投降德军,真是一溃千里,丧师丢地。不过苏联东西纵横上万里,南北也有三千里,因此德军对苏联的伤害虽然伤筋动骨,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致命一击的程度。苏联反应过来后,立即又组织数百万大军开拨前线与德军血战;百万大军还没有打完,苏联又组织百万大军上前线,苏联拥有近两千万军队,似乎用之不竭。无数男青年上阵杀敌,无数女青年也应征入伍,苏联庞大的人口优势是德国无法比拟的。
德国是一个强壮的青年,他武功高强,动作敏捷,装备精良,无数西欧强国在他手上难过三招就投降了。但是德国因为年轻所以底蕴不足,资源无法支持他长久作战,加上群殴他的都是高手,而他的喽啰们战斗力太弱。如果德军能充分消化西欧诸国,在集中全力给苏联致命一击,那么德军或许可以战胜苏联;德国两面作战,处处都想多快好省的征服别人,不想步子迈太大了、太快了,把腰给闪了,最终被坚韧的苏联给打瘸了腿。战争的天枰向不利于德国的方面倾斜,德国也只能殊死搏斗,惨烈谢幕。
美国是一位隐藏很深的绝世高手,他不仅武功绝世,更有无限财富,他窥视着老一辈的高手博弈消耗,然后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加入战局,一举扭转了乾坤。美国的工业能力十分发达,他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后,开足马力生产战争装备,这些装备足够武装全世界的军队!苏联有人,美国有装备,二者结盟后德国毫无胜算;美国大量援助苏联武器装备,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苏联军队战斗力爆表,节节推进,最终击灭了纳粹德国。
苏德战争影响整个二战的走势,苏联一开始根本没有办法反击,最初斯大林等人在国内搞得大清洗策略,极大程度影响苏联的国力,使得它们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苏联也没有想到,德国会这么快就对自己下手,德国却早就做好准备,再加上它们战争初期打得非常顺利,全国上下的势头非常好,借着这股势头,德国很快就在苏联战场不断取得胜利,苏联损失非常惨重。
直到莫斯科战役的时候,苏联几百万的军队已经被消灭,德国不断胜利,占据苏联大片的领土。这种局势,让苏联根本没有办法组织反击,可后来苏联还是能够组织起来反击,在斯大林的主导下,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等几个主要地方,成功打败德军的主力,战争的走势被彻底改变。
打那之后,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苏联不仅成功把德军赶出自己的领土,还长驱直入,顺利就把德国给灭掉。
那么苏联在损失那么多军队的情况下,为何还有办法反击呢?好像他们从来就没有受到影响一样,苏联能够成功反击,最主要的一点是斯大林政权对国家的控制力非常强,我们在苏联身上能够看到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军队动员能力实在太强。
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复出了两千多万的人员伤亡,其中有将近一千万的官兵丢掉性命,能够动员出这么多的士兵,苏联的动员能力真的是非常强。因此在苏联最初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他们靠着自己中央集权的特点,开始动员全国军民来作战,他们的军队就能够不断得到补充。
苏联的军队看起来就好像是打不完一样,损失多大都能够补充上来。不过苏联也面临着一个大的难题,那就是他们前期损失的军队,都是有经验的老兵,这些人的牺牲,让他们损失无数的精英战力。
后来动员的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老百姓直接拉上战场,就算他们有足够的人员,可没有战斗能力,还是没有办法去打败德军。不过苏联还有着一个秘宝,那就是他们发达的军工体系,苏联为了让这些老百姓快速成为合格的士兵,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有大的改变。
最直接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军队普遍都是装备冲锋枪,这种枪根本不需要锻炼,直接就能够使用,容易上手还有很大的杀伤力,此外,他们的其他武器都是走着简单粗暴的路线,就是为了好上手,使用起来方便,威力还足够强大。
苏联这种军备特点,让他们的民众能迅速就成为合格的士兵,还有一点也很关键,苏联靠着气候,成功就把德国的力量给耗尽,德国一开始的装备大部分都损失在战场上,军队也遭受严重的损失,精锐损耗殆尽,他们的战力也有明显下滑。
在战争中,集权的国家肯定是更加有优势,看起来苏联是一个庞大的集合体,好像没有办法集合起来进攻,可实际上,他们还是有足够的实力让自己恢复力量,并组织反击。苏联在战后国力迅速恢复,开始和美国对峙,它庞大的地盘和众多的人口,让苏联有足够的力量恢复,苏联就是一个有庞大血槽的怪物,靠着自己庞大的血量能耗死德国。
不过苏联也并非是真正无敌的,因为他们国内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要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一直靠着集权是没有办法做好的,在战争时期,能激发出他们的国民积极性,可后来,失去外部威胁,苏联的内部矛盾也就不断积累暴发,最终导致他们的解体。当然,要是一开始日本就选择和德国一起来对付苏联,我认为苏联是没有办法存活,基本上会提前解体,可日本没有这么做,这也导致他们最终的失败。
到莫斯科战役德军已经消灭了几百万苏军,为何苏军还能够反攻?成功击退了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后,德军认为占领莫斯科十分困难,因此转变进攻重点,改为向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展开进攻。进攻初期,德军先在哈尔科夫歼灭了苏联红军20余万人,并迅速南下,席卷整个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在前一年的大溃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德军没能在高加索地区大规模歼灭苏联红军,苏联红军虽然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
随后,为掩护南下高加索的德军(为了获取巴库油田的石油),德军意图占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随之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在战役开始前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把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但事实上这是在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被轰炸后的斯大林格勒是一片废墟,公路自然也被废墟堵上,因此德国的坦克很难在满是废墟的城区里作战,甚至连行驶都是问题。战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和接近地展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都要反复争夺,进展往往按米来统计,战斗极为残酷和血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在300万人以上,苏联红军坚强的抵抗,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德军突袭苏联之初,毫无战争准备的苏联西部军区被德军击溃,确实有大批苏军被德军俘虏,但并没有几百万人之多。缺乏警惕而被动应战的苏联在与德国第一回合的交手中,就像一个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几乎快要被对手打趴在地的拳击手。但由于苏联本身实力雄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的规模。再加上当时美国及加拿大的大批量战争物资援助,从而使苏联得以迅速恢复战争经济的元气。就苏联的地域而言,由于苏联具有横跨欧亚的战略大纵深地带,尤其是苏联广袤的中亚及远东地区形成了苏联广阔的战略回旋空间:德军要想在短时间内占领苏联全境绝非易事;就苏军兵力消耗的补充来说,包括俄罗斯在内苏联共有十六个加盟国:如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乃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加盟国,以及彪悍的顿河哥萨克人和库班哥萨克人等民族无疑是苏联雄厚的兵力资源。由于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因严寒而受挫,再加上有远距离驰援莫斯科的好几个远东西伯利亚寒带作战师,苏军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即向德军发起了强大反攻,一鼓作气将德军赶出莫斯科以西近两百五十公里以外。紧接着之后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第六集团军三十三万人被苏军合围聚歼;一九四三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由于德军失利而使苏军夺得了战争主动权;一九四四年苏军在本土实施战略大反攻,同年六月二十二日苏军发起收复白俄罗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德军再被苏军歼灭二十八个师……。
而此时苏联上百万的预备队已经在两侧聚集,于1942年末在德军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并包围了德军33万部队,并于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以及配属的大量技术分队和支援部队被歼灭,双方损失始终没有精确统计,一般认为德军损失在85-100万人左右,苏联损失更大一些。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首先,是当时苏联人口基数庞大,有将约1.8亿人口。德国二战时的人口:根据《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中得到准确数字,1933年德国人口6603万。奥地利被德国合并时有近700万人口,苏台德区有300万人口,萨尔区75万人口,梅梅尔区应该还有若干,波兰200万日耳曼人,罗马尼亚90万,意大利25万,阿尔萨斯150万。总人口人口一般认为是8000万。苏联自1940年8月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加入后,面积达2240.2万平方公里。苏联二战时(以1939年计)人口约1.6亿(1941年计约1.8亿)。综上所述,二战爆发前,苏德两国的面积比为:60.5:1(苏德战争爆发时约为5:1)。人口比例约为2:1。二战德国累计动员总兵力1700万左右,作战兵力最高峰在1944年,达到了约950万人;苏联二战期间累计动员总兵力超过5000万,作战兵力1100万。以上是客观因素。其次,是情报工作。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情报系统可抵百万雄师!拥有一个出色的谍报人员,是每个国家都梦寐以求的!而苏联当时就有一个可抵百万兵的谍报组织——远东情报小组(日本),和一位传奇式的情报天才——佐尔格!正当德军兵锋直指莫斯科时,斯大林除了西伯利亚的预备队,几无可用的增援力量,而这支预备队是为了防止日军袭击用的。正在此危急时刻,佐格尔领导的情报小组将一份关系苏联生死存亡的情报送到了斯大林的案前,这就是——日本大本营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将战略进攻方向放在了东南亚及南太平洋上,从而彻底放弃了北进配合德国合击苏联的战略意图!斯大林及苏共决策层如释重负,急忙将数十个齐装满员的西伯利亚师通过铁路大动脉运往前线。当年,这些生力军在红场进行十月革命大阅兵后,直接开赴前线,成为了压垮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后,苏联红军乘胜紧逼罗斯托夫,在高加索的德军后撤,苏军并迅速夺回了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过分展开,在其进攻哈尔科夫时(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遭到曼施坦因的反攻,进攻部队被击溃,德军得以稳固自斯大林格勒失败以来不断后退的战线。此时,在前线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突出部歼灭苏联红军主力部队以夺回战场主动权。1943年7月5日晨,库尔斯克决战打响,但在苏军准备充分的防御阵地面前,德军的进攻步履维艰,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南部奥博场方向的普罗霍洛夫卡发生坦克大会战,以帝国师为首的德军装甲部队和以近卫第五坦克军为首的苏军装甲部队发生的遭遇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虽然苏军损失高于德军,但德军始终无法推进,随着苏军在奥廖尔附近的进攻和盟军登录西西里,德军被迫终止了进攻,退回到了出发阵地,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胜利而结束。再次,外族入侵激起了俄国人骨子里原本就存在的血性。在德军发起莫斯科战役之前,苏共就号召所有男性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此时,苏联人民爆发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期间,苏联动员了530万名预备役兵员,仅莫斯科市就征召预备役兵员数十万。许许多多市民、工人和小业主拿起武器便慷慨的奔赴了战场。斯大林坚决不同意迁都,还在危急时刻进行了纪念十月革命的红场大阅兵,从而稳定了军心、民心,使得苏联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抱定了要和德国法西斯决一死战的决心!
最后,天气也没站在德军一边。德军在1941年9月发起“台风”战役,以期在苏联那要命的寒冬到来以前攻占苏联的心脏——莫斯科。然而,苏联军民越来越顽强的抵抗让德军的美梦落空了,苏联成功地将德军拖入了苏联特有的秋冬天气,苏联一过十月就进入了雨季,下个不停的雨还不是最糟心的,最糟心的是苏联那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糟糕的路况对于严重依赖机械化和摩托化行军作战的德军来说,简直就是可怕的恶梦,雨水使得道路(如果还能称之为道路的话)变的泥泞不堪,不是坦克陷进了泥塘,就是装甲车无法动弹,要么就是汽车趴窝了!搞得德军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挨过了秋雨季节,随之而来的便是苏联特有的严寒,很多车辆在开动之前必须用火烤一下油箱,否则根本开不了!戴着手套使用武器又不方便,不戴吧又受不了。更要命的是稍微不注意,枪栓就冻住了拉不开,无法射击!游击队又神出鬼没地频繁袭扰补给线,搞得德军神经高度紧张,损失也越来越大,还束手无策!
德军的尖兵终于看到了红场上克里姆林宫的尖顶,这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个尖顶。疲惫不堪的德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了!苏军在遭受前期的巨大损失后,在得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生力军的补充后,开始了大反攻,彻底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神话!德军溃退之势真是一泻千里,要不是希特勒下了死命令——德军不得再私自后退一步,就地构筑工事,抵御苏军的进攻!恐怕德军会一路退回波兰了!
虽然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德军一下子就消灭了几百万的苏军。但是苏联的人口是非常多的,就算是将他的主要的部队打没了,但是他可以靠着这巨大的人口优势,快速的组织起士兵来反攻。
还是莫斯科保卫战之前,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正在稳稳当当的实施着,苏军在战场之上也是一直在溃败,让德国的得到捷报是根本读不过来,也是表明苏军是没有什么可能会绝地反击的,这也让希特勒相信,苏联的灭亡时不远了。
可是苏联的真实情况也没有德国想象的那般严重。因为之前的大清洗,苏军的优秀战士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又因为德军闪电战,导致苏军是阻挡不了。可是这并不能表明苏军已经没有反击的力量,跟德国比较,苏联在国土和人口上是占有很大的优势。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德军一举歼灭,再加上苏联的大量的人口基础是让他的动员能力是相当的恐怖的。
而在开始的时候,苏军总数大概是有537万。德军在开战过后的六个月内也是很强势的,直接消灭了苏军430万人,当时的基辅战役一战更是直接消灭了差不多七十万人。但是到1941年12月的时候,莫斯科保卫战已经是到了白热化阶段,这时的苏军依然是有592个师,800万人,甚至是开战之前反而多出了三百多万。虽然很多的军队多是新军,战斗力也比不上德军,可是用上人海战术,德军也是难以抵抗。
这一切都是德军情报部门的无能造成的,希特勒和纳粹高层因此完全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并就此轻易地发动了苏德战争。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在战后受审时对美军调查人员承认:“在我的部队发动进攻后不久,我便发现以前所写的关于俄国的一切都是满纸胡话”,注意他是跟美国人坦白的,而并非为了故意取悦苏联人。
(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的日记更为可靠:现在已经越发清楚,我们不仅低估了俄国巨人的经济力量和运输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低估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而现在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一旦有十几个师被消灭,俄国人就又投入十几个新师,而我军的战线分布太广,兵力显得比较单薄。
这页日记的准确时间是1941年8月11日,纳粹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刚刚实施不到两个月,德国陆军高层已然感觉到情况不太正常。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
苏德战争爆发前夜,苏联红军布署在西部边境四个军区的兵力共有149个师又一个旅,总兵力约290余万人,但多数师并不满员,每师大约8000人左右,因为苏联只来得及进行了部分战争动员。而德军第一波次投入进攻的是153个满编作战师,每师普遍在12000到14000人左右,总兵力达到330万人(不是500多万人一股脑冲进来),在质量和数量均占优势的情况下,苏军在前期肯定要一败涂地。
根据朱可夫在战后的回忆,纳粹德军截止到1941年6月战争爆发前,陆海空三军总兵力已高达850万人,陆军作战师214个,其中仅1940年下半年征召的即有355万人;而苏军此时只有500多万人,考虑到苏军每师的兵员数量略少,哈尔德关于至少发现320个师番号的说法是可信的。
但问题是,苏军部署在西部的只有一半左右的作战师,被德军最先打垮或歼灭的也只是这些部队。(德军在广袤的苏联)
战报显示,德国人在这一期间俘虏了200多万苏军,毙伤100余万,基本把苏军原来部署在西部边境的师和新调来增援的几十个师粉碎了,按照德国人战前关于苏军拥有200个师的情报,希特勒有理由相信俄国人快完蛋了。而实际情况是,苏军只损失了半数左右的野战陆军,它仍然有力量在莫斯科组织大规模防御(集结了三个方面军125万人)。
而随着举国总动员的进行,苏军的兵力开始逐渐增多,苏联当时的人口是德国的三倍,达到1亿8千万人,既然德国能武装起800多万的军队,那么苏联人最少可以有3000多万适龄服兵役人口,只不过由于德军的迅速推进,苏联丧失了大片领土和大批人口,否则的话,苏军在战争后期的兵力优势将更加明显。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累计动员兵力是1420万人,而苏军累计动员高达3460万人,差不多正好是人口比例。
仅1941年秋的一个月内,就有100多万党员和团员紧急入伍。(苏联红军开赴战场)
既然法西斯德国未能通过闪击战迅速打垮苏联,它就有机会通过人口基数、生产能力和资源优势完成后备兵力的补充。看看地图就知道,德军尽管推进了几百公里,也只是占领了莫斯科以西的一小块苏联领土,它有巨大的战略纵深进行二线部队的组建和大规模军工生产。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再加上美英援助的武器装备,它有充分能力补充和新建更多的部队。
苏联不是法国,如果不能迅速击败它,它有人有枪有煤矿有油田,扩军和反击就成为可能。另外,德军虽然在战争初期取得重大胜利,但也必然付出了重大代价,并且伤亡的都是战斗骨干,仅莫斯科会战的两个阶段就损失50万兵员。经过一年左右的对决,到1942年5月德军的夏季攻势发起之前,德军在苏德战场尚有600万人左右(其中90万的仆从国军队),而苏联红军则恢复到560万人,此时德军依靠质量优势尚能掌握一定的战略主动权,但已无力发动全面进攻,只能选择一个主要方向。
(苏军在战场)
然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让希特勒再次损失了150万左右的兵力,并且这个损失是他无法弥补的。而苏军却仍然在不断扩充兵力,此消彼长,至1943年初苏军的总兵力已超过700万人,自然有能力发动反攻,如果不是德军足够坚强和苏军质量、指挥上存在太多的问题,苏德战争早在1943年底就可以结束了。
之所以将斯大林格勒战役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其原因就在这里:苏军兵力终于完成反超,德军丧失战略主动权;而希特勒在苏德战场投入了80%的野战陆军主力,东线形势一变,整个世界大战的局势随之变化。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