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立长还是立贤 李渊内心是如何挣扎的

时间: 2023-11-13 14:00: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立长还是立贤 李渊内心是如何挣扎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是太子了,为何还那么急着上位?

李世民已经是太子了,为何还那么急着上位?

说是李世民着急上位,到还不如说是其父李渊着急退位。因为作为皇帝,李渊此时的权力已经被架空,实权都在自己儿子李世民那儿,所以退不退位都是一样。对李渊来说,此时正有玄武门之变善后这一大堆麻烦要处理,而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没有能力去处理。

因为既不能站李建成那边去治李世民的罪,这于大唐江山无益,也不能站李世民这边说李建成犯了天大的罪导致李世民连李建成的儿女都要杀害。这样两难的抉择让李渊头疼,于是干脆自己选择退位,让始作俑者李世民登上皇位以皇帝的身份去解决这件事。

这件事儿李世民确实理亏,其兄长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与其三弟李元吉最大的罪也不过是砍掉了李世民的部分羽翼,当然李世民能有这样大的势力也是凭借着其自身的本领,其父为了权利的顺利过渡而选择立长不立贤,其实当时李建成的内政功力确实表现得比李世民要好,当然也是李渊没有给李世民表现的机会。

而那时李世民的军功又特别突出,所以李渊便想让李建成做皇帝,李元吉和李世民做一方藩王辅佐哥哥。但李世民不这么想,既然自己有能力,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空负了自己满腔的抱负。李世民是个残忍的皇帝,对待兄弟手足丝毫没有半分血肉之情,就算李渊退位后多次哀求李世民放过其兄弟家族,可李世民怎会听。而对于李世民而言,早点拿到皇位也是安心的,因为这个也由不得李渊做主,一切早就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就成了定局。

李世民也害怕呀,他担心出什么意外,也担心有人干脆学他一样。
他杀了他哥,做了太子,他怕夜长梦多啊,随时有变。
太子又是真正的帝王,还是会随时变化的。
因为李世民害怕夜长梦多,万一李渊再对其下手就来不及了。

玄武门事变的隐藏原因:任人以才还是用人唯亲?李世民父子的对决吗?

我们都知道,玄武门事变,是李氏兄弟围绕太子宝座攻防战的一次终极对决。以我们今天的立场,很难理解李渊为何不能正视俩儿子在野心、气魄、能力以及功劳上的差距,果断改弦易张,以避免人伦惨剧的发生。毕竟,在中国历史上,"长幼有序"并非必须遵循的传位规则。

但是,透过史料我们可以发现:李渊的抉择,可能并非出于抗拒废长立幼,更不是单纯的忌惮二儿子的功劳;从一开始,他就偏爱李建成,对于李世民,则打心底里难以亲近。

李渊影视形象

貌似疏远的父子关系

公元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负责防御突厥、镇压流民暴动。陪同他的,是时年18岁的李世民;长子李建成则带着其他家眷,根据朝廷的安排留在河东。

那么,跟着李渊出生入死的李世民,是不是老父最亲近的儿子?好像并不是,从两件事可见一斑:

事件一,为了说服李渊起兵,李世民大费周章。在自己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果后,他想方设法拉拢了父亲的亲信裴寂,最终通过后者才促使李渊下定决心;

事件二,李世民与刘文静等人根据李渊的指令,冒着风险征兵,并配合除掉了杨广安排在太原的副留守高君雅等人。但这些功劳没啥用,当李建成丢掉弟弟李智云来到太原后,迅速抢占了头把交椅:


建成至,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


李世民则为右领军大都督,这两支军队,构成了李氏西进关中的主体。

与其他大部分朝代不同,隋唐时期以左为尊。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李世民在军中的地位就居于大哥之下,在父亲面前的话语权甚至比不上外人裴寂。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由长幼、辈分决定的。但其后发生的事件,暗示出真实的原因。

严宽扮演的李建成

有能力却不听话的李世民

与父亲李渊的相处方式,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风格迥异。

公元617年7月,李渊让李元吉留守太原,自己带着李建成、李世民以及几乎全部家底扑向长安。隋王朝留守关中的代王杨侑,则派出宋老生扼守霍邑、屈突通屯兵河东加以应对。

僵持期间,唐军被连日大雨阻碍,再加上前去突厥请兵的刘文静杳无音讯、回太原运粮的人马迟迟未至,李渊与裴寂等人商议,计划暂时回撤太原,另择吉日再图西进。

与其他农民起义军不同,李渊队伍的主体不是饿着肚子搏命的饥民,曾经都是正儿八经的隋朝军人。带着这种队伍,靠的就是起初激起来的一口气。如果此时后撤,在朝廷的软硬兼施之下,他们比农民起义军更容易崩盘。

所以,对于李渊的决定,李世民强烈反对:


今遇小敌,遽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耳,何以自全!


对于二弟的意见,李建成也表示完全赞同。但李渊主意已定,勒令队伍马上起身,其后自己便入营就寝。心有不甘的李世民则连夜守在帐外嚎啕大哭,并且再次强调"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终于醒悟过来的李渊追悔莫及:"如今队伍已经出发好几个时辰了,怎么办好?"

李世民影视形象

李世民多年征战,得到军士的支持,而李世民的哥哥却无德无能,只是因为立长不立贤。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已经成事实,李世民也是李渊的仔,只剩这个仔了,不会对着干,自己家里人争来争去,也是自己家里人的,也不会让别人得便宜。加之李世民又有能力,百姓军士又支持,李渊只是个光杆司令,只能顺水推舟了
战场无父子,官场如战场。这句话就完全解释了任人以才还是用人唯亲了。很多事情都是被逼无奈,而不是李世民父子可以左右的。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是兄弟反目,父子相争的一个代表事件。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的功劳最大,但李渊却没有封他为太子,而是封了他的大儿子为太子,李世民感到非常窝火。皇家是没有亲情可言的,如果李世民当不上太子,以后可能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形势逼迫他不得不反。正好李世民是个雄主,在野心的驱使下便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自己杀了的哥哥弟弟,因为他贤,他的哥哥弟弟不贤。但他为什么立太子,不立贤呢?

唐朝都是立嫡长子,再不行就是立嫡次子,依次,除非没有嫡子,再立庶子。
这是一个规定,也是封建王朝巩固统治的方法,可以让众皇子不把精力放在皇位的争夺上,李世民这样做,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兄弟的能力问题(其实在李渊一统天下时,李建成及其他儿女都出了很大的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兄长的矛盾尖锐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有私心啊!但当他成为皇帝的时候当然是用皇帝的眼光看问题,希望儿子们和睦相处。他也给后代们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
只是借口罢了- -..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中国数千年以来规定的...是当时的礼法...李世民的登基是违法行为...
而且李世民自己也不想儿子再来一次玄武门..所以废了太子,废了魏王..选了个最面瓜的晋王
结果是晋王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伙同老婆把权倾天下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给做掉了...
自古就有立长子为继承人的规矩。一个小家庭,如果家主死了,继承家产的顺序是:长子===>幼子(2/3/4/5/6儿子。。按照顺序来,如果有这么多儿子的话)====>兄弟。正所谓长幼有序,就是这个意思。同样,一个大家族,如果族长逝去,那么优先继承族长之位的不是长子就是长房长孙(可以直接传孙辈,但是一定要长房的长孙,即使这个长孙很小,位子也是他的。他的监护人可以在他成年之前代他行驶继承过来的权利),其次才轮到其他房的儿子孙子们,再次才是族长的兄弟。这种规矩同样用于国家的继承,直到五代之前都是这样,继承皇帝大位的基本上都是长子。
在唐之前的历史上,有很多君王/诸侯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内部矛盾,最终分崩离析的,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和刘表。
基于以上理论,所以李渊在立太子的时候立的是李世民他哥哥,而不是他。但是李世民觊觎大位,于是在玄武门杀他哥哥和他哥哥一派的四弟,逼迫李渊立他为太子。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确实比他那大哥和四弟NB很多啊。
好吧,就是这样,望采纳。
有人曾说虎父无犬子,然而李世民却未必如此,他的儿子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但是贤与贤,并不是最重要的,李唐王朝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正是这样,李世民杀了大哥,自己便为长了。李世民后来立太子也以此惯例,但是长子即太子与四子夺位,所以后来没立长子。古时的章法大多逃不过立嫡长子,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
玄武门事变,只能说李世民有这个实力,自古强者为尊,古代都是老大继承家产多,李世民也是古人,思想也不开放,他夺位是因为他有野心,和她立嫡子为太子没多大关系
怎么没立贤?只是他自己太强势,看着自己的儿子都不贤。开玩笑,当千古一帝的儿子那压力还不山大啊
文章标题: 立长还是立贤 李渊内心是如何挣扎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777.html
文章标签:李渊  挣扎  内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