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谭嗣同被处死时北京老百姓麻木不仁地看热闹沾人血,为什么两年后就帮八国联军带路反清了呢

时间: 2023-11-01 09:01: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谭嗣同被处死时北京老百姓麻木不仁地看热闹沾人血,为什么两年后就帮八国联军带路反清了呢

戊戌六君子是什么人,为什么他们被处死百姓拍手叫好?

戊戌六君子是为了救亡图强而英勇就义之人,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清朝统治着给他们扣上了反贼的帽子,老百姓们信以为真,所以他们被处死的时候百姓才会拍手叫好。鲁迅先生曾经对此作出抨击:“先觉的人,历来都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排挤、压迫、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



每一场变革势必会有人流血,但是每每想起戊戌六君子,还是觉得十分心痛。戊戌变法的本意是好的,如果能够成功,清朝可能还有机会翻盘。慈禧又何尝不想大清变强盛呢?这样她才有资本享受生活啊,但是这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封建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废除的。


维新派在改革的过程中太过激进,废除科举制,还宣扬中英美日合邦,这已经损害了以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在当时慈禧才是掌权人啊,得不到慈禧支持,变法注定会失败。但是老百姓能知道真相吗?在当时没有网络,通信不发达,清朝完全有能力将消息封锁,老百姓看到的只是清朝统治者愿意让他们看到的。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百姓认为只有忠君爱国才是对的,而戊戌六君子则是他们心目中的乱臣贼子。


清朝统治者对百姓说戊戌六君子是反贼,那么百姓就信以为真,他们没有思考的能力。一旦有人提出质疑,那么这个人也会被视为逆贼。他们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还对戊戌六君子恨之入骨。他们就是被封建思想荼毒得太深,以至于别人想要拉他们一把的时候,他们还要在背后诬陷捅刀,可悲又可恨。

当时的老百姓是麻木和盲目的,在朝廷为六君子定下的谋逆之罪时,老百姓也就信以为真了。这主要受当时社会信息不发达,人们思想不觉悟等因素所致。
他们就是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的一批代表人物,这是因为对于乱党,民众甚至比政府还要憎恨他们,他们不敢反抗政府,不敢反对洋人,认为是这些主张社会变革的“乱党分子”破坏了他们安定的生活,而这些人又是政府所宣传的反动分子,是破坏国家的始作俑者。
戊戌六君子其实是主张变法的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但是当时的百姓都太愚昧了。根本不理解他们。

戊戌六君子被处死时,为何百姓纷纷叫好呢?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秦有商鞅变法,最后被五马分尸;明有张居正变法,后被万历皇帝刨坟;清有戊戌变法,康有为逃之夭夭,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呜呼哀哉。

戊戌变法始于自康有为的公车上书,终于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在近代史中影响深远。

01戊戌变法的起源

公元1895年,康有为带领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合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廷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康有为知道虽然千人上书,但光绪皇帝一定看不到。为何康有为还要做这件事呢?

因为公车上书这件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读书人都知道康有为是他们的头,大清如要强大,改革变法势在必行。

果不其然,康有为一下子成了读书人在民间的意见领袖,他的影响力大了,清廷看不下去了,不能让他在民间胡言乱语。怎么办呢?只能将他安排到体制内,让他来到北京,暗中操作让康有为中了进士,封了个六品的工部主事。

02康有为创立强学会

康有为上任后,他也不正经上班,反而开始在京城宣传变法,这次被朝廷封官,相当于他有了合法的身份。

他又创立强学会,顾名思义,大清现在很弱,我们要变强,欢迎大家踊跃参会,光绪帝最宠爱的珍妃,她的哥哥智睿来入会了。珍妃和锦妃在娘家的老师文婷也来入会了,未来赫赫有名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也来入会了。

最关键的一个人,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也来入会了,但李鸿章没亲自来,派家丁送文银两千两,算是入会费,让我加入强学会吧。

康有为知道后,义正言辞地将李鸿章的家丁赶了出去,你家老爷是“卖国贼”,你家的钱也是脏钱,你你你……一顿污言秽语把李鸿章的家丁给骂了出去,大家都拍手称快。

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分析出,康有为只是一个呈匹夫之勇的人,他完全不懂晚清的政局。康有为的一些变法和改革措施,好多都是不着调的。

如果他能邀请李鸿章入会,有李鸿章在他背后指点一二,他定不会这么幼稚,如果李鸿章指点他要紧密团结在以慈禧为核心的太后周围,不要跟着那个没权力的光绪身边瞎转悠,清朝的改革可能就成功了。

李鸿章当了一辈子的官,堪称官场上的不倒翁,他历经了几代帝王,可以说在官场上经验丰富,几乎成为官油子了。康有为把这么一个宝贝驱之门外,加以侮辱,这表明康有为这个人政治水平还有待提高。

03戊戌变法失败

强学会开始后,康有为等人联合光绪皇帝,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戊戌变法。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晚清的朝廷内部,真正的掌权人是慈禧太后,老太太也支持变法,但有一底线,就是不能触动她手中的权力。

然而,涉世未深的光绪帝,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开除了慈禧身边的重臣,触怒了慈禧。

慈禧老太太从一大早从颐和园赶到紫禁城,光绪帝连忙跪地认错,老太太怒责曰: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光绪哆嗦着说:儿臣不敢,呸!老太太一口大浓痰吐光绪脑袋上。老太太又怒曰:时而今日无我,明日焉有汝乎?戊戌政变结束,一共两句骂街一口吐沫。

最后弄几个太监把光绪囚禁起来。皇上还是皇上,但是身体不好,太后从新垂帘听政。

04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随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康有为、梁启超迅速逃亡日本,在逃亡时,梁启超曾劝说谭嗣同一起逃亡,但谭嗣同拒绝了。

谭嗣同等人当时是完全有机会可以逃脱的,但是他们六人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英勇赴死。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被压在台上,准备行刑。

为何将地址选在菜市口?因为这里人多,慈禧借此六人树立典型,广为告之,有参与变法者,下场如此。

当时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热闹,有的百姓拿着菜帮子扔向六人,朝着六君子纷纷叫骂,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更有人大喊:杀得好。

六君子也很惊讶,他们本想通过变法拯救大清,拯救陷入水火之中的百姓,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着实令人惋惜。

戊戌六君子中的康广仁在就义之高呼:“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05百姓为何如此?

这要从乾隆时期说起,在清朝历代帝王眼中,大清都以“天朝”自居,在乾隆时期,更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民间,更是大搞“文字狱”,使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文化加以控制,借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也是帝王的权术。

至光绪年间,清朝的文盲率高达99.3%,可能还要多,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最多只能找出一个识字的。至于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老百姓根本不懂是什么,他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已经被清廷束缚了几百年。

老百姓只是来看热闹的,朝廷说他们六人有罪,那么老百姓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有罪。在他们眼里,这六个人不好好读书,出来搞什么变法,祸乱朝纲,理应当斩。

鲁迅先生曾一语点破其中道理,“先觉的人,历来都是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

所以,在处刑戊戌六君子时,他们与围观的百姓思想觉悟有很大的差别。戊戌六君子是作为已经觉醒的人,他们想用自己的热血去觉醒他人,而围观的百姓则是饱受封建压迫,思想已经麻木的未觉醒者。

其实,百姓是无知的,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腐败不堪的清廷。

0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之后,无数的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清朝腐败的面孔。戊戌六君子的行为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整片草原。

继戊戌六君子之后,无数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之路。

戊戌六君子在生前,他们的愿望没能实现,甚至在死的那一刻都感到无比的绝望。他们英勇赴死的那一幕,宛如一块掉入死水中的石块,激起层层涟漪,让一滩死水逐渐活了起来。

戊戌六君子被处死的时候,百姓们纷纷叫好,主要是当时百姓都是愚昧无知的同时认为戊戌六君子都是反对封建帝制的反民逆贼,所以百姓们纷纷叫好。
变法维新在上层发动,没有让普通老百姓知道变法的好处,老百姓受传统思想影响,对叛乱的人被杀都认为是对的。
其实是因为当年的百姓受到了清朝政府的蒙蔽,认为这戊戌六君子是六个坏人,所以才会纷纷叫好。

戊戌六子被处死的时候,为什么百姓纷纷称好?

因为老百姓的思想被清政府控制住了,清政府说他们六个人是乱臣贼子,老百姓就很相信他们的话。那个时期,由于中国长时间在清朝的统治下,由于闭关锁国使国家错过了好多发展的机会,长期的锁国使清朝的国力日渐衰弱、技术也不断地落后,而且统治阶级十分腐败。而老百姓长时间受清政府的思想控制,无法独立思考,所以情绪很容易被清政府煽动。

因此,清政府在西太后为主的守旧派的统治下,他们一直宣传说戊戌六君子是谋反作乱的臣子。而当时,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我思考能力的老百姓当然是盲目的信赖和遵从清朝的统治,长期的奴隶劳动成为了正常的生活现状。因此,被套上谋反作乱性质的戊戌六君子,哪怕曾经多么悲壮和伟大,都无法撼动当时民众的心。

而且民众们不懂这个变法的意义,由于这个变法失败了,他们依然没能逃脱被控制、被摆布的命运。戊戌六公子的死在当时的平民眼里是咎由自取。所以,看十恶不赦的人被处死,对平民来说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站在戊戌六君子的角度来看,谭嗣同当时该是多么地痛苦。他们虽然不怕死,但是他们的血却无法唤起平民麻木的精神世界。他提倡的变法在西太后等上层人士眼里不过是“动摇国家根基”的叛乱,所以在平民眼里是十恶不赦的行为。

老百姓当然也有错,由于长时间的精神控制,导致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他们受到这种长期的思想控制,其实是最可怜的受害者。平民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或选择盲从,或者随波逐流,那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历史的进步是一部分人推动下的进步。总有先觉醒的人,他们勇往直前,想要改变那个腐朽的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觉醒的含义,那么改变世界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可能是封建王朝对百姓的束缚,导致他们认为变法就应该死,国家说这个人有罪所以百姓就认为这个人有罪,谭嗣同被杀,人们就认为是好的,所以就牵连戊戌六子。
因为戊戌六君子他们曾经主张把新疆卖给西方列强来换军饷。而且他们也导致了北洋水师兵败,导致大清王朝赔给列强许多的钱,老百姓过的民不聊生。
因为当时的百姓思想愚昧,认为戊戌变法是乱象,以为六君子在危害自己的国家,在造反。

戊戌六君子上刑场时百姓为什么会欢呼雀跃?

清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抱着天朝上国的思想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从此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停留在农业社会。

之后,英国因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英国便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清政府走上了被剥削的道路。

之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便开始争相进攻中国,想要在中国分一杯羹,中国逐渐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了列强攫取利益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地。

值此危难关头,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危亡四处奔走呼喊,其中包括1898年推动了戊戌变法的戊戌六君子。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北京。


当时正准备参加科考的考生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十分愤怒,于是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组织下,当时在北京参加科考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给皇帝,提出在国家危亡时刻理应变法图强的主张,后来被称为“公车上书”。

当时朝廷上顽固派的势力十分强大,在他们的阻挠下,举子们的上书并没有到达光绪帝的手中。后来,康有为和梁启超在见到皇帝后,讲述变法图强之好处,终于光绪皇帝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实施了变法,而这便是后来著名的"戊戌变法"。不幸的是,由于顽固派的势力太过强大,变法仅仅持续了百天,就被慈禧太后扼杀。

事情败露后,变法支持者被赶尽杀绝,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活了下来,但是有六个人却被杀害,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他们推动了戊戌变法,为国家复兴不惜献出生命。在变法失败后,他们在反对派的镇压下奔赴刑场,然而此时周围的百姓却在欢呼雀跃。百姓在面对革命者赴死之时,为何不是惋惜愤怒,而是十分高兴,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鲁迅先生一语便说出了这个原因。


戊戌变法过程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上书,在上书中,他们提出了拒绝签订条约、变法图强、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建立西式军队等一系列主张。然而,光绪帝并没有看到这次的上书。

上书失败并没有打消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的想法,他们假借孔子思想来为自己宣传造势,他们创办了报刊学会扩大影响,吸收更多有识之士加入他们扩大规模,在社会上营造了变法图强的氛围。

终于,在两年之后的冬天,康有为等人在光绪帝的召见下入宫。康有为向光绪帝讲述了他们的想法,最终光绪帝被他们说服了,在与顽固派一番辩驳之后。1898年6月,在维新派的主持下,变法开始了。

因为当时清王朝的情况以及十分危亡,为了最大限度的尽快扩大影响得到变法成效,变法进展速度很快,然而维新派的变法遭到守旧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戊戌变法失败了,维新派被他们赶尽杀绝。


九月二十八日,戊戌变法进行了百日便宣告失败。戊戌变法的六位主要成员被下令处以斩刑。其实,谭嗣同是有机会逃到日本活下来的,但是他认为如果可以唤醒麻木不仁的百姓,如果自己的死能够唤醒民众让接着支持变法,使国家富强,那么自己为变法做出的巨大牺牲就是有意义的。

慈禧太后将处置地点设在菜市口,是因为这里人多口杂,慈禧太后想要借他们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当时围观处刑的百姓很多,这些人都是来看热闹的。

百姓看着维新派的赴死面上是欢呼雀跃的,心里是麻木不仁的,他们的死并没有什么作用。其实也不难理解,百姓们早已在清政府的思想禁锢以及重重压迫下失去了思想的本能,在面对当时统治者的剥削,他们只能麻木不仁的活着。至于变法图强,那是肉食者该考虑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鲁迅先生的评价

在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药》中,他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讽刺了统治阶级和老百姓,这些人他们没有看到革命者的牺牲,而只是看到了他们死后的人血馒头,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鲁迅先生是这样看待老百姓麻木的态度的:走在社会前列的人,总是要被无知者排挤、杀戮的,中国人向来如此。维新派看到了国家的落后,看到了原来的泱泱大国在西方列强的打压下逐渐没落,于是他们忍不住了。

他们上书皇帝变法图强,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然而没想到守旧顽固派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看到国家的未来、老百姓觉得政治生活太过遥远,他们就是无知者,排挤、杀戮社会的先驱者。

其实,百姓麻木不仁的伏笔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清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堵住百姓都悠悠之口,大搞“文字狱”,对老百姓的思想与文化进行严密的控制,以巩固清朝的统治。

因此当戊戌变法发生时,统治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他们是乱臣贼子那他们就是,老百姓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清廷束缚。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维新派的变法思想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过遥远,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变法无非就是换一个王朝 而他们困苦的生活是不会变的,甚至可能因为战乱而变得更加悲催,所以他们麻木不仁。

因为当时的老百姓害怕国家政权对于自己造成迫害,所以在现场当中才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百姓的思想大多愚昧且僵化,皇权和官权是不可违背的,对官府处刑犯人的事不追究原因,默认是犯人犯了事,也不懂戊戌六君子赴死的意义。且由于税赋等原因压得百姓没有什么空闲时间去学习先进的开放的知识。
因为当时的百姓已经麻木不仁了,他们已经失去了基本的良知,所以对于戊戌六君子上刑场,他们会欢呼雀跃
这无疑是非常荒唐可悲的现象,但是在那个民智未开的年代,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知道眼前的人是在尝试用自己生命换取更多人的觉醒。和少数受过教育,接触过西学的进步人士相比,社会上更多的人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他们只顾得上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至于变法维新,对于他们而言是遥远而陌生的事情。
文章标题: 谭嗣同被处死时北京老百姓麻木不仁地看热闹沾人血,为什么两年后就帮八国联军带路反清了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888.html
文章标签:麻木不仁  处死  联军  带路  看热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