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胡思杜为什么留在大陆

时间: 2023-10-26 12:01: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胡思杜为什么留在大陆

胡适去世之后,他的后人都去了哪里?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结婚,并育有二子分别为胡祖望和胡思杜。知道《新青年》的必定会知道胡适,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便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白话文章,是文化革命的先锋人物。婚姻方面,由于母亲的坚持胡适娶了比自己大一岁的江冬秀,即便胡适的内心并不是十分情愿,但还是与其相伴一生,并生下两儿子一女,由于女儿后来夭折,让人记住的只有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

大儿子胡祖望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胡适长子胡祖望是胡适三个孩子中与自己最相似的,胡祖望生于北平早年在国内上学后就读于父亲胡适的母校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后也曾经在美国汽车厂工作,后来在泰国曼谷与妻子结婚。在与父亲辗转台湾后,回到美国创业后定居与美国,2005年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小儿子胡思杜年轻气盛,独自留在北平最后因批斗而自杀。胡思杜自幼便于哥哥表现完全不同,不喜欢上学整日风流消遣。开始因为没有什么见识,胡思杜只能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当管理员,后胡适一家人一同奔赴美国之时,他坚持留在的当时没有解放的北平。后胡思杜公开发表文章批判父亲胡适,并在唐山担任政治老师,但因收到严厉的批斗而自杀,年仅36岁。

目前胡适在世的后人只有孙子胡夏,为长子胡祖忘之子。胡祖望与妻子结婚六年后生下儿子,当时由胡适取名“胡复华”,即复兴中华的意思,英文名“victor”即为胜利者之意,后改名为胡夏。胡夏与爷爷父亲一样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 后在美国定居工作。由于个人原因,至今没有结婚生子。

他的儿子胡祖望在美国学完机械工程就在美国发展了。子孙后代也都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现在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胡适我们上小学时就开始学习他的文章。胡适先生为新中国的白话文的发展和运用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还领导了比较就有进步意义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革新了人们的觉悟。也是当时大背景下必然的产物,带动了新中国的进步。

胡适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有造诣。也正是因为他的学识渊博,才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然后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的胡适先生虽然是知识渊博的新青年,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但是他的妻子还是经过父母的媒妁之言。从这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胡适先生虽然博学多识,但还是非常的孝顺的。大部分受到新思想熏陶的年轻人都是主张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

胡适的小儿子学习不太优秀。后来由于批判斗争他还写文章与父亲胡适划清界限,发文章批判他的父亲,后来卷入了批判的斗争中,最后胡思杜的结局是比较不好的。胡适先生的大儿子胡祖望,他是比较优秀的人,从小就学习成绩优秀,后来在中国大学就没读完,就去美国学机械工程。毕业后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定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

胡适的后人去了美国,胡适的儿子叫胡祖望和胡思杜,孙子叫胡复,胡复是胡祖望的儿子,胡适还有一个女儿,不过在孩童时期就去世了。
他的后人多被迁移到了各个国家,因为他已经走了,所以其他人就各自找了自己的出路。
胡适的女儿很早就夭折了,胡适去世后,两个儿子都在国外生活,现在两个儿子也去世了。

胡思杜的生平

胡适1917年在安徽与江冬秀完婚,两年后长子出生,取名“祖望”(又名“思祖”)是为了纪念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又一年,女儿素斐出生(有说为纪念昔日恋人陈衡哲,陈昵称莎菲),翌年,幼子思杜,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
胡适为国家奔忙,长子思祖经常跟在身边,幼子思杜经常跟在江冬秀身边,但是一般父母都喜爱最小的孩子,胡适也一样。在保存下来的胡适给胡思杜的信中就有许多父爱的语言,而且几乎每封信都有他催促儿子给自己写信的内容。
胡适“看见小三走路有点摇头摆耳的神气”,于是赶紧嘱咐妻子“叫他自己留心,不要养成这种不好看的样子”,又让她多给孩子钱,“买书的钱,是值得花的”。但他不是溺爱,他是为了儿子的全面发展:
不要单读旧书,英文要用功读;我盼望你好好的用功,也许我能接你出来上学。要用功学英文。要保重身体;你是有心学社会科学的,我看国外的大学在社会科学方面未必比清华、北大好。所以我劝你今年夏天早早去昆明,跟着舅舅(即数学家江泽涵)预备考清华、北大…… 但思杜并没有去西南联大,后来他也到美国读书了。思祖在美国读书,这时弟弟也想来,作为父亲的胡适当仁不让地为他们做牛马,“大儿子现在进了大学,每年要一千二百美金。我明年要是走了,我就得想法子去到什么用金子的地方,教一年书,替大儿子挣两年学费”。此外就是尽量减少开支,让思杜去了生活水平较低的美国中部。
胡思杜少年时候患有肺病,时读时辍,所以胡适专门请家教辅导两兄弟,其中有一个家庭教师,就是胡适的弟子,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罗尔纲。
罗尔纲当过小学教师,对付小孩子有一手,把两兄弟管教得服服帖帖的,其它老师教不了多久就要走人,罗尔纲一直教了五年,所以他对胡家也比较了解。在罗尔纲晚年著的《胡适琐记》中,有一章提到了胡思杜,说他从小就有进步思想,比较爱国热爱鲁迅等等,这是他在有意替胡思杜澄冤,有政治上的企图。当时的胡思杜只是小孩子,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想法,他的举动应该归因于他生性比较活泼。胡思杜的堂兄胡恒立回忆他少年时,说他脸圆圆的,异常的活泼搞怪,常常妙语如珠,是大家的开心果。
胡思杜不怎么好读书,“善交朋友,好玩乐。”抗战开始后,胡适赴美任驻美大使,1939年胡祖望赴美到胡适母校康乃尔大学就读。胡思杜则随母亲避难上海,胡适委托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这位竹姓朋友写信给胡适:“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
胡适青年时在上海堕落过一段时期,他怕幼子蹈他复辙,于是在1941年5月安排思杜赴美,进教会学校海勿浮学院就读。胡思杜在美国一直呆到1948年夏,他回国的原因据罗尔纲说是在美国染上了吃喝的恶习,被学校驱逐。胡适当时对这个儿子有一点恼火,所以胡思杜回国后,胡适的许多朋友替他介绍工作,都被胡适以不可胜任为理由而拒绝。后来胡适安排他到北大图书馆工作,里面也含有要他多读书长学问的用意。
胡适的家庭教育是相当开放的。“你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这“堂堂正正”除了人格独立,就是他从美国学来的个性主义,包括生活、思想、择业等等的完全自主。于是,择业,思祖学了航空机械,思杜学了社会科学,胡适都没有干预。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胡适的两个儿子从小懂得礼节,生活俭朴。罗尔纲先生曾是胡思杜的家教,在他眼里,思杜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少年:论举止行为,对老保姆杨妈、在他家做杂役的小二,亲如家人,一点也没有阔少的架子;论天资,两天能看完《水浒传》,又唱得一口郝寿臣的好戏;论思想觉悟,小小年纪就“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是非分明”。
胡思杜于抗战胜利后返国,据说是被美国驱逐回来的。傅斯年后来读了胡思杜批判父亲的文章,气愤之余发表声明说他:“因失学之故,养成不读书的习惯,对于求学一事无任何兴趣,且心理上亦不无影响。然其为人,据我所知,尚属天性醇厚。后来适之先生在美期间,彼曾赴美就学,连续两个大学,均未毕业,并于适之先生回国后染上吃喝之习惯,遂于1948年夏由在美朋友送其回国。” 且说回国后,胡思杜被父亲安排在北平图书馆工作,那是读书的地方,他果然埋头读书。又过了些年,北大校长胡适随国民党出逃,也是他走得太匆忙,把思杜留下了(一说思杜坚持不走,要留下来迎接解放)。
1948年12月,北京已被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开展“抢救运动”,用飞机空运出陷在北京的专家学者。胡适作为国际名人知名学者,排在被“抢救”的第一批。但是胡思杜不愿意随父母南行,具体原因不明,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胡适夫妇没法,留下一箱细软,乘傅作义安排的飞机飞南京,后赴美国,1958年定居台湾。直至老死,没能再见上幼子一面。 北京解放后,胡思杜到华北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部学习。胡适当时被称为“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代表”,“国民党的忠实走狗”,作为胡适的儿子,胡思杜背负着与生俱来的罪孽。但他急切的想要融入新的社会,想要被新的政权肯定。于是他主动上交了胡适留下的一箱财物,并顺应要求,努力“改造”自已的思想,表现十分积极。他写了一份思想报告《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叛》,表示与胡适划清界线,这一举动得到了上层的赞赏,使他得以在毕业后能够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历史。
胡思杜的文章说:胡适“对反动派的赤胆忠心终于挽救不了人民公敌的颓运,全国胜利来临时他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中国,做了‘白华’,他还盛赞‘白俄居留异土精神之可佩’”。“从阶级分析上”看,胡适是 “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在政治上他是没有什么进步性的”,并开列了这位“战犯”的种种罪状,如“出卖人民利益,助肥四大家族”、“和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利益密切的结合”、“甘心为美国服务”等。自然,胡适也不相信这是儿子的真心话,他只是平静地将剪报贴进日记中。胡适批注道:“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
1951年11月胡思杜的文章在《中国青年》等刊物上转载,以此为契机,大陆方面兴起了第一轮胡适批判高潮。其间许多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如汤用彤、金岳霖、马大猷、朱光潜、梁思成等等,都写了思想反省,表明立场。
1954年,两个“小人物”批判红学权威俞平伯,因为俞平伯是胡适的弟子。到11月份风潮又向胡适卷来,当时文艺界的两个旗手周扬和郭沫若,秉承旨意,号召发动“马列共产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的斗争。”打倒“中国共产主义与马列主义思想的最早的,最坚决的,不可调和的敌人”“当代孔子”胡适。
胡思杜以为与胡适划清界线,就可以摆脱父亲的阴影,无所扯绊的投入新社会去了。他显然低估了胡适影响力,也低估了新政府的决心。新政府认为他是有罪的,那么这个罪至死方休。
这场批判风潮持续了十个月,范围广力度大,彻底的把胡适批透了,以至于“胡适话题”变得不新鲜,在文革里人们也懒得抓这根辫子。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
胡思杜生命最后几年唯一的亲人是他远房堂兄胡思孟,其他亲戚如堂兄胡恒立,舅父江泽涵等,身份都是党员干部。胡思杜怕连累他们,不常往来,而胡思孟是个工人,目不识丁,没什么好怕的(胡思孟在文革中被打为“黑帮分子”)。
因为成分不好,胡思杜一直没交上女朋友,三十好几的人单身度日,他一直努力工作,尽量乐观,以为会得到新社会的容纳,但却一直是二等公民。 他一直想入共产党,到了1957年,中共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认为贡献的机会来了,就积极主动的给他所在的院部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没想到这只是“引蛇出洞”,一昔风去突变,他被打成了“右派”。他终于承受不了打击,在1957年9月21日,这一天夜晚,绝望中他上吊自杀了。
留下一封遗书给胡思孟,满纸辛酸:“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现在我已经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留下的六百多元钱,公债券二百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引胡思孟口述)
胡思孟赶到他所在单位的时候,看见大院墙上贴满了大字报,有批他的,也有批胡适的。胡思孟把胡思杜埋在郊外空地上,立了个小木牌,如今已经找不到了。
他遗有一封遗书,是给堂兄的,上面写有“工作,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等,看来是嘱咐其堂兄的。那年他不过36岁,而且还是单身。
1958年3月,胡适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东方学术座谈会”,他从“泛亚社”香港来电获悉:思杜已被革除副教授一职下放劳动。5月,当胡适正在台湾作完关于五四的广播时,在5月4日这一天,也是从“泛亚社”香港来电传出思杜“去年八月自缢身死”的消息。
对此,胡适将信将疑;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因心脏病遽死。
胡适、江冬秀至死也都不愿相信思杜已死,在胡适的葬礼上,江冬秀问思祖:“思杜儿也知道你父亲的死讯吗?”思祖想了想,对母亲说:“他已先于父亲离世了。”江冬秀大吃一惊,问思祖消息出处,思祖答是从美国听中国内地来人讲的,他怕父母伤心,一直也没有报告给他们。江冬秀听到噩耗,昏了过去。
1980年11月,也就是胡思杜死后23年后,他被组织上重新审查,以错划为右派平反昭雪——一个时代的悲剧,应该结束了。

胡适的儿子为什么自杀?

  胡适决定南下后,幼子胡思杜认为他没有做什么有害共党的事,共党不会把他怎么样,因此留了下来。为融入“新社会”,1950年写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叛》,与胡适划清界线,胡适读后说:“我们早知道,在共产主义国家里,没有言论的自由;现在我们更知道,连沉默的自由,那里也没有。”57年反右,胡思杜上吊自杀。
胡思杜(1921—1957),胡适先生幼子,1921年12月17日出生;生性好玩,喜交朋友,因不好读书,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1948年回国后被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胡思杜被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研究院去学习,学习会上他踊跃发言,表示要与父亲划清思想界线;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言辞尖锐,锋芒直指胡适;此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文史。
1957年“反右”期间,被定为“右派”分子,他不甘受辱,自杀身亡。
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在1957年9月21日晚上上吊自杀,年仅36岁。关于他自杀的原因,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胡思杜因为父亲胡适在政治上受到非议,感到压力巨大,所以选择自杀。另一种观点认为胡思杜自杀的原因是当时他处于一系列批判斗争的焦点,不堪重负,所以选择自杀。
无论是什么原因,胡思杜的自杀对胡适一家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胡思杜(1921-1957),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运动中自杀身亡。

胡思杜为什么留在大陆

这个就是他想为国家做贡献的,不然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文章标题: 胡思杜为什么留在大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494.html
文章标签:留在  大陆  胡思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