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17 07:00: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战争是避免不了的,而有了战争自然就有名将的产生。中国古代名将众多,有时候经常会发生一场战役两个优秀名将碰面的场景,这样的这场战役就会变得非常的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四大经典战役。
第一场:灭赵之战
战国的四大名将是古代所有将领中顶级的,而秦国当时灭赵国可是花费了很大的一番功夫。其王翦在攻打赵国的时候一共用了五年的时间才解决掉赵国,这场战争王翦和李牧可以是用尽了手段,最后还是王翦用反间计才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第二场:汉中之战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神仙打架,四位三国时期的顶尖将领都卷入了其中。而且汉中之战对于当时的刘备非常的重要,因此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投入了一切,最终拿下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自己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
第三场:巨鹿之战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打多的战争,这场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一。霸王不愧是霸王勇猛无比,项羽在凭借自己的勇猛在这场战役中打出了自己的名头。霸王带领的军队将对手两路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被迫投降。同时这场战役也诞生了一个我们很熟悉的成语,破釜沉舟。
第四场:长平之战
白起和赵括之的大战,这场战役同样是发生在秦王朝吞并六国的过程中。当时赵国用廉颇的时候,秦王朝所有的武将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知道廉颇被弃用后,才启用白起。在这场战役中,白起杀了赵军40多万,杀神之名由此而来。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战争是避免不了的,而有了战争自然就有名将的产生。中国古代名将众多,有时候经常会发生一场战役两个优秀名将碰面的场景,这样的这场战役就会变得非常的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四大经典战役。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在大致扫平南方群雄后,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为了彻底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便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名,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
徐达大军北上后,由淮河入黄河,连克淮安、寿光、临淄、高苑等地,山东诸州县尽为徐达大军所有。
当时由于元廷内讧,元顺帝、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等人相互敌视,互相想看对方的笑话,因而攻克山东后,徐达大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攻到了大都城下,吓得元顺帝夺路而逃,不战而弃守大都。
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攻克大都,明朝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不过,攻克大都并不意味着这次北伐结束了,因为真正的硬仗在后面。
大都被明军攻克后,坐拥山西、甘肃,拥兵十余万的元朝名将王保保遂即调兵遣将,决心从山西东征,收复大都。
此时,攻下大都的徐达、常遇春心里也非常明白,若不打败王保保,他们在大都城也坐不安稳。因而明朝开国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硬仗——明攻山西之战,由此爆发。
这一战,徐达、常遇春分兵两路,两路大军以钳形攻势对山西进行合围,预备在太原城下进行合击,将王保保一举歼灭。
王保保收到消息后,起先是一惊,不过他听说明军北路军前锋汤和贪功冒进,脱离了大部队后,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因为汤和的冒进在王保保看来,就是找死!(明军收复大都的过程太轻松,上下都产生了元军不堪一击的松懈心理)
很快,王保保调集主力,利用汤和孤军深入的机会,偷袭汤和,将汤和率领的三万明军打的惨败,歼灭七八千人。
汤和惨败后,王保保立即反攻,而他的目标就是大都城。当时,王保保心里盘算:如果徐达不去救援,他就趁机攻下大都,迎接元顺帝归位。如果徐达来援,他就在大都以逸待劳,设下圈套,伏击徐达。
这是一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无论徐达选择哪条路,他王保保都是胜利者。
可是徐达终究是徐达,他看穿了王保保的小九九,没按王保保的套路来,他决定大都城不要了,明军继续向太原进攻。
徐达认为:大都城无险可守,而且没有足够的粮草,王保保占了也守不住。而山西是王保保经营了好几年的大本营,王保保如果没有了山西,他又守不住大都,他就只能滚去关外放羊了。
后来事实证明,徐达的设想果然是对的,王保保得到徐达进攻太原的消息后,立刻率领十万骑兵回救太原。并赶在徐达攻城前,在太原郊外截住了徐达。
双方一碰面,立即大打出手,这是中原政权的骑兵与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
过,由于双方都是名将,并且双方的部队也都是精锐。因而这次正面遭遇战,没打太狠,只是试探了一下对方的虚实后,就各自收兵了。
三天后,常遇春大军抵达太原,他在观察元军的实力后,认为元军并非草包,如果硬钢肯定会死不少人,因而他提出了夜袭元军大营的计划。
这次夜袭战,明军非常打得非常成功,几乎将元军打的全军覆没,王保保带着护卫狼狈逃亡甘肃。(这是中原骑兵历史上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在攻克山西后,徐达继续进攻陕西。当时陕西由汉人军阀李思齐、张良弼等人镇守,他们都不想打仗,所以当徐达军进攻时,他们便直接投降。(后来张良弼复叛,被徐达消灭;李思齐被朱元璋派去招降王保保,被王保保砍下一支胳膊,伤重而亡)
至此,陕西和山西平定,北方的大部地区落入了明军之手。
二、明太祖第一次北伐自徐达北伐结束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躲在上都(开平)的元顺帝太碍事了,怕他会卷土而来,于是在洪武二年六月,朱元璋下诏书,令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兵北伐,彻底消灭元顺帝。
元顺帝听说明朝大军杀来后(两万骑兵和十六万步兵),魂都吓飞了,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遁去。一直逃到了应昌(上都以北一百多里,今内蒙古达来淖尔湖)。逃亡过程中他是狼狈不堪,应该充分体会到了九十多年前宋朝君主想死的心情。(常遇春在这次北伐结束后病死)
高手之间的对战,拼的是智慧、是决心、更是意志力,倒不见的需要面对面相搏。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与名将之间的对决战役很多,像孙膑和庞涓、曹操和袁绍、韩信和刘邦、粟裕和杜聿明等等。
但是如果要在这些战役中挑出一场最经典的战役,那么非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莫属。这不仅是一场改变秦赵两国命运的战役,更是一场最终决定中华统一的战役。
在这场爆发于公元前262年——260年战役中,赵军投入四十五万兵马,最后几乎全军覆没,秦军投入六十万大军,伤亡近一半以上。特别是两军对阵的主帅,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秦为白起,赵为廉颇。
秦赵决战的起因在于一块地盘,那就是当时属于韩国的上党,韩王要求上党太守将城池献给秦国,以保韩国,但是上党太守认为秦人不可靠,不如将城池献给赵国。赵国应允,派人接收上党郡十七座城池。这也就是意味着,在秦赵之间,赵国的封土凭空大了好几倍,极大地压缩了秦国的生存空间。
事情到了这一步,双方无话可说,只能武力解决了。赵国派出老将廉颇,秦国派出王龁,廉颇虽老,但是洞察形势。秦国六十万大军劳师远征,粮草难以为继,不利于久战。因此廉颇坚守不战,意图拖垮秦国。
秦国感到不妙,六十万人的部队,每天光消耗的粮草就不是一个小数目,长此下去,必败无疑。于是他们使用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游说赵王,最终年轻气盛的赵王换掉了廉颇,换上了赵括。
而秦国这边悄悄换上了号称战国杀神的名将白起。至此,长平之战进入了第二个阶断,也就是白起对阵赵括的阶段。白起没有贸然出击,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战术,假意败退,引赵括前来追赶。然后分兵包抄,断了赵括的后路,将赵军分割开来,各个击破,最后全部歼灭。可叹赵军四十五万,在此一战中全军覆没,赵括也死于乱军之中。
此战过后,六国中唯一能够和秦国抗衡的赵国实力大损,秦国统一天下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在长平之战中被弃用的老将廉颇回到赵国,始终郁郁不得志,虽然九年后,他再次领兵击败燕国,但长平之战的失败始终是他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最后于公元前243年客死于楚地,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而秦将白起下场更惨,由于他功劳太大,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
长平之战改变了白起和廉颇的个人命运,改变了秦国和赵国的国运,更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它的含金量之高,是后世很多战役所无法比拟的。虽然廉颇和白起并没有在战场上直接交过手,但纵观整个长平之战,依然充满了两人智慧的较量。
一战而定国家的命运,此战役名垂青史,当之无愧。直到今天,我们来到山西高平西北参观长平之战的遗址时,依然能够感受到那震动人心的力量。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