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一战前日本和英国的关系怎么样啊

时间: 2023-10-04 09:01: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一战前日本和英国的关系怎么样啊

有谁知道日本早期(二战之前)和英国的战争,以及与英国的关系?能否解说一下?

二战之前 日本从英国学习了炼钢 造船技术。当时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比如日本的战列舰比睿号就是由英国指导建造的。在二战中也是一代名舰啊。。。。。。。。。
二战前英国和日本结成英日同盟。
英国是当时世界警察,管世界。
日本是当时亚洲警察,替英国管亚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关系和立场?

请问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互相之间的关系和立场?如法,英,德,奥,日,俄之间的关系。哪国是支持哪国的?最后是谁赢?rn请明确简略回答,写清各国的关系就好了,谁支持谁就好了。rn(咱们读不懂长篇大论~~~)rn请越快回答越好rn谢谢!!rn答得好可能还有追加分呀!!!rn加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
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
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
地区进军。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
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
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
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
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
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
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
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
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
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
战线中部发动了著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
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
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
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
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
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
从2月21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
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
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
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
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
来越不利于德国。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
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
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1917年
4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同时也使美得以参
与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由于德
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
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东部战线,该年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
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1918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
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
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7—9月,
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9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
耶尔战役。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
线全面崩溃。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11月
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
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
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
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
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
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
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
验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抗。

1. 协约国集团:

直接参战国家(按时间顺序排列):塞尔维亚、俄国、法国、比利时、英国、英属澳大利亚、英属加拿大、英属印度、英属新西兰、英属纽芬兰、英属南非、日本、意大利、圣马力诺、罗马尼亚、美国、希腊、门的内哥罗、葡萄牙。

支持国家(按时间顺序排列):安道尔、亚美尼亚、玻利维亚、巴西、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利比里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中国、暹罗、乌拉圭。

2. 同盟国集团: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

各国的关系么,就是集团之内的国家互相支持,不同集团的国家,互相对抗。不过有两个例外:

一是意大利,原本属于同盟国集团成员,但一战开始后一直保持中立,后来见形势不妙,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

二是日本和中国,日本向德国宣战的目的是趁列强忙于欧洲战事、不能分心的机遇,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势力范围。同时,日本威胁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迫使后者不得加入协约国集团。日本此举的险恶用心是,怕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后,也成为战胜国,将来会趁势要求收回山东。因此,同为协约国集团的日本和中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战争的结果么,就是同盟国集团各国纷纷宣布投降,最后以协约国集团取胜告终。不过有个例外,就是俄国在战争结束前爆发了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新政权通过对同盟国妥协的方式,退出了战争。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最后协约国取得胜利

  下面是各国宣战表:

  宣战方          宣战对象         日期

  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         1914.7.28

  俄国           奥匈帝国         1914.7.30

  德国           俄国           1914.8.1

  英国           德国           1914.8.4

  奥匈帝国         俄国           1914.8.5

  塞尔维亚         德国           1914.8.6

  黑山           奥匈帝国         1914.8.7

  法国           奥匈帝国         1914.8.10

  黑山           德国           1914.8.12

  英国           奥匈帝国         1914.8.12

  日本           德国           1914.8.23

  奥匈帝国         日本           1914.8.25

  奥匈帝国         比利时          1914.8.28

  俄国           奥图曼帝国        1914.11.1

  英国           奥图曼帝国        1914.11.3

  法国           奥图曼帝国        1914.11.3

  意大利          奥匈帝国         1915.5.23

  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         1915.10.11

  罗马尼亚         奥匈帝国         1916.8.27

  德国           罗马尼亚         1916.8.28

  奥图曼帝国        罗马尼亚         1916.8.30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1916.9.1

  希腊           德国           1916.11.27

  希腊           保加利亚         1916.11.27

  美国           德国           1917.4.6

  中国           德国           1917.8.14

  中国           奥匈帝国         1917.8.14

  古巴           德国           1918.7

  巴拿马          德国           1918.7

  海地           德国           1918.7

  巴西           德国           1918.7

  瓜地马拉         德国           1918.7

  尼加拉瓜         德国           1918.7

  哥斯达黎加        德国           1918.7

  洪都拉斯         德国           1918.7
一战是我的强项,回答了不少相关的问题。希望这次老板也能满意。

关系大致是这样的。按时间顺序来。

1.德国、奥匈帝国、俄国同盟(三皇同盟)
2.(三皇同盟结束)俄法同盟(法国对抗德国 俄国暂时和德国关系不错)
3.英法联盟,英日联盟(对抗俄国)
4.俄德、英德出现矛盾
5.奥俄因巴尔干地区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6.德、奥向法 俄宣战。
7.英向德奥宣战
8.日向德奥宣战

就关系来说 英法、德奥、俄法 三个关系比较牢靠。
英俄、俄日关系只是暂时的。
最后的结果是,德奥战败;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大大削弱;日本崛起;俄国革命。
首先是英国和德国矛盾很深,然后德国拉拢奥匈帝国,接着英国就拉拢法国。接下来,德国又把意大利拉了过来,英国赶紧又把俄国拉过来。刚好三VS三。

英·美·法·德·日之间的关系(一战之前到二战以后)

引起战争的因素,之间复杂的关系,与战争有着怎样的联系?
一战前,英法同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曾进行过长达百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但由于地理劣势(英吉利海峡阻隔)英国提出“大陆均势政策”力图维持英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限制法国发展;美,日,德同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经济排名上,美国第一,德国第二,英法并列第三,日本第四,美德为竞争对手,日本主要依附美国(这一情况在一战前和二战后较明显);二战后英法元气大伤,但凭借众多的殖民地恢复较快,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值得指出的是,德国没有借助任何国家的力量,靠顽强的民族精神迅速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
因素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关系:德日属于想控制世界的 (虽然德国一战是失败了 但野心还是有的) 英法同属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注意 他两都在一战后元气大伤!) 美国(英殖民地 白种人应该和英国人统属人一种)不用说了 一战没开战就是大国了。 德国平静了两年觉得自己差不多“强大”了以后 就想主宰世界 这时候他就想拉拢一两个国家来帮他 日本就出现了…… 战争的前提是他们都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
英法同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当年为了殖民地和欧洲霸主地位打了百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后来拿破仑横扫欧洲称霸一事再后来美国独立同英国殖民者打取得独立至于德国一战二战都是策源地
一战前;英美是传统的盟友关系,美日争夺夏威夷使他们俩的关系不怎么样,英国与日本是同盟关系,德国与英法的关系是敌对,法国与日本的关系还算好
二战后;美日变成了同盟关系,日法的关系也是挺好,英日关系也挺好,日德关系从同盟关系变成了正常的外交关系,美德关系也算正常,英法对德国也不是那么敌对了。

英国和日本的近代史上的三次结盟到底是对谁更有利?

历史上看,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间的结盟还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拿破仑肆虐欧洲时,欧洲先后出现了七次反法联盟。国家间的结盟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因为共同的敌人或目标而选择走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小国抱大国的大腿,寻求保护和发展。20世纪初,英国和日本分别在1902年1月30日、1905年以及1911年三次结盟,史称英日同盟。

当时稳坐西方头把交椅的大英帝国,放弃了几百年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选择和新兴的日本结盟。那么将近二十年的同盟之情,到底对英国有利还是日本?

先来说英国,英国是西班牙之后的有一个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英国还是打开中国大门的罪魁祸首。自从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与清政府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帝国的触手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英国对土地不是十分刚兴趣,需要是大清这个市场。

然而也正是这个时期,英国在过了巅峰以后开始逐渐力不从心。面对一些国家尤其是俄国在远东的挑战有点力不从心。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扩张的道路,但在国际上还没有谁真的把日本当回事,然而甲午战争以后,这一切都变了。日本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把把大清挑下马来,实力可见一斑。但是日本的扩张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和英国一样,日本也遇到了俄国这个对手。毕竟日本侵占朝鲜,入侵东北,这都与俄国的战略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就像三国干涉还辽,其实出力最多的就是俄国。

俄国自从扩张以来,向西、向南、向东三个方面展开了几百年的扩张。由于俄国的地缘环境,使得俄国始终在扩大自己的领土,寻找出海口,并不涉及什么海外殖民地,所以对英国并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英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俄国人的野心如此之大,对土地的欲望如此强烈。19世纪中期,俄国继续对土耳其和伊朗展开进攻,英国再也忍受不了,所以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揍了俄国一顿。可却把俄国逼到了中亚和远东。

俄国和大清是近邻,相比英国远隔重洋,优势非常明显。所以俄国利用清政府软弱,不断向南鲸吞蚕食大量中国领土,尼古拉二世更是制定了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妄图将长城以北的领土吞并。俄国在远东的侵略行径,让英国和日本非常不爽,在这两个国家眼中,俄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利益。

本来英国看不上日本的,但是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德国是一个新兴强国,但德国并不愿意和英国走近,毕竟德国也想在中国分一杯羹。

所以英国选择了日本,两个貌似同病相怜的两个国家抱在了一起,共同面对这个强大的敌人俄国。日本傍了大腿后,开始放心大胆地对俄国宣战,没有了后顾之忧。

英国扶植日本抗衡俄国,可不是说说而已,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英国向日本贷款,提供情报,并对俄国波罗的海援救舰队封锁,最终帮助日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英日结成同盟,对日本的好处是大大的。日本人自己都说,感觉就像佃农的儿子过继给了地主。

从英国结盟的目的上看,似乎达到了自己愿望,那就是把俄国打趴下了。但是俄国衰落了,可日本崛起了,并且越来越不把英国放在眼里,俨然又一个“俄国”诞生了。尤其是一战中,日本急迫要把自己拉到协约国阵营,企图占领德国在远东的地盘,让英国非常不爽。二十一条可以看出,日本根本没有把英国这盟友放在眼里。

将近二十年的同盟关系,英国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反而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这个对手不断挑战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从一战到二战 日本和英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位又如何

一战日本跟英国是同盟国,英国是世界强国,而日本国力没法跟英国比。二战日本与英国是敌对关系,地位差不多,都是世界强国。二战后同沦为二流强国。无法跟苏联和美国超级大国相比。
日本永远都是失败者
从一战到二战
文章标题: 一战前日本和英国的关系怎么样啊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0784.html
文章标签:英国  日本  战前  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