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27 18:00: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古语有云:“天下大势,治乱相替而已”。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天下之乱或天下之治,必然是轮流交替发生的。也就是说,天下大乱之后,假以时日,社会必然重又回归到大治的局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acb0a46f21fbe09a4809ddd60600c338644ad1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轨迹,无不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交替发生的。
春秋战国之乱世到大汉王朝之盛世
中华文明第一次大乱,应该算家喻户晓的春秋战国。从公元前704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乱就乱了将近500年,这480年间,华夏大地,圣人出世,英雄辈出,群星璀璨。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8310a55b319ebc431d328508926cffc1f17164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按照“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的道理,乱了快500年了,天下疲惫,一个500年的“大治”要出现了。可现实是500年的“大治”根本没有出现,除了秦国的贵族过上了短暂的幸福生活,普天之下的百姓依旧水深火热。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00fd9f9d72a6059ffcebfd32334349b023bba1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秦始皇想大治天下,结果失败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争霸对比后世之大乱,可以说老百姓还算幸运的,因为当时除了战场上的士兵死亡外,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种族屠杀和人口灭绝式屠杀。
正如上文所说,周朝从前1100到前704,分封天下,礼乐治国,大治了400年。可是却引来了近500年的大乱。正可谓大治之后必有大乱。
楚汉争霸对比后世算不上大乱,但是这一场不大的乱却引来了大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80a33e02b9fb43166c22df0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强汉400年,时至今日,仍然无人超越。
汉朝的“文景之治”开始了,国家粮仓里的粮食吃不完发霉了,国库的铜钱用不完生锈了。历史再次证明了老庄的“无为而治”。
中国历史就是这样的奇特,统治者轻徭薄赋,国家的钱用都用不完。统治者苛捐杂税,国家的钱却怎么都不够用。
从五胡乱华到开皇之治再到大唐盛世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773912b31bb0516c8fede13d7adab44bede05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五胡乱华是个历史时期,用平定二字似乎欠妥,应该用终结比较恰当。这个时期出现个重要人物叫冉闵,冉闵只是五胡乱华中期的一个枭雄,原为石虎养子,在石虎死后自立门户,在北方于慕容鲜卑争雄。颁布了《杀胡令》对胡人进行大规模的复仇性屠杀。他代表了北方民族矛盾激化的顶点。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151f8198618367a4d22211425738bd4b21ce55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终结北方这个乱世的是鲜卑族的拓跋焘,即北魏太武帝。统一华夏就比较难了,是百余年后的杨坚,借助篡位谋取了北周的主导权,灭掉了南陈,结束了南北朝,混一乾坤。(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后来变为北齐,西魏变为北周,杨坚篡位时北周已经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7824e648c01349540823763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公元581年至618年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只经历了两个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历经38年,这样的时间比之唐朝280多年的历史,总让人们的感到隋朝的地位远不如唐朝。
公元618年,李渊篡隋自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训,他勤于政事,要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他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a85edf8db1cb1360af62dad654564e93584b3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隋唐时期,我国边疆各族发展较快,呈现“和同为一家”的和睦局面。
那时,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声望。隋唐时期,经济的全面繁荣发达昌盛,人们思想解放,充满自信,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期。有光耀千古的文坛,最突出的是诗歌;有五彩缤纷的艺术,书法和绘画成就辉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这些艺术珍品,使得古老的中华民族熠熠生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213b07eca806538fe34fada9cdda144ac34821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历史总结
究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一个真正的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国家,且人是国家之根本,所以社会根本矛盾即人与土地分配的矛盾,可以用下面这个逻辑来作为思路。
天下大乱人口锐减人均耕地面积增加百姓有余粮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口增多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百姓生活出现困难局部动荡大范围农民起义(或贵族起兵夺权)再次天下大乱
而近代的中国,现在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并必将成为世纪经济,乃至世界政治、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
在中国古代史上,总是蕴含着一些轮回的现象。孟子曾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三国演义》则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代以来,甚至有人总结认为中国历史循环的一个周期大约为800年。由于朝代的兴衰不断轮回,导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发展缓慢,整个社会呈现螺旋式的上升。那么中国古代的历史轮回都有哪些呢?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朝代的兴替的轮回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虽然如此,在盛世的时候,至少战乱会得到减少,税收、劳役也得到了一定的缓和,因此总体上盛世的人们期盼的。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长久治安。不仅如此,这些盛世基本都出现在朝代初期,而中期和后期基本都不会出现盛世(西汉是个特例,在后期还出现了昭宣中兴)。也因为如此,使得任何一个朝代都处于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大循环之中。
百姓幸福指只存在于诗词中
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无法摆脱这个历史的循环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摧毁了王朝。秦朝,灭亡于陈胜吴广率先发起的起义;西汉灭亡于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灭亡于黄巾起义;西晋灭亡于永嘉之乱;隋朝灭亡于隋末大起义;唐朝灭亡于黄巢起义;两宋特殊,灭亡于游牧民族;元朝,灭亡于红巾军起义;明朝,灭亡于李自成起义;清朝的灭亡,也是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自秦朝之后,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是因为农民起义而灭亡。因此,我们必须从农业方面去寻找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关于农民起义,过去常常以阶级斗争的理论去拔高;而现在又有许多人将农民起义的作用否定。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为什么古代会常常爆发农民起义,说白了就是农民活不下去了,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在中国古代,耕地总面积大致是固定的,如西汉有8亿亩耕地,到了清朝差不多还是这个数字。然而中国人口在社会稳定时期却是不断增长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越到后来,人均土地面积就越少,如西汉初期,五口之家可以拥有100亩土地,到了西汉末年,人均土地只有13亩。在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土地还不断在集中。自从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以来,土地兼并就无可避免了。《汉书》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占据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的土地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农民无地可耕。如果再遇到黄河泛滥、蝗灾、旱灾等,那么农民就只能铤而走险了。
古代农民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能有效限制土地兼并呢?这些土地的拥有者基本都是官僚、贵族和商人,他们拥有土地以后有了统一的名称“地主”。而这些人都是帝国的统治基础,如果皇帝的政令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这些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如东汉初期的刘秀鉴于西汉土地兼并严重,因此下令“度田”,也就是清查土地。然而地方的豪强地主百般阻碍,导致度田无法实现。最终刘秀也不得不放弃。因此,土地一旦开始兼并,最终就是无法逆转的,王朝也必然走向深渊。
东汉庄园耕种
唯一破解土地兼并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引发全国占领,使得人口大规模减少,许多地主被杀害,土地被强占。这样,当另外一个新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又可以重新得以分配土地了。如北魏在十六国的战乱后,实行了“均田制”,也就是将大量的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如果没有前朝的战乱,也就是没有如此多的无主之地了。因此,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也是呈现大规模的波动状态。如,汉末人口已经到达了6000万,而三国之初全国只有1000万人口。基本上,一个混乱的时代,人口就大规模减少。而6000万似乎也是清朝之前人口的巅峰,如唐朝有5000多万,明朝永乐年间达到了6600多万。而清朝因为大规模引进高产作物,导致人口可以突破4亿。
除了朝代的兴衰轮回之外,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十分明显的轮回就是统一和分裂。从秦汉大一统后,又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之后是隋唐大一统,之后又是五代辽宋金的大分裂;元明清大一统,后来又是军阀割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这个还是必须从农民大起义说起。
在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必然会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的军队削弱,以防止地方割据。只有西晋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了“分封藩王,以屏帝室”的政策,结果很快就引发了“八王之乱”。加强中央集权,无疑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的。然而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中央集中的军队又无法应对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这时候中央就不得不让地方的官僚来镇压地方的起义,也就是默许了地方军阀的拥有军队,导致地方势力的做大。
三国版图
如东汉后期,为了镇压铺天盖地的黄巾起义,东汉将地方的刺史提升为州牧,掌握一州兵权。其结果就是,黄巾起义被镇压下来了,东汉的统治也被这些州牧瓦解了。在汉末时候,刘璋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刘表为荆州牧、刘繇为扬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陶谦为徐州牧等,东汉中央已经无法号令全国。在比如在唐朝后期,为了镇压黄巢起义,导致地方藩镇的势力新一步扩大,以至于唐朝很快就瓦解为“五代十国”。一旦全国没有出现一个占据绝对优势的政权,那么全国将长期的分裂下去。
五代十国
从大分裂到大一统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从汉末分裂(189)到西晋统一全国(280)共经历了将近100年;从西晋灭亡(316)到隋朝统一(589)共经历了270多年;从唐朝(884)分裂到元朝统一(1276)共经历了将近400年。当然,每一个大分裂必然带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如秦朝统一后的领土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元朝统一后,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分裂内部的政权面积也在扩大,如春秋时期,全国几百个诸侯国;到了两宋时代,一个大的地理区为一个王朝。这说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清朝大一统
三,外戚和宦官专权的现象从秦朝之后,中国基本上每一个朝代都无法摆脱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弊政。当然,秦朝和隋朝没有外戚和宦官专权,因为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就灭亡了。外戚和宦官的专权必然就会带来君权的旁落,帝国中枢的迅速腐化,地方的吏治也迅速混乱起来。为什么中国古代总是会出现这个两大死结呢?原因和君主有关。
在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者。在一个皇帝去世后,继位的一般都是在血统上最接近皇帝的长子。然而,有的皇帝把皇子都杀得所剩无几,有的皇帝则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总之,导致新继位的皇帝还未成年,甚至还刚出生不久。这样的局面下,就必然是外戚和宦官来掌权。当然,如果是外戚掌权,社会或许还能够正常运行,甚至运行得还很好。如霍光辅政期间,出现了“昭宣中兴”。不过皇帝又必须依靠宦官来对付外戚,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宦官掌权。一旦宦官掌权,这个王朝就走向了深渊了。
当然,历史上也会出现大臣掌权的现象。不过在一个朝代建立之初,皇帝必然希望王朝能够一直流传千万年,因而十分防范大臣夺权。遇到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就直接对开国功能大开杀戒,如果遇到刘秀、赵匡胤这样的,就剥夺功臣的军权,给予其丰厚的土地和金钱。总之,大臣的权力会被不断削弱。因此,越到后来,大臣掌权出现的次数就越少了。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外戚和宦官的干政呢?清朝的统治者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清朝并未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仅如此,清朝还要对皇子进行了严格的教育,筛选。最终能够被选拔登上皇位的,都是十分优秀的。在雍正时期,还实行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有效避免了皇子争夺皇位的现象。当然,清朝成功避免了宦官专权,但是却未能避免外戚干政。清朝后期的慈禧太后就干政半个世纪,使得清朝后期的改革严重迟滞。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