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美国那么自由民主,却不帮助那些想润但没钱润出去的人呢

时间: 2023-09-15 09:00: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为什么美国那么自由民主,却不帮助那些想润但没钱润出去的人呢

美国印通过钞票收割世界各国财富,那么,又如何实现控制本国内的通货膨胀呢?

作者:星话大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184222/answer/9603195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美元潮汐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体系里,美元潮汐就是其中循环资金流。
美元流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繁荣。
美元抽离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危机。

也就是说,美元在全球是呈现过一个周期的潮汐波动,而美国就是在这样的潮汐过程中,实现对世界各国的剪羊毛。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美联储的加息和降息,就是美国操控这场美元潮汐的指挥棒。
一旦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美联储开动了印钞机往全世界大放水,一时间汹涌的美元就会涌向了全世界。

而一旦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那么美联储之前放出去的水,就会汹涌的回流到美国。

这一出一进,就完成了一次大收割。

可能有些人还不怎么理解,这个美元流动,是怎么来完成收割的。

原因在于,美元流出去后,并不是躺在其他国家的银行里吃利息的,而是流出去做各种各样的投资。
美国在把美元放出去,对全世界各种买买买之后,世界经济自然而然的也进入一个繁荣周期。

这个时候,一股无形的力量,会推动全球资产价格集体往上涨,涨了好几年后,这些被美国放出去的美元,就收获了大量的增值回报。
而一旦美国加息开始收回美元,之前被放出去的这些美元,就会携带者数倍的增值回报,回流到美国。

我们可以再举个形象的例子。
美联储降息的时候,就好比赶着一群羊出去外面吃草。
等这些羊在外面把草吃光了,一个个养得肥肥的。

这个时候美联储就会通过加息,把这些羊儿赶回来家里宰了吃。
这使得美国这个牧羊人过上富得流油的生活。

这样一出一进,让美国从中可以收获到巨额的利润回报,实际上就把全世界的财富做了一次洗劫。

这是这样定期十几年对全世界财富做一次洗劫,美国才能维持长达半世纪的高消费模式。
实际上就是美国人尽情消费,全世界人民买单。
(2)航母
实际上,单单只靠这样一个美元潮汐,还不足以完成这样的大收割。
首先,美国这个牧羊人在把羊群放出去吃草的时候,得安排一些牧羊犬来保护羊群,不然鲜美的羊群如果孤伶伶在外面,说不定就被外面的豺狼虎豹吃掉了。
所以,牧羊人自己手里也要有枪,来保护这些羊群。

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军力最强大的国家,用充足的武力来保护自己放出去的这些羊群。

否则,美国放出去的羊群,把别人家的草地都吃光了,早就被人宰了。
正因为美国拥有最庞大的航母战斗群,这才得以让美国能够屡屡对全世界完成收割,而其他人还都敢怒而不敢言。

看到这,想必大家就明白为什么美国要每年耗费上万亿美元的军费,去维持这么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体系。

因为这些航母,才是美国能够完成这样的收割模式的重中之重。
而想必大家也就明白,为什么我国要这样不遗余力的去发展航母。

因为如果人民币想要国际化,中国的航母要走出去,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但只有美元、航母,还不足以完成这样一个对全世界打收割的模式。

美国人的收割模式,还有第三个最重要的武器。

那就是全球化产业链体系。
(3)全球化产业链
为什么说全球化产业链是美国人收割全世界的第三个最重要武器。
因为全球化产业链,就好比是一个利润收割机。

用来帮助放出去的美元,能够最大程度收获到利润。

还是用那个羊群的例子举例。
美国人降息,把羊群放出去后,一方面需要有牧羊犬来保护羊群,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有一个收割机来帮助羊群更有效率的吃草。
为什么需要更有效率的吃草呢?

因为美国人的这个美元潮汐的周期性是很快的,通常降息周期也就是7年左右。
所以在这7年里,放出去的羊儿能吃到多少草,就会影响到美国人这一个美元潮汐周期能收割到多少利润。
如果只是让羊儿自己吃草,那么效率太慢。
甚至碰到有些草比较坚韧的,说不定一些羊儿牙口不好还咬不动。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名为“全球化产业链”的收割机,被牧羊人拿在手里,直接帮助羊群收割肥草。
这样羊儿可以最有效率的吃草,尽可能将一轮美元潮汐的收割效果最大化。
那么这个名为“全球化产业链”的收割机,是如何帮助美国人割草呢?
我们先需要理解一下,美国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的三元体系。
现代全球化产业链体系,基本是美国主导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

消费国:比如美国就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国。

生产国:比如中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
资源国:比如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家、拉美国家。

在这个三元体系里,消费国的地位最高,正所谓有钱就是大爷。

而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同时也是主导这个产业链体系的国家,位于这个产业链分工体系的最顶层,拥有设计这个产业链的霸权。

这使得美国赚走了这个全球产业链最大的一部分利润,随后剩点剩肉分给生产国去分,而资源国则只能喝点剩汤。
这一点可以从苹果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情况看出来。

每部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占据其58.5%的利润,韩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公司占据了约10%的利润,中国企业所得的利润占比仅有2%。
而苹果产业链里,除了苹果之外赚最多的三星,外资控股比例高达56%。这实际上是一家韩国人控制,但赚的钱超过一半都流向华尔街的国际企业。

而苹果公司本身的股权结构,同样也是由华尔街把持的。
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苹果公司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实际上赚到的钱,大部分都流向了华尔街。
这实际上是过去几十年的全球产业链利润分配的一个缩影。

美国人赚大头,其他生产国赚小头,资源国喝剩汤。
所以在这个三元体系里,消费国地位最高、生产国其次,资源国最弱。

从1974年至今,生产国经历过3代更替。

第一代生产国为德国和日本,所以70~80年代这是德国和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但随着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日本和德国都被美国宰了一波,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经济低迷时期。
紧随其后的是以亚洲四小龙为首的东南亚各国,实际上就是第二代生产国。

但随着97年亚洲金融危机,第二代生产国仍然惨遭美国收割。

而在这之后,第三代生产国,正是中国。

生产国说白了,就是干苦力活。
但苦力活不管怎么说,也是劳动创造价值,虽然这个价值大都被华尔街的资本家给剥削了,但至少干干苦力活还是能够存下不少钱。

第一代生产国:德国日本。

第二代生产国:亚洲四小龙为首的东南亚国家。
第三代生产国:中国。
都曾经因为给美国干这个苦力活,经济出现腾飞过。
只不过前两代生产国,都在几次经济危机中,被蓝方收割,并且收割之后还因为劳动价值已经被榨干,而惨遭摒弃。
目前只有第三代生产国,也就是中国还在独自撑起了全世界制造重任。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就飞快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么一个角色。

特别是2008年次代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都进入到了量化宽松,举债刺激经济的泡沫模式。
但是在狂发货币刺激经济后,人们发现通货膨胀率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一些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簇拥者,高呼这种举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可持续性的。
但实际上,过去十年,世界之所以没有发生恶性通胀,是因为有中国承担了世界工厂这个苦力活角色,在通过自己低廉的劳动价值,为世界输出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
正因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存在,才让世界得以在疯狂印钞的过程中,却没引发恶性通胀。
不过,没有人天生就只适合干苦力活。

正如德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这两代生产国干了一段时间苦力活,也上岸了享受生活去了。
中国也不甘于只做苦力活的角色,从2021年开始准备经济转型。

但这个时候美国人就不同意了。

因为跟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不同的是,中国的体量太大了。
前两代生产国,因为自身体量不够大,所以即使不干苦力活,上岸了。也不足以对美国的这个全球化产业链体系构成威胁,只能在美国的安排下,做一些更轻松的活而已。

但中国则不同,中国的体量太大了,并且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也是当前世界唯一有可能全方位跟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一旦让中国完成经济转型,美国所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将分崩离析。由中国所主导的新的全球产业链,将由此诞生。
这是为什么红方制造2025,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也是当前那个不可说内容的重中之重。
因为,红方制造2025,实际上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旦完成,红方就会完成经济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往高端制造业发展。

这意味着,红方将取代蓝方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主导者,并享受全球产业链最丰厚的利润。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红蓝之争,这样说,大家应该就能清晰不少了。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当需求大,供给不足时,物价就会上涨,如果货币充足,就会变成通货膨胀。
美国大量印钞,造成了货币充足,但是因为美元的强势地位,可以方便流出美国,购买全球的商品供应国内。所以美国国内并未发生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情况,所以就不会转变为通货膨胀。
前阵子我们国内限电停产,不再供应货品,美国一下就着急了,因为印的钞票就买不到足够的商品了。会引发美国国内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两国领导就会谈了。我们重新开工。
当然这个只是最简单的解释,真实情况复杂的多,是可以写论文的。

改变世界的1968年:环球同此凉热

1、美国繁荣

1961年1月,即将卸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白宫发表告别演说,例行表达对美国的骄傲之后,他的话锋一转,说出让后世警醒的一番话:

“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大规模军事工业相结合,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它的全部影响在每个城市、每座州议会大楼、每一联邦政府机构内部都能感觉到。我们承认这种发展绝对必要,但我们不应忽视其重大的影响。它涉及我们的人力、资源、生活乃至我们社会的结构。”

“在政府各部门,我们必须警惕军事—工业联合体取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不论它这样追求与否。极不适当的权力恶性增长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

这是美国官方首次明确军工复合体的存在。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要追溯到二战期间。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罗斯福总统判断,战火已经烧到美国本土,美国必须参与世界大战了。

1个月后,他便下令成立战时生产委员会,对美国经济进行全面动员。

战时委员会设立12个区域办事处,经营全国各地的120个办事处,任务就是指导企业生产战争需要的钢铁、铝、橡胶等物资,并且控制物资价格和工人薪水。

办事处的官员,则帮助企业申请银行贷款。

其实说到底,战时生产委员会就是国家出钱、企业出力,一起发动对外战争。事成之后国家赢得荣誉地位,企业赚到利润,皆大欢喜。

美国参战的4年时间,政府送出1750亿美元的军事合同,生产的飞机、坦克、大炮、枪弹等武器,远远超出轴心国的总和。尤其是海军舰艇,二战结束前是日本的16倍。

美国的工业产能冠绝世界,成为二战的最大赢家,绝不是偶然。

但美国爆产能的同时,巨额军事合同几乎都被100家大公司拿走,其中通用汽车公司,就拿到合同总额的8%,相当于140亿美元。

而且在二战的时候,美国为了研究新型尖端武器,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把大学和军队绑定起来,雇佣19.9万科学家,每年划拨科研经费15亿美元。

钱在哪,利益就在哪。

经过二战的巨额合同滋养,美国军队、大企业和学界赚的盆满钵满。

这也是军工复合体的基本盘。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随即成立北约和参加朝鲜战争,军事在美国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后美国军费就没有低于1500亿美元的年份,这些钱都是军工复合体继续膨胀的肥料。

到了1957年,仅美国国防部就拥有1600亿美元的资产、3200万英亩土地,雇佣350万人,每年支付工资超过100亿美元。

兰德公司给美国空军服务,IBM生产的集成电路卖给五角大楼,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给宇航局生产精密仪器等等。

可想而知,那些企业赚到多少利润,科学家和工程师、工人的收入增加多少倍,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多少。

这些人加起来,足够涵盖美国相当一部分人群。

艾森豪威尔就吐槽,不管我们在武器系统上花费多少金钱,他们永远也不会满足,并不断要求继续增加军费。

这都不用多说,和古代地主兼并土地似的,谁能和钱过不去呢?

到艾森豪威尔卸任的1960年代,军工复合体及其枝枝蔓蔓,已经成为美国参加二战的最大受益人群。

当然,美国参加二战的受益人群还不止这些。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首次有了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的能力,美元顺理成章的成为世界重要结算货币。

而西欧和东南亚的国家,被二战摧残成一片废墟,不论军政影响力还是经济生产能力,都差美国一大截。

于是有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生产能力的美国,在世界上一枝独秀。

将近一半的商品在美国生产出来,卖到世界各地,然后把廉价原材料和利润输送回美国,给美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财富,国内经济一片繁荣。

短短15年时间,美国GDP从2000亿美元飙升到5000亿美元,家庭收入从3083美元增长到5657美元,几乎60%的美国家庭都达到中产阶级水平,甚至连流水线工人,都能开着汽车到处玩耍。

美国辉煌的50年代,基本是当时人类能想到的最高水平。

这一切都来自于二战。

换句话说,包括军工复合体在内的美国企业、白领、工程师、工人等群体,都是美国参加二战的受益者。

美国梦,终于在美国普及了。

于是美国的整整一代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既然是利益集团,那就最害怕改变。

他们追随美国的脚步,走入人生的高光时刻,便想抽调进步的梯子,焊死列车的车门,让自己永远留在相对高级的社会阶层,后来者永远在他们的身后吃灰。

50年代的军工复合体、银行财团、国会议员和中产阶级们,默契的达成共识,要保护现在的一切,不要做出任何改变。

于是就有了反对共产主义的麦卡锡主义血洗美国,有了死板教条的学校课程,有了沉闷环境里培养出来的“沉默的一代。”

虽然这些事没有明确的纲领文件,但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因为当一代人有了共同的诉求,必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推动国家完成他们的诉求。

其实不止美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西欧发达国家,也在这条路上狂奔。

比如英国、法国和西德,经济进步一日千里的同时,由经历二战的大佬们组成政府,管理国家的日常事务。

用当时的视角来看,这很正常。

人家在战争年代立功了,凭什么不能进入政府管理国家,难道让战争英雄们提前退休,选一些无能之辈来执政?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5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实就是二战功臣们的权威政府,和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组成的国家。

2、美国隐忧

美国的盛世之下,藏着汹涌澎湃的暗流。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发达国家,虽然在二战前已经完成国家工业化,但那时的工业化,只是国家的硬件。

机器替代人力可以大规模生产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枪炮替代弓箭了,社会组织从分散的田园牧歌,过渡到集中的城市生活了。

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工业革命前,基本进步不大。

大到国家层面。

英法有庞大的殖民地,奴役落后国家的人民,德国在积极拓展开外空间,想给德国人民找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美国更不用说,嘴上说着民主自由,其实一直想排挤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的运行规则。

这些发达国家的骨子里,依然是弱肉强食的秉性,社会达尔文的属性非常浓郁。

那么小到个人层面,信奉“社达”的欧美发达国家,内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以及个人权利的束缚。

人民利益是资产增值以外顺便的事,如果实在给不了人民利益,那就算了吧。

换句话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完成硬件工业化以后,一切不符合工业化国家的制度、思想、文化、观念都需要进行改造,完成软件的工业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经济基础变了,那么上层建筑也要跟着变。

怎么改造呢?

我觉得应该是破除人民心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同时给每个人以平等自由,让人民不畏官、不畏商、不畏军阀、不畏资本。

总之一句话,人民当家作主。

但现在的权威政府和固化社会,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美国的第一个隐忧。

思想文化的改造,既然权威政府不愿意做,那就只能等待青年来做。

我们前文说了,二战以后欧美国家都恢复和平,国家经济进步,个人收入不断增长。那么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便有了更大的预期,不免想多生几个孩子。

于是欧美国家喜迎婴儿潮。

以美国为例。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美国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22岁下降到20岁,甚至有些高中女生直接辍学结婚。

此后几年,美国的生育率直线攀升,都要和印度持平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有三个以上的孩子。

美国人口从1950年的1.5亿,暴涨到1960年初的1.79亿,其中17岁以下的人口占40%。也就是说,年轻人成为美国的主流人口,而将近一半人口是莽撞的青少年。

青年总是对未来满怀憧憬,可美国的青年却发现,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完全不一样。

比如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听话、勤俭、老实本分,于是他们内心深处已经接受了这套道德说教。

但现实世界却是经济发展之后,大部分美国人都不满足于努力工作,开始饱暖思淫欲,想办法花钱来改善生活。

美国从生产型国家,转变成消费型国家了。

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很少和父辈一样存款,而是选择花光工资甚至贷款,买自己想要的汽车、烟酒和衣服。

据统计,1952—1956年间,美国人的债务从274亿美元增加至425亿美元,分期贷款增长63%,汽车销售数据增长100%。

这才是短短4年的数据,再延后10年,还要翻一番。

在消费型国家长大的美国青年人,没有经历过父辈的艰苦岁月,根本不理解,父辈为什么坚持传统的道德说教,只会认为:“你们呐,落伍了。”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上一代人的道德说教,一方面是自己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是要焊死车门的潜意识。

当青少年成为美国主流人口,现实世界又和理想道德脱节的时候,美国必然撕裂成中老年人和青少人两个泾渭分明的群体。

这是美国的第二个隐忧。不过没关系。青年人迟早会形成自己的共识,来反抗上一代人的道德说教,以及二战后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婴儿潮出生的人成长到60年代,他们一切行动的宗旨便是反封建、反权威、要自由。

而青年人的诉求,正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对接在一起,于是便出现了狂飙突进的60年代。

3、青年运动

最先起来反抗的是美国黑人。

二战期间,数百万美国黑人给军队工作,属于开眼见识过世界的一群人,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便决心改变黑人的社会地位。

而50年代的经济狂飙,让很多受过教育的城市黑人,成为美国的中产阶级,并且转型成当地黑人的领袖。

这些有钱有眼界的黑人,已经不是百年前种植园里的奴隶了。

1955年12月,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在蒙哥马利市乘坐巴士,拒绝给白人让座,结果被警方逮捕。

黑人领袖们正在等机会呢,没想到美国警察送上门来了,那还等什么,赶紧闹啊。于是黑人领袖们组织黑人,反抗巴士的种族隔离制度,黑人要么专门乘车上下班,要么干脆徒步行走,反正就是不服从美国的种族隔离。

由于黑人运动声势浩大,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共交通中的种族歧视违法,黑人的反抗运动才落下帷幕。日后名扬世界的牧师马丁·路德·金,也在这次反抗运动中崭露头角,崛起为新一代黑人领袖。

当然,他的成就远远不止黑人领袖。艾森豪威尔卸任美国总统之后,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新总统。此人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当选时才45岁,想在美国建立医疗体系、改善城市贫民住房条件、颁布民权法案等等。不论人格魅力或者执政理念,肯尼迪都非常符合美国青年人的期望。

于是肯尼迪在民间的威望高涨,青年人都把肯尼迪当成偶像,希望肯尼迪能带着他们,改变沉闷的现实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1963年,肯尼迪因阿拉巴马州的种族运动,痛斥美国面临“道德问题”:“如果一个美国人,因为皮肤是黑色,而不能享受我们人人追求的充实自由生活,我们当中有谁愿意改变他的肤色,设身处地的体验一下他的感受?”

数天后,肯尼迪推出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施行种族隔离,严禁就业中的种族歧视。这番动作,肯尼迪赢得黑人的心。为了支持肯尼迪,金牧师领导20万人在华盛顿游行,并且在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示威活动。

金牧师站在高台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台下的黑人、白人、拉丁裔等族裔,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虽然他的演讲是号召黑人自由,但“自由”二字,本身就是美国黑人和年轻白人的共同诉求。政治这种事,你说什么不重要,能在恰当的时机,代表更多人的诉求更重要。

金牧师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让他脱离黑人领袖的身份,成为和肯尼迪一样的青年偶像。

黑人反种族歧视、白人青年反权威,至此合流。约翰·肯尼迪和金牧师,也成为美国朝野的偶像。所以在黑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美国的白人青年也受到鼓舞,站出来反抗权威政府,而他们的主阵地是学校。

为什么是学校呢?

因为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此时也不过20岁左右,大部分人都在读书,所以白人青年的反抗运动,其实就是学生运动。

196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们,在校门口募集政治活动的经费,并且在校内散发政治读物,结果被校方明令禁止。学生们愤怒了,你们管天管地,还能管我们贴大字报?早就看你们不爽了,反抗吧。于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爆发“言论自由运动”,学生们占领学校的行政大楼,将近75%的学生罢课。这件事是美国学生运动的开端。

此后数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没消停过,校园一度成为警民交战区,学校内部也爆发类似于武斗、革命派和保皇派之争的校内冲突,场面混乱的一塌糊涂。而且伯克利分校的学生运动,迅速传到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们蠢蠢欲动。美国成了火药桶,遇到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4、世界1968

时间终于来到1968年。那年4月,金牧师遇刺身亡,6月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这两件事是美国青年运动的转折点。金牧师已经说过,美国的青年偶像。

罗伯特·肯尼迪是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在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他接过哥哥的政治遗产,成为美国青年的新偶像。他的政治理念,更倾向于照顾底层的黑人、印第安人和穷困白人。而且自约翰逊总统决定出兵越南以来,罗伯特·肯尼迪一直反对出兵越南,同时反对约翰逊总统继续执政。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罗伯特·肯尼迪比哥哥更有人情味,感觉他将来做了总统,一定能实现美国青年的理想世界。

为什么反对越战,能得到美国青年的支持呢?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出兵越南肯定要征兵,而第一批征兵对象的就是青年人。要是反抗侵略者的话,那也没什么可说的,肯定踊跃报名参军。可越南又没有侵略美国,为什么要去越南打仗呢?美国到底图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越南送死。

美国青年想不明白。尤其是电视里播出美军在西贡枪毙俘虏的画面,美国青年看到脑浆流了一地,直接坐不住了,原来美军才是反动派啊。

在国内压迫青年人,在越南屠杀人民,那我支持你干什么?

美国青年反越南,表面上是不想为不正义的战争送死,其实是不想给既得利益集团做炮灰。

你们焊死车门在家吃肉,送我去越南替你们送死,长得丑想得美。现在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说明在体制内反对越战和改造国家,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金牧师遇刺,说明既得利益集团连黑人领袖都不放过,民间的反抗力量,也面临毁灭性打击。

朝野都不能实现美国青年的诉求,他们感觉梦想幻灭,终于发现,那个最大的敌人不是总统,而是资本主义体制。而就在美国镇压国内反抗力量的时候,美军现役人员增长到354万,在全世界有2000多个军事基地,超过54万人在越南作战,军费预算连年增长。

据统计,越战期间的军费达到3500亿美元,比二战和朝鲜战争的军费开支还大。二战就养肥了军工复合体,可想而知,军工复合体在越战期间要赚多少。

金牧师遇刺不久,哥伦比亚大学爆发伯克利分校暴动之后,规模最大的美国学生运动。这件事的起因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左派学生,发现校方和国防部智库合作的秘密文件,学生们认为,哥伦比亚大学间接参与了越战。

学生们反战,校方参战,这算什么事。

后来校方决定在附近公园建一座体育馆,周围黑人可以免费使用底层体育场,哥大学生则使用上层的体育设施。

原本这事也没什么,但校方的设计图上,面向大学的体育馆出入口豪华气派,但面向社区黑人的出入口又小又窄,导致社区黑人领袖大骂,这是种族歧视的体育馆。这下,哥伦比亚大学引爆青年学生、种族歧视两颗大雷。

左派学生和黑人发起反抗运动,占领哥大的教学楼等建筑,纽约警察则武装清楼,双方爆发大规模的武斗。最后有700多人被拘捕,132名学生、12名警察受伤。

同年,伯克利分校重燃战火,校园示威、暴动、占领学校大楼的行动,每天都在发生。打砸抢和武斗,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哥大和伯克利分校,只是最著名的事件。

1968年的前6个月,美国的101所大学,爆发221次学生游行运动,除了哥伦比亚大学和伯克利分校以外,哈佛、斯坦福、杜克、普林斯顿等知名大学都参与其中。

美国江山一片红。

1968年的学生运动,是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美国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而“二战”后的科技进步,让电话、电视、报纸等媒介进入千家万户,世界各国越来越同步,再加上婴儿潮、经济增长、权威政府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共性问题,美国的学生运动和黑人运动,便和其他国家遥相呼应起来。

所以在1968年,环球同此凉热。

1月,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当选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不久后推行“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包括恢复大清洗牺牲者的名誉、学习西欧国家引入市场经济、修复和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等等。

杜布切克的执政理念,受到捷克斯洛伐克青年的热烈欢迎。

眼看捷克斯洛伐克要脱离掌控,数月后,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决定派出20万军队、5000辆坦克,兵临布拉格,强势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是发生在苏东国家的布拉格之春。

4月,西德学生领袖鲁迪·杜奇克遭遇枪击,西德学生暴走,在各地的大学门口罢课抗议,其中一部分更激进的人,日后组建红军旅,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5月,法国学生罢课游行,军警用催泪瓦斯弹镇压,于是学生们聚集在凯旋门高唱《国际歌》,造起街垒和法国军警巷战。

受法国学生影响,近千万法国工人罢工游行。

工人和学生合流,共同打出“永别戴高乐”的旗号,要求二战英雄戴高乐下台,重新改组法国政府。

戴高乐说“改革可以捣乱不行”,学生和工人用漫画回应:“捣乱者是他。”

戴高乐被逼的逃离巴黎,到巴登巴登找到军队支持,才敢返回巴黎发表强硬演说,表示不辞职不换总理,而且这种情况要是继续下去,他要采取其他做法。

所谓其他做法,只能是军队镇压。

后来戴高乐用工会瓦解工人,用军警镇压学生,轰轰烈烈的法国“五月风暴”才落下帷幕。

6月,意大利工人占领工厂,米兰和罗马的学生罢课示威,向来懒散的意大利人,也在这一年度过火热的夏天。

墨西哥的学生工人,不满执政的革命制度党,组织了全国罢工委员会,要求政府在社会、教育方面进行改革。

10月,英国学生在美国大使馆前抗议越战,利物浦工人罢工,北爱尔兰爆发民权运动,《泰晤士报》的文章说,英国处于动乱前夕。

同样的事情在同一年集中爆发,很难说是偶然巧合,更不可能是某个国家指示策划的。

如果一定要给某个国家扣帽子的话,那肯定是苏联。

1968年的革命动荡,其实是那个时代出了问题。

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家要反封建、婴儿潮的年轻人要反权威、第三世界国家要反殖民、少数族裔要反压迫。

这些事如涓涓细流,终于在1968年汇聚成大江大河。

大江大河把1968年染成血色,也冲垮了坚固的世界壁障。

5、青年的使命

20世纪后期,世界正在进行冷战。

不论是追随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追随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都有不满现状的年轻人。

两个阵营的年轻人想改变现状,便只能向对方阵营学习,而由于地域和信息差的限制,各国青年学习对方阵营的过程,必然会出现偏差。

也就是说,他们看到本阵营的不足,却看不到对方阵营的不足,看到对方阵营的优点,却忽略了本阵营的优点。

所以各国青年在改变现状的时候,往往有一种盲目的冲动,感觉对方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就像90年代中国人盲目崇拜美国似的。

既然过程出现偏差,结果也会出现偏差。

美法德青年厌恶的消费世界,是捷克斯洛伐克青年追求的幻境。捷克斯洛伐克青年反感的体制,正是美法德青年幻想中的乌托邦。

这样的青年运动,很难承担起建设理想国的重任。而且世界各国的青年运动,冲锋陷阵的都是学生和工人,和20年代的革命相比,青年运动缺少稳定的核心领导团队。

青年们朝气蓬勃,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但除了一腔热血以外,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政治经济纲领。即便名气大如金牧师,也是在原有的体系内追求平等自由,却对造成不平等自由的既得利益集团,束手无策。

归根到底,他们有摧毁旧世界的能力,却不知道摧毁旧世界以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所以世界青年运动汇聚成的大江大河,历史使命就是在历史的关键点上,用无坚不摧的人民伟力,摧毁既得利益集团的堤坝。

这么看的话,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使命差不多。

世界青年在68年以后,基本完成历史使命,到了70年代越战结束,青年们的热情消退,而且发现建设理想世界无望,曾经风起云涌的青年运动,也就销声匿迹了。

最重要的是,婴儿潮出生的孩子都长大了,他们要参加工作养家糊口,根本没功夫谈什么理想。

他们消解了崇高,也耗尽了自己的热情。

6、里根时代

60年代的美国青年运动,给两拨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一是军工复合体、银行财团、工业资本家等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被美国青年的力量震惊了,担心类似的事情再来一次,便决定结成同盟稳住阵地,同时向底层让利。

其二是知识分子。他们感觉60年代的破坏性太大,不利于美国稳定发展,甚至有可能颠覆美国的根基。

这两拨人达成共识,美国青年和黑人又回归正常生活,于是新右派登上美国的历史舞台。

而此时的美国正在走下坡路。

原本做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美国是二战后工业品的主要输出国,这些工业品的利润养肥了美国。但是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日法德英重新崛起,制造出来的工业品,抢占了美国的市场份额。美国的钱,没那么好赚了。

再加上70年代初期的滞涨危机、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美国经济一片惨淡,企业的日子紧巴巴,个人也不敢过度消费。

新右派便提出自己的政经理念,国家不应该对经济指手画脚,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才是最好的,同时要给企业减税,让企业保证国家经济的活力。

新右派的理念非常受欢迎,因为减税好啊,能留在自己兜里,谁想给国家多交钱?

于是新右派推举里根为总统候选人,让里根入主白宫做自己的代言人,而里根也承诺,只要当选总统,一定颁布减税政策。

时代天地皆同力。

1981年,里根成为美国新总统。刚上台没多久,里根便签署减税25%的法令,国会顺利通过。

减税的另一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美国政府不能大手大脚花钱了,于是在减税的同时,里根大幅度削减联邦预算,国会也顺利通过。

这就结束了吗?

没有。

军工复合体是美国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喂饱他们,里根这总统当的有什么意义?

所以伴随着减税、削减联邦预算,里根推出15000亿美元的五年防务计划,和耗资1800亿美元的六年核战略计划。

这才是里根给军工复合体的回报,至于“星球大战”,不过是用来骗苏联和美国人民的噱头。

里根和新右派们,一起把美国改造成“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并且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向世界各国推销。

什么叫杀人诛心啊,这就是。

美国不仅扶持大企业到全球剥削利润,还要把美国的政治模式、意识形态推广到全球。

有些国家没留神,很快进了美国的套子。已经变相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了,还美滋滋的想:“学习美国肯定能发达”,活像个大冤肿。

苏联同志,不要东张西望,说的就是你。

所以什么是新右派啊,简单说就是经济上自由竞争,政治和文化上保守权威,漠视社会的平等正义,只关心经济和资本的发展效率。

而就在新右派和里根改造美国的时候,英国新右派领袖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大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竞争,法国总统密特朗先对工业集团国有化,然后快速转弯成私有化的信徒。

再过几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纷纷开始“休克疗法”,极力向欧美国家靠拢。

至此,美国进入世界单一霸权的新时代,世界也进入全球化经济的新时代。

7、总结

这篇文章讲了美国30年的变迁历程,还以美国为主线,串联起“二战”后的世界变革脉络。

我没有鼓吹什么,也没有贬损什么,只是原原本本的把历史脉络捋清楚,告诉大家,很多事情自有其来龙去脉,历史的走向也自有其源头。

明白了故纸堆里的事,才能清醒的走到未来。

最后回顾“二战”后30年的历程,感觉美国什么都没变,世界什么都没变,可仔细想想,好像什么都变了。

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但世界各国经过60年代的暴烈运动,已经见识到人民的力量。

大江大河冲垮堤坝,等堤坝重建起来,便不是原来的堤坝了。

前工业化时代的污泥浊水被冲洗干净,后工业化时代需要的平等、公平、自由、宽容等理念深入人心。

站在当时的立场上看,美国青年是失败的,站在百年的时间跨度上看,他们又是成功的。

正如教员说的,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战的屠龙者,败给他们引以为傲的青年。60年代的屠龙者,最终败给他们视如粪土的生活。

但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主义青年,永不消逝。

美国为什么允许私人机构美联储来控制货币?

1、美国联邦政府权利有限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联邦政府,但很多人可能对联邦政府没有太多概念,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联邦政府和我们这种共和国有啥区域。在我们的认知里,一个国家应该是中央集权制,中央拥有外交、军事、财政、立法等各种权利,对地方政府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行使职权,地方政府的官员也是由中央政府委派和任命的,地方政府官员要对中央负责。但联邦政府完全不是这样的,联邦政府拥有军事权和外交权,虽然也有一部分财政权,但这个财政权是维持联邦政府正常运转的,并不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权,联邦政府的其他权利被严格限制,比如立法权就不在联邦政府手里,司法系统的人事任免同样不归联邦政府管辖,总统看哪个法官不顺眼也没用,你没有权利解除他的法官权利,特朗普刚上台时分布的法令,司法系统也有权利判期无效。地方政府有自己独立的财政收入,有自己的立法权,地方政府的官员任命也不是由联邦政府说了算,甚至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中央政府”,所以联邦国家中,联邦对地方政府行使有限管理权,别看美国总统在国际上很有地位,在自己国家内部,权利被限制的很严格。我们可以把联邦政府看成是代表众多地方政府在国际上行使外交权的三军总司令。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像货币发行权这种权利也被隔离在联邦政府权利之外。

2、美联储的由来

明白了联邦政府的权利以后,大家对美联储的地位是不是就不那么难理解了?其实美国国会对成立联邦级别的银行一直存在争议,国会认为,成立联邦政府级别的银行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利,相应的也就损害了地方政府的权利,所以很长时间以来,美国是没有联邦级别银行的。当然,美联储不是第一个联邦级别银行,在美联储之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各州发行债券,以逐步偿还独立战争时期累积的债务。另外,该银行还可帮助保管财政部的存款及处理其他联邦政府财务上的收支,所以于1791年在费城成功建立了这样一个银行——美国第一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United States),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但因为第一银行70%股权属于外国人,很多美国人担心第一银行是欧洲金融家族控制美国的一个工具,所以1811年,第一银行的20年经营期限到了之后,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第一银行被迫关闭。

1812年,英美再起战争冲突,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美国的州内银行陷入混乱。为了恢复银行秩序和处理战争债务,美国再次考虑成立一个类似第一银行的中央银行。1816年由美国国会投票通过,麦迪逊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States),经营期限同样被限制在20年。由于商业竞争关系,第二银行成立后遭到州内银行的强烈反对,所以第二银行的执照在20年期限到期后,没有通过国会的审批。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重蹈第一银行覆辙,被迫关闭。

从1836年美第二银行关闭到1913年美联储银行诞生的70多年时间内,美国是没有联邦级银行的,都是各地方政府银行在独立运作。因为种种原因,这段时间也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1097年爆发金融危机时,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讲,摩根当时扮演的角色正类似于2008年拯救金融市场的美联储,这也让美国看到联邦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所以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国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教训,随后他起草了被称为《奥尔德里奇计划》的提案,主张美国应该模仿欧洲国家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今后再发生类似1907年的金融危机时,该中央银行可以向被挤兑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以此稳定金融市场信心。后来在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的基础上,1913年美国国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成立。

3、联邦政府对美联储的影响

虽然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不受联邦政府管理,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受联邦政府管理。美国一直讲究权利分割,在美联储管理方面也是这样。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Members of the Board of Governors)和12名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其中7名执行委员必须是美国总统提名并经国会同意的,但执行委员有几个限制:

(1)任期为14年,不得连任;

(2)美国总统有提名权但没有罢免权,要罢免执行委员,必须国会2/3以上投票通过;

(3)美国总统的提名每隔两年只能提名1名执行委员,总统在4年任期内最多可以提名2名执行委员,避免总统对美联储形成影响;

所以可以看到,联邦政府和总统的很多权利在国内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美联储不归联邦政府管理是不是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按照货币战争那本书的解释。美国是一群资本家控制的。为了获取利益,不劳而获,这些人把美国政府中敢反抗的都杀了,包括那么多总统和更多的议员们。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是这样。美国总统只是一个傀儡。经济上的事想都不要想,肯定跟总统没有关系。其他政治上的事都是资本控制的各委员会,专家,智库早把方案写好了。总统也只能选一个。就这样美国还厚着脸皮说自己民主,这也说明美狗们都是些什么东西。不是美国允许这样做,而是美国财团把美国改成了这个畸形的国家。这样反映出美国不过是一个邪恶的独裁国家。

美联储不是"一家银行",而是将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在每个联邦储备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和若干分行,与联邦储备委员会,顾问咨询委员会,以及作为会员银行的若干商业银行共同组成的多元中央银行体系.除了联邦储备银行,所有的国民银行(在货币监理处注册的商业银行)都必须是联邦储备体系的会员,而在州注册的商业银行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联邦储备体系。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商业银行是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

从作用和功能上来说美联储的的确确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但是它又的的确确是注册在特拉华州(Delaware)的私人企业(Private Company),它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根本不是一回事,尽管美联储的主席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核准的 它倒确实是被控制着。

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简称,其职能实际上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由全美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它负责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包括规定存款准备率、批准贴现率、对12家联邦银行和其他会员银行及持股公司进行管理与监督。其作用在于:控制通货与信贷,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来调节美国经济。

美联储在货币金融政策上有独立的决定权,直接向国会负责。因此,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几乎超越美国总统。比如美联储现任主席,别说其金融政策对美国经济起重要作用,就是他说句话都可能引起股市动荡。

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宏观调控美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如果经济过热,它就提高利率,收缩银根,使经济速度放慢,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不景气,它就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促使经济增长。其关键是根据经济形势对利率提高和降低进行调控,并要恰到好处。货币杠杆是美联储多年来对经济实施调控的最有效武器。美联储调整利率不仅对美国经济举足轻重,对世界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首先是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有人说,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就要感冒。如果美联储提高利率,减缓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经济也会跟着受到影响。因为提高利率,收紧银根,美国人就可能少花钱或少投资,美国人购买力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对美国的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国际贸易会减缓,世界经济增长就会受影响。相反,如果美国降低利率,刺激投资,鼓励大家花钱,不仅会刺激经济增长,同时进口商品也会多,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世界经济就好。其次,美联储调整利率也可能会对美国币值带来影响。此外,受美联储调整利率的影响,其他国家也可能会相应对本国利率进行调整,影响到本国经济。

不是私人机构。称呼错误。

美联储是由各届顶级财务金融专家组成的,对政府实行指导,监督,决策的 社会 团体。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家私人中央银行。美联储的股东结构比较隐秘,其八大股东列名如下:   

1.柏林和伦敦的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银行   

2.巴黎的Lazard兄弟银行   

3.意大利的以色列摩西Seif银行   

4.纽约的Lehman兄弟银行   

5.纽约的Kuhn,Loed银行   

6.纽约的Chase Manhattan银行   

7.纽约的Goldman,suchs银行   

8.阿姆斯特丹的Warburg银行   

另有近300股东,且多有亲属关系。其中家族势力最大的是洛克菲勒家族。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股份转让给别的机构。大股东都是大财阀,他们制定的政策能为老百姓好吗?大家可以了解学习一下美国个人所得税,就知道美国人的税负有多重。美国大企业不上税的!美国共和党 民主党名下没有企业,所以很容易受制于这些大财阀。

首先,美联储并不是私人机构,它是美国央行,但它又不是传统意义上国家掌控的央行,究竟为何,要从美国 历史 说起。


美国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几大家族推进和建立的, 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卡内基、阿斯特、福特和摩根,央视有个不错纪录片――《 美国商业传奇大亨》,有兴趣可以看看,着实不错。当然银行也是他们商业帝国的一部分,很多州立银行和投行都有他们的身影,美国 历史 发展中和总统的更迭,少不了背后大财团的支持,就是在相互扶持又相互制约中前行的,但是那时候并未出现现在的美联储,而是 美国 历史 上失败的所谓第一银行,第二银行,它们实际掌控在大财阀手中,更具商业银行性质,而且洲色彩鲜明,最后国会关闭。



这是掌控权的斗争,一直到1907年发生金融危机,财阀和政府都受到波及,彼此意识到需要央行来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和稳定,经过不断的争论和协商,美联储在1913年才正式成立。

为什么时隔几年呢?因为一方面财阀不想联邦政府权利过大,威胁自己利益,而联邦政府也不想央行被少数利益集团左右,于是双方互相渗透,一起成立了现在的美联储,可以说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又受控与国会,但绝对不是私人机构。由7名联邦储备局政协委员和12位地方联储主席,主席由总统提名。

2008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作用积极显现,在货币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越来越成熟,地位也更加根深蒂固。

因为要权利分散。美国是一个很讲究权利分散,相互制衡的国家,所以研究这个问题一定要摒弃一些我们固有的观念,不是所有国家都高度集权。



美国建国之初联邦政府属于一个松散的组织,大多数权利掌握在各州政府手里,随着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利越来越大,但限制联邦政府权利这个事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实很多权利并不在联邦政府手里,比如各个州都有自己的立法权和自己的行政长官,甚至也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和银行,各州行政长官也不是由联邦政府认命的,自然也没有罢免权,所以才有州政府官员不理总统的事情发生。

货币发行权也是这样,本来各州政府就不同意成立联邦银行,迫于金融危机压力不得不成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也就是我们说的美联储,负责制定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和金融稳定。权利这么大的机构怎么会给联邦政府呢?这不符合各州的利益。

别看联邦总统在国际上很牛的样子,在国内总统权利是被严格限制的,联邦政府权利也被限制,联邦政府更多做一些州政府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比如军事、外交、对外贸易、移民管理之类的事情,州政府在美国仍然拥有很大权利。



所以美国联邦政府手里没有货币发行权就显得很正常了。国家花钱的事情归你,发行货币的权利再给你,万一你钱不够花就印钱,穷人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所以虽然美元也贬值,但不得不承认美元仍然是全球最稳定的货币,这不得不说是美国货币发行政策起了作用。

第一,美联储不能完全说是私人机构。

美联储的组织体系非常特殊,它的总部是政府的一部分,各地的分支机构是非盈利组织,各个地区的主要商业银行均是分支机构的会员。

第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止美联储的一切决策只是站在联邦政府的角度出发,货币政策不考虑商业银行的利益。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国家吧?立法权由议会掌控、司法权由法院掌控、行政权由政府掌控。三个机构、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不干涉。职权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而货币政策的制定权也是一项需要独立的权力。美国的政治理念中强调政府和私人之间的权衡,政府的权力太大可能会伤害民众的权力。因此,那些掌握重要权力的机构要和政府行政权相互独立。

第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念,从美联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了过得独立的权力而不管变革。刚开始完全沦为政府的一部分,一切货币政策最终由总统说了算,后来有一段时间完全和政府无关,美联储主席可以不理会总统的意见。

经过了很久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也就是总部其实和政府走的很近,主要代表政府的利益和观点,分部则主要以银行家们的利益为出发点,双方互相制衡,导致美联储制定出的政策要同时兼顾各方利益。

这也是很多人说美联储其实是被一大群犹太人银行家控制的原因。这种说法不能讲完全错误,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正确,美联储确实不像其他国家的央行那样完全是政府的产物,但也不全是私人银行的利益代表。


美联储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联邦政府发行债券,联邦政府将债券抵押给美联储,于是美元就横空出世了。联邦政府需向美联储支付巨额的债务利息,于是美国人民的税收凭白无故地进了美联储的腰包。

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对为什么政府不直接发行美元,而偏要先发行债券再将债券通过抵押给美联储来获得美元这个问题进行过说明,经济教科书上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我看货币战争这本书里写的是,联邦政府也想把货币发行权收归国有,但是试图这样做的总统最后要吗被金融财团杀掉了,要么屈服了,最后导致现在这种情况,整个美国,包括政府都为金融财团打工

美国是如此民主开放的国家,为什么不能容纳一个敢于说真话有正义感的青年人呢?斯诺登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斯诺登是这个时代有正义感的英雄,敢于为了人类的民主为了正义,对抗整个用权力筑造的不公平不公正的世界!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现实本是如此无奈?活着本是如此的累人?而斯诺登却是一个敢于挑战敢于承担有正义感的人,这世界太需要正义感了,这世界太需要被关怀了,这世界太需要安全了,挽救人类的灵魂,挽救人类的信心,这世界太需要“真、善、美”!为什么那么开放民主的美国就不能容下一个敢于揭开真相有正义感的人呢?他并不是卖国贼,他只是为了人类的正义揭露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正义吗?为什么那么多的虚伪呢?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和保护,那么这世界未来还会有什么希望?
很简单的原因,美国的所谓“民主”是个骗人的幌子。
可惜现在还有很多幼稚天真的人把美国当自己的干爹。
美国人总是觉得他们有权命令每个人按他们的规则行事。美国人偷窥别人,那是为了安全。别人这么干,那是网络恐怖主义。美国公司强大了,就是促进自由贸易。美国公司不行了,他们就指控别人倾销和贸易保护主义。如果揭露美国的黑暗,你就是个叛徒。如果你维护美国的利益,你就是自由斗士。
这就如同牌桌上出老千需要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如果老千内部有人胳膊肘往外拐,整个老千团伙成员都要完蛋,别说挣不着钱,恐怕连命都难保。斯诺登和美国就好比老千和老千团伙,一个背叛,整个完蛋。
美国人向来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斯诺登把美国情报局的重大秘密给抖了出来,美国政府当然找他算账。
民主自由人权都是说给别人看的,现实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政治从来就不是光明的 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之争 在没有道德的制约 法律掌握的少数人手中
文章标题: 为什么美国那么自由民主,却不帮助那些想润但没钱润出去的人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395.html
文章标签:的人  自由民主  美国  没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