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槟榔在不同地区都有着哪些不同的文化意义

时间: 2023-09-08 14:01:3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槟榔在不同地区都有着哪些不同的文化意义

感受黎族民族魅力:黎族槟榔文化

  槟榔是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水果,而黎族主要是居住在海南,正是炎热的气候,非常适合槟榔的生长。你知道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他们是如何种植与食用槟榔的呢?
  那么,下面随我一起来看一下 黎族文化 吧!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作出过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黎族研究不太受关注,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槟榔文化作为黎族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虽然历代史籍对槟榔的种植和食用方法多有着录,目前也有少数论着述及,但是这些论述比较简单分散,并且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分析。笔者在结合以往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海南黎族槟榔文化进行研究,期望引起民族学界重视,促进黎族研究的进展。

  一、槟榔种植及食用
  槟榔属棕榈科植物,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单性花,肉穗花序;果长椭圆形,橙红色,花萼宿存,中果皮厚,内含一种子。花、果均具芳香,果供食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

  槟榔是黎族人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确切的种植年代已不可考,但不少中国古代典籍都记载了槟榔的生长习性。汉代杨孚所撰的《异物志》曰:“槟榔若荀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桂。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槐木焉。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棘针垂果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胃,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宝。”这段记载不仅交代了槟榔树的植物性状,而且也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槟榔果的长相及食用方法,甚至还对食用槟榔的功用有一定的记述。

  晋代是一个博物学大发展的时代,因此有关槟榔的着述也就更多,对其性状等特征的描述也就更为详尽,如嵇含所撰的《南方草木状》曰:“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派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杪。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卫御其实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胃,熟如贯之,坚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嵇含的这段描述更确切地记载了槟榔树的高、皮、节、叶、果等性状,不过,我们从行文中也可明显看出他参考了杨孚的某些提法。

  此外,嵇含还应该参考了不少同时代人的着述,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引述的有关槟榔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南方草木状》与这些着作之间的继承关系。如引愈益期《与韩康伯笺》曰:“槟榔信南游之可观。子既非常,木亦特奇,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叶聚树端,房生叶下,华秀房中,子结房外。其擢穗似黍。其缀实似谷。其皮似桐而厚。其节似竹概。其中空。其外劲。其屈如覆虹。其中如缒绳。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调直亭亭,千百若一。步其林则廖朗,庇其荫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性不耐寒,不得北植。必当避立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今人恨深。”

  除上述有关槟榔的生态习性的描述之外,还有两条比较特殊的记载:《广州记》曰:“岭外槟榔,小于交趾者,而大于蒳子,土人亦呼为槟榔。”《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山槟榔,一名蒳子。干似蕉,叶类柞,一丛十余干,干生十房,房底数百子,四月采。”可见除了交趾所产的大颗槟榔外,还有岭南地区所产的“岭外槟榔”和“山槟榔”。不过,黎族地区对槟榔的称谓也有其独特之处,子坚圆小者方可称为槟榔,而性熟大者却叫做“大腹子”。

中国各地有哪些与槟榔有关的习俗?

中国各地有哪些与槟榔有关的习俗?
和槟榔有关的习俗还真不少。
在海南黎族,槟榔可以算得上是个婚恋的“小能手”。适婚男女青年交友对情歌时,都会“唱槟榔”,唱出情意绵绵。提亲的时候,男方定要提着槟榔去,才能显露出真诚和尊敬之意。订婚的时候,大家也要坐在一起吃槟榔,吃出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举办婚礼的时候,女方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男方宾客带来的槟榔,预示吉祥美满。到回门的时候,新妇还会带着槟榔以及其他的一些礼物回娘家,并在娘家居住数日,向父母通报在男家的生活情况,以及丈夫对妻子的好坏。
除了在婚恋习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里,槟榔也是南方一些地区人们年货单中的“常客”。在湖南,大年初一“开财门”后,遇到登门拜年的客人时,主人总会递上两颗包裹着红纸的桂子槟榔,称“敬献元宝,恭喜发财”,以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拜年的时候,晚辈会把包好的槟榔角和新年祝福一起给长辈奉上。长辈接过槟榔角,就意味着接过了新年的祝福与和顺。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槟榔也是一件硬核的“社交单品”,我国南方地区一直都有“客至奉槟榔”的习俗。客人来到主人家,主人一定会奉上槟榔。所以,家家户户几乎都会把一些槟榔放在茶桌上,用来招待客人。而作为客人,拜访亲朋好友时,自己也会提一袋槟榔。“非槟榔,不为礼”的说法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由此可见,槟榔不仅仅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食物,更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慷慨大方、热情好客、广结好友特色社交文化的载体。
如今,槟榔在中国已经有着上千年的了,槟榔文化民俗也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未来,槟榔文化习俗会有怎样的发展与传承,还需要看我们这一代人的做法与态度。
说到槟榔,怎么能绕得开湖南?湖南虽然种植槟榔比较少,但湖南人都喜欢嚼槟榔,年节待客、办婚礼、宴会都会准备一些槟榔待客。尤其是在办喜事时,槟榔都会被放在礼品盘、礼品袋中扮演“吉祥物”的角色。新婚时,新郎、新娘赠予宾客槟榔,这时宾客赞道:“新娘槟榔两头翘,一口两口我不要,三口四口不为多,我要五子大登科。”
结婚此等大事都有槟榔的身影,生辰、升官、乔迁槟榔更是不可或缺的,宾客之间送上一份礼盒装的槟榔,红彤彤的,有着避邪消灾,升官发财的好意头。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风靡一时的湖南民歌《采槟榔》的曲作者黎锦光就是湖南湘潭人。这首跟槟榔有关的歌,也深切表达了青年男女真诚率直、矢志不渝的圣洁爱情。“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也是一首流传在湘潭街头的民谣。
到现在,槟榔早已成为了湖南人们日常提神解闷的休闲零食和社交待客必备品。湖南人出门办事时、见客户谈生意时,都会买上几袋高端上档次槟榔,见面时把槟榔作为礼品递上,礼节到了,面子也到了,在陌生人互相寒暄前,递上一口槟榔,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湖南伢子在外面上学、工作遇到同乡,一起嚼颗槟,张嘴就是一口乡音,别提多亲切了。“兄弟吔,来一口不咯,不恰就是不把我当朋友”。逢人劝架时,先拉开双方,让大家嚼上一颗槟榔冷静冷静,再说道说道。槟榔简直是湖南社交场合的万金油,湖南伢子身上不带包槟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各地嚼槟榔的习惯都不一样。海南、福建、台湾等地的人吃槟榔,是把生果切开,和石灰、蒌叶一起吃。由于槟榔有醒脑的作用,许多人会嚼槟榔提神。古人认为,蒌蒿和槟榔有互相依靠、共同生活的夫妇之像,所以谈婚论嫁,也常以槟榔为聘果。
湖南也有许多人吃槟榔,但会对槟榔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经过清洗、烘干、上香、切子、点卤、包装等十多道工艺制成干果。在长沙、湘潭一带,除了街头常见的卖槟榔小摊,还可以从小店里买到散装、袋装的槟榔。漫步街头,也时常能看到有意态悠闲抑或行色匆匆的俊男美女,嘴里不停嚼动,嘴唇被濡染得红艳艳的,脸颊上则带有一抹绯红,不用猜就知道是在嚼槟榔。
潮汕这边吃槟榔的很多,一些和槟榔有关的习俗也已经流传很久了。
在历史上,南宋时期就有潮州人吃槟榔的记载了,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福建下四州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由此可知,早在南宋时候人们就有用槟榔招待客人习惯了。槟榔不光是日常待客的食品,在节庆时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万历《普宁县志》云:“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茶具。”
潮州人吃槟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而且越来越普及。清乾隆《潮州府志》曰:“柑蔗蕉子,童叟俱嗜,荖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来往,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张对墀《潮州竹枝词》也描写了一些与槟榔有关的民俗风情:“蜑船无数大江中,蜑妇如花倩倚风。多嚼槟榔当户立,一笑一迎玉齿红。”诗里描写的就是潮州韩江六篷船妓女边嚼槟榔边倚门卖笑迎客的情景。         
槟榔裹着荖叶和蚌灰一起吃,也是从清朝就有的习惯。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凡食槟榔必以蒌叶为佐,而以蚌灰为使,否则槟榔味涩不滑甘。”这就是说,食槟榔必须用蒌叶、蚌灰伴食,才能改善槟榔的青涩粗糙感。          
后来,因为潮汕也盛产橄榄,橄榄与槟榔形状和口感相似,所以潮汕人把橄榄也称为槟榔,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过年的时候,潮汕人拜年,主人家总备有果盘,盛放槟榔和潮州柑作为礼品。客人一到,除相互说些“新年如意”、“诸事顺利”等吉祥语外,主人还会捧出果盘,口称:“请槟榔大桔”,取其谐音,便为“宾临大吉”。
在台湾、广西、海南等地,槟榔都与婚俗联系密切,很多地区都会用槟榔作为聘礼。拿广西来说,青年人举行婚礼时,新郎带到女家的第一件礼品就是槟榔,而且会将槟榔放在一个用红绸包结着的木制方盒里,两边还精雕细刻着两棵槟榔树,枝叶相交,结实累累。媒人要把盒子打开,将槟榔果取出来,切成碎片一一分给到场的人,人们将其蘸上蛎灰,再用蒌叶包裹,放进嘴里慢嚼,以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
文章标题: 槟榔在不同地区都有着哪些不同的文化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988.html
文章标签:意义  地区  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