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请谈谈你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时间: 2023-09-08 12:00: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请谈谈你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什么是道家的思想?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门派。道家历史渊源悠久,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一定的积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标志着道家文化的正式形成。道家思想主要有老庄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宋尹学派和老子学派这主要的六大学派。

1.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而治。认为人要遵从本心和本性,内心应该保持清净。不应该被外物所拖累,也不会受外界的影响。总之就是一切顺其自然,保持本心。在庄子的《逍遥游》里就可以看出老庄的道家思想,里面的鲲不需要凭借什么就可以水击三千里,而里面的鹏也可以扶摇直上。可以看出庄子认为精神世界才是最重要的,人终究要摆脱物质的限制,不依靠外物。老庄学说的代表着主要有《老子》、《庄子》等,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和陶渊明等。

2.黄老之学主张一切自然,万物都要以自然为本。物我之间都要有自然,共同自在逍遥。同时主张休养生息,恢复精力,一切从简,这种学派思想特别适合经历战乱后的国家。

3.杨朱派主张自我利益和自我天性的保护,反对侵害个体的行为。这种学派认为人的个体性很重要,要保全自己,懂得趋利避害,珍重自己的生命。既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他人,希望在个体完善中达到社会的和谐。

道家认为平等才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要主张百姓之间的平等。但是显然这一思想是不符合统治者利益的,所以统治者选择了有等级观念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道家是淳朴自然的,不太追求身外的功名利禄,只求活得自在逍遥。

道家思想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

提到道家思想,不得不提老子,老子是第一个系统性阐述道这一概念的人,其所传下的《老子》,又名《道德经》,讲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老子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规范了道、圣人等概念,并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名句,比如:有无相生/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柔弱胜刚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返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国若烹小鲜/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道生养万物,大道之下,万物各有其道,人道只是其一。我等居于人道,想永葆人道昌盛,必须要认识其中的利害关系,否则大道倾覆,于大道无碍,人道断绝却可能只在须臾之间。

无为、自然、全性保真等,都是在遵道而行,是保全人道的方式。

不少人因《道德经》之名,把书中的“道、德”误解为现代社会“道德与法治”中的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割裂感,进而感觉看不懂,不知所云,属实遗憾。

如何看待道家思想

道家十大人生天机,说尽人间至理
道家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充分挖掘道家处世之道,有利于我们深入传统,寻找解决其自身面临的困境。浮躁的时代,学一点道家智慧,活的更通透!
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
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请千万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挫败和低谷终将过去。
风雨后的天空更加美丽,彩虹也会出现。所以说,生活中出现的狂风暴雨,也许就是光明的前奏。
二、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大丈夫持守质朴淳厚的大道,不行虚华无用的礼仪;行为忠厚朴实,摒弃浮华浅薄。
贵真守真,不离纯朴,这是老庄所倡导的最重要的人格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有失厚道、虚伪待人,总是想着千方百计的利用别人,占一些小便宜,以满足自己的私利,最终只能为世人所不齿。
“不居其薄”是要求我们信义为上,厚道做人。“不居其华”是要求我们莫虚荣浮夸,笃实立世。做到这两点,便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成为有德之人。
三、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谨慎行事,小心处事,从一而终,就不会有失败一说。
“慎终如始”听起来有多简单,做起来就有多难。如何才能在数年工作的苦乏之后,仍像一个实习生一样富有干劲与热情?如何在荒废学习多年之后,依然像个青少年一样对知识常怀探索的激情?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仍希望诸君尝试并坚持,做一个慎终如始的人。
四、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德经》
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祸中有福,福中有祸,两者相倚相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福事的时候仍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能一味地沉迷于其中,将福事变成祸事。
同样的,情场失利、职场失意,也不必一味消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难事都是从容易做起,大事都是从细小开始的。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
得进一寸则进一寸,得进一尺便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大事终成。
六、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耍小聪明的人,心事重重、斤斤计较,整天想着以言语攻人,劳心伤神,生活也并不快活。而智者则是言语简单美好的,令人受益。
所以说,君子择善而交,受益多多。
七、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这是庄子从大樗看起来没有用而免于被人砍伐得到的有益启示,也是现实生活中马上可以借鉴的处世之道。木心先生就曾说:“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同样地,无用也是一种用,而不是无。”
许多时候我们太过功利,却不知道把“无用之用”当成活着的必备策略。正是这些无用,使我们成为了有趣且丰富的人。
八、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
世人,尤其是权贵之人,总是喜怒无常,他们真实的心思总是深深地埋藏在虚假的表情后面,让人捉摸不透。了知人心比预测天象还困难:老天爷尚有春夏秋冬四时之序和昼夜更替之常,人心确实在是难测。
社会上笑里藏刀的人不少,虚情假意的更多。千万别以为别人当面对你热情,就是真心相交的。阴一套、阳一套,内外相乖,这是太多人惯用的手段,要学会识别。
九、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
一个人欲望过度,则会相应地少些智慧和灵性。
热爱吃喝嫖赌者,胸中必无丘壑;推崇钱权名性者,性灵必不单纯。
人活于世,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欲望,这并不构成问题。可怕的是过分沉迷,迷失心智,一味追求不懂得节制。这样长久下去,人生的种种危机就会接踵而来。
歌德《浮士德》就明确说过,“能克制者始能成事”。不懂节制,只知耽于嗜欲,终难成大事。
十、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
祸患痛苦的来源都是因为不知足,灾难险恶的来源是因为贪欲过分。
当今世界,物欲滚滚。很多时候我们迷茫、痛苦、焦躁,其实并不是命途多舛、生活实难,而是都是因为自身的不知足导致迷失了方向,从而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哲学家伊壁鸠鲁就说过,“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不必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追逐身外之物上面,清心将得从容,寡欲则会多寿。
知足常乐,幸福不请自来。

《论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以阴阳为核心,以中庸为主体,以顺应自然为宗旨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老聃、庄周、洪应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之多,不计其数,然散佚残混严重。其中虽不乏道家思想的踪影,但如今看来,纯而不杂的,唯有《道德经》《庄子》《菜根谭》——其余的道家经典,要么不够高深,要么过于混杂,无法与之平起平坐。

人们爱说“永远”“无穷”,却不知,时间尚不可永远,空间且不能无穷——何事何物,能无终无极?山再高也有顶,水再深也有底:世间最优的文化,出自中国;人类最高的智慧,源于道家。

曲愈高,和者愈寡;智愈高,知者愈稀。且衣愈白,污染愈易;言愈高,误解愈多。道家经典,或语精省而境高远,或言简浅而意深隐:若拘泥于字面,则难悟其精华。——特别是其中的“无”,往往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介于有无之间。

阴阳调和,方能长久。介于阴阳之间,不偏不倚,便是万物最稳定的状态。而中庸之理,易行难知;向阳之心,乃人之常情:圣人以己度人,故成人之美而尽心传道。

道家思想,常常被贴上“消极”的标签,也因此备受讥评。从热入温,则觉水冷;先冷后温,便觉水热。道家所重,中庸而已;既不积极济世,也不消极避世——心中静躁不同,则眼中昏明有异。

事进愈速,其终愈早;物长愈缓,其亡愈迟。留罪过,则延缓人类的衍化;立功业,则加速人类的灭亡。圣人不忍为大恶,亦不敢行大善,故庸德庸行;不愿碌碌无成,亦不敢赫赫有为,故空谈玄理。

有所作为,且不对人类的衍化产生重大影响——此即无为。故圣人只空谈,而不实干;只论道德,而不建功业。但常人,若无功业,则难以立足于世:所以,功名富贵之念,固不能重,亦不可太轻。于世无害,亦无大用;养家有余,济世不足:如此普通之业,平庸之辈,才是天地之幸,人类之福。

除了顺天,道家也讲究应命。须知命运,自有当顺应之处,也有该抗争之时。对逆境,若无可奈何,要坦然接受;如能够改变,当尽力扭转。对生活,既不能着意于精美奢华,也不可甘愿于清贫困苦。

《菜根谭》有云:“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心不死,则欲不绝:故圣人求备于内,而淡然于外;既无物累,也不枯寂。

道家的“绝圣弃智”与“绝仁弃义”,所针对的,便是世俗的圣智与仁义——若能无为,则圣不可绝,智不必弃;若有道德,则仁不可重,义不必厚。

老聃所推崇的“柔弱”,实是柔弱于外,而刚强于内。内外皆柔,则软懦;皆刚,则暴躁。如外强而内弱,则伤人且害己。故性要随和,而心不可缺主见;外当浑厚,而内不可乏精明。

此外,道家特别注重养生,因此令人颇为迷惑:既然已经看淡生死,为何还痴迷于长寿?殊不知,智者养生,意在防病与修德;至于寿命,任其自然:人生贵精,而不贵长。

——避开了这些误区,感悟道家思想,将更为容易。当然,学问愈高,愈难言传;品读经典,还需意会。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能会意,不必字斟句酌;对常人而言,道家经典虽多,但要点,无非中庸而已。

道家思想传教做人 思想纯正 纯粹 善良 感恩

道家的思想是什么?道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的思想理念。

道家的思想:

1、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

2、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道家对中国的影响:

1、道家讲究的是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3、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白精华。

道家思想是什么?

问题一:道家思想核心什么? 道家和道教不同,道家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老子讲究无为,庄子讲究自然。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代表作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这是一部简括而有韵的哲学理论著作。就其思想内容看,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提倡清净 无为,无知无欲;对统治阶级的严刑重税不满,幻想倒退到ˇ结绳而治ˇ的ˇ小国寡民ˇ社会。《老子》一书只五千余字,言简意赅,善用比喻和民间谣谚。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ˇ道法自然ˇ的观念,认为ˇ道ˇ是无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ˇ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ˇ之中。他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一样,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来作为论证的依据,想象丰富,笔调轻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成为历代古文家所喜爱的散文作品。老子像道家的哲学思想重要哲学家之思想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庄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夫论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 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 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 有无之别 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 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 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 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的玄学式概念理论 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 各顺其适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教理是信仰......>>

问题二: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道家思想之精髓
1.1“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的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天道”、“地
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
1.3“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
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自由,而现实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世俗价值、名位利禄、政教礼法等都是束缚人、奴役人的藩篱。庄子为达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自由境界,明确提出“坐忘”、“守道”、“心对于人的问题,《道德经》除了讲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还讨论了人自身的和谐问题,即人自身的内在和谐。他首先阐释了生态人的内涵。人之生态首先是:“无乐”、“至乐无乐”。“无乐”即是不为身外的利禄、名声富贵等外物所牵累的一种平常心,是一种放弃名利、一切顺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无所谓快乐与不快乐,安适、恬静、自然,“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常态。人应恬然淡泊、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诗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见素抱朴”、“粗茶淡饭”的节俭生活方式,“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提倡个人要与社会无害亦无争,从而在个人与宇宙自然的大范围内实现和谐交互。中国传统美学的这种和谐思想能够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直接的理论借鉴。在稳定中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4“无为而治”―――――社会生态观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因任自然,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动,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会自然和谐安稳......>>

问题三: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p庄子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最早质疑宗教,反对迷信的人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户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问题四:道家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p庄子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然由于道教佛教化过重,道教也只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而老子则为元始天徒孙(佛教《正诬论》等与道教说法如出一辙)。出现黄老列庄只是名义的祖师,道教各派都各信各的情况,与道家思想关系反不如中国化佛学等来的亲近。而道教以道家思想为旗帜,吸引仰慕老庄的慕道者,诱导大量崇尚道家的文人入道,甚至说道教起源于黄老为方便法。所以万不可说道教就是道家。

问题五:道家的主张是什么? 道家及其主张
1.道家简介
道家认为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宇宙的根本规律,“道可道,非常道”;道更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哲学是一种乱世时期的哲学,战国时代特有的针对乱世而发并能在乱世中行之有效的学说。是百家中唯一能够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派别。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庄子的代表作《庄子》。
2.老子的思想
(1)无名之道:(道的基本特征)
天地万物都有道,但道无名,因为普通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达道。
(2)反者道之动
是对变动的合乎规律的表述。矛盾双方到了极端就会对立方向转化。有得必有所失。
(3)无为而治
必要--过度,自然--人为(对立统一)
人要做到:知足、寡欲、弃智、抱朴(【明灯注】葛洪自号抱朴子,乃源于此)
理想的国家是圣人当政,圣人的职责就是不做事,无为才能无不治。老子反对周公造作的礼乐典章制度。
3.庄子的思想
(1)万物一齐
齐物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是非--是非之争是无谓的争论,因为不存在是非对错之分。
(2)安之若命
用完全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用师法自然的方式认知世界,实现人的精神自由。
(四) 其他八家的思想主张
1.墨家
代表人物:墨翟
十大主张: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攻、非命、尊天、明鬼与兼爱。(【明灯注】记忆方法:二尚又二节,三非尊明兼)
墨家与儒家是当时的两大显学,墨家(后期)注重研究形式逻辑与自然科学,提出名、辞与说的思维的三种形式。对几何和物理也有研究。
墨家自产生起就与儒家唱反调,其十大主张有六个与儒家不同,“兼爱”是墨子学说最重要的哲学命题,表不分远近亲疏地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非乐即反对礼乐、节制欲望,非命即不屈服命运,尚同即主张思想统一,尚贤即惟才是举,节用和节葬,即提倡节俭、节约,尊天与明鬼,则肯定天意和鬼神的存在。
【明灯注】《要略》中还基于意识形态传统,谈到了东汉的王充及其《论衡》(P74),其实是障眼法,王充是无神论者不错,但王充也是历史上最坚定的宿命论者,他信命而不信神,与墨子正好相反,难道王充也算唯物主义者吗?
2.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兵书
战争的先决条件:知己知彼,知人知天。
战术:“奇”是旁出奇袭的灵活战术。“正”是正面对阵的常规战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胜仗。
【明灯注】孙膑容易与孙武相混,《孙子兵法》不是孙膑写的,不妨可以记为:孙膑是孙子的孙子。
3.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诸子百家中最晚的派别,形成中央集权专制理论。《韩非子》总结慎到、申不害、商鞅三大派的观点,提出以法治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势、术。法是君主制定的法令,势是指君主的权势地位,术指君主心中的权术。
4.名家 惠施、公孙龙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辩论名实问题,强调名实相符,发展古代逻辑学。
【明灯注】惠施,原笔记误作惠师,是庄子的朋友,好辩论,与庄子有著名的“濠梁之辩”,令后人叹为观止。
5.阴阳家 邹衍 《周易》(后被司马迁列为六家之首)
在“术学”基础上糅合阴阳五行。
6.纵横家 苏秦、张仪
以连横、合纵政策分别策划统一中国,“衡则秦帝,纵则楚王”
7.农家 许行
研究农业政策,生产技术
8.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杂糅”各家学说,主张统一中国。
【明灯注】吕是秦始皇的“亚父”和宰相,《吕氏春秋》是他的一堆门客写的,所以称为杂家,成语“一字千金”即出于此。...>>

问题六: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道家:老子讲“无为”;庄子讲“逍遥”。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和自然,但是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
道家尊重人的本性也尊敬自然的法则。所以,人,作为行动之源,首先在学习道家文化时,要搞清楚自己,然后搞清楚自然,最后怎么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道家是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的,核心思想是“道”要求个人生长和社会发展都要遵循这个“道”,致下,清虚,清静,无为都是“道”的品质,都是需要做的

问题七:道家思想核心什么? 道家和道教不同,道家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老子讲究无为,庄子讲究自然。

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代表作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这是一部简括而有韵的哲学理论著作。就其思想内容看,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提倡清净 无为,无知无欲;对统治阶级的严刑重税不满,幻想倒退到ˇ结绳而治ˇ的ˇ小国寡民ˇ社会。《老子》一书只五千余字,言简意赅,善用比喻和民间谣谚。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ˇ道法自然ˇ的观念,认为ˇ道ˇ是无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ˇ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ˇ之中。他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一样,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来作为论证的依据,想象丰富,笔调轻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成为历代古文家所喜爱的散文作品。老子像
道家的哲学思想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穿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庄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夫论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 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 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 有无之别 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 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 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 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的玄学式概念理论 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 各顺其......>>

问题八:道家思想的缺点是什么 道家思想最初是一种遁世理想和陶潜的隐世哲学差不多。这种人在各个朝代都有,有太多的例子了。就是现在也不乏其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那些弃世、厌世和惧怕竞争的人都算是这种思想的表现。问题是这些人在现代社会中,他们无处可逃、无处可以隐藏,最终会导致精神出现问题。
问题是后世的道家逐渐向神学靠拢,并最终成为神学的一种,所崇拜的不是老子、庄子而是玉皇大帝。可以算是汉族的宗教,日本有神道教、印度有印度教等等,道教算是中国汉族的原始宗教,但这种宗教,是有不完全和不彻底性质的。所以为了爱国,你要找心灵寄托的话,就去信仰道教吧!
而儒家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中华民族性格和智慧的体现,它是一种教导人们如何入世的学问。我一直认为因为有它的出现,所以中国才不会沦为一个宗教大于天的国家,国家才会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向辉煌。
文章标题: 请谈谈你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985.html
文章标签:你对  道家  谈谈  理解  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