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8 11:59: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江西之所以在明朝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状元,但是在清朝的时候却没有出几个状元,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清朝的时候,其他省份的考生综合实力变强了,而不是江西的考生实力变弱了。因为朝代的不同让当时的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
可以说在清代的时候所实行的一些科举制度,也是沿袭了当时明代的科举制度。在300多年的统治时间之内,清朝总共有114名状元,可以说状元的数量远远要高于明代状元的数量。但是经过人们统计,却发现这114名状元中来自江西的人数却没有明朝的时候多。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江西人的原因,而是其他地方的考生变强了。由于清朝的经济发展,让经济重心不断转向了江苏和浙江一带。经济中心的转移也让该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并且在清代的时候,丝绸,茶叶等商品价值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的开发,带动了制造业的不断兴起,但是这种局面却让种植业不断落后。江西当时就是依靠种植业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种植业地位的逐渐降低,也就让江西的经济地位不突出。考生想要考上状元的难度也就更加大。
虽然如此,但是在清朝时期江苏浙江一带总共产生了49名状元,这两个省市产生的状元的数量,就要比整个清朝状元的数量一半还多。由此就可以发现,随着时代正在不断进步,古代的时候,江西在科举的道路上面临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就是因为经济重心的转移让江西的地域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但是江西也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值得人们回忆。毕竟在明朝的时候,江西省出了很多状元,也不能否认江西省这些书生的实力。
其中缘由自然是因为该地“盛产”才子。宋朝至清朝这段期间抚州一共出了两千多位进士及第者,此外还有不少像王羲之、徐霞客这样的历史名人前来抚州任职或者游历,继而留下诸多名作。说到抚州就不得不提其下辖的临川区,因为倍为著名的临川文化就是以临川为中心发展至抚州其它县区的。临川文化起始于秦汉时期,但是真正得到快速发展则是在宋朝。之后直至明清时期,临川文化都是备受瞩目的。
据相关资料统计,从宋朝开始直至清朝灭亡,抚州地区一共诞生过两千多名进士及第者,其中包括1029名举人以及731人进士。其中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二晏”: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就是抚州临川人。此外,“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以及“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陆九渊也都是抚州人。知名戏曲作品《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同样也是抚州临川人。
抚州除了“自产”才子之外,还有不少才子慕名前来这个“才子之乡”或定居或游历。像同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原本是江西南丰县人士,后来来到抚州临川定居。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来到临川游览。唐朝著名文学家王勃也曾在游历了临川之后在《滕王阁序》中写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一句话。
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抚州依旧维持着“才子之乡”的人设。近现代时期出身抚州的各界著名人士丝毫不逊于古代时期。比如说被称为“四八烈士”之一的近代教育家黄禄祥,名字被拿来给县城命名的烈士周建屏,以及国际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他们都是抚州人。由此可见,抚州当真是文化之邦。
江南地区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江南才子”的故事在中国大江南北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就表明人们在思维上已经习惯于把人才和江南这个地方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古代江南和现代江南地区也确实为中国输送了大批人才。
唐代以来,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了638位状元,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地区就有60名,占全国的9.4%。
唐代:文状元12位、附明经第一1位
宋代:文状元5位、武状元5位
明代:文状元8位、武状元1位
清代:文状元28位
到了现代江南地区更是成为了院士摇篮,1955-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出生地区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只有青海和宁夏仍未实现院士零的突破,其中,江苏籍的有323人,高居各省区之首;上海籍的有234人,居第二;浙江籍的有223人,位居第三。秀才不禁感叹江浙沪可不仅仅包邮那么简单。
那江南的具体区域指的是哪里?
现代江南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江苏,上海,浙江地区,也就是 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指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 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安徽的“古徽州地区”算在内。
江南字面意义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而在古代长江以南的地区被中原称为南蛮,而江南被称为吴,江南古代的南京由于做过十二朝的古都,以及钱塘江以北古代的杭州做过南宋的行在,许多北方士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大范围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 狭义而言大致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古代江南八大府江宁府(南京“江南主城+江宁”,高淳,溧水,溧阳,句容)、苏州府(苏州,吴江,常熟,昆山,太仓,沙洲“今张家港”,嘉定)、常州府(常州,无锡,武进,江阴,宜兴,靖江)、镇江府(镇江,丹徒,丹阳,扬中,金坛)、松江府(松江,上海,南汇,青浦)、嘉兴府(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湖州府(吴兴,长兴,德清,安吉)、杭州府(余杭,临安,富阳,海宁)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淮南之地,即开始泛指大约今江苏、上海、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浙江、福建全部,江西、广东的一部分。
为什么江南会出这么多的人才?
1.历史因素
自唐朝安史之乱唐帝国由盛转衰,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随着大量北方人口迁徙南方,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北向南迁移。直至北宋灭亡,南宋定都(临安府)杭州,将北方大部分人才带到了江浙一带。这时江浙一带,各类官私学校的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而当地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也大大高于其他地方。
在这样的人口大迁徙的历史背景下,为南方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人才储备。在这样历史背景之下,江南地区人才数量也出现了靠拢集中爆发式增长。
2.经济因素
由于南宋初期金军多次南攻,但没有渡过长江,南方所受战争侵扰较少。北方人不愿在金国统治下生活,大量移居到南方,使南方人口大为增加。南宋以后江南的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并依托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毗邻大海、水网密布、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南宋以后江南地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南宋时期,大量的数学以及科学教材开始广泛推出,对江南经济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文化因素
自安史之乱以后,江浙一带形成了深厚的习文重儒的文化氛围,并且由于独特地理位置原因,很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承袭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保留了很多精英文化血脉,即以家学渊源著称,江南很多人才都出身书香门第。远了不说,比较典型的例子浙江钱家。这个家族在最近100年间,先后出了一位诺奖得主钱永健、二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五名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十八位两院院士。去世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钱学森就是这个家族的名人之一。
另外,江南人在文化传承上形成了极重同乡情谊,经商、求学相互提携关照。这种同乡之间的相互提携,给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机会。明清时期,无论科考还是当官,拜同年、拜乡谊的风气贯穿始终。到了民国初年,蔡元培执掌教育部后,在他的提携下,江浙学人尽据要津,形成了把持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垄断局面。当时的教育部高级职员中,包括次长和三位参事、两位司长,都籍隶江浙两省。这样人才众多的环境客观上也给江浙的读书人造成了更大的压力,逼迫他们更加努力读书,这也许是此地人才辈出的另一原因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