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志愿军为什么撤销了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

时间: 2023-08-21 19:01: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志愿军为什么撤销了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抗美援朝战争有着一定的历史寓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1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

美国官方公布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142091人,其中阵亡33629人,负伤103284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 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公布的数字为阵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各自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作战减员)。

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曾计划用3年-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1950年11月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准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1952年明确了"边抗、边稳、边建" 的方针。

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至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2亿元,比 1949年增长77.5%,钢产量135万吨,居世界第18位,粮食产量3088亿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2

1、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2、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3、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4、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

5、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3

抗美援朝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朝鲜战争发生前,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在世界上是一个不被列强重视的弱国,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朝鲜战争的胜利,中国志愿军用极不对称的装备,发挥出的强悍战力震惊世界,不但美日和西方,苏联也开始对中国另眼相看。可见,朝战后中国才真正被视为一个强国!

第二,朝鲜战争的地缘意义更是重要,朝战制止了亲美的韩国统一整个半岛,避免了一个统一强大且觊觎东北的韩国出现在中国边境。也使美军没能兵临中国边境,保证了我国东北边境的安全,解除了后顾之忧。朝战的胜利,使苏军继续留驻旅大失去了借口,使中国于1955年收回旅大将苏军礼送出境,如果没有朝战的胜利,苏联的军队将不会从旅大快速撤军的。

第三,朝鲜战争对我国带来的军事政治意义就更大,首先就是打破了美军无敌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和国威!还有此战的胜利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原来中国也能打败美国?这对自1840年来逢战必败的中国意义实在重大!给逆向种族主义自卑群体和国内敌人以极大震憾。还有朝战的胜利,加速了我军的现代化进程,并在现代条件下锻炼了部队,此宝贵遗产一直惠及当代。

最后,让我们向朝战阵亡将士们默哀!向所有浴血奋战的参战老兵致敬!你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你们的血没有白流,一直惠及着中国,你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祖国与你们同在,再次跪拜!你们的英灵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共有5次大规模战役,全部集中在1950年11月到1951年6月间。而从1951年6月之后,交战双方再也没有爆发投入百万人规模的大型会战,但整场战争却一直持续到了两年后的1953年7月。

这要结合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来分析。1951年7月,双方的实际军事控制范围在三八线南北两侧,基本就是两年后双方最终停战时的态势。从1951年中期开始,南北双方进入了边打边谈的状态,朝鲜战争在这个角度上讲是非常特别的,停战协定竟谈了足足两年,在世界军事史上罕见至极。在战争爆发前,朝韩两国也恰恰是以三八线作为分界,战争打到1951年7月,又回到了双方战前的领土控制局面,对于谈判而言有一定的默契和暗示作用。而严格来讲志愿军深入朝鲜境内,本质上也是帮助邻国保卫领土,战略目的并非占领整个半岛。在1951年6月前的五次大战役结束后,这种态势实际已经初步形成。

再具体来看军事层面。志愿军这边,大胆穿插、分割包围、近战夜战等先前对付国民党军美械大兵团的战术,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军也屡试不爽,敌人不适应中国军队这种灵活的战术特点,战争初期频频遭到痛打,尤其是第二和第三次战役。但是从1951年第四、第五次战役时,作战效率和战果已经明显出现下降。究其原因,自然有美军作为军事强国能够及时分析敌情调整战术的因素,而客观上要继续向南进攻,志愿军后勤保障和空军掩护上的短板被逐渐暴露,难以长期向南深入。志司也曾决定发起第六次战役,结果在邓华将军的建议下,基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军委最终取消了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的计划,直到战争结束前也没有再提上日程,而巩固战线才是我军后期的主要作战目标。

联合国军这边,从1951年便有停战打算,参加谈判不完全是虚张声势。事实上美方经过和志愿军半年多的交手,对于作战对手的实力及强硬态度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判断,对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也感到希望比较渺茫。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将朝鲜战争定位于局部战争,总计只出兵40余万人,国民、社会舆论和经济压力都较大。战场向北延伸,面对兵力和动员能力绝对占优、且在中苏空军作战半径内的志愿军部队,美军想打出真正的歼灭战,占领大片土地是不现实的。所以抗美援朝的后两年(1952-1953年),双方基本处于打打停停的状态,当然也爆发过像上甘岭战役等一些激烈的局部战役。后两年双方的作战目的也是为了在停战前争取相对优势的战场形势,为本方在谈判和签字时加码。

1953年朝鲜战争有几次那几次战役?

金城战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1953年主要的是夏季反击战役
其中金城战役是夏季反击战役中的最后一战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 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 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双方前期大规模战役依次称: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其中第四次战役是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战役后,联军随即利用中国军队后勤能力严重不足的弱点,主动发起的反击战役,此役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经过五次战役后,双方对对方的实力都有了深刻了解,都意识到无法战胜对方,中国军队终止了第六次战役的准备,随后开始进入两年的阵地战。其间有上甘岭战役和收官的金城战役较为著名。
1953年朝鲜战争共有五次战役。
五次战役没有具体战役名称。

上甘岭死了几十万

上甘岭战争中共计伤亡11529人。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进行的山地坚守防御作战。依托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坚固阵地,经过43天的顽强争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大规模进攻的防御战役的光辉典范。

面对敌人空前猛烈的火力打击,志愿军为了坚守阵地,先后投入的部队包括:15军45师全部、29师85团1个连、86团、87团1个营又2个连、军警卫连2个排;12军31师91团1个营又2个连、92团全部、93团全部、34师106团1个营又2个连,合计1个整师、3个整团、3个整营又7个连。

上甘岭战役的影响

“五次战役”后,中国军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局限,认识到在目前的后勤装备下就算发动反攻也不能巩固所得成果,于是放弃了计划中的“第六次战役”,开始一方面在前沿固守,一方面大力改善后勤和装备。苏式武器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才大量装备部队。

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下半年的一年里,中国军队只是发动过战术反击,没有发动过战役反攻。但美军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靠绝对优势的火力步步紧逼。中朝军队奋勇抗击,朝鲜人民军还打出了“血岭”,“伤心岭”这样的战例,使得美军每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李奇微叹息:按这样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

上甘岭战斗精神是什么?

我军战斗精神的动力是什么
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这是提高军队党组织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带领部队完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本领的题中应有之义。部队的战斗精神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胆量等精神因素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配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主要包括真诚爱国、信念坚定、守纪如铁、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等。我军历来是一支具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的威武之师。靠著这种精神,我军用小米加步枪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比如在上甘岭战役中,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关键性战斗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仍然要继承和弘扬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用实际行动长新时期革命军人的志气,磨砺我军敢打必胜的勇气。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有力保证。 *** 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做好战斗精神与武器装备两方面的准备。这就从全局上揭示了战斗精神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极端重要性。战斗精神准备,是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方法论为核心,以敢打必胜为重点,涉及广大官兵的战斗信念、战斗意志、战斗作风,以及相关的精神状态、法纪观念、心理素质、高昂士气等一系列的综合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培育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随着高科技装备的广泛运用,未来战争将异常残酷,参战官兵要承受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对官兵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种认为高技术战争不需要浴血拼杀,只需要坐在机房里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能取胜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战斗精神在打赢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的指示,着眼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特殊要求,不断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全面锻造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更需要特别重视并不断培育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同志产生了“做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战争意识有所淡化,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有所弱化。这充分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对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使广大官兵始终保持高度的战备观念和高昂的战斗精神。古人云:“祸患莫大于麻痹”。纵观中外战争史,由于麻痹大意、疏于戒备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断培育广大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恰恰是防止和克服这种“和平麻痹病”的一剂良药。总之,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始终做到战备的弦不松,练兵的劲不减,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确保打得赢、不变质,让党和人民放心,让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放心。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何在?

“五次战役”后,中国军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局限,认识到在目前的后勤装备下就算发动反攻也不能巩固所得成果,于是放弃了计划中的“第六次战役”,开始一方面在前沿固守,一方面大力改善后勤和装备。苏式武器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才大量装备部队。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下半年的一年里,中国军队只是发动过战术反击,没有发动过战役反攻。但美军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靠绝对优势的火力步步紧逼。中朝军队奋勇抗击,朝鲜人民军还打出了“血岭”,“伤心岭”这样的战例,使得美军每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李奇微叹息:按这样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这句话里有2个含义,一是说明了美军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也看出美军还是缓慢地向前推进的,“血岭”,“伤心岭”最后都落入了美军之手。惨重的看不到胜利的损失使得美国的政治家们迫切希望早日从朝鲜脱身,越来越不鼓励前线士兵用鲜血去换来荒无人烟的山头,但美国军人的荣誉感使得前线美军将领还是希望用武力夺取彻底的胜利。于是,当时的美军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提交了一份大规模进攻的计划,被上级否决。范弗里特不肯死心,经过修改,又提出了一份比较小的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花5天时间进攻上甘岭。假如计划得逞,再提出下一个计划。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惨败,而中国打出了一个“千岁军”──15军,还打出了一个“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有的人把“上甘岭战役”说成是我军生死悠关的一战,其实是夸大了。上甘岭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是它的大门,而五圣山的确是不可放弃的战略要地,但五圣山要比上甘岭高一倍多,在五圣山和上甘岭之间还有好几座山,即使我方丢失了上甘岭,问题也不是太大。但我方的坚守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就是中国军队有能力守住任何想守住的阵地。美军从此死了打到鸭绿江的心,再也不发动营以上的大规模进攻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范弗里特在自己离任回国前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探,以一个营的兵力进攻我一个排固守的“丁字山阵地”。美军在类似的高地上举行了7次演习,制订了完美的陆空联合作战计划,邀请了有关高级军官和记者旁观,但在一天的进攻中连我阵地的边都没碰到,就被我军轻松地打了下去。从此美军再没发动过任何主动进攻。

为什么要坚守上甘岭,坚守上甘岭阵地的意义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军史谈上甘岭,多从军事地理意义上强调此战的重要性。认为:1、上甘岭与五圣山是唇齿关系,丢了上甘岭,五圣山也就难保了。韩国《朝鲜战争》也说:“如果拿下这两个高地,五圣山也就唇亡齿寒了。” 当然,丢失上甘岭,第四十五师将被迫后撤1500~2000米,建立新的防御阵地,必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战术被动。但对五圣山不一定就构成“唇亡齿寒”的危险。五圣山海拔 1061.7米,比上甘岭597.9高地高出近一倍。而且上甘岭与五圣山之间,还隔着比上甘岭两高地海拔更高的781高地和679.1等高地。如果把上甘岭两高地比作五圣山的第一道屏障,781高地和679.1高地就是第二道屏障。可以说,即使丢了上甘岭,也不一定会失去五圣山。死守上甘岭,绝非担忧五圣山有何闪失,主要基於志愿军“寸土不让”的作战方针,以便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实现“就地停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多争得一些国土面积。2、它的另一个意义在志愿军第三兵团1952年10月27日的那份作战指示中说得很明确:“……朝鲜战场上敌二线目前仅有第四十师可机动使用,如果我们能把美第七师打残,迫使美第四十师接替其防务,那就再没有部队来接替了,这样就会使敌人逐步转入被动。因此,这一战斗对朝鲜战局意义很大。”3、对第十五军来说,左右邻兄弟部队都在攻山头、夺阵地,他们要是丢了上甘岭,与范弗里特拿不下上甘岭一样,也存在一个军人的荣誉问题。因此,上述三点决定了第十五军必定会铁下心死守,喋血衔命地将这场战役打到底。

如果你想再清楚一点,可以去查一些文史资料。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
我军坚持坑道斗争必须在坑道里人员、物资条件允许,与上级通讯联系畅通的情况下,坚持一定时间,并要抓紧时机向坑道及时补充人员和物资,还必须要有纵深部队的战术、火力、物质、精神的有力支援。同时,坑道部队也要积极组织班、小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纵深部队则要组织狙击手或火炮压制敌对坑道口的破坏,切实保护坑道。恢复阵地的基本方法是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也可以将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志愿军后勤机关在秋季反击作战的物资储备基础上,实行重点保障,对上甘岭的所有需要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还动用了后勤部门留做机动力量的汽车连加强运输保障。 自认共伤亡9000人 。其中美军2000人,韩军7000人。韩军韩国军不同于在异国境内作战的志愿军和美军,他们有经过一定训练的预备兵员和军官,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作战部队的缺额。战役开始时,韩国第2师有12000余人,战役过程中受到惨重损失,但经过不断补充到战役结束还有11000余人,基本上能够维持原有的建制单位(虽然新兵多了战斗力下降,但总比人越来越少要强)。死3096人,伤5496人,失踪96人(不知来源,暂存)。 11500人其中阵亡4838人,伤6691人;共计1.15万人 ,伤亡率在25%以上。
上甘岭的有关评论
一段不朽精神的永远记忆《上甘岭》,最早熟悉的是电影,少年时看了电影《上甘岭》,就被那激烈惨壮的战斗场面所震撼,深深热爱着最可爱的人。看小说《上甘岭》能更加理解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上甘岭从一场小战斗演变成了一场全世界政要和新闻媒体都一起聚焦的大战役,我国当时的报刊广播连续两个月的头条新闻都是上甘岭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在1952年11月11日下午4时,用近百门火炮在1小时内发射了上万发炮弹,创造了战役期间每小时发射炮弹量最高记录,实实在在地显示了上甘岭战斗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大血战。对于上甘岭战斗,志愿军副司令杨得志说:“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都把它作为一种象征,谁也不会忘记它。”残酷的上甘岭战斗,它改变了敌我双方对朝鲜战局的看法,它为最后停战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上甘岭,成了中国那个时代军人的精神象征。
上甘岭战役的战役影响
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迫使美军将战略预备队美第二十五师和韩第九师调上来,进一步加剧了其后备兵力不足的缺陷,并彻底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从而加速了谈判的进程。
上甘岭战役的客观评价? 50分
上甘岭是对志愿军以坑道为骨干防御体系的严重考验,通过这次战役显示了坑道在敌优势火力下进行防御作战的巨大作用,使志愿军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防御的初步经验。战役中,守备部队主要以坑道为依托,利用阵地上的既设工事进行防守,坚守坑道只是在表面阵地失守的情况下为保存有生力量,疲惫消耗敌人,赢得反击准备所必须的时间而不得已所采取的手段。而且坚持坑道斗争必须在坑

志愿军将士欢庆胜利

道里人员、物资条件允许,与上级通讯联系畅通的情况下,坚持一定时间,并要抓紧时机向坑道及时补充人员和物资,还必须要有纵深部队的战术、火力、物质、精神的有力支援。同时,坑道部队也要积极组织班、小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纵深部队则要组织狙击手或火炮压制敌对坑道口的破坏,切实保护坑道。恢复阵地的基本方法是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也可以将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志愿军后勤机关在秋季反击作战的物资储备基础上,实行重点保障,对上甘岭的所有需要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还动用了后勤部门留做机动力量的汽车连加强运输保障。

抗美援朝本应发动的第六次战役,为何最终取消?美军想想都后怕

1951年6月,此时的朝鲜战场上,我军志愿军已经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过5次战斗了,战争陷入了僵局,美军没有想到,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竟然会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力和实力。

前五次的战役,不仅将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还将他们从鸭绿江打到了三八线附近,要知道当时的我军志愿军,面对的可是 17国的联合国军 ,这样的表现着实令人吃惊。

在将美军打过三八线附近后,双方的战线就陷入了僵局,双方从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我军对联合国军, 开始采取了以小胜大的作战方针,也就是每次出击,都从敌军的一个营入手,采取各个击破来挫伤敌军的士气 。

没有进行大规模战役后,陷入僵局的美军便借着喘息的机会,开始了正式的停战谈判,想要以此为借口来拖延时间,更过分的是在谈判的过程中,美军还强取豪夺了起来。

并提出了无耻的提议,要求中朝双方扎起三八线的基础上, 让出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对于美军想要不战而获的做法,我方当即选择了拒绝,美军见机却放出了狠话,如果中朝方不同意,就将用飞机大炮让我方屈服。

停战谈判因为美军的无理要求,而再度陷入了僵局。当时在得知美军的态度后,彭老总便决定,要发动第六次的战役,以武力上的胜利来让美军配合谈判 。

这之后,彭老总立即向伟人发去了电报,并表示,如果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在8月中旬便可以向联合国军,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只要战役取得胜利,就能给予美军更沉痛的打击,到时候美军不得不与中朝方进行和谈。

为了第六次战役,志愿军积极地做着准备。此时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已经不止有小米加步枪了,在苏联的支援下,志愿军有了火箭炮、榴弹炮和迫击炮,不仅有了炮兵部队,还有了坦克部队。

有了重型武器之后,我军还调集了 11个兵团和3个军团 的兵力, 在吸取了前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我军还在最薄弱的后勤补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

为了打赢这场持久战,我军从国内抽调了将近2000辆的卡车,用于第六次战役的运输工作,并早早将粮食等冬季作战的物资,都拉往了前线。

1951年8月17日 ,在做好了充沛的准备工作后,彭老总正式签发了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此时的百万志愿军,已经箭在弦上,只要一声令下,随时都能出动向美军发起进攻。

可就在这一关键时刻, 伟人的一纸电报却发了过来,电报上写到,让彭老总立即终止这次行动 ,志愿军早已整装待发做好了准备,为何伟人要突然停止第六次战役呢?

抗美援朝战争差点遭遇最大败绩! 这是伟人决胜千里的一次伟大决断,如果没有及时叫停抗美援朝的第六次战役,数以万计的我军战士,将因此丢掉性命 ,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彭老总接到伟人的一纸电报后,立马进行了沙盘推演,结果印证了伟人的猜测,而伟人之所以要下达停战命令,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为第六次战役的即将到来,早已做好的万全的准备,然而一场特大罕见洪灾发生,让伟人预感到了危机。

1951年8月,朝鲜半岛北部爆发了 4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这场大洪水冲垮了无数的桥梁,桥梁的损毁,意味着我军的后勤补给将会运不过去。

一旦后勤补给中断了,那对打仗的我军战士来说,将会十分致命,而此时善用绞杀战的李奇微,也抓住了我军的弱点,趁机对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和交通要点,发起了空中绞杀。

如果此时 发动第六次战役 ,我军的后勤保障,将很难支撑美军钢铁洪流般的攻势,到时候我军很可能会陷入困局,失败会成为志愿军的下场。

更关键的是,在经历了5次战役后,双方已经由运动战转为了阵地战, 而美军也意识到了防御的重要性,在我军准备第六次战役的过程中,美军也开始了构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

如果此时选择硬攻难度是很大的,就算冲破了美军的防御,也很难对美军进行包围作战。一旦美军不再冒进,而是以防守为主的作战,我军就会陷入被动。

毕竟在武器装备上,彼时的志愿军和美军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让志愿军主动出击,去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长时间纠缠下去的话,会逐渐让美军找到我军的弱点, 如果反攻志愿军的弱点,志愿军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

所以考虑到诸多的因素,第六次战役都是不适宜发动的, 当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伟人立马向彭老总发去了电报,让彭老总立即停止发动战役 。

而在彭老总和众将领,通过前线收集的情报和推演之后,发现战况果然同伟人所说一般,美军构筑的坚固掩体,再加上坦克大炮等重武器的配合,此时的美军阵地早已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无论如何这场战役都是不适合再继续的,在伟人的命令下,彭老总最终叫停了第六次战役,避免了志愿军的一次重大伤亡。

事后,彭老总曾多次感慨伟人的英明伟大,当 初决定发动第六次战役,就是为了促成美国的和谈,虽然战役并未打响,但却达成了战略目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备战的过程中,美军意识到了我军必胜的决心,在预感到还会有一场血战后,美军 放弃了提出的无理要求,只能老老实实的开启停战谈判。

一场未开战的战役,就这么让美军投了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正取消第六次战役的关键人物,并不是我们的伟人。

战场上“见好就收”,有时候反而是最好的策略 ,抗美援朝差点爆发的第六次战役,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其中的利弊,虽然重创美军有利于同美军的和谈,但那并非明智之举,一旦让美军占了上风,整个朝鲜战场上的局势,就会发生逆转,而这关键的第六次战役,真正建议其取消的不是我们的伟人,而是开国上将邓华。

在这场大规模战役准备的过程中,志愿军遇到了几十年难遇的大洪灾,洪水冲垮的桥梁,给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增加了难度。

彭老总对此事十分谨慎,于是下令从1951年的9月,战役改为积极备战,等到10月份再做决定。

而当邓华,了解了第六次战役延迟进攻的情况后,立即向伟人拍了一封电报,并详细指出了第六次战役,不适合进行的理由。

邓华认为,此时的联合国军在经历了几次战役之后,已经由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御,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变,情况与之前不同,美军的防御战第一次碰到,不知道对方的防御能力如何,不应该贸然进攻。

其次 因为下雨的缘故,战役又做了延后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美军的防御工事构筑的更加完备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反攻,必会遭受更大的伤亡。

除了指出其中的弊端,邓华还提出了作战的建议,比如可以进行战术反击,通过逐步收复一些地方,将双方的边界线再向前推进一步 。

在接到邓华的电报后,伟人对其提出的中肯意见十分赞同,很快便向前线的彭老总,下达了加紧准备但不发动的命令,并明确指出,如果美军向我军发动了进攻,我军就进行反击战,只要美军先动手,我军就有向敌人进攻的机会。

很快邓华的提议就应验了,耐不住性子的美军向我军发动了夏季攻势,企图能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面对美军的进攻,我军则转为了防御,很快便挫伤美军的攻势,之后的秋季攻势,美军同样以失败告终。 美军在付出了7万人的伤亡后,这才老老实实开始了和谈,并放弃了原来的无理要求。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前五次战役中,我军超强的战斗力,才让美军意识到了我军的厉害,而未发动的第六次战役也证明了,有时候“见好就收”,兴许才是最好的策略 ,大家觉得呢?

文章标题: 志愿军为什么撤销了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841.html
文章标签:志愿军  撤销  战役  第六次  作战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