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在草堂寺还是在武威鸠摩罗什寺

时间: 2023-09-30 14:00: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在草堂寺还是在武威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佛教是一种文化)

     

我们对于玄奘比较熟悉,而对于这一位来自西域的高僧鸠摩罗什却比较陌生,玄奘由东向西,他由西向东。

    他的父亲鸠摩罗炎是天竺国宰相长子,确不慕荣华,毅然出家,成为一名僧人,之后来中国传法。至龟兹遇到龟兹王妹,耆婆。耆婆见到风采卓然的鸠摩罗炎,一见倾心。鸠摩罗炎被聘为国师,还俗,与耆婆成婚。

          婚后长子就是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七岁时,耆婆路遇枯骨,顿悟。誓要出家,鸠摩罗炎极力反对,耆婆六日断食,不剃发不进食。这样耆婆第七天住进了王新寺。鸠摩罗什年幼,因想念母亲,也跟着母亲出家了。    他是西域的神童,半岁能说话,五岁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去天竺游历,遍访名师。十二岁就开坛讲法,年少精进,过目不忘,又博闻强记,无与伦比的辩才。是当时各国争相邀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后来后秦苻坚派吕光西征,命其将鸠摩罗什法师护送至中原。而吕光,并非信佛之人,见鸠摩罗什年龄尚轻,固强以龟兹公主为妻,逼其破戒。

    后来鸠摩罗什和吕光来到甘肃,武威。吕光听说姚苌已经代替了苻坚,成为后秦新的王。固滞留武威建立后凉。一呆就是十七年,这十七年间,鸠摩罗什行动受限,不能去离自己房间太远的地方。进出都有士兵跟随。也是这段时间,鸠摩罗什的汉语不断精进,博览中国古代典籍,奠定了之后翻译佛经的基础。

  后来姚兴攻打后凉,请鸠摩罗什至汉地传法,在户县草堂寺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操办的译经场。僧侣上千人,规模之宏大,空前绝后。他开创了翻译的新天地,从直译,到意译,既兼顾了经文原文的意义,又优美绝伦。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田,苦海。烦恼,未来”都是他创造的汉语词汇,充盈着我们中国文化,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佛经都是梵文,经过很多国家人们的翻译,错漏之处很多。鸠摩罗什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七十岁圆寂之时,说:“如果我的翻译没有错误,那么我的舌不焦烂”果然他火化之后,舌头没有焦烂,舌舍利现在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内。

  他风姿卓然,相貌俊逸,僧人娶妻,给人无限浪漫的遐想。他的丰功伟绩也是不一而足。今天要去草堂寺了,感慨万千,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熟识一位大德高僧,与他翻译的《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心经》交流,就是与一千六百年前的鸠摩罗什交谈。

  佛教是文化,佛教是传统。是时候涉足佛教文化了。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南北朝(公元386~403年),后凉建国初年,太祖吕光为安顿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的身和心,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的寺院,建好后命名为鸠摩罗什寺,是其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 历史 ,寺内雄立的罗什寺塔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建,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

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文化和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名城、中国古代北方佛教中心武威的一大奇观。古人曾经盛赞罗什寺是"由来僧宝摇篮地",因"弘法利生集英"而"天下名"。鸠摩罗什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翻译学鼻祖。

鸠摩罗什大师圆寂,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以证其誓,古今中外,仅此一例。大师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等多种外语,又娴汉文,大师一生命运坎坷,颇具传奇。当时汉地的佛教水平和接受能力还相对不足,其实也限制了他才能的充分发挥。曾有熟悉大师的外国高僧言,鸠摩罗什译出的经典,还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可见大师的博学与造诣乃当世一绝。而鸠摩罗什大师赠友人的一首诗或许是他一生的最佳写照:"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合称"什门四圣"。

鸠摩罗什的故事

  鸠摩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欢乐谷)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另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释僧,释昙影,释慧严,释慧观,释道常(恒),释道标被称为什门十哲。   中国之佛教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有鸠摩罗什而有良好之译本,系统之教义,佛典汉译之泰斗。
  编辑本段鸠摩罗什“破戒”
  关于鸠摩罗什的传记,最主要的有三篇: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的《鸠摩罗什传》;梁慧皎撰《高僧传》卷二的《晋长安鸠摩罗什》和《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鸠摩罗什》。此外,在佛教典籍中亦有部分摘要记载。以上三篇文献,《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内容大部相同,少部分有差异。而《晋书》内容是以上两篇的摘录和缩编,但有很大的增添和删减。 关于鸠摩罗什“破戒”的记载,《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是相同的,只是词字略有差别。 按上述两篇所记,与鸠摩罗什“破戒”相关的有两次事件,兹引《高僧传》所载。
  介绍
  第一次是在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吕光破龟兹获鸠摩罗什后。【光遂破龟兹,杀(白)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另一次是前秦灭亡后,后秦君主姚兴迎罗什入长安,拜为国师。罗什主持庞大译场,译出大量佛经,获得极大成就和声望。姚兴视罗什为奇才“圣种”,唯恐断后,便强迫罗什接受女人,以“传种接代”。【什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论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罗什吞针
  姚兴常常异想天开,对鸠摩罗什大师说:「法师才学超众,海内无双,只是已经年近六十了,却无子嗣,难道欲令法种断绝吗?我有宫妃数百,想以其中二人送与你,如能生几个儿子,也好继承你的智慧才学。不知法师意下如何?」鸠摩罗什一听此言,立即想起了十几年前吕光逼婚的事。但吕光的逼婚是戏辱,而姚兴逼婚即是尊敬。罗什无可奈何,便苦笑一声说:「我经常感觉到好像有两个小孩站在我的肩上,妨碍我的修行。看来只好遵奉您的命令了。」鸠摩罗什大师为了译经大业,只得忍辱。从此之后,鸠摩罗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迁往他处。   这事在当时的僧人中引起震动,有人对于鸠摩罗什大师生起轻慢心,有些僧人羡慕罗什的艳福,也妄想仿效。罗什大师便召集众僧,示以一满钵的针说:「你们若能与我同样,将一钵银针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们娶妻蓄室。否则,绝不可学我的样子。」说罢,将一钵银针吃到了肚里,与平时饮食一样。诸僧见罗什有此异能,不敢效仿,遂罢却了娶妻之意。鸠摩罗什仍不放心,他每次登座讲法,必要对大家解释说:「我被逼无奈,娶妻蓄室,行为虽同常人,精神却超越俗事。譬如莲花,虽生臭泥之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你们要像采撷莲花的芬芳一样,但取其花,不要取其泥,我的戒行有亏,但是我翻译的经典,如果有违背佛陀的本怀,让我深陷地狱。如果我翻译的经典不违背佛陀的本怀,那么让我的身体火化之后,我的舌头不烂。」   鸠摩罗什大师圆寂后火化,有舌头舍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在甘肃麦积山附近的武威,市中心有鸠摩罗什寺,还有他的舌舍利塔。
  编辑本段鸠摩罗什生平
  鸠摩罗什,是后秦高僧、国师、大翻译家。   最早一鳞半爪地听说他的故事,是从老弟处;然后诵《妙法莲华经》,译者即是鸠摩罗什,亲身感受其译笔之美妙圆润,令人叹为观止;后来才注意到,我们平常所读到的诸多佛教经典,不少是他所译:《阿弥陀经》及最流行本的《金刚经》等等。   鸠摩罗什,其人真实生平,颇具传奇:公元385年,姚苌杀掉苻坚,于长安确立后秦。不久姚兴即位,横扫前秦、西秦、后凉,雄霸北方,国势大增。姚兴推崇儒学和佛教。于是,后秦逐步发展成为十六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公元401年,姚兴打败后凉吕隆,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尊奉为国师。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汉语译作“童寿”。他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二十岁时,受戒,学习《十诵律》,后赴龟兹(现为新疆),习学大乘。其母曾告之,他将去往东土传经说法,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   两晋列国混乱,其中人才争夺成为一大热点。公元382年,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临行前在宫中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道之人。听说西国有个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明阴阳,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贤哲是国家的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来!”   吕光却没有法眼,俘虏了鸠摩罗什后,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其时,鸠摩罗什三十出头,吕光见他如此年轻,就当作凡人戏耍,硬逼着鸠摩罗什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灌完后将其与表妹关在一间密室里,可怜鸠摩罗什酒后破戒。   习学大乘的鸠摩罗什,愧悔万分,痛不欲生,求死不得,后为弘法,忍辱而生。   吕光又让鸠摩罗什骑牛、骑烈马,想把他摔下来。但鸠摩罗什忍辱负重,没有一句怨言。吕光也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罢手。回军途中,吕光听说苻坚兵败淝水,就在姑藏(现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鸠摩罗什为他谋划军机,尽管无法传授佛法,但志心不改,仍潜心学习汉语,直至精通圆熟,为以后弘法传教做准备。   公元401年,后秦姚兴为延请鸠摩罗什弘法传教,而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   至此,鸠摩罗什到达东土传经之路,长达十六年!时年五十八岁。   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鸠摩罗什为人仁厚,待人诚恳,空虚我见,善循循善诱,佛行事业,终日不倦。   国君姚兴常常对鸠摩罗什叹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可不能使法种无嗣啊!”总觉得鸠摩罗什如果不能留下后代,是极大遗憾。为能让其留下"法种",姚兴遂强逼鸠摩罗什接受伎女十名,不让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   当时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毁誉渐起,甚至有人以此效仿。为能弘法传经,鸠摩罗什仍然忍辱负重,每到讲学时,总先语重心长:“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   鸠摩罗什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最大伟绩就是翻译佛经。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   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   (鸠摩罗什生平故事,依据《佛教的故事》一书(无碍编著)及新疆电视台《丝路的发现》栏目“鸠摩罗什”,综合杂糅。谨以此文向高僧鸠摩罗什致敬!)
  编辑本段命运坎坷
  罗什一生命运坎坷,而且当时汉地的佛教水平和接受能力还相对不足,也限制了他的才能的充分发挥。曾有熟悉罗什的外国沙门说,罗什译出的经典,还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鸠摩罗什赠友人的一首诗或许是他一生的最佳写照:“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 )(公元 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又说为不空(705—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鸠摩罗什,其人真实生平,颇具传奇:公元385年,姚苌杀掉苻坚,于长安确立后秦。不久姚兴即位,横扫前秦、西秦、后凉,雄霸北方,国势大增。姚兴推崇儒学和佛教。于是,后秦逐步发展成为十六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公元401年,姚兴打败后凉吕隆,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尊奉为国师。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汉语译作“童寿”。他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二十岁时,受戒,学习《十诵律》,后赴龟兹(现为新疆),习学大乘。其母曾告之,他将去往东土传经说法,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

  两晋列国混乱,其中人才争夺成为一大热点。公元382年,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临行前在宫中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道之人。听说西国有个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明阴阳,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贤哲是国家的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来!”

  吕光却没有法眼,俘虏了鸠摩罗什后,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其时,鸠摩罗什三十出头,吕光见他如此年轻,就当作凡人戏耍,硬逼着鸠摩罗什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灌完后将其与表妹关在一间密室里,鸠摩罗什酒后破戒。【光遂破龟兹,杀(白)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

  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

  习学大乘的鸠摩罗什,愧悔万分,痛不欲生,求死不得,后为弘法,忍辱而生。

  吕光又让鸠摩罗什骑牛、骑烈马,想把他摔下来。但鸠摩罗什忍辱负重,没有一句怨言。吕光也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罢手。回军途中,吕光听说苻坚兵败淝水,就在姑藏(现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鸠摩罗什为他谋划军机,尽管无法传授佛法,但志心不改,仍潜心学习汉语,直至精通圆熟,为以后弘法传教做准备。

  公元401年,后秦姚兴为延请鸠摩罗什弘法传教,而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

  至此,鸠摩罗什到达东土传经之路,长达十六年!时年五十八岁。

  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鸠摩罗什为人仁厚,待人诚恳,空虚我见,善循循善诱,佛行事业,终日不倦。

  国君姚兴常常对鸠摩罗什叹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可不能使法种无嗣啊!”总觉得鸠摩罗什如果不能留下后代,是极大遗憾。为能让其留下"法种",姚兴遂强逼鸠摩罗什接受伎女十名,不让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随,鸠摩罗什“一媾而生二子”。【什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论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当时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毁誉渐起,甚至有人以此效仿。为能弘法传经,鸠摩罗什仍然忍辱负重,每到讲学时,总先语重心长:“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

  鸠摩罗什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最大伟绩就是翻译佛经。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

  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

  鸠摩罗什大师圆寂后火化,有舌头舍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在甘肃祁连山脚下的武威,市中心有鸠摩罗什寺,还有他的舌舍利塔。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9.htm

鸠摩罗什的大师圆寂

后秦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圆寂于草堂古刹(西安草堂寺)。临终前曾嘱其弟子应以其著译而不以其生活行事为准绳。譬喻“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著作有为姚兴所写的《实相论》2卷;答姚兴《通三世论》书1篇;答慧远质问大乘义十八科3卷,系后人所汇集,题为《大乘大义章》或《鸠摩罗什法师大义》,三藏大师圆寂前与众僧道别时曾说:“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了,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公元409年,大师圆寂,荼毗后果然舌根不烂,是为大师开佛知见,传持佛心法印之明证!大师圆寂时叮嘱弟子,要将火焚之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今甘肃武威)供奉,舌舍利而今还在,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其见证的大师了不世之伟大成就。

文章标题: 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在草堂寺还是在武威鸠摩罗什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0492.html
文章标签:是在  草堂  舍利  大师  鸠摩罗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