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朝鲜半岛离冲绳和关岛这么远,为什么苏联不索性拒绝三八线,借八月风暴余威,赶在美军前迅速接收整个半岛

时间: 2023-08-11 01: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朝鲜半岛离冲绳和关岛这么远,为什么苏联不索性拒绝三八线,借八月风暴余威,赶在美军前迅速接收整个半岛

历史上朝鲜半岛的三八线是怎么产生的?

何谓三八线?1945年8月10日日本提出无条件投降后,美国急于控制从1910年起就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这个亚洲战略要地,但此时美国军队还远在冲绳岛,鞭长莫及;而苏军已经逼近朝鲜半岛。美国联合参谋总部急令陆军部在10日这天拿出一项阻止苏军控制整个朝鲜半岛的方案。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认为,如果和前苏联争速度,派军队去抢地盘,肯定要落在前苏联后面。不如在朝鲜划一条界线阻止苏军到朝鲜南部接受日本投降,对美国来说,这条线当然越靠北越好。但又必须使之能为前苏联所接受,经过一番斟酌,最后确定以北纬38°线为分界线。早在1896年和1904年,当日本和沙俄企图在朝鲜划分势力范围时就曾提出过这一条界线,但终因日俄双方矛盾尖锐而未能实现。三八线方案呈交杜鲁门总统后,他马上批准。8月15日,杜鲁门给斯大林发去绝密信,征求斯大林对38度线为受降分界线的意见。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同意。这样,没经过任何国际会议的确认,三八线就由美苏两国领导人定了下来。它规定三八线以北的日军向前苏联投降,三八线以南的日军向美军投降。实际上,前苏联红军在8月10日进入朝鲜后,已经推进到汉城以南地区,远远超过了三八线。美军直到9月8日才在仁川登陆。苏美达成协议后,苏军履行诺言,退到三八线以北。美苏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控制了朝鲜南北。战后,美国企图扶植傀儡政权来控制全朝鲜,自然遭到了前苏联抵制。于是美国政府转而采取分裂政策,在南朝鲜扶植李承晚政权。而朝鲜北部则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共和国。于是三八线无形中又成为朝鲜南北政权的分界线。

三八线的由来?

“三八线”最初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盟国协议以此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这里成为韩朝的临时分界线。

三八线 华韵资讯(备注:微》信》公》众》平》台)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朞,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三八线北部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为大韩民国。长度248公里,宽度大约4公里。双方一度都有重兵把守,并互相播放广播。近几年局势缓和,基本没有冲突,双方的广播对峙也已经停止。

三八线与朝鲜战争密切相关,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三八线究竟是如何划定的?划分三八线本身到底说明了什么?三八线与朝鲜战争之间内在的和本质上的联系在哪里?这些问题在历史上都有不同的说法,其结果对于分析战后远东局势的走向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朝鲜这个曾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中国的王国便受到了日本的统治。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使它成为一个被征服的省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也谈到了朝鲜的命运。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蒋介石和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在紧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又与斯大林讨论了朝鲜的前途问题。斯大林说他看到了《开罗宣言》,并说朝鲜应该获得独立。他还同意在朝鲜能获得完全独立以前,需要有那么一段准备时间,也许需要40年。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再次谈到朝鲜问题。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晤,在两人谈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以后,罗斯福提出讨论领土托管问题,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鲜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备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大概是鉴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曾拒绝过美国在1944年3月提出的战后对朝鲜和印度支那进行托管的方案,罗斯福认为“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斯大林同意托管的方案,但他建议还是应该邀请英国参加托管。于是,战后由中、美、苏、英四国对朝鲜实行临时托管的方案便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下来。但会议文件并未具体谈到托管朝鲜的问题,只是在提到对哪些领土将实行托管时说,“这将是有待以后达成协议的事情”。 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后,于1945年5月底派特使霍普金斯去见斯大林,斯大林表示没有改变四国托管朝鲜的政策。

然而,由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引起了远东军事和政治局势的突然变化,于是在四大国尚未就朝鲜的托管问题达成具体协议之前,首先要解决美国和苏联分别在朝鲜半岛对日本军队进行受降以及实行军事占领的问题。这时,便引出了三八线的划分问题。

北纬38度线原本是一条自然的和地理的划线,虽然在朝鲜境内的这条长约300公里的无形的划线将朝鲜半岛分为面积大体相同的两部分,但是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人为地从军事或政治上利用这条划线,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国提出来的。1896年日俄密谋瓜分朝鲜,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线为分界线。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沙皇也曾做出决定,俄国只控制三八线以北,听凭日本在三八线以南任何地方登陆。但这两次划分均因双方利害冲突而未能实现.

真正使三八线成为从军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线,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朝鲜驻军的兵力部署进行调整时实现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的军队归关东军指挥,南部的军队为大本营所属。后来,针对苏联可能参加对日作战的情况,日本大本营提出了把全部驻朝日军划归关东军指挥,并由朝鲜总督兼任关东军总司令官的方案。但5月7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带着这个方案去见裕仁天皇时,遭到天皇拒绝。 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联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则在南朝鲜和日本列岛与大本营直接指挥的日军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

然而,三八线事实上被美苏两国加以利用,又有其突然性和偶然性。在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之前,美苏两国没有就各自的作战区域进行明确划分。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军事首脑曾同意,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后,应当在朝鲜整个地区就美苏两国的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其目的显然在于避免在战争中发生误会而混淆各自承担的责任。至于在地面上的作战或占领区域问题,则根本没有讨论。对于美国来讲,太平洋战争的核心是解决日本问题。因此,尽管当时的三军参谋长马歇尔要求杜鲁门授权麦克阿瑟在战争结束后的短时间内,派一个师在釜山登陆,此外还应占领汉城和清津,但那都是在结束对日作战之后的事。在波茨坦会议上,苏军总参谋长告诉马歇尔,苏联在对日宣战后将进攻朝鲜,并问美军是否可以为配合这次进攻,在朝鲜海岸实施军事行动。马歇尔明确回答,在日本未被摧毁,日本在南朝鲜的军事力量未被消灭以前,美国不准备对朝鲜实施两栖作战。 据杜鲁门回忆,那是因为当时没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国的或者是苏联的地面部队,会在短期内进入朝鲜。杜鲁门确信,国际会议上从来没有讨论过以三八线作为在朝鲜的分界线这个题目。

苏联突然宣布对日作战和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决定无条件投降这两件事, 使情况发生了急促变化。当苏联军队向满洲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因而日本战争机构的突然崩溃,在朝鲜半岛造成了真空局面。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由美国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苏双方分别占领朝鲜和接受日军投降的具体分界线问题。

至于把三八线作为分界线问题的提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韩国外交协会会员金基兆提供的情况是:1945年8月10日凌晨6时左右,美国窃听到日本大本营发出的电报,电文内容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宣言。不久又截获驻朝日军司令官发给大本营的电报,电文说:“苏联军队正大批进入朝鲜。如果美军进入这个地区,全体日本军队就可能向美军投降”。马歇尔获知这种情况后,立即召见作战局长赫尔及林肯准将,命令他们划出一条苏联攻入朝鲜时南下的界线,并指示美军也要即刻制订向南部朝鲜进军的计划。据说林肯准将接受命令后回到办公室,偶然地从《纽约时报》上得到了划定三八线的启示。因为,《纽约时报》在报道苏军进攻情况时刊登的那幅地图,只画出了三八线以北的地区。于是,美国将军这个偶然的发现,便成为美国提出以三八线为界的根据。

施纳贝尔提供了另一种情况:日本突然投降促使美国迅速起草关于投降程序的“总命令第一号”,而这个命令的第一段便涉及到受降区域的划分问题,陆军部作战局为尽快搞出一份文件,一直工作到8月10日深夜。讨论的结果是盟国应在远东分几个区域受降,并且明确规定这些区域地理上的界线。政策组的负责人博尼斯蒂尔上校只有30分钟来起草命令第一段,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正在急切地等待着结果。最初,博尼斯蒂尔曾设想按朝鲜的行政区划来划分受降界线,但身边一时没有资料。后来他注意到北纬38度线差不多从朝鲜中部穿过,而且汉城及其附近的集中营都在三八线以南,于是他决定用三八线作为受降区域的分界线。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从资料来源看,第三种说法的真实性更可靠一些。不过,这些细节上的差别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没有本质的影响。总之,这个关于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 并于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这是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名副其实的合作。

这条约300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半岛,它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重山峻岭,穿过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 显然,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但是,这并不表明匆忙划出的这条分界线没有政治上的考虑。

尽管美苏两国军队进驻朝鲜半岛时曾一致声明,三八线仅仅是两国军队在朝鲜驻扎时所划定的界线,并不具有政治意义。 但是事实上,特别是后来历史的发展表明,三八线对于所谓受降的军事意义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美苏两国对三八线的确认本身已经包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很多研究者认为,三八线的划定只具有军事意义。如金基兆就认为,“以北纬38度线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的决定性因素”,是“为阻止苏军南下”。他还引证说,驻南朝鲜美军司令官约翰?霍奇1947年10月27日和11月7日曾说过,以三八线分割朝鲜半岛,是由于驻朝日军的编制和部署所致;美国陆军部作战局局长沃尔特在1949年6月16日也说过:分界线是在日本军队的两部分之间划出来的。 原苏联学者斯拉文斯基也断言,“接受日军投降是把朝鲜一分为二的唯一目的”,后来在冷战中,三八线才“成为南北朝鲜的边界”。 俄国朝鲜问题专家托尔库诺夫和乌菲姆采夫在刚刚出版的一部专著中仍然认为,三八线的划分“是一种非常性的临时措施,其目的是彻底击溃盘踞在那里的日本部队,并接受他们的投降”。 如此来说明美苏两国对三八线的划定只是从军事意义上考虑的,显然不能说服人。美国提出以三八线划界,首先考虑的是阻止苏军南下的军事意义,这一点无可置疑,但这不是最终的也不是决定性的考虑。如果不是孤立地或表面地看问题,那么就应该指出在军事意义背后隐藏着的政治意义。

第一,正如我们在前面讲到的,美苏等盟国对朝鲜问题的考虑,本身就是从国际政治角度出发的。只是由于当时没有想到日本会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才在形势突变的情况下仓促提出受降及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问题。

第二,美国方面在提出朝鲜分界线时就是有政治考虑的。早在1944年3月美国就开始考虑在朝鲜的军事占领问题。尽管朝鲜问题不是罗斯福战后远东政策的核心部分,但是他必须阻止苏联战后在朝鲜发挥统治作用的意图。罗斯福力图通过外交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他曾对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说,朝鲜可以置于国际托管之下,由中国、美国以及其他一两个国家参加。他还曾向英国提出了这一建议。而美国国务院的计划甚至走得更远,它要求战后由美国对朝鲜实行统治,这意味着美国应该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务院的一份文件指出:美国参与在朝鲜及其周围地区的军事行动将大大加强它对朝鲜内部事务和对临时政府实行国际监督中发挥主要作用。该报告预计美国可能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朝鲜实行军事占领,而且可能会与将占领这个国家相当一部分面积的苏联共同实行军事占领。5月,国务院的另一份文件警告说,如果苏联独自占领朝鲜,美国认为这将会危及未来太平洋地区的安全。这份文件及其他文件都提议,任何占领必须通过一个由各方参加的中央政府实行,而不是几个区域性政府分治。 可见,美国在考虑军事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政治后果。

第三,美国在提出以三八线划界的方案时,绝不仅仅像金基兆所说,是“起因于一个美国军官的偶然发现”。尽管三八线的提出带有偶然性和突然性,而且也确实是首先针对受降问题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事实上,美国陆军上校们在划定分界线时,前提是要满足国务院的“政治方面的考虑”。 三八线的划定,恰恰将朝鲜的旧都汉城和仁川、釜山两个重要港口都包括在美军受降的南部地区之内,这不是偶然的。提出三八线方案的腊斯克上校后来谈起过这件事,他在1950年7月的一份备忘录中承认:“如果这条线为苏联所拒绝,美军按实力并不可能到达这些地区。但我们认为把朝鲜的首都包括在美军管辖区内是很重要的,因此还是提出了这条线。” 显然,对于首都汉城的考虑与国务院设想的“任何占领必须通过一个由各方参加的中央政府实行”的方案是有直接联系的。很明显,如果这两个考虑都能实现,那么未来朝鲜的临时中央政府驻地就将在美军管辖区内。这难道还不具有典型的政治意义吗?我们将会看到在这个问题上苏联是怎样与美国勾心斗角的。

第四,苏联在接受三八线为界的方案时,也不是没有政治考虑的。的确,正如腊斯克估计的,按照当时的军事态势,苏联完全可以拒绝三八线,提出以三七线甚至更南面的一条线为军事受降分界线,而美国从实际出发也不得不接受这种修正方案。但是斯大林没有这样做,而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三八线的提议。这一点,不仅使当事人腊斯克和美国陆军部感到惊奇 ,而且也使后来的一些研究者感到迷惑 。的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空前加强,以致斯大林可以踌躇满志地声称:“这次战争不比从前了。现在是,谁的军队到达哪里,谁就占领土地,也就在那里实行谁的社会制度。” 那么,斯大林为什么会接受三八线呢?实际上,作为政治家,斯大林有更深远的考虑,他在接受三八线的提议时是有交换条件的。人们应该注意到,斯大林在8月16日给杜鲁门回电表示同意美国的受降方案时,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修正意见:(1)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岛群岛交给苏联军队;(2)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斯大林还特别强调了第二点,他认为:“如果俄国军队在日本本土的任何部分没有占领区,俄国舆论就会大哗。”斯大林最后还以强硬的口气对杜鲁门说:“我迫切希望上述的适中的意见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显然,斯大林是试图以苏联对日本部分领土的占领来交换美国对朝鲜半岛部分领土的占领。可惜,斯大林忘记了,美国可以放弃朝鲜,但对日本则是志在必得,决不容苏联插手其间。在8月18日给斯大林的绝密电中,杜鲁门同意了斯大林的第一点意见,即将千岛群岛划入苏军受降地区,但对斯大林的第二点意见,则巧妙地加以拒绝。杜鲁门说,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盟国部队,“包括苏军在内”。 斯大林一方面在8月22日复电中对美国拒绝苏联的要求表示遗憾,一方面却在回电之前,即8月20日向苏联军队下达了命令,要求苏联陆、海军全力进驻日本北海道,理由是北海道位于北纬38度线以北。就在斯大林下达命令的同时,苏联驻日代表库兹马?杰列维扬科中将拜访了麦克阿瑟,并声称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将进驻北海道。麦克阿瑟当场以强硬的口气驳斥道:没有我的许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就将立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苏联驻日代表团全体人员。 这样,苏联进驻北海道的计划终于受挫。但苏联在此前已同意在朝鲜半岛以三八线划界,覆水难收。于是,斯大林只得接受既成事实,把问题留待以后寻找机会解决。所以说,苏联接受三八线也是有政治目的的,只是没有完全实现罢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三八线的划定,对于美苏双方来说,从一开始便有其深远的政治考虑,虽然表面上问题是从军事角度提出来的;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

如果这些结论成立,那么就完全可以推断说,朝鲜战争爆发的最深刻的根源——美苏势力在远东的对抗,就表现为三八线的划定。历史证明,后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以及朝鲜民族的分裂也正是围绕这条纬线发展起来的。而涉及三八线的军事行动做为一条主线,也贯穿了朝鲜冲突和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南北朝鲜的军事冲突是沿着三八线展开的;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引起了美国全面卷入战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又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军队因未接受停火协议而打过三八线,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最后,战争的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就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

当然,从逻辑上讲,三八线的出现只是为未来南北朝鲜冲突以至爆发战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如果没有美苏在远东的对抗,如果朝鲜民族的内部冲突没有激化,如果世界没有出现冷战局面,那么这种可能性就难以转化为现实性。可惜,历史是朝着与这些假设相反的方向发展的。

北纬38度线原本是一条自然的和地理的划线,虽然在朝鲜境内的这条长约300公里的无形的划线将朝鲜半岛分为面积大体相同的两部分,但是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人为地从军事或政治上利用这条划线,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国提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

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同为朝鲜民族但政治体制不同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两个政权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照朝鲜停战协定,三八线两侧的南北朝鲜非军事区宽约4公里、长约248公里。需注意的是:三八线因邻近北纬38度而得名,但不等于北纬38度线。例如由北朝鲜实际控制的开城市,就位于北纬38度以南。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这个曾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中国的王国受到了日本的统治。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半岛,使它成为一个被征服的省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也谈到了朝鲜的命运。

由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引起了远东军事和政治局势的突然变化,于是在四大国尚未就朝鲜的托管问题达成具体协议之前,首先要解决美国和苏联分别在朝鲜半岛对日本军队进行受降以及实行军事占领的问题。这时,便引出了三八线的划分问题。

三八线的划定,对于美苏双方来说,从一开始便有其深远的政治考虑,虽然表面上问题是从军事角度提出来的;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

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

朝鲜战争爆发的最深刻的根源——美苏势力在远东的对抗,就表现为三八线的划定。历史证明,后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以及朝鲜民族的分裂也正是围绕这条纬线发展起来的。

朝鲜北纬38度的一条分界线 以三八线作为美苏军队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长崎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美国万万没有料到,苏联对日宣战后,立即于9日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并且发展很快。苏联第25集团军由契斯季亚科夫上将指挥,突入朝鲜,对驻朝鲜的日军部队展开进攻,于8月10日占领雄基,12日和13日又连续实施登陆作战,解放了罗津和清津。

此时,日本法西斯穷途末路,于8月10日决定投降。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决策者慌乱不已。因为当时距朝鲜最近的美军部队尚位于几百公里以外的冲绳岛,而苏联红军已经进入朝鲜,随时可以席卷整个半岛。只要苏联红军全力以赴,美军根本无法在朝鲜获取立足之地。惟一的办法,是限制苏军的进攻行动,争取实现美苏军队共同占领朝鲜,同苏联在朝鲜划出一条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

8月10日,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举行会议,研究对策。在地图上,北纬38度线(下称"三八线")恰好位于朝鲜半岛南北中央,西起黄海岸边瓮津半岛上的闲洞里,东至襄阳以南的日本海边北盆里,在朝鲜半岛上的直线距离约为305公里。于是美国陆军部建议以三八线为界,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协调委员会的同意,8月14日,杜鲁门正式批准了这一方案,并将其写入了8月15日就战后接受日军投降安排问题给斯大林的信中。斯大林同意这个提议,同美国作了妥协。8月16日,斯大林回信,对以三八线作为在朝鲜的美苏军队受降分界线,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1945年9月2日,远东盟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总命令,其中规定:"……在满洲、北纬38度线以北的朝鲜和桦太岛的日本高级指挥员以及一切海陆空部队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投降……帝国总部,它在日本本岛、与本岛毗邻的小岛,北纬38度线以南的朝鲜和菲律宾的高级指挥员以及一切海陆空部队和辅助部队,应当向太平洋美国陆军司令部投降。"

麦克阿瑟的第一号总命令首次公开宣布以三八线作为美苏军队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同时表明三八线不仅是受降区的分界线,也是美苏军队在朝鲜占领区的分界线。 我们说的就是引申自这个,我小时侯也有三八线呢 ,呵呵。
朝鲜和韩国的分界线~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三八线北部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为大韩民国。长度248公里,宽度大约4公里。双方一度都有重兵把守,并互相播放广播。近几年局势缓和,基本没有冲突,双方的广播对峙也已经停止。

三八线与朝鲜战争密切相关,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三八线究竟是如何划定的?划分三八线本身到底说明了什么?三八线与朝鲜战争之间内在的和本质上的联系在哪里?这些问题在历史上都有不同的说法,其结果对于分析战后远东局势的走向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二战日本投降后美苏瓜分朝鲜

二战日本投降后美苏瓜分朝鲜为什么朝鲜人民不反抗呀,仅仅划了一条线就可以让双方对立起来?

第一三八线问题: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使它成为一个被征服的省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也谈到了朝鲜的命运。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蒋介石和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在紧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又与斯大林讨论了朝鲜的前途问题。斯大林说他看到了《开罗宣言》,并说朝鲜应该获得独立。他还同意在朝鲜能获得完全独立以前,需要有那么一段准备时间,也许需要四十年。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再次谈到朝鲜问题。贰月捌日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晤,在两人谈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以后,罗斯福提出讨论领土托管问题,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鲜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备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于是,战后由中、美、苏、英四国对朝鲜实行临时托管的方案便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下来。但会议文件并未具体谈到托管朝鲜的问题,只是在提到对哪些领土将实行托管时说,这将是有待以后达成协议的事情。在二战后期由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引起了远东军事和政治局势的突然变化,于是在四大国尚未就朝鲜的托管问题达成具体协议之前,首先要解决美国和苏联分别在朝鲜半岛对日本军队进行受降以及实行军事占领的问题。这时,便引出了三八线的划分问题。 北纬38度线原本是一条自然的和地理的划线,虽然在朝鲜境内的这条长约300公里的无形的划线将朝鲜半岛分为面积大体相同的两部分,但是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人为地从军事或政治上利用这条划线,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国提出来的。1896年日俄密谋瓜分朝鲜,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线为分界线。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沙皇也曾做出决定,俄国只控制三八线以北,听凭日本在三八线以南任何地方登陆。但这两次划分均因双方利害冲突而未能实现。真正使三八线成为从军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线,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朝鲜驻军的兵力部署进行调整时实现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的军队归关东军指挥,南部的军队为大本营所属。后来,针对苏联可能参加对日作战的情况,日本大本营提出了把全部驻朝日军划归关东军指挥,并由朝鲜总督兼任关东军总司令官的方案。但5月7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带着这个方案去见裕仁天皇时,遭到天皇拒绝。 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联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则在南朝鲜和日本列岛与大本营直接指挥的日军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

当1945年8月苏联军队向满洲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因而日本战争机构的突然崩溃,在朝鲜半岛造成了真空局面。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由美国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苏双方分别占领朝鲜和接受日军投降的具体分界线问题。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这个关于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 并于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这是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名副其实的合作。

第二,大家都知道:苏联是二战结束后全球共产主义的旗手,二战苏联取得胜利后重点在欧亚大陆输出革命。谈到朝鲜战争的起因就首先要提到苏联方面。斯大林在1945年苏军在东北亚全面击垮日军时为什么接受美国人三八线呢?实际上,作为政治家,斯大林有更深远的考虑,他在接受三八线的提议时是有交换条件的。人们应该注意到,斯大林在8月16日给杜鲁门回电表示同意美国的受降方案时,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修正意见:(1)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岛群岛交给苏联军队;(2)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斯大林还特别强调了第二点,他认为:“如果俄国军队在日本本土的任何部分没有占领区,俄国舆论就会大哗。”斯大林最后还以强硬的口气对杜鲁门说:“我迫切希望上述的适中的意见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显然,斯大林是试图以苏联对日本部分领土的占领来交换美国对朝鲜半岛部分领土的占领。可惜,斯大林忘记了,美国可以放弃朝鲜,但对日本则是志在必得,决不容苏联插手其间。在8月18日给斯大林的绝密电中,杜鲁门同意了斯大林的第一点意见,即将千岛群岛划入苏军受降地区,但对斯大林的第二点意见,则巧妙地加以拒绝。杜鲁门说,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盟国部队,“包括苏军在内”。 斯大林一方面在8月22日复电中对美国拒绝苏联的要求表示遗憾,一方面却在回电之前,即8月20日向苏联军队下达了命令,要求苏联陆、海军全力进驻日本北海道,理由是北海道位于北纬38度线以北。就在斯大林下达命令的同时,苏联驻日代表库兹马•杰列维扬科中将拜访了麦克阿瑟,并声称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将进驻北海道。麦克阿瑟当场以强硬的口气驳斥道:没有我的许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就将立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苏联驻日代表团全体人员。 这样,苏联进驻北海道的计划终于受挫。但苏联在此前已同意在朝鲜半岛以三八线划界,覆水难收。于是,斯大林只得接受既成事实,把问题留待以后寻找机会解决。所以说,苏联接受三八线也是有政治目的的,只是没有完全实现罢了。 三八线的划定,对于美苏双方来说,从一开始便有其深远的政治考虑,虽然表面上问题是从军事角度提出来的;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 如果这些结论成立,那么就完全可以推断说,朝鲜战争爆发的最深刻的根源——美苏势力在远东的对抗,就表现为三八线的划定。历史证明,后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以及朝鲜民族的分裂也正是围绕这条纬线发展起来的。而涉及三八线的军事行动做为一条主线,也贯穿了朝鲜冲突和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南北朝鲜的军事冲突是沿着三八线展开的;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引起了美国全面卷入战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又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军队因未接受停火协议而打过三八线,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最后,战争的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就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

总而言之:朝鲜38线基本上是美苏两大阵营在东北亚对抗的结果与产物。

当时金日成还是苏联人的部下,他还能说什么。
参见当时被美苏瓜分的德国,一堵柏林墙就分为东西德了。
文章标题: 朝鲜半岛离冲绳和关岛这么远,为什么苏联不索性拒绝三八线,借八月风暴余威,赶在美军前迅速接收整个半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032.html
文章标签:冲绳  朝鲜半岛  苏联  关岛  索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