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印第安人发现过恐龙化石吗

时间: 2023-07-10 10:0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印第安人发现过恐龙化石吗

恐龙脚印化石是什么模样的?

人们对恐龙脚印化石的发现,早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有了,但是,当时,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就是恐龙的脚印。为此,他们为这些恐龙脚印化石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18世纪初期,一位美国人在康涅狄格峡谷附近的红色砂岩中,发现了许多恐龙脚印化石,但当时被当成是鸟爪的化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诺亚渡鸟的脚印,把《圣经》里的故事强加到恐龙脚印上。

我国云南省晋宁夕阳彝族自治乡的彝胞有个习俗,当他们要埋葬死去的亲人时,送葬的队伍必须抬着棺材沿着一行“金鸡爪”的方向走向墓地。后来古生物学家发现当地上说的“金鸡爪”,原来是一行恐龙的脚印化石。

而早期的印第安人,他们穿着装饰有三趾型的恐龙足迹的围裙唱歌跳舞,反映了古代美洲居民对恐龙的足迹的崇敬之情。

恐龙的脚印有三趾的脚印和四趾的脚印,还有趾间有蹼的脚印。

三趾脚印看上去很像鸟或鸡爪印,我国云南省晋宁县境内所谓“金鸡爪”印就属于这种三趾的恐龙脚印。三趾脚印中有的还像大象的脚印,这种大脚印很可能是蜥蜴类恐龙留下来的。

而像鸟或鸡爪的脚印,有的是植食的鸟脚龙踩的,而有的则是肉食的兽脚龙踩的。

大型肉食性恐龙的前脚通常是三趾的,但有些进步的类型中,前脚只剩下两个脚趾,如霸王龙的前脚就只有两个趾,从足迹上看,大型的肉食恐龙的足迹的形状都是长大于宽,左右对称,成锥形。

从脚印排列特点分析,这些恐龙有四足行走的,也有两足行走的。

恐龙的化石脚印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小的脚印长不到10厘米,大的脚印长可达40-50厘米。

1982年在韩国庆尚南道一带的海岸边,发现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恐龙化石脚印,其中最大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有普通办公桌面那样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脚印。

这些特大的脚印是巨型恐龙腕龙留下的。从脚印大小推断,腕龙的体长约有30-35米,重70-100吨。

最早的恐龙出现在哪个国家

英国。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理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后来,曼特尔夫人实在坐不住了,就带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门向着他出诊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条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层层的岩石。她习惯性地边走边观察两边新裸露出来的岩层,忽然,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什么东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哇!原来是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这些化石牙齿太大了,曼特尔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牙齿。发现的兴奋使得曼特尔夫人忘记了给丈夫送衣服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石从岩层中取出来带回了家里。
晚些时候,曼特尔先生回到了家中。当夫人将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惊呆了。他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
在随后不久,曼特尔先生又在发现化石的地点附近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为了弄清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先生把这些化石带给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请这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学者给予鉴定。
说实在的,居维叶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类化石,而他读过的所有的由前辈科学家撰写的书籍和论文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化石。不过,居维叶还是根据他掌握的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做了一个判断,他认为牙齿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马的,它们的年代都不会太古老。
曼特尔先生对居维叶的鉴定非常怀疑,他认为居维叶的结论太草率了。他决定继续考证。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对比标本、查阅数据。
两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工作的博物学家,此人当时正在研究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现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与博物学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齿相对比,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尔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化石属于一种与鬣蜥同类、但是已经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并把它命名为“鬣蜥的牙齿”。
后来,随着发现的化石材料越来越多,人类对这些远古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知道所谓的“鬣蜥的牙齿”这种动物实际上是种类繁多的恐龙家族的一员;它确实与鬣蜥一样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它与真正的鬣蜥的亲缘关系比起与其它种的恐龙的关系还要远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则,这种最早被科学地记录下来的恐龙的种名的拉丁文字并没有变,依然是“鬣蜥的牙齿”的意思。不过,它的中文名称则被译成为禽龙。
因此请记住:禽龙是科学史上最早记载的恐龙。同时,别忘了曼特尔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位热爱大自然的妻子。
相传晋朝时代的我国,四川省武城县就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
据查,英国人普洛特-加龙省应该是恐龙化石的第一个发现者和记录者。1677年,普洛特-加龙省编写了一本关于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书。在这本书中,普洛特-加龙省描述了一件发现于卡罗维拉教区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巨大腿骨化石,并指出这个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马或大象的,而是属于一种比它们还大的巨人的。虽然普洛特-加龙省没有认识到这块化石是恐龙的,甚至也没有把它与爬行动物联系起来,但他用文字记载和用插图亲临描绘的这块标本已被后来的古生物学家鉴定是一种叫做巨齿龙(现名斑龙)的恐龙的大腿骨,而这块化石的发现比曼特尔夫妇发现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禽龙早145年。

希望能够帮到您!
考古发现说是在云南禄丰。中国的恐龙化石世界最多,也最久远,而且考古发现的恐龙化石还是不断刷新着最早的记录。
中国黑龙江

恐龙再现,最早的恐龙是什么,考古学家带你走进恐龙世界

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霸王龙化石经历过什么?

1992年5月14日,美国西部希尔城的黑山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像往日一样地干着各自的工作。忽然,一阵由远而近的警笛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接着,30多位联邦调查局的警官和20多名国家警卫人员闯了近来。他们遵照联邦大法官斯格弗尔的命令,以涉嫌非法发掘自然遗产的名义,查封了保存在这里的一具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霸王龙化石标本。望着将近10吨重的化石骨架和围岩以及有关的野外记录和照片被这50几个人统统打包装箱,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个个目瞪口呆。这些警官和警卫人员足足用了两天多才完成这一繁重的工作,然后将这些“罪证”运到南达科他州矿业技术学校,保存在那里的保险库里。古生物化石作为犯罪证据被查封,这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而且,被查封的还是被誉为“霸王龙之王”的极其珍贵的完整化石骨架,因此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新闻界和广大公众的极大关注。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两年前。1990年,有人在南达科他州的切奇河西奥克斯印第安部落保留地里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出露的痕迹。为了发掘这些化石,黑山研究所支付了5000美元给这片土地的所有者、印第安牧场主威廉先生,取得了在那里进行发掘并拥有所有发现物的许可。

然而,有一件事黑山研究所并不知情,那就是威廉先生出于经济利益,已经在几年前把这块土地交给联邦印第安事务署托管了。根据美国法律,如果印第安人将他们的财产交给联邦政府托管,他们就可以享受免税。但同时这就意味着,他要想出售这片土地下面的埋藏,就必须得到联邦有关机构的准许。

威廉先生没有将这一切告诉黑山研究所,也没有去办理有关的手续。黑山研究所则稀里糊涂地开始了发掘工作。他们的工作倒是卓有成效,发掘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一具霸王龙骨架,并为它取名为“苏”。

研究表明,“苏”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活着的时候身长有12.49米,身高达5.48米。如此珍贵的标本不仅有极高的展览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此,黑山研究所的总裁拉森先生作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方面准备和几位古生物学家合作来研究这具骨架;另一方面准备在希尔城专门建设一座博物馆,用来展览这个“霸王龙之王”。

可就在这是,威廉先生却突然向法庭起诉,声称黑山研究所无权拥有“苏”。在一系列研究计划中,有关霸王龙雌雄两性差异的研究最为引人入胜。在“苏”被发现之前不久,黑山研究所刚刚从南达科他州的布法罗村附近发掘出来了一条巨型霸王龙,取名为“斯坦”。拉森先生声称,他已经从“斯坦”和“苏”身上发现了雌雄霸王龙之间的差异。就在“苏”被查封的时候,拉森先生还在仔细地研究着它与“斯坦”之间的异同,准备撰写一篇判别恐龙性别的科学论文。“苏”的被查封,以及后来发生的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使这些意义重大的科学研究被迫中断了。

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法律诉讼,法庭最终判决,霸王龙之王“苏”归印第安农场主威廉所有,但是他必须保证,永远不能出售这件珍贵的大自然遗产。威廉先生则表示,欢迎有关的科学家到他那里来研究这具举世闻名的霸王龙标本。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化石是真的吗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化石是真的。长12米高5米的恐龙骨架是该馆馆藏精品。重龙(Barosaurus)是用真化石而组成的。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主要自然历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该馆始建于1869年,位于美国纽约,占地总面积为7公顷多,建筑物为古典形式。其古生物和人类学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占居首位,除采自美国境内的标本外,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澳洲的代表性标本也都有收藏。
里面的陈列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5个方面,有大量的化石、恐龙、禽鸟、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复制模型。所藏宝石、软体动物和海洋生物标本尤为名贵。

该馆馆藏有三千六百万余件,具有42个展厅,里面展出了长12米高5米的恐龙骨架、高94英尺的蓝鲸模型、563克拉蓝宝石"印度之星"、重31吨的世界最大陨石等。其外,在自然IMAX巨幕影院和天文馆内观览自然相关的影片和资料。
此博物馆包括恐龙化石,展出各种动物、地理、人类、生物相关的展示品,尤其是,展现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展示品与实际生物难以区分。用真化石而组成的重龙(Barosaurus),1925年在美国南部海岸狩猎的重150吨蓝鲸的模型,和长19.5米的印第安海战用独木舟,是在此博物馆非得看的展示品。该馆是进行野外探险、创造展示自然栖地及动植物生命的实景模型的开路先锋。
该馆所收藏的研究标本达3,000多万件,化石和昆虫的藏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之一。所展示的化石恐龙和哺乳动物给人印象尤为深刻。该馆进行人类学、天文学、昆虫学、爬虫学、鱼类学、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学、矿物学、鸟类学以及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等的研究。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英文名称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类 别 自然博物馆
地 点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
开放时间 1869年
馆藏精品 长12米高5米的恐龙骨架、高94英尺的蓝鲸模型
门票价格 19美元/成人
主要景点 太空照等
所属国家 美国
所属城市 纽约
开放时间 10:00-17:45,感恩、圣诞节除外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近日中科院印第安人基因研究成果6年前曾被80后学者的专著所论证

中科院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中国南方(云南)古人类与古印第安人基因的部分研究成果,在6年前曾被国内80后学者200余万字的专著《中华白族通史》一书所论证。今日中科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佐证了80后学者6年前出版的专著《中华白族通史》一书中有关“古印第安人源于云南”和“现代东亚人群古云南起源说”的部分观点和阐述论证。

早在2021年正式出版的《中华白族通史》一书中,作者以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就提出了“古印第安人源于云南”和“现代东亚人群古云南起源说”的观点并进行了研究论证。在《中华白族通史•第一卷》之《考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等跨学科下的族源探秘》(共11页,约1.3万余字)一文中勾勒出“旧古云南人”——“新古华北人”——“新古西伯利亚人”——“古印第安人”的现代东亚人群从云南向北迁徙演变至美洲的路线,用跨界创新的手法阐述了“古印第安人的部分基因源于云南”的学术观点。 文中还明确指出在“旧古云南人”向北迁徙(远至美洲)之后留下的部分后来成为古象雄人、古蜀人、早期古黄河人、古滇西人先祖的“新古云南人”(蒙古人种源体Ⅱ型)中 不含蒙自马鹿洞人 ,虽然目前学界对马鹿洞人考古的测量的年代是距今约1.4万年前左右,但书中《考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等跨学科下的族源探秘》一文显然将蒙自马鹿洞人划归“旧古云南人”及与北上演变迁徙至美洲携带“旧古云南人”基因相关的人群,另外文中从横断山脉下两河流域次区域人类遗址、云南古生物和古人类演变发展序列、早期智人特征等角度共有 数 处提到了蒙自马鹿洞 人,蒙自马鹿洞人是有别于其它晚期智人的早期智人特征人群。

《考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等跨学科下的族源探秘》一文中关于“旧古云南人”的北上迁徙演变这样阐述道:“……‘ 旧古云南人 ’基因, 在今中国的华北平原等地,与当地栖息数十万年的’古华北人(如北京人、山顶洞人后裔等)’、早期通过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进入中国大陆的另一部分非洲人后裔相遇、相撞……产生了’新古华北人’。这一部分蒙古人种源体Ⅰ型的’新古华北人’在约2万年前 ~ 1.5万年前,大部分继续向北迁徙,经过蒙古高原等地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其中一部分形成了蒙古人种的泛西伯利亚人, 另一部分继续向北至北极圈于约1万多年前左右跨过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等地形成了后来移居繁衍整个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 ” ,文中最后又总结归纳说:“综上所述,古云南不仅是白族先民的诞生地和起源地,而且是现代东亚人群和蒙古人种的主要定型和转型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先民、蒙古人种、东亚人群的主要起源地和早期聚集地之一,今天的东亚人群早期先民主体溯源和起源于云南等地区。这就是我们‘现代东亚人群古云南起源说’的重要成果 。"

在《中华白族通史》一书开篇《前言》中有以下这样的阐述:

《考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等跨学科下的族源探秘》,运用跨界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大视野,不仅解决了白族先民主体的起源问题,而且分析了“ 远古非洲东迁人群的迁徙路线及其演化”、“旧古云南人”、“古云南人”、“古华北人”、“古华南人”、“古西北人”、“早期古黄河人”、“广义马来人”、早期“古蜀人”、“泛西伯利亚人”、“古印第安人”等的演变过程, 打破了“现代东亚人群非洲起源说”,提出了“现代东亚人群古云南起源说”,是支持中华人群独立形成说和人类多地起源说的又一科学假说。


《中华白族通史》一书,共五卷、十三章、208万字,系以“跨界与创新”著称的80后 历史 与战略学者杨周伟于35岁时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是国内首部独著的百万字民族通史专著。 该书不仅以中华多元文明的背景为轮廓,从印度洋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汇的独特 历史 及地理视角、民族视角来论证和阐述白族的形成、变迁及 历史 上产生的文明和辉煌,而且颠覆和改变了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各类通史专著的写法和体例,以学术的通俗化、视野的跨界和全球化、 历史 的经世致用和未来化、体例的务实和创新化等来一一揭开 历史 的面纱、展现民族和 社会 的面貌。此外,书中专设《未来篇》,提出“中华白学”、“泛亚新千年世界文艺复兴”、“中华(全位)两洋战略框架”、“NDS区域发展战略与品牌战略”等,古为今用,谋划未来。另据笔者了解到,作者杨周伟目前系广东省印太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内某 财经 大学特约研究专家、“中华三次两洋战略实践”理论首席战略架构师等,独著出版了多部个人学术专著,提出了近百个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大小学术观点,其自16岁时完成近10余万字的学术成果起自今已25年。


附:《中华白族通史》中《考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等跨学科下的族源探秘》一文关于新“古云南人”与“现代东亚人群古云南起源说”(部分内容)

新“古云南人”形成之后的迁徙和发展是在不同时期和主体区域进行的,首先由于云南地势和山川、河流的走势等因素,向南迁徙部分早于向北(主要为西北和正北方向)迁徙,其“新古云南人”中位于横断山脉南端、中南半岛北端、云贵高原南部深受热带气候影响习惯热带生活的人群为主体的大部分在早期冰期来临时向南迁徙,有的停留在中南半岛的南部,有的跨海进入广大的马来群岛,与部分早期迁徙而至的土著古人类,形成了蒙古人种的广义马来人,我们将其称为蒙古人种源体Ⅲ型。在“新古云南人”部分南迁的早中期或更早(一部分人群在冰期到来前进入),一部分从今天的缅北、滇西北进入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南部,在当时相对今天比较温和的气候、地理环境下产生了约1万多年前的早期“古象雄文明”,形成了颇具当地雪域高原特色的蒙古人种源体Ⅴ型。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古云南人”进入四川腹地和西北陕甘一带,形成了早期“古蜀人”和早期“古黄河人”……这些后来在黄河流域的新融合人群,我们称之为蒙古人种源体的Ⅵ型。那些从5000年前继续留在云南的“新古云南人”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下已演化为极具云南本土特色的“古云南人(也称为蒙古人种源体Ⅶ型)”,并分化为以横断山脉—哀牢山系—元江为东西界的“古滇西人群”和“古滇东人群”…… 距今约30万年 ~ 20万年前古云南智人(早期智人)—距今约10万年 ~ 5万年前的旧古云南人(分化、替代、交融,非洲智人部分进入云南)—距今约3万年 ~ 1.5万年前的新古云南人(分化、融合)—距今约8000 年~ 5000年前的“古云南人”(分化)……


《中华白族通史》书中有关蒙自马鹿洞人等的相关阐述还有(节选):

书中还提出了“横断山脉下的两河流域”的观点,并有“在横断山脉两河流域的次区域广大地区更有着江川人、蒙自马鹿洞人、西畴人及龙陵大花石遗址、孟连老鹰山遗址、景洪檀姆娜米洞和曼迈等遗址…..”

“我们将数十年来古云南区域内众多考古发现成果进行简单梳理便可得到一份相对完整的古生物、古人类发展进程序列:

距今约5.3亿年前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距今约1.9亿年 ~ 1.6亿年前禄丰恐龙化石群—距今约1500万年前开远腊玛古猿—距今约800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距今约800万年 ~ 400万年前保山古猿—距今约620万年~ 610万年前昭通古猿—距今约400万年 ~ 300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距今约250万年前东方人(直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直立人)—距今约10万年 ~ 5万年前丽江人(智人)—距今约10万年 ~ 5万年前昭通人(智人)—距今约3万年前的呈贡龙潭人—距今约2万年 ~ 1.8万年前老虎洞人—距今约1.45万年 ~ 1.15万年前蒙自马鹿洞人(早期智人属,不同于同时代的晚期智人)—距今约1.4万年 ~ 10000年前张口洞人—距今约1万年前剑川象鼻洞人、鹤庆天华洞人—新石器时代遗址数千处。在这份序列中,古云南区域的古生物、古人类进程几乎没有中断过…..云南因特殊的地势环境也成为了当时人类的几个少数的避难所。”

”但人类发展演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型、单一性的进化,而是丛状、多样性的进化和发展,在同一时间和地理空间内会出现不同时代特征的古人类共同杂居的现象,也会出现从非洲以外地区起源的古猿、猿人、智人、现代人的演变,如具有早期智人特征的蒙自马鹿洞人与晚期智人或早期现代人同时生活在一个时代和地理空间,又如除非洲现代人外还有属早期现代人的“新云南人”,具有上百万年前猿人特征和脑容量只有400毫升却一直生活到约18000年前印度尼西亚“霍比特人”等。

文章标题: 印第安人发现过恐龙化石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699.html
文章标签:印第安人  化石  恐龙  发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