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今中外哪些人可以被称为真正的战略家

时间: 2023-07-09 11:59: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古今中外哪些人可以被称为真正的战略家

三国时期,真正顶级的战略家,分别是什么人物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群雄并起的时代,战略相比于战术,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三国时期不缺乏杰出的战术家,也不缺乏名将猛将,唯独缺少战略家。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顶级战略家,只有以下五位:

第一位:荀彧

字文若,外号“谋主”,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事实上,在整个曹魏政权乃至整个三国时期,荀彧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独步三国,令人叹服!

第二位:鲁肃

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也是三足鼎立的最早提出者。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可以说,鲁肃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提出三足鼎立的顶级谋略家。他的一生,始终坚持着联刘抗曹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正是由于他的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方针,才最终使得三足鼎立的格局真正形成。

第三位: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都无果而终。

在整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篇《隆中对》堪称是经典。而《隆中对》所折射出的,便是诸葛亮那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作为天下三分的预言者和谋划者,诸葛亮一生致力于联吴抗曹、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并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战略眼光绝非常人可比。

第四位:郭嘉

字奉孝,外号“鬼才”,曹操帐下著名谋士,杰出的战略大师。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他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第五位:司马懿

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极其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晋书·宣帝纪》对其评价如下:“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历史已经证明:司马懿才是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人。而出现这一结果,绝对不是仅仅靠天命,更靠智慧。司马懿的最大智慧,便是具有极强的战略前瞻性。即:能看清形势,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曹操当政时期,他韬光养晦,不露声色;当曹丕执政时期,他毕恭毕敬,无欲则刚;当曹睿掌权的时候,他大放异彩,频繁搞事。

可以说,整个魏国玩弄在他的股掌之间,整个天下就在他的心中。因此,司马懿的顶级战略家之称,确是实至名归。

三国时期真正的顶级战略家应该是孙权,孙权是少年英雄,而且也有诗人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时期顶级的战略家就是曹操和诸葛亮了,两人都有一套完善的战略计划,曹操的战略统一了北方,成为最强大的势力,诸葛亮的战略成功无中生有,三分天下,还想要继续北伐光复汉室,他们两个都是顶级的战略家军事家。
魏国的战略家是司马懿,蜀国的战略家是诸葛亮,而吴国的战略家却是周瑜。

军事家和战略家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

战略家需要的能力:

要有能着眼整个战局,长远的战略目光,要懂得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资源。能着眼整个战局,且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并能全面详细正确的制定己方的战略方针并能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与资源,从而引导我方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扩展资料:

军事家名人:

1、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过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制订过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作战计划。

2、彭德怀(1898—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湘潭人,历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长、八路军副总指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指挥部队参加长沙战役、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斗、宜川战役等著名战役战斗,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指挥者。

3、叶挺(1896~19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家,广东惠阳人。1925年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指挥过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一系列著名战役,后担任新四军军长。1946年再度入党,后因飞机失事,与博古、王若飞等不幸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略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事家

一、特性不同

1、军事家: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

2、战略家:指制定战略方针获得战争胜利的人。

二、能力不同

1、军事家:需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熟悉兵法,积累大量军事知识,并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指导军队获胜,同时还要对战争后果负责。

2、战略家:需要有能着眼整个战局,长远的战略目光,要懂得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资源。能着眼整个战局,且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并能全面详细正确的制定己方的战略方针并能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与资源,从而引导我方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三、基本条件不同

1、军事家:独创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丰富的军事知识,指挥部队作战的能力,高超的实战经验,指挥过有影响力的战役并打胜等。军事家的价值体现在实际战争层面。

2、战略家:具有极其强大的洞察力,常常能见微知著,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未来的能力。战略家的价值体现在混沌之中预见未来,为团体或组织指明方向和道路,遇到极端困难的局面,在其他人无可奈何之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团队走出困境,壮大实力,最终能帮助团队获取最终胜利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军事家

百度百科-战略家

没有区别,战略家也称为军事家。

一、军事家:

是指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按此定义可以将军事家分为两类,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

二、战略家:

是指制定战略方针获得战争胜利的人,需要有能着眼整个战局,长远的战略目光,要懂得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资源。能着眼整个战局,且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并能全面详细正确的制定己方的战略方针并能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与资源,从而引导我方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三、战术家:

与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不同,战术家要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制定作战计划。同时还要具备坚毅、勇敢的性格,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一般战术家是军队的指挥官。

四、军事理论家:

军事理论家一般是以学术见长,他们会提出一些军事观点、作战策略,给军事家们以参考,有的还会整理自己的学术观点完成著作。

扩展资料

内涵:

想成为军事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熟悉兵法,积累大量军事知识,并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指导军队获胜,同时还要对战争后果负责。

在很久之前的古代,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就开设了专门的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也拥有军事院校,像中国的黄埔军校,法国的圣西尔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上这些军校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事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略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术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事理论家

军事家,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按此定义可以将军事家分为两类: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 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 军事家 。一般能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 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阿道夫·希特勒、亚历山大、汉尼拔、拿破仑·波拿巴、阿瑟·威尔特利、恺撒、西庇阿、托洛茨基等。 我国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毛泽东、吕尚、孙武、曹操、吴起、孙膑、白起、项羽、韩信、成吉思汗、朱德等。 战略家:战略家要目光长远,纵观整个战局,能从全面的角度剖析战争本身,并且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引导军队获胜。目前商业界的成功人士也多被称为战略家。例如:阿道夫·希特勒、韩信、诸葛亮、毛泽东、孙武、马歇尔、汉尼拔等。 军事理论家:军事理论家一般是以学术见长,他们会提出一些军事观点、作战策略,给军事家们以参考,有的还会整理自己的学术观点完成著作,脑力劳动相对明显。例如:吕尚、孙武、孙膑、吴起、克劳塞维茨、杜黑、沙波什尼科夫等。 战术家:与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不同,战术家要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制定作战计划。同时还要具备坚毅、勇敢的性格,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一般战术家是军队的指挥官。例如:韩信、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一世、朱可夫、隆美尔等。 当然,也存在着以上三者都容为一身的军事家。 有时也可按种类划分,像空战军事家(阿诺德、陈纳德、赫尔曼·戈林)、陆战军事家和海战军事家(纳尔逊、尼米兹、邓尼茨)。
军事家是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 其实,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

谋于业,守于成!历史上有名的谋士

1、百家宗师 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这就是被后人奉为神祗的历史巨人—姜子牙。他追往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为文王、武王之师,倾商立周,兴周盛齐,救民于水火,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当初,三监乱平,姜太公没少操心,这等于又一次拯救了大周朝。周成王一激动,给他姥爷发了一道策命: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这里边但凡有那调皮捣蛋的,不管光棍眼子,你都可以修理他。这就相当于东方的霸主了,如果说鲁国是周天子的宣传部长的话,那么齐国就该是警察局长。

2、法家先驱 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儿女,与周王室同宗。管仲所处的期间正是列国并峙,相互交战不休。管仲强齐图霸、辅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编篡《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

金融之道,轻重之术。贵己所有,贱敌所持。古往今来,凡是关于生存空间的竞争,大多不外如此。即便在中国久远的春秋古代,管仲就有专门的轻重论来具体地指导齐国的争霸大业,涉及了内政、外交、军备、财税等诸多方面,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宏微观金融案例。轻重术极大的提振了齐国的经济实力,丰富了庙堂的理财工具,解决了争霸中许多实际的财政缺口,同时削弱了竞争对手。此消彼长之下,使得齐国成为了真正的东方大国,号令诸侯。

3、智士能臣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杰出谋略家,罕见的智士能臣。初,越王执意伐吴,未听范蠡劝阻,险些丧命。吴国三年,范蠡伴君处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尝便献忠,为范蠡计谋,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复国兴越,苦身深谋二十年,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时,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辞国相、大将军之官,退隐东海之滨,治产业,力经商,十九后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贾,名扬天下,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继项背。范蠡,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精通,于从政,于从商,总是得心应手,堪称千古奇人。

春秋后期,越国上将军范蠡和文种在打入吴宫的西施里外配合下协助受辱三年回国后“卧薪尝胆”的勾践战败了吴国。胜利后,范蠡急流勇退辞官经商,他先是到了齐国,开启了他的经商之路。经商也十分出色的他怕被齐王重用,便撒尽家财又到了鲁国的陶地定居经商,自称“陶朱公”。他用独到的经营理念与方式使生意再度兴旺起来,声名也远播四方。一代商圣就这样诞生了。

4、整顿吏治 洞察民情——放逐太甲,中原菜系创始人伊尹

商代名相伊尹出生于空桑,空桑是上古时代的地区名,沿用至东周晚期,此地区属于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兖州主要区域在今山东西南部的菏泽与济宁,以及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等地。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吕氏春秋》记载:“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居。”唐《独异志》:“伊尹无父,生于空桑中。”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约公元前16世纪初,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5、武庙十哲 孙吴兵法——广宗伯吴起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6、思想机敏 善于识人——文终候萧何

当然,这干坏事,其实也是得讲究技巧的。譬如强抢民女的、逼良为娼的、偷鸡摸狗的、作奸犯科的,这种低级的,萧何不会做也不愿做,琢磨了一番,也只有在房地产界折腾点动静出来,好歹也算高端大气。于是,就有了萧何“贱贳贷以自污”的记载!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7、谋取天下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张良,本韩国壮士,身负家国沦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复故国河山。因其仗义任侠,虚心上进,因而先得优越性世兵法,后广交志士豪杰,并与刘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混乱时刻,张良投靠刘邦,可谓目光高远。张良善谋大计,不为假象所迷。鸿门宴上巧妙策划,进退有据,让项羽无可奈何,刘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间小计,便令项王军臣相疑阵脚自乱。末了,又以奇兵突袭,垓下一战而天下。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汉高祖刘邦的疑心极大,张良陪伴皇帝左右还能够自保,这确实是一大奇迹!张良为什么能够在危机重重的宫廷斗争中得以善始善终,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迷。刘邦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辉煌的汉朝,韩信、萧何、张良功不可没。大汉王朝正式建立后不久,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张良虽然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功劳不及萧何、韩信。怪就怪在刘邦偏将张良推为初汉三杰之首。还应注意一个细节,刘邦提到张良的时候,没有直呼其名,而是使用了敬称,称呼张良的字“子房”。萧何、韩信则没有享受相同的待遇。这还不算,“汉初三杰”之中,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还诛灭其三族;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留侯张良,自始至终,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吕后的尊敬,以至于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

8、羽扇纶巾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

对《三国演义》熟悉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印象:诸葛亮上战场经常爱坐着一辆四轮小车,羽扇纶巾,好不潇洒。但估计又有读者会犯嘀咕,这辆精致可爱的小车只能靠人推,一旦战场上出了什么状况,被敌人骑兵冲过来抓住可怎么办?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他是军事战略家,运筹惟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诸葛亮,又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刘备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

9、学富五车功盖孔明——东晋王猛

王猛为政着重以法治国,赏善罚恶,故此虽如强德等权贵犯罪亦敢于处以极刑,而有贤才的人王猛亦会加以提拔。而其本人亦着重善恶,小恩必还,亦睚眦必报,故当时有人以此去批评他。

王猛,人称“赛诸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政治谋略家。东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王猛择主而事,辅苻坚据秦州趁势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枭视群雄,统一北方,堪称“常胜将军”。在治国上,独展长才,不但国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岁便撒手人间寰。

10、少志凌云 相知重臣——中唐谋略家李泌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灵武,召李泌参谋军事。但他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召为翰林学士。屡遭宰相元载、常衮排斥,出外任职。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除了拿破仑和凯撒是古代战略家,还有其他的人物吗?

在人类文明史上,战争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始终,但要论对战争有系统研究的,恐怕还得从中国说起。中国堪称是世界兵法的起源,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九天玄女赐兵书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记载,到周朝开国初期,又有姜太公吕尚著兵书之说,可见,兵法在中国的历史至少有三四千年之久,遥遥领先于西方。但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逐渐涌现了一些军事天才,并一一标榜史册。现在,小编就对古代西方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进行介绍。而意外的是,在这些人中,百战百胜的拿破仑只能屈居第二,凯撒第三,汉尼拔第四,第一竟然是他!

亚历山大大帝

1、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古希腊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著名的历史征服者。建立了庞大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但英年早逝,最后年仅33岁便在征途中去世,死后他的帝国被其将领所瓜分成多个王国。

拿破仑.波拿巴

2、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一生南征北战,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但最后因过于激进的军事政策和政治上的失利,导致失败被流放。最后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

3、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凯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执政家。历任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检察官、独裁官等职,并积极拓展罗马疆土,使其版图达到最大程度。凯撒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也是“儒略历”的制定者。但在最后遭到元老院成员暗杀,年仅56岁。其外甥孙屋大维开创了罗马帝国并成为皇帝,并追认凯撒为大帝。从此,罗马帝国历代帝王均以“凯撒”作为自己的称号。

汉尼拔·巴卡

4、汉尼拔·巴卡(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终身与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当进入和平年代以后,迦太基政局的腐败使他不久之后便出头予以整治,但由于政治上的纷争使他流亡,最后在小亚细亚因不愿意被罗马人擒获而服毒自尽。

以上四人被誉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可是他们的不幸结局却显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过于迷恋军事斗争的威力而忽略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源!

我觉着还有法西斯,法西斯虽然是战争狂人,但是他的战略是很厉害的。

起底战国兵家三圣_真正的军事战略家

起底战国兵家三圣

真正的军事战略家

第一位: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

吴起,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吴起先拜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术。因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弃儒学兵。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想任用吴起抗齐,吴起因妻子是齐国人,杀妻明志,表示不偏向齐国。吴起率鲁军大败齐军。后来因为鲁穆公的疑心,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在魏国时,吴起积极改革兵制,创立了募兵制,训练了一支当时令天下闻风丧胆的重甲步兵--“魏武卒”。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身先士卒,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兵高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

魏国得以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并在此期间修筑了吴城(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率5万魏武卒,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破秦军50万人,打得秦国几乎亡国。公元前387年,魏武侯再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山东省滕县东)。

后来魏国的战略方向发生转移,吴起在国内被相国公叔痤陷害逃亡楚国。魏国的霸业也基本到此为止了。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

1、“明法审令”,实行法治。吴起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韩非子·内储》)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

2、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3、整顿吏治。“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

4、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

5、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以“争利于天下”。所以,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即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在此同时,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

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提高了筑城工程的质量,加强了郢都的建设。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

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诸侯各国都畏惧楚国的强大,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吴起的变法虽然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却触动了楚国权贵集团的利益,遭到了旧贵族的反对,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吴起评价甚高,将吴起与春秋时期的“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吴起的成就,可与孙武媲美。陈毅元帅也曾以“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称赞我军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传于后世。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主张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吴起以其杰出的军事思想,被誉为为兵家四圣之一的“亚圣”。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据说,秦国名将白起的父亲对吴起非常的崇拜,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像吴起一样文武全才,故而将他取名“白起”。

第二位:孙膑(生卒年不详)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春秋“兵圣”孙武的后代,以"孙膑赛马"和"围魏救赵"被人称道。

孙膑早期曾同庞涓一起拜当时隐居山野的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有很深的军事理论造诣。庞涓和孙膑先后出仕魏国,庞涓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意图加害孙膑。后来孙膑装疯卖傻麻痹了庞涓,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逃回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又通过“田忌赛马”被引荐给齐威王,被齐王视为军事老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军师孙膑与大将田忌一起率军救赵,在孙膑的筹划下,齐军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大梁。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之地大败魏军,生擒庞涓,并借交换庞涓,解了赵都之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至今仍有生命力。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魏国逐渐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公元前341年,魏王以韩国不参加会盟为由,派庞涓讨伐韩国,韩国求救于齐国。齐王听从孙膑的建议,先答应韩国的求救,鼓励其奋力抗击魏国,在魏国被拖得疲惫不堪后,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大举发兵援助韩国,齐军仍然采用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率军从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经由定陶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军回师迎战,并以“减灶诱敌”之策,引诱十万魏军轻兵深入,孙膑在马陵设伏大败魏军,庞涓羞愧自杀。马陵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战后魏国实力逐渐转向衰落,齐国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孙膑除了指挥齐军打败了当时最强的魏国之外,还对战争经验和军事思想进行了总结,撰写了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提出了前所未见的迂回、包围、伏击、袭击等新的战术理念,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瑰宝。

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

战争基础方面,孙膑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证取胜,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指挥得当,才能保证取胜。为此他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将领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矛盾的作用,把握了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

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不仅能够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因势”、“造势”的思想,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他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他首先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领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将领要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他又对将领的素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将领应当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要素,他还分析了能够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品德缺陷。最后,他就管理队伍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可以概括为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等。

而孙膑因其战绩和军事巨著被后世称为兵家四圣之一的“计圣”。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三位:尉缭(生卒年不详)

尉缭,魏国大梁(今开封尉氏县)人,战国兵家人物,战国末期著名军事家,本姓魏,名缭。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因被秦王嬴政封为国尉(掌管秦国军政,主持全面军事工作的高级武职),故改称为“尉缭”。《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他的著作《尉缭子》时又称其为“尉缭子”,是鬼谷子弟子。

尉缭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此时秦王政已亲秉朝纲,国内形势稳定,秦王正准备全力以赴开展对东方六国的最后一击。在秦王嬴政东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尉缭担任了作战总策划和全局总指挥的职务,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在战略上把握大势,制定出其不意的战略方针和进攻计划,在战场上统筹各作战方向的军事行动,为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但尉缭认为嬴政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嬴政为他安排的住处。

尉缭在其著作《尉缭子》中对当时战争总结为,要反对杀人越货的非正义战争,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他明确指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这是非常积极的。尉缭强调对战争要有全面的认识,指出“道胜、威胜、力胜”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取胜策略。认为懂得了这三种所以取胜的办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他指出战争中将帅指挥的重要性,“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就是要正确分析敌情,慎重选好将领,而后出兵。将帅与士卒之间,要如心(大脑)与四肢那样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方能谋略高明,机智果断地进行正确指挥。

他主张治军必须先立法制,并要执法严明,才能整齐统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坚阵敢攻,做到“天下莫能当其战”。对违背军纪、军令者要施以重刑,严惩战败、投降、逃跑的将领和士兵,使上下畏惧,专心向敌。在具体的战术上,尉缭还实践了当时最先进的方法,如在列阵方面,他提出,士卒“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阵,有坐镇”。这样的阵法,错落有致,便于指挥。这一点在今人能见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可以得到证明。关于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尉缭把它比喻为植物的躯干同种子的关系,所谓“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负矣。”并指出,没有良好的政治,就不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又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尉缭反复强调发展生产对于军事的重要意义,指出治兵者要以耕、织为治国之本,“夫在耘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民富国强,本固兵坚,方能守必固,攻必克。尉缭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提出了治军的12条正反面经验。按照12条正面经验去做,就可以压倒敌人;反之,则会被敌人所压倒。

《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并称为《武经七书》。它所谈的战略战术等问题,虽然不如孙、吴《兵法》深刻,但在一系列问题上也有创见。

首先,《尉缭子》提出了以经济为基础的战争观。基于这一点,《尉缭子》强调“王国富民”,强调王者进行的战争是“诛暴乱,禁不义”,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农不离其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而仅诛杀首恶一人。《尉缭子》的这个思想显然由继承商鞅的农战思想而来,因而是进步的。

其次,《尉缭子》也注重政治在战争中的作用。他说:“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则可以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非常重视政治教育。

第三,《尉缭子》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待机而动:“专一则胜,离散则败”(《兵令上》),“兵以静固,以专胜”(《兵权》)。《尉缭子》提出的攻、守城邑的谋略,也是他的前辈军事家所没有谈过的,很富有新意。

第四,《尉缭子》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一套极富时代特色的军中赏罚条令。《尉缭子》作为古代兵书,不但在军事理论上有所发展,而且保存了战国时期许多重要军事条令,这是为其它兵书所少见的。他在《战威》中说:“审法制,明赏罚”是威胜之道。《尉缭子》主张以法治军,他所提出的赏罚原则,是赏必厚、罚必重。《尉缭子》的重刑思想显然与商鞅的刑赏思想如出一辙,而且比商鞅的更为严酷。《尉缭子》提出“杀之贵大,赏之贵小”这套赏罚原则,取消了旧贵族所享有的厚赏轻罚的特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进取精神,因而极富时代精神,表明它与旧的“赏功酬劳”原则有了质的不同。

《尉缭子》问世后,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兵家的重视。唐魏徵将其收进用于经邦治国的《群书治要》之中;宋代时该书被官定为武学经书,后世兵家多有引述。它很早就传到了日本、朝鲜,对其军事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尉缭子》是一部具有重要军事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兵书,对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开行天子之事提供了理论准备。

《尉缭子》一书所表述的军事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流派,也是当时山东各国变法图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思潮在军事上反映的产物。

尉缭被誉为兵家四圣之一的“尉圣”。相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就是尉缭退隐之后收的弟子。

孙膑、吴起、尉缭加上春秋时期的兵家鼻祖孙武,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并称为“兵家四圣”,这也是对这几位兵家代表人物成就的肯定。《幼学琼林》也曾总结道:“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身为战国顶尖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与兵家四圣比起来,在军事成就上还是要略逊一筹。

文章标题: 古今中外哪些人可以被称为真正的战略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634.html
文章标签:战略家  古今中外  被称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