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奸臣会怎样

时间: 2023-06-27 17: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奸臣会怎样

为什么皇帝不能没有奸臣魏徵的话?


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黑幕。
就算有玄武门血变,那也只是十恶不赦,必须要做的事。王珏等人之所以没有被该团伙抓获,是因为他们与前朝太子李的工作有很深的交集。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升。
唐太宗的君臣可以坦诚相待,不用去参加民主生活会弄得面红耳赤,汗流浃背。
但政治就是政治,阳光下也会有阴影。
一代明李峻世民的身边,还需要保留几个奸臣,去做一些任俊不方便做的事情。
权万基就是这样一个暴徒。

权姬属于御史台监察系统的官员。贞观年间,管图书,任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或监察部副部长。
公元629年,由方和王珏两位宰相负责国家干部的考核,权万济也参与其中。
鉴定文件发布后,权万基突然写信,“奏其不平”,举报方、王爵在鉴定工作中不能公开公正,涉嫌以公权力私下授受。
生气了,方,王爵,亏得我这么信任你们,你们却做了这样的事,所以让侯调查一下情况。
权万济深知王二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
尤其是方,从南湖红船到井冈山一路跟着。但他敢咬,显然是闻到了什么。
君臣之间,皇帝不管明面上怎么做,心里还是对大臣有所怀疑,对部下也不信任。
或许,这才是权万基敢于张嘴露出獠牙的真正原因。

唐太宗发怒时,魏徵通常会及时出现,这次也不例外。
魏徵对李世民说,方凌轩和王珏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皇帝吗?
这种事情,鉴定评估,只能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难免不会出现一两个错误。
如果你发现了,和大局无关。如果你不查清楚,就意味着你不再信任方凌轩和王爵,君主和臣民之间有嫌隙。你最好仔细考虑一下。
而且这个男生,全万基,也参与了考核。当时,他什么也没说。他的意图是什么?
魏徵对全婉姬动机的指向实际上指向了李世民的生活思想,只是没有明确提及。
唐太宗,一个明智的人,不得不停在这里,“但他没有问,”并停止追求它。
婉姬没有咬到方和王爵这两棵大树,于是求助于其他大臣。"他因为告诉别人而被宠坏了,所以大臣们受到了谴责和愤怒."他整天在太宗的地方打小报告,暴露自己的隐私,在皇帝心里越来越吃香,大臣们却越来越糊涂。第二天就被领导核心骂了一顿。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魏徵不得不把话挑明了。
魏徵再次向李世民提出抗议,而权万吉整天咬这个咬那个。简单来说就是“以诚待人,以忠待人”,把告密当诚信,把诬陷当忠诚。
陛下不知道他是什么生物。恐怕你只是想利用他的权势乱咬他的嘴,震慑他的诸侯们的心。“陛下并非不知道他所有的诡计,他采取了所有的预防措施,并希望警告他的王子。”
看看哪些人全玩机了。哪个是真的有罪?陛下,跟一条疯狗这样,不是自取灭亡吗?“你不能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
的确如郑伟所说,李世民对权万济的私人活动了如指掌,只想通过他的小报告掌握朝臣的动态;利用权万吉的嘴去咬那些想被自己惩罚的人。
而这些事情,因为戴着任军的面具,都不方便做,只能让权万吉咬一口。
魏徵撕下了皇帝的面具。李世民的反应是什么?

李世民“沉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喝令左右:
谁来把它拔出来,切了它。
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就不是唐太宗。
来,把大内的五百匹绸缎给我,交给这老小子魏徵。
李世民知道,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必须在仆人权万吉和以魏徵为代表的直人大臣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再纵容权万基这样咬下去,他的圣明形象真的会被魏徵在众人面前戳破。这个老男孩什么都能做。
不久,“万吉等汉奸自曝,皆得罪”被赶出中央。
唐太宗对李世民君主形象的塑造,确实是靠他自己的自律取得的,但也离不开魏徵“以你为耻不如尧舜”的孤注一掷的规劝。
每个皇帝的核心下属都有权利做一个离不开的小人。
幸运的是,那是在贞观时代,还有魏徵直言不讳的观点,以及李世民的查纳西尔维娅。

这些奸臣,竟然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

从小看古装片,不管是武打片还是历史剧,里面少不了一种重要角色,那就是奸臣。

所谓奸臣,首先权倾朝野,然后是无恶不作,贪污腐败、贪赃枉法、口蜜腹剑,整个人就是为使坏而生。每当奸臣在电视上出镜,大家就义愤填膺,恨不能生食其肉。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历史上,那些无论是史书还是百姓口碑都定义为奸臣的人,他们一生当中并非只干坏事,不干好事。很多奸臣在国家大事上就有比其他忠臣更高瞻远瞩的想法。

- 01 -

比如明朝自开国起,北方的蒙古一直屡屡犯边。

明朝跟蒙古人打仗,后勤方面劣势很明显。明军一个士兵要两三人保障补给,而蒙古骑兵,一个人两匹马,吃喝都够抢。一般来说,明朝只要出兵一次,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没了,而战果却少得可怜,往往是斩杀几十人。因为蒙古骑兵来去如风,比游击队还灵活。

但游牧民族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的经济生活受天气影响很大,一场大雪便可能让牲畜死掉大半,蒙古人只好南下抢掠,不然没有活路。

明朝盛产布匹、棉花和粮食,而蒙古有大量的牛羊、马匹。如果双方开辟交易市场,互通有无,这样既造福两国百姓,也避免了战争。

所以蒙古人主动说,我们别打了,做生意吧!

嘉靖年间的一位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便向皇帝上书,建议与蒙古互市。

正当朝廷主意未定之时,一位大臣跳了出来,认为与蒙古和谈是损害民族气节的卖国行为,不但要坚决跟蒙古人死磕到底,还要把朝中主张互市的人砍头。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随着贸易往来,明朝北方边境延续200多年的战争结束了,长城内外物富民安,商业空前繁荣,朝廷每年也节省了上百万两白银的军费。

那位主张互市的首辅大人,就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奸臣严嵩。

而反对他的大臣,就是以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而彪炳千秋的忠臣杨继盛。

对于很多持传统忠奸观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幻灭的。

流芳百世的未必不糊涂,遗臭万年的也未必不英明。

身陷好人坏人的思维定势里,看人看事只会越发狭隘,世人哪有好人坏人之分呢?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怎样看待明朝与蒙古互市这个问题,无关忠奸,只有智商和学识的区别。

如果是从宏观大局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奸臣也有治国良策;如果愚昧无知,仅仅因为所谓的民族大义、气节就喊打喊杀,那么忠臣也会误国。

- 02 -

纵观历史,奸臣里面,不但有人聪明睿智,有的还能极大推动历史的进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东汉蔡伦的伟大创举。

蔡伦是个太监,如果不是因为发明造纸,那么他可能会跟赵高、魏忠贤一样被列入弄权干政的奸臣行列。

蔡伦的政治生涯可谓助纣为虐、专政弄权。他先是帮主子窦皇后用毒计害死太子生母,后来又投靠新主,自己的官越当越大。

蔡伦在负责编写经书的过程中改良了原来已有的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也降低了造纸的成本。这项极大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发明,其实只是蔡伦向主子献媚的产物。

通过蔡伦,我们可以发现,要当奸臣,尤其是历史上的著名奸臣,智商是个很高的门槛。这些奸臣们的智商不光会用于阴谋诡计,还有发明创造。

我当然不是为了给奸臣翻案,说他们其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人。他们之所以被后世判为奸臣,当然是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但功过要分开看,不能因为他们有罪过,就抹杀其历史功绩,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功,就文过饰非。

既然奸臣有时候也会做好事,那么这里就有了一个新问题:

他们不是奸臣吗?他们不是满肚子坏水吗?可为什么他们还要做好事,因为偶然的良心发现吗?

好事只是一个客观的结果,一件事对人民有益就可以称之为好事。

但做好事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这种主观想法就不确定了。很多时候,主观的意愿与客观的结果很可能是相违背的。

杨继盛反对严嵩与蒙古和谈,从杨的角度来说,他当然是出于拳拳爱国忠义之心,但实际上是在误国。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初心,也不是为了造福人类,加快文明的传播。

- 03 -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一个政治家在做事的时候,考量最多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

至于做的事在客观上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就交由后人评说了。

清末民初的一代枭雄袁世凯就是这样。

在历史教科书中,袁世凯被定性为“窃国大盗”、“独夫民贼”。他生前不仅因为称帝而臭名昭著,一路发迹起来的手段也并非光明正大,而是充满了权谋和争议。至于人品,更是不堪入目。

历史大剧《走向共和》中,编剧给袁世凯量身打造了一道金句:“ 这就是政治,你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 !”

虽为杜撰,却经典得拍案叫绝,相信袁大头在泉下也要引为知音。

袁世凯青年从军就表现出卓越的胆识和才干,很快在军中担任要职。甲午战争后,清廷深感旧式军队已然不能承担国防重任,便想效仿西方列强编练新军。袁世凯多方运作,谋到这一职位后,他极力在军中安插、培养亲信,暗暗把朝廷的军队变成袁家军。

袁世凯在清末最为世人不耻的事当属戊戌告密,出卖变法领袖康有为、谭嗣同,既给顽固派扑杀维新变法送上了助攻,也坑死了戊戌六君子,害了光绪皇帝一生,而袁自己靠告密博得了慈禧的提拔。

秀才出身的袁世凯能够当上朝廷重臣,完全是清廷的提携。可袁不但没有对朝廷感恩戴德,反而把它当成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工具,当清廷气数已尽的时候就毫不留情地一脚踢开。

辛亥革命暴发后,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南方的起义。袁世凯手握强大的北洋军,本来可以轻松地打败革命军,然而他却不紧不慢地磨洋工,一边打一边跟朝廷要价。袁逐步做大后,连哄带威胁,逼迫清廷逊位,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朝就此寿终。

就是这样的一代奸雄,在他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却给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3年,他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端方上书朝廷教育改制,开启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全新起点和高速发展。

1905年废除科举后,他为培养新式人才,确立发展师范教育这一战略,建立各级师范学校有40多所。他压缩军费用以发展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

他还建立了中国现代警察制度。1902年,袁世凯在直隶省城保定首设巡警总局和分局,并参照外国拟定了中国最早的《警务章程》。1905年,他又在北京、天津建立了巡警,4年后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1905年,他任用人所熟知的“留美幼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修成170多里长的京张铁路。两年后,袁世凯奏请朝廷任命詹天佑出任汉粤川铁路总办。此外还有新易铁路,中国和比利时合资建成的芦汉铁路。

袁世凯还首先在天津搞法制改革,引入西方议会制度,实行宪政。后在全国倡导实行君主立宪,认为“官可以不做,宪法不能不立”,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所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在晚清时期高举“立宪”的大旗,请求立宪,对晚清宪政的形成至关重要。

袁世凯的这些功绩,极大地助力了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文明的进程。

难不成袁世凯也成了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当然不是,所谓奸臣者,是指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人民之上,并为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 但有些时候,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并非完全背道而驰 。

袁世凯编练新军,主观上是要实现自己的野心,但客观上,他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精心培养留学生。这些举措都给中国军队带来了进步和新思想。

后来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在任上锐意革新,是因为他认清了变革的大趋势,并且顺应时代潮流。因此在客观上也为国家立了大功。

- 04 -

有句话说,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人的世界里只有利弊 。

虽然不用这么绝对,但我们在评判历史人物的时候,如果标准仍然只有忠臣和奸臣,那就太过幼稚了。

在职场上,如果管理团队或与人协作,就更容易发现,并不是忠臣就一定大公无私,一心为公,他们也有自己的诉求;而奸臣也不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他们也会跟公司保持一致,公司完了对他们也没好处。

利用公司和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人性决定的,如果因私而废公,那就滑入了“奸”的行列。

电视剧里的忠奸善恶只是拿给人消遣的,拿来指导办实事则百无一用。

每个人在决策、选择的时候,都会权衡利弊,而人品,只是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之一。

因为研究人的思想和决策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应运而生。

任何问题,最后往往是人的问题。

我们应该多读相关的书籍,掌握基本的心理学、人际学知识,切莫再简简单单地以好人和坏人区别身边的人。

对人性的隔膜与无知,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智慧。

如果秦朝没有奸臣赵高干预皇权,秦朝会长久地存在下去吗?

秦二世时期,赵高总揽国家大权,若没有赵高,秦朝的命运会如何?

其实在我看来,就算当年的秦朝之中没有赵高这个人物,也并不能长久的存在,成为一个可以达到统治时间百年的大王朝。要知道的是,对于当时来说,赵高也仅仅只是一个人物罢了,没有了赵高,也依旧会出现王高李高等等这样会总揽大权的人物,这对于秦当时的朝廷来说,完全是没有一点办法能够避免的事实。

而且,当时秦二世本身也不是非常的优秀,对于治国这样的大事来说,他也可以直接说是不怎么样的,这样的一个君王,怎么可能带着王朝继续发展,最后的结局也只能就是灭亡。毕竟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君王,只有一个明君,才能够带领着王朝不断地发展进步,成为一个可以长久存在的王朝,只可惜,当时的秦朝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其次,对于当时的大秦来说,本身的制度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毕竟是第一次完成统一的王朝,有很多地方都不够完善,而制度的缺失是当时的大秦最严重的问题。而正是因为这个问题,会让秦朝的寿命非常短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之后的众多王朝,起到很好的铺垫启示作用,所以说就算没有赵高存在,秦朝也并不会长久的存在下去。

很多人都觉得,秦朝之所以会灭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赵高这个人,但是忽视了秦二世本身的作用,以及当时社会制度存在的巨大弊病。

我觉得秦朝不会长久地存在下去,因为胡亥比较暴政,所以还会有其他因素来加速秦朝的灭亡。
就算没有赵高的干预秦朝也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因为封建王朝势必会出现自己的低潮期,所以在低潮期会出现大量野心家想取而代之,自然没有赵高干预,秦王朝也不会长久下去的。
如果扶苏这位仁厚的君王继位,也许大秦还能多延续几代,不过纵观历史,没有哪个朝代是长久的传承下去的。
秦朝秦二世时期,假如没有赵高的话,秦国的命运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秦二世的暴政,百姓苦不堪言,秦国迟早会灭亡的。

古代十大奸臣 奸臣最终是否遭报应?

  杨国忠

  古代有贤臣,自然也有奸臣,贤臣不一定能落得号下场,奸臣也不一定都会遭报应,看看古代十大奸臣的后果如何?   伯——害贤祸国,国破被诛   伯(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眼看要灭亡了,越王派文种贿赂伯,送了大量金钱美女。伯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之后,就极力怂恿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使越国有了喘息的机会。越王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伯极力袒护勾践,使吴王打消了杀掉越王的念头。

  羽翼渐丰的伯望恩负义,开始残害伍子胥。尤其是吴王得了美女后,大动土木,修建了姑苏台,日夜与西施等美人享乐。看出了越国的意图,苦苦相劝,令吴王十分反感。公元前484年,吴王想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不同意,并陈述了利害,吴王非但不听,却萌生了要杀掉伍子胥的念头。伯落井下石,使出借刀杀人之计,想除掉伍子胥,但没有得逞。伯并不甘心,又编造谎言,陷害伍子胥,最终使伍子胥自杀而死。   公元前482年,也就是伍子胥死后的第三年,越国趁机攻打吴国,几乎使吴国灭亡。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公元前473年冬,越军攻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伯以为自己对越国有功,竟厚颜 *** 地向勾践请功。没想到,勾践对他早已深恶痛绝,遂命武士将伯斩首,并灭了他的全家。祸国殃民的奸臣最终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安禄山——祸国奸雄,死于非命   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杂胡”也称“杂种胡”,是指混合血统的胡族。   安禄山的父亲是谁,史书没有记载,只知道他的母亲是阿史德氏,所以安禄山很可能是其母与别人的私生子。后来,他母亲又嫁给胡将安延偃,所以他姓安。   安禄山足智多谋,天宝三年(744年),他兼任范阳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为了讨好,安禄山积极表现自己,竟认为干娘。这一年,45岁,而杨贵妃只有29岁。天宝九年(750年),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将帅封王者前所未有,安禄山开了先例。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这样,安禄山成了平卢、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太原)三镇的节度使了,拥兵十多万,野心也越来越大了。   安禄山拥兵自重,野心勃勃,蓄谋已久要推翻唐朝取而代之。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安史之乱”长达8年之久,中原地带战火连天,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由于安禄山内部发生内混,安禄山被部下所杀,结束了罪恶的生命。

  ——恶贯满盈,玩火自焚   杨国忠(?——756),本名钊,生年不详,是杨贵妃的堂兄,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李林甫死后,被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独揽朝政大权。   杨国忠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压下,排除异己,干了不少坏事。后来,他又与李林甫勾心斗角,互相争斗。李林甫病死后,他取而代之,成为右宰相。掌握大权之后,杨国忠专横跋扈,任人唯亲,生活腐化,欺压群臣,没有一人能与之抗衡。安禄山得宠后,他怀恨在心,处处与安禄山争宠,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南逃,当队伍达到金城(今陕西兴平)西郊的马嵬驿时,早就对杨国忠兄妹不满的禁军首领陈玄礼等人发动了兵变,乱刀将杨国忠砍死,应验了那句“玩火者自焚”的古谚。   张邦昌——卖国求荣,自缢身亡

  张邦昌(1083——1127),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进士出生,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官运亨通。到了宋钦宗即位时,他官拜副宰相一职,成为朝廷中权倾内外的人物。   早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兵分两路向宋朝进攻。张邦昌畏敌如虎,害怕战争一起,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议和。宋钦宗派他的弟弟康王 赵构 与张邦昌一道去金营,被金人当作人质扣押。张邦昌奴颜婢膝,委屈求全,答应了金人割地的无理要求。金人暂时退兵后,钦宗以为张邦昌有功,竟然由副宰相提升为正宰相,而一大批主张抗金的大将却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击。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再次大举南侵,次年正月攻破了宋朝都城开封,徽宗、钦宗被掳入金营,张邦昌则被金人推举为大楚皇帝,当了傀儡。虽然登位时间仅仅33天,但他对金人更加百依百顺,甘愿卖国求荣。宋高宗即位以后,张邦昌极力讨好,不但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还被拜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其为同安郡王,这对宋王朝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1127年,李纲等正直大臣力谏宋高宗惩治卖国贼张邦昌,高宗知道了张邦昌的种种罪恶行径,最终下了决心,下昭让张邦昌自裁。张邦昌只得上吊自杀

  蔡京——有才无德,抑郁而死   蔡京(1047——1126),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24岁中进士,被派往钱塘(今浙江钱塘)任县尉,不久被拜为中书舍人。由于蔡京在朝廷中写的字是最好的,他很快又被拜为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死,宋哲宗即位,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有人弹劾蔡京,蔡京被排挤出中央 *** ,出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但刚到成德不久,他又被改派为瀛州(今河北河间)知州。在瀛州,蔡京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投机钻营,练就了一套媚上欺下的本领,成了一个混迹官场的老手。守旧派认为此人可用,将他升迁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知府。   宋哲宗元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后,守旧派大臣一一被逐出朝廷,而蔡京却被招回京城,官拜户部尚书。他凭着自己能写善画的本领,逐渐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元符三年(1100年),亲政刚刚6年的哲宗病死,宋徽宗继位,一些守旧派大臣又被招回京城,蔡京受到冷落,连连降职,让他出任太原知府。蔡京心中不服,迟迟不肯上任。徽宗大怒,贬他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蔡京仍然不去赴任,徽宗便削了他的一切官职,让他到洞霄宫(位于今杭州)做提举。蔡京害了怕,最终还是去了。   不久,昏庸的宋徽宗在童贯的举荐下,重新起用蔡京,让蔡京任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后又改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知府。时间不长,蔡京被招回京城,官拜尚书左丞。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蔡京被拜为右相,第二年被拜为左相,真正成为位极人臣的显赫人物。   大权在握的蔡京打击报复了一批守旧派,同样对革新派进行了迫害。他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打击异己,令百姓深恶痛绝。在他的专权下,朝廷充满了奸邪之臣,朝政日益腐败下去了。   蔡京分别在崇宁五年(1106年)、大观三年(1109年)、宣和二年(1120年)三次被免去宰相职位,又被重新起用,可谓三起三落。第三次出任宰相之后,他的儿子蔡攸竟与他分庭抗礼,最后被儿子算计,结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开封,蔡京逃到亳州。一路上,人们不卖给他食物,沿途官吏纷纷驱逐他,不让他走大路。后来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流放地,他竟无处安歇,只得住在城南的一座寺庙内。蔡京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终于在抑郁中死去。

  ——通敌卖国,遗臭万年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25岁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秦桧被俘押到金国。他贪生怕死,投靠了金国,成了宋王朝的叛逆。回到宋朝后,他窃取了右宰相的高位,为实现他卖国的阴谋打下了基础。绍兴二年八月,秦桧被免了宰相职位。宋高宗一心想与金人议和,知道秦桧与金人的特殊关系,便于绍兴八年初重新任命秦桧为宰相。他一直里通外国,为了完成金人的使命,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残害抗金的大臣和将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等人,酿成了千古冤案。不仅如此,他还制造党祸,打压政敌,在他当宰相的18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遭到他的打击和陷害,使南宋王朝变得十分黑暗腐败。南宋军民对他无不切齿痛恨,人人欲杀之而后快。秦桧做贼心虚,惶惶不可终日,终于一病不起,于1155年10月一命呜呼,结束了罪恶累累的一生。

  阿合马——狂征暴敛,全家被诛   阿合马(?——1282),元世祖时的“理财”大臣。其出生地在花剌子模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早年投靠皇后的生父按陈那颜,后为察必皇后斡耳朵的侍臣。   中统四年(1263),阿合马步入政坛,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列副宰相之位,进阶荣禄大夫。1270年,忽必烈立尚书省,以阿合马平章尚书省事,掌握了朝中的财政大权。他一方面为忽必烈聚财敛物,一方面植党专权,把持朝政达20余年。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在各地强占民田,同时挟权经商,获取四方之利,在家中设置总库。他还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拥有妻妾400余人,荒淫到了极点。阿合马树敌极多,天怒人怨,人人想杀他。后来,阿合马与太子真金的矛盾日益尖锐,真金决定刺杀阿合马。1282年三月十七日夜,真金终于设计刺杀了阿合马。阿合马死后,在他的家里搜出了两张人皮,他的其它罪行一一被揭露出来。忽必烈大怒,下令将阿合马开棺抛尸到城外,任野兽食之。不久,阿合马的妻、妾、子、侄以及私党多人被诛,并有714个私党分子被分别治罪。

  严嵩——巨奸大恶,抛尸荒野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今江西分宜)人,出生于普通士人之家,25岁中进士,步入官场。因患病在身,在家乡修养达十年之久。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但并不如意,直到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才升为礼部右侍郎。为了谋取更大的官职,他极力巴结顶头上司夏言,在夏言的举荐下,严嵩青云直上,升为吏部左侍郎,不久又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接着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爬上了六卿的高位。夏言当上首辅大臣后,把严嵩调入北京,当上了礼部尚书,做了高官。   严嵩并不满足,违心地编造谎言献媚世宗,得到世宗的宠信,加他为太子太保,升为一品官阶,并赏赐了大量钱财,使严嵩达到了升官又发财的目的。但他忘恩负义,对提携他的夏言恩将仇报,踏着夏言的尸体爬上了首辅宝座。他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富甲天下。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为虎作伥,横行朝廷,不可一世。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但他却找人当了自己的替罪羊。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的恶迹终于败露,世宗下昭将严嵩罢职,勒令回籍修养,他的子孙以及党羽也都遣戍边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和党羽罗龙文在去戍地的途中逃回原籍,招纳亡命之徒,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被朝廷斩首,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隆庆一年(1567),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直到万历初年张居政执政,才吩咐分宜县令埋葬了他的尸骨。

  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   鳌拜(?——1669)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显赫,有“巴图普”(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皇太极死后,鳌拜为年幼的清顺治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顺治帝信任,又以护卫太后有功而位至极品。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其为四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他擅杀大臣,私欲膨胀,结党营私,随时准备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首辅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此位,便逼迫康熙杀了政敌苏克萨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放纵。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权势已威胁到康熙的统治。亲政以后的康熙忍无可忍,于1669年五月十六日设计逮捕了鳌拜。胸怀宽广的康熙没有杀他,也没有牵连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和 ——惊世巨贪,自作自受    和 (1750——1799),字致斋,满州正红旗人。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靠,他的父亲是个不知名的副都统,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军功,因此 和 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不久被授为三等侍卫,当上了清皇帝的警卫。    和 巧言令色,非常聪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青云直上,十几年时间内升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赏戴双眼花翎;后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乾隆五十三年封三等忠襄伯,赏紫缰;五十五年又赏给黄带,头上的官衔越来越多,连 和 本人也觉得厌烦了。    和 最大的本领是聚敛财物,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乾隆死后,即位,被处死,家产被抄,其结果触目惊心。清 *** 当时列了一个清单,共计106号,仅其中的25项,就已价值2.2亿两白银,其家产共有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 *** 15年的财政收入。    和 的巨额财产被抄没后,只有少量入了国库,大量的被嘉庆皇帝中饱私囊,所以才留下“ 和 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谚。

文章标题: 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奸臣会怎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3710.html
文章标签:奸臣  中国历史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