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算来的话 真正的喜剧之王是谁呢
我认为是卓别林
简介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为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爵士,昵称查理,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这个多了,中国就有很多,但国外的,我始终认为是:卓别林(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卓别林,绝对的
卓别林 喜剧之父
卓别林————————
卓别林为什么被迫离开美国,去往瑞士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原本就怀疑他是共产党的FBI局长埃德加胡佛曾指示给他建立秘密档案,在40年代后半期更是险些将他叫来国会听证,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据2021年公开的档案,FBI曾向MI5要求提供能用于将他驱逐出美国的信息。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再入境允许。卓别林得知后声明: “自从上次大战以来我就成了强势的反动团体制造的谎言和宣传的目标,他们有影响力,有美国黄色媒体的帮助,创造了一种氛围绕让有自由意识的人都被找出来受迫害。因此我决定我已无法进行我的电影工作,我将放弃在美国的居留权。” 他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伊丽莎白二世、戴高乐、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事件和对他倾向共产主义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需要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请把戏剧大师卓别林的资料写在这里!
卓别林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 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国电影史学家路易斯.约可布斯说:"谈论查利.卓别林也就是谈论电影。美国电影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查利.卓别林那样,成为全世界这样珍爱的人物。"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舞演员。他的童年动荡不安,10岁时他就进了一个滑稽剧团充当演员,开始独立谋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1913年他随团去美国演出,其间与启斯东公司签定了合同,开始在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个人感觉:我常常被卓别林的黑白片的形象,虽然都是默声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卓别林一直拒绝有声电影,他认为有声电影破坏了电影艺术,当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卓别林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而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同时,表现出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我们欣赏卓别林的影片,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哭,则流着真诚的眼泪。卓别林对电影艺术的伟大贡献,写下了好莱坞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主要作品:
《淘金记》、《狗的生涯》、《发薪日》、《纽约王》、《越狱》、《小孩》、《大兵日记》……
回答者:☆zhu纯 - 秀才 二级 2-12 16:20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个人感觉写的很好呢 小丑永远都是最悲哀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样子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66% (2) 不好
33% (1)
其他回答 共 7 条
卓别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29591.htm
回答者:zs_jd - 魔法学徒 一级 2-11 18:52
英国人,热情英俊。1993年在占姆斯艾华利和艾斯米尔摄制的《剩余日子》中饰演固执仆人,是他在英国影坛的处女作。继1995年参演《七月盛宴》之后,《众里寻她兜错路》使他备受北美洲观众注意。他在片中同时为女主角乌玛瑟曼和珍妮嘉罗花露所爱慕,成为知性女子的恋慕对象,也为他铺下1997年演出厄尼斯加执导《华盛顿广场》的星途。在《狂林战曲》中与知名演员如乔治-古尼、尼克诺特、伍迪-哈里奥森和约翰-特拉伏打等同场演出,为其从英伦成功进军好莱坞打下重要基础
回答者:zds520ll - 江湖新秀 四级 2-11 18:52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世。
参考资料:http://news.163.com/2004w04/12524/2004w04_1082082065165.html
回答者:♀亚纶の布丁♂ - 魔法学徒 一级 2-11 18:55
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回答者:huwu150 - 助理 二级 2-11 19:18
卓别林的作品都有黑色幽默
回答者:qitaq - 助理 二级 2-12 20:50
人物姓名:卓别林 (1889~1977)
人物国别:英国
演员 导演 制片人
卓别林(1889~1977)
Chaplin,Charlie
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全名:卓别林
英文名:Charles Chaplin
原名:查理·卓别林
地区:欧美
籍贯:英国伦敦
职业:演员
生日:1889-4-16
身高:165 cm
星座:白羊座
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4日逝世于瑞士),是好莱坞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曾经作为导演。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小就投身舞台表演,10岁时加入佛瑞卡洛剧团。1913年随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赴美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
卓别林详细介绍
卓别林
卓别林(1889——1977)性别:男 身高:1.73米
1889年,卓别林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查理 卓别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美国当年为何驱赶卓别林?速度
这个是因为当时冷战下美国的反共,而对其起着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天主教背景的参议院麦卡锡搞出的哈人听闻的麦卡锡主义,大量的疑似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人被调查,而卓别林也成了这风口浪尖上的一位。
1952年,也就是麦卡锡最为盛行的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终于盯上了这个电影中传达政治不正确的演员,并根据二战期间他对同盟国苏联的声援, 最后在卓别林还在伦敦参加《舞台生涯》首映时。
美国司法部长宣布,卓别林的入境签证已被取销,因为卓别林是一名外国人(卓别林双国籍),自此卓别林再也未能踏入美国这片领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助他成名并居住了四十年的土地。
扩展资料
美国政府对卓别林的“关照”从1918年就开始了。这一年,卓别林拍摄的反映一战的喜剧片《从军记》,引起美国官方的强烈反应,禁止影片公司发行,使卓别林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美国一些有政治背景的报纸甚至怀疑他是布尔什维克。
美国的法西斯恐怖分子三K党也瞄上他,将其作为发泄的对象。1927年,卓别林的第一任妻子,自私任性的丽泰·葛蕾向法庭起诉,控告卓别林虐待罪并要求离婚,媒体连篇累牍地刊登攻击卓别林的文章,捏造“猥亵丑闻”,使卓别林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1932年,卓别林创作完成了反映经济危机时期工人生活的无声片《摩登时代》,美国一些评论家煞有介事地指责《摩登时代》有共产主义色彩,是赤色宣传,还诬蔑他已成为企业巨头和警察的公开敌人。
1938年,爱好和平的卓别林开始拍摄讽刺希特勒的片子《大独裁者》,没想到开机一半,就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干涉,因为当时他们奉行中立政策,不愿得罪希特勒(当时德国采取了各种外交措施,而且希特勒曾悬赏卓别林的脑袋)。
二战后期,由于卓别林同情俄国,分别在俄国难民救济委员会和美国援助苏联的集会上发表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言论,引起美国国内反对派的憎恨。
1947年4月,卓别林为新片《凡尔杜先生》举行了招待会。《每日新闻》的一群记者心存恶意,故意叫他下不了台。他们的问题已远远超出艺术学术的研讨范围,而是打棍子,扣帖子,某女记者直接问他:“你是共产党吗?”“你为什么不入美国籍?”
华盛顿国会发动“卓别林案”,一些共和党议员主张驱逐卓别林出境。卓别林的影片在一些州遭到禁演,有的电影院收到美国退伍军团的恫吓信,抵制上映卓别林的影片。美国联邦法院执行官打电话,要传卓别林到华盛顿去接受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讯问,但是日期却一拖再拖。
这不仅给卓别林造成极大精神压力,而且也使他的工厂因停工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尽管最终法院没有对他讯问,但是,在全美反共浪潮的背景下,卓别林在美国的处境日益困难,在舆论上和社交上都陷入孤立。
1952年,经历了三年磨砺,卓别林完成了《舞台生涯》,为了给影片找出路并送子女赴欧洲读书,他准备再次出国。
当他动身前申请再入境签证时,移民局来了四位官员。他们带着录音机、打字机和档案材料等物把卓别林无理地审问了三个小时。也许正是这三个小时的盘问,令卓别林下定决心离开美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理·卓别林
原因在于FBI(美国联邦调查局)
一战和二战期间,FBI的职能开始转型,以调查外国的情报和恐怖活动为主,全面打响间谍战。之后,FBI也进行过声名狼藉的对持不同政见者的调查行动,包括调查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驱赶卓别林、调查爱因斯坦等
导火线其实是卓别林的一场官司,由于卓别林本人确实有些风流,所以大家深信不疑他的风流韵事。最后导致误判!后来由于《大独裁者》这部电影,就是被美国人说成共产主义者,后来遭排斥。
卓别林的生平事迹整理完整版
卓别林,英国电影喜剧演员,曾被誉为“喜剧之王”。
1889年生于伦敦,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打杂。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1914年,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
1919年开始,他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
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他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1975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并将他提升为爵士。
1977年12月24日,卓别林死于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
1978年3月1日,卓别林的遗体被盗并以此向他的家人索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他被葬在水泥下。
文章标题: 为什么被美国麦卡锡主义迫害的喜剧之王卓别林,没有被拉到美国街头,让老百姓批评教育一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