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打过文明礼貌仗

时间: 2023-06-21 07:00: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打过文明礼貌仗

彪哥语录?

哪里能找到彪哥语录?
  我喀喀两下,就给他@#$%$^%^*&
  怎么着,按套路打呀?
  他不按套路打...........
  我这人一般很少夸人,不过你这一身,这西服,这衬衣,简直就是婷婷玉立!
  我能跟谁说阿,我的嘴比江姐还严呢!
  女人阿,你为什么总伤我的心!
  素质还是有问题啊
  这酒,假的都得一千多阿
  跟你说多少次了,叫彪舅
  啥也不说了,咣咣的
  别整些没有的
  不行,他还是智商不够嘛。。。。
  你拽我骷髅是吧~~松手!~~你把你那假脸摘了,我在外面等你,咱俩打文明礼貌仗~~(脚底抹油而去~~~)
  开发公司知道不?不知道?得了,那说了你也不知道!
  我今年也四,四,四十.....我多大你知道不?“好象二十九吧?”对,我都二十九了,来年就尔立之年了,该有点自己的事业了!!!!
  我就不信一个灯泡一个嘴,能,能,能放进去就拿不出来?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在来
  我"啪啪啪"几个勃溜子,"呷呷呷"电炮,"叭叭叭"扁..扁踹,分..分别..全受伤了..
  诶呀~~~这咋还两面夹攻呢~~~
  别整些没用地~
  你这小姑娘麻木,怎么一点荣誉感都没有!知道谁给办的么?他彪舅.
  彪哥: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整!(旁边一小P开始跳街舞,把腿别脑后)
  村长:...让,让他把腿拿下来行不...
  放心吴总,我不会露出破定的
  (唱歌中)谢谢!...谢谢!
  我这进城有7,8年了吧,现在一看我们家乡的人,真土!
  这个纱巾吧,代表咱俩有一个圆满的句号.
  (被打到桌底下后,满脸血被别人抬出来)
  (突然来了精神)打!...打我打打他,打他们....
  知道这什么酒吗?北大枪!
  北^^北大仓?仓还有个木字旁呢!
  你们都记住,我永远都是29岁!!!!!!!!!!!
  什,什么玩意,别,别整那些没用地
  我上的是速成班~一年顶两年~
  彪投股份
  在哎哎哎那啊,桃花盛开滴地方.......
  打文明礼貌仗
  你拽我骷髅是吧~~松手!~~你把你那假脸摘了,我在外面等你,咱俩打文明礼貌仗..
  小样儿我整死你!!!
  没受到女同志的青睐,光受到伤害
  我感觉这个局面是由我的错误造成的
  什么玩意儿这都是...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重头再来!
  我就是龙泉山庄地送药员,我叫李宝库!
  你好,这里是借你借你一眼慧眼防忽悠咨询热线,有人卖拐请按1,有人卖车请按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请按3,有人卖担架直接拨110。
  同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捏。。。
  一般人儿偶不告诉他!!
  中共中央国务院 辽宁省委东兴县 龙泉山庄药膳部 主管经理李宝库
  深山觅食, 发…发现猎…猎物
  忽悠,继续忽悠
  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
  谁用谁知道
  呦呵,都知道了
  慢慢咕嘟
  谢谢嗷
  “这是啥造型啊?非常六加七啊~~!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吧?追尾了是吧?”
  苍天哪,大地呀,这是哪位好心的天使大姐帮我出的这口气啊
  哎..呀,防不胜防啊!
  从进门到现在,你们分别用了苦肉计、欲擒故纵计、师徒合伙砸车计……
  咔,咔,咔,我挠死你
  小样我整死你
  愚昧,太愚昧,你老愚昧了,知道不!
  素质还是有问题!
  爱,爱咋咋地!~
  (对大辣椒)臭老娘们儿!破马张飞的……
  唉,就.就你觉得这个事儿有.有意思吗?
  大哥~~~~我啥也不说了,缘分啊————
  这~就这电话 ,网~咣~咣的:)
  这孩子太有心眼了,赶 赶紧打个倒骑驴。这孩子哪能干这小本生意,人家得干大生意!
  这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啥也不说了 全在酒里边了
  等~等会儿~~我~我要劫个色
  别整三岁的,有能耐你整四岁的
  我觉的大姐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二啊,不是说三——吗?
  组团忽悠我来了啊
  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当机立断,一刀两断!
  大哥,坦上这样的老婆,白瞎你这个人儿啊!
  摇一摇摆一摆缘分哪!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这茄子一看就有内伤,我换个强壮点的~~”
  药匣子:“这是啥意思?茄子、土豆?”
  大辣椒:“这是我根丁香签的合同,等孩子生下来长不拉脸的就是你的,茄子状的是刘老根的。”
  药匣子:“要不说你们愚昧呢!万一你生的双胞胎,一个长不拉脸的,一个茄子状的,那怎么算呢?算我和老根合资的?”
  你。。你以为我。。我傻哈
  知识就是力量,德彪自勉
  彪哥曰:想当初, 在维多利亚的时候, 那是何等的辉煌, 人生...颠...颠峰啊! 那前呼后拥, 众星捧月, 百鸟...朝...朝凤啊! 辽北人民, 谁不管我叫彪哥? 见面, 咔 咔 咔 就...就是敬礼,问...问候啊
  -呆会儿还要念经啊
  -念什么经啊?
  -那怎么请个尼姑来啊
  -那是玉芬姨的表妹,你别瞎说
  -干啥的
  -好象是教师
  -哎呀,这世界变化快啊,老师都剃秃瓢拉,那以后象你爸这当校长的还得光膀子上学校去
  -老舅你说啥呢
  -幽默吗,大喜日子幽默吗

  -彪哥我想我们以前在块儿的事儿,我记得你练那个咔咔你挠那个,现在练不练了
  -现在不练了,太剧烈运动,那都属于破坏型的锻炼
  现在不用了,当老板了
  就是骑自行车嘎嘎嘎嘎练练腿
  然后到市场讨价还价
  练口才,练头脑,练练小帐算术什么的
  然后搬菜,咔咔锻炼臂力
  匀得鲁儿的锻炼
  这人啊就好比是一盏油灯,你让它匀得鲁儿的着 能着一宿
  你要永远用这个小针挑它,一会儿就完
  所以现在我就是匀得鲁儿的养生之道,锻炼身体

  你这是怎么当的这个,中间谁说的话啊
http://bbs.cxshow.com/dispbbs.asp?boardid=7&id=14654&star=1&page=1
解自己的梦 让别人说去吧

为何说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代打仗都讲究礼仪?

中国可是拥有了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要知道,中华民族在这五千年中可是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德规范、礼仪规范、传统美德也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被称作为“礼仪之邦”。最早的文献记载“凡人之所以为人,礼义也”。这是最早对礼仪的解释,后面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讲究礼仪了。要知道,在最早期的时候,各国之间打仗都要讲究礼仪的。

先说说春秋那个时候的事情,子路,没错,就是孔子那个最喜欢的弟子。在公元前的408年,当时子路想要救孔悝,冒死冲进了混乱的卫国。当时对方没想杀他,只是想赶他走,于是就砍断了他的冠缨,结果子路表示,冠缨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就重新戴上冠缨,就没有进行任何的抵抗。就这样。子路没了。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碰到危险竟然觉得礼仪比生命重要。

再说说春秋的另一件事,就是两棠之役。打架的双方是秦国跟晋国,当时楚国真的很厉害,可以说的上是实力碾压晋国,晋国输了,开始了逃亡之路,这时候晋国的车坏了,不能跑了。随之追上来的楚国战士跟他们保持在一段距离,他们竟然做起了晋国的远程指导,就是这样和谐的场景。

楚国跟晋国还有一件事情也很有意思,但是楚国是最高在位者—楚共王,晋国这边是大夫,双方准备打架了。晋国这边竟然先去拜见楚国的军队,楚王这边更逗,是表现出对大夫的关爱。然后双方你来我往了好几个来和,以晋国大夫的三次大礼作为结尾,战争才拉开了序幕。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在春秋时期才会发生的,随后的战争中,只有打架了。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各个君王都提倡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礼,不管打仗还是两国商讨,都十分注重礼仪,以礼治天下。
中国古代打仗有“两军开战,不斩来使”之说,从这里遍可以看出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孔子文明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
这跟古代中国的阶级制度有很大关系,有了士大夫和市民阶级就产生了礼仪,古代打仗讲究礼仪是为了给双方有一个退路,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停止战争,休养生息。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那么古代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 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能请到诸葛亮?如果第三次还请不到,他还会去请吗?为什么? 1

  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闵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

;
文章标题: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打过文明礼貌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3173.html
文章标签:文明礼貌  上有  打过  世界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