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

时间: 2023-06-21 03:01: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

魏延子午谷奇谋可行吗?

魏延子午谷奇谋可行,但是太过凶险。对于魏延提出的“出子午道”,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凶险,故弃而不用。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除“空城计”外基本没有险招,空城计还是被逼无奈之举。

1、诸葛亮看来作为沟通汉中和关中的通道之一与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相比子午道有个显著的特点--难走。毕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子午道修时就很不易,更不用说几百年之后三国时期了。所以诸葛亮认为十日穿过子午谷到达长安是不确定的,或许是不可能的。

2、打仗说到底拼的是国力。蜀汉立国本就时间不长,国内经济建设方面肯定是不如曹魏的,其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补给对于前线作战部队来说就是生命线,一旦补给不及时是非常危险的。蜀军出蜀作战粮食补给本来就很艰难,对于奇袭部队来说没有健全的补给是很危险的。

3、诸葛亮非常清楚曹魏经营关中地区已久,想要一战或者奇袭拿下关中不是很现实,稳扎稳打才是稳妥之举。后来的事情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想法,陈仓易守难攻,在蜀军北伐中曾一度致使蜀军举步维艰,难以前进。

4、对于北伐曹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有着自己的计划和规划。即先取陇右,后取关中,连吴制魏。可以说这是诸葛亮后续北伐的指导思想,既然大的方针战略已经确定,后面就是精心准备按计划实施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实已经实现了先取陇右的战略,可惜马谡失街亭导致了功亏一篑。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何不同意?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诸葛亮为什么不肯一试?

首先!站在先锋将领的角度,魏延这条计谋非常了不起,堪称是一条“旷世奇谋”,有很高的可行性。但是,站在把控全局的诸葛亮的角度。诸葛亮拒绝魏延“子午谷奇谋”没什么大的问题,诸葛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之前我也有经常研究“子午谷奇谋”,个人观点这条计谋确实有可行性,而且它的成功率还非常高。虽然计谋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冒险因素,但站在一个军事指挥官的角度,有时候要想获得更多的收获,确实有必要冒一些险。

当然!这边不把话题扯远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与否,不是此问的重点。接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不愿一试。

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回答此问。

——诸葛亮、魏延的大战略指向不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符合蜀国的基本“国策”。

众所周知,曹魏非速亡之国。而魏延的这条计谋,无论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还是按照《魏略》的说法,他所觊觎的,都是曹魏的关中地区。换句话说,提前与曹魏展开决战。

如果说冀州、兖州是曹魏的心脏,那么关中地区就是曹魏心脏的表皮。贸然打关中的注意,无异于对准曹魏的心脏插了一刀。如此,曹魏岂能善罢甘休。

要知道曹魏不是没能力讨伐蜀汉,曹睿上任之初就曾想过举兵攻打汉中,只不过被孙资劝阻“以守代攻,则可不战而胜”。之后曹魏才调整了“修养身息”的国策。如果蜀国真的吞并了关中,那么曹魏会不惜一切代价,疯狂的对蜀汉用兵。如此!两国之间就会陷入决战的局面。

所以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大多围绕祁山方面用兵,并不敢去深入触碰关中防线。

诸葛亮给蜀国制定的国策是以战养战,步步蚕食。他的第一目标,是曹魏边境比较偏远的陇右地区。拿下陇右诸郡,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北伐平台,解决掉蜀道难行,粮草押运不继等问题。然后与曹魏进行持久对峙。

诸葛亮跟魏延的战略指向完全不同,所以他不可能同意魏延攻掠关中的想法。

因为这件事太过于冒险了,虽然这件事有可能会成功,但同样风险也非常大,但是蜀国国力不强,禁不起这样的损失。
因为在诸葛亮看来,子午谷奇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他不愿意分兵,也不同意。
没有可行性,人少了没办法攻占长安,人多了没有奇袭的效果也不能攻占;因为诸葛亮知道这个计策不能实现,为了不浪费资源,所以拒绝 。

这桩悬案让诸葛亮被黑了1700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可不可行?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出征途中,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他建议由自己率领“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认为太冒险,没有照办,让魏延叹惜自己怀才不遇。从而留下一个“如果当初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蜀汉是否可以一举攻破长安”的千古猜想,诸葛亮也因为这一点被“挺魏派”黑了1700多年。后世史家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

经过多年研究,老王认为魏延所谓的奇谋看上去很美好,其实并不可行,理由如下:

一、蜀军北伐不是秘密,魏国或早有防范

魏延的“从子午谷袭长安”之计,如果是一个能在处于完全秘密状态下实施突然袭击的计策,或许有几分胜利的可能。然而,蜀军北伐并非突然,这就给魏延之计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据《蜀书·后主传》裴注《诸葛亮集》记载,蜀汉后主刘禅于建兴五年三月颁布的诏书中,已将蜀军北伐的战略目标锁定为“克复旧都”——占领长安,并公布公布北伐军的兵力是“步骑二十万众”,实际兵力是十万人,此诏书及以后相关的诏书律令皆“露布天下”。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汉中,从建兴五年五月进驻,到建兴六年正月诸葛亮召集军事会议,前后有九个月。因此,蜀军北伐不是秘密。

二、魏国的防守战略,正中“奇谋”要害

《魏书·孙资传》裴注《资别传》记载,“诸葛亮出在南郑”,魏国将士认为可以出兵征讨。魏明帝征询乐阳亭侯孙资的意见,孙资认为“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撼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而百姓无事。”

孙资认为应当“分命大将据诸要险”,魏明帝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就是魏国的防守战略。“要险”,含“重要”与“险峻”两个方面。从以后魏军实施此防守战略的实际情况看,魏军只守“重要”地方,而不守“险峻”地方。

东起长安,西至陈仓的渭河之畔,共有五城:长安、(扶风郡治)槐里、武功、郿国、陈仓,是“重要”地方。

三、曹魏雍州机动部队远胜魏延兵力

《魏书·明帝纪》裴注《魏略》曰“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步骑五万拒亮。”’

魏明帝调动的五万步骑,应是中央机动部队与雍州机动部队的联合之数。

《三国志》透露了魏国雍州多年间常备的机动部队的兵力至少达两万步骑。按照惯例,州直属机动部队驻在州治城内。雍州机动部队两万人,应驻在长安城内。长安城是旧都,城墙周围较长,又是魏国的西都,因此,其城防部队至少应有一万人。城防部队与机动部队联合守卫长安城,合计至少有三万人。

如果魏延之计成行,其作战部队只有五千人,还有五千人是运输粮食的。用这五千将士去进攻守着长安城的魏军三万将士,显然是攻不下长安城的。

四、长安城易守难攻

从《后汉书·董卓传》中可知,李傕进犯长安时,率军十余万攻打长安城,猛攻八日均告失败。直到后来依靠吕布军中的蜀兵打开城门,长安城才被攻破(非破坏其城墙),可见长安城的易守难攻。李榷攻长安,事在年汉献帝初平三年。蜀军首次北伐,事在年曹魏太和二年。时隔仅36年,其间没有发生破坏长安城之事。因此,在魏延献计时,长安城依然易守难攻。

五、魏国援军行动迅速,长安有外围保障

通过对《魏书》、《蜀书》中魏蜀多次交战的记录进行比较计算,魏国机动部队的行军速度是可以确定的——

骑兵日行180里(三十年后钟会部骑兵日行可达172里),步兵日行90里。

从洛阳到廊城有1120里。从洛阳径往陈仓西北到街亭有1836里。从长安到郡城有260里。从长安径往陈仓西北到街亭有976里。

魏军骑兵从洛阳到廊城用6天,从洛阳到街亭用10天。

魏军骑兵从长安到郡城用1天半,从长安到街亭用5天半。

六、魏延过低估计夏侯楙,长安很难白捡

魏延之所以自信,还在于他认为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肯定是个闻风而逃的胆小鬼。按他的说法,夏侯楙听到自己悄悄杀过来,必然会乘船逃走,而长安只有御史、京兆太守这些文官,可以轻松逃走。

但据《魏书·夏侯惇传》裴注《魏略》中的记载:夏侯楙虽“性无武略”,但“好治生”—热衷于管理经济,并非一个昏庸的纹绮子弟。“群弟不遵礼度,林数切责”,说明夏侯林心中常存国家的法度,是非常有责任心的。更何况夏侯楙驻守在高大坚固的长安城里,身边有几万名精锐的将士,有郭淮任刺史,有大将军曹真作后盾,他有必要闻风而逃吗?

七、即使攻进长安,陈仓以西也不可定

魏延对自己的计策非常自信,说“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如果实施魏延之计,果真如魏延所言一举可定吗?

仅看雍州的陈仓正西的四郡的情况。这四郡是陇西郡、南安郡、天水郡、广魏郡。即使在诸葛亮否定魏延之计、率主力兵出祁山的情况下,这四郡的情况对于蜀国来说,也不容乐观。

事实上,这四郡完全在雍州刺史郭淮的掌握之中。郭淮精通军事,有胆有识,又是雍州的最高长官,他从这四郡调集四千将士,毫无问题。如果蜀军主力兵出斜谷,那么,郭淮将率军从西边来攻击蜀军。总之,对蜀军来说,陈仓以西不可定。

总而言之,从理论上来分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不可行。当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了,当事人都不在了,死无对证,且时移世易,很多条件都发生变化了。老王的说法也只是一种猜想,权当抛砖引玉,仅供各位历史爱好者探讨。(老王不卖瓜)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有成功的可能性吗?

理想很美丽,现实很骨感。行军打仗绝对不是你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所谓的“子午谷奇谋”不过是魏延自负自满的水中花,镜中月而已,是不可能会实现的。

魏延为什么会提出子午谷奇谋?

除了诸葛亮,魏延是蜀汉军队系统中执意执行北伐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既然是北伐,当然就有目标,从汉中北伐,首当其中的就是关中,而关中最重要的城池就是长安城。

长安城是西汉时期的都城,东汉时期的陪都,董卓时代长安又曾开启当过几年的首都,长安城城高墙固,易守难攻,而且城内储备丰富,坚守个一两年没有什么问题,你蜀汉知道长安城的重要,难道魏国不知道?

长安城是曹魏关中地区的大本营,在魏延看来,既然是北伐,就得拿下长安城,一举平定关中,但如何才能拿下长安城?蜀弱魏强,只能凭借险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剑走偏峰,才有成功的可能。

魏延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虽然魏延被刘备提拔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已经快十年了,但直到这个时候,魏延并没有独自率兵出战的先例,也没有独自领兵作战胜利的战功,联合魏延的性格来考虑,他就是想效仿当年的韩信与刘邦平定三秦的战役,由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如果能成功,那魏延就是大功一件,可以获得极大的荣誉。

那为什么是子午谷呢?因为子午谷的出口离长安城最近。

那么子午谷奇谋的内容是什么?

魏延是想自己带领一支奇兵,只需要5000名精兵,同时还要5000人负责运粮,这五千人只需要十天,就能出子午谷直奔长安,与此同时,诸葛亮率领另一支军队出斜谷,先攻战郿县,再与魏延在长安会合。

魏延认为当时的长安守将夏侯楙(máo)怯懦没有谋略和胆识,一见到蜀军到来,肯定会弃城而逃,这样的话,魏延认为自己就能占领长安城,然后与出斜谷的诸葛亮会合,再派人攻打能够从关东进入关中的三个关口:蒲坂、潼关、武关,控制这三个关口,就能阻挡曹魏从洛阳派往长安的援兵,这样的话,长安以西的陇右及凉州就会被蜀汉占领。

既然魏延的提议是这样,那么有没有可能成功呢?

答案是没有可能,魏延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虽然魏延在蜀汉军中也算是很有才能的将领,但子午谷奇谋仍是没有成功机会的大冒险,而且会让蜀汉与曹魏的战略大决战提前上演。

在战争中决策,一定要先熟悉地理地形,魏延显然没有弄清楚子午谷的地形,子午谷是连接汉中与关中六条古道中最为艰难的一条,之所以说艰难,就是因为子午谷根本就没有路可走,全是遇河搭桥,逢山开路,都是建在悬崖上的栈道或者山间小道,要不就是山路密林,哪怕到了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走一走秦岭古道,你就会知道,这条路有多么难走。

之所以说子午谷难走,是为了反驳魏延计划中的十天可以赶到长安,要知道子午谷全长有600多里路,如果按魏延所说的十天赶到,一天就得急行军60里路,要知道山间可是不能骑马的,你靠步兵一天两只脚走60里路,而且全是崎岖的山路,你以为五千精兵都是机器人不成?

别的不说,就说后来的曹真于公元230年南征蜀汉就是走的子午谷道,曹真一个月也才走了300里路,因为又遇到雨季,又因为道路难走,曹真迫不得已退兵,曹真一个月都走不完的子午谷,魏延真的能十天就走完吗?

魏延考虑过天气原因吗?秦岭的山中天气经常变换莫测,十天能走完600里吗?

好吧,就算魏延十天能走完整个子午谷道,但他率领的五千精兵如何能保证在到达长安之前不被发现?

五千人啊,这么多人同时行动,不可能在长达600多里的路上不遇到其他人,当时的子午谷道人尽皆知,当年董卓乱政时,长安及三辅地区的大量流民都走过子午谷道,况且沿途也有百姓生活的,谁能保证这些人不向魏军告密?

长安是魏军在关中的大本营,就算是魏军防备松懈,也不可能不设防吧,整个关中通到汉中的路只有六条,所有的曹军都知道敌人只有可能从这六条路来,岂有不防备之理?就算魏军疏忽,可是魏延五千人带进来,能保证不被发现,这个几乎就是不可能发生的。

况且从子午谷到长安还有几十里路,这里可就是关中的核心区域了,魏军再傻,也不至于让五千人走到长安,毫无反应?魏延如何做好保密工作不被 发现?一旦被发现,等待魏延的将是死亡。

好吧,就算魏延真的神不知,鬼不觉带了五千人来到长安,魏延如何能保证长安守将夏侯楙(máo)一定会弃城而逃呢?如果夏侯楙不逃怎么办?不逃也不降怎么办?或者坚决抵抗怎么办?

魏延把偷袭长安成功的机率建立在敌方将领一个极小概率的猜测上,这绝对是路子短路的胡猜,魏延一生从来没有与夏侯楙打过交道,凭什么就判断夏侯楙会弃城而逃呢?况且曹魏法律严明,处罚较重,夏侯楙虽然是夏侯惇的儿子,也照样会受到处罚,说不定死罪都有可能。

况且从曹操时代开始,曹操守城战极少有弃城而逃的先例,相反,战死的先例倒是不少,这不是魏延能决定的,魏延把成功建立在对他人猜测下,这都算不上谋略,而是赌博了,是一场豪赌。

如果夏侯楙不投降,魏延靠五千强弩之末的精兵,没有攻城武器,没有后勤补给,想要攻下长安是不可能的事,除非长安城内主动投降,否则绝对拿不下,当年李傕与郭汜攻下长安,是因为长安城内的蜀兵打开城门放李傕与郭汜进去的,才会最终攻下,如果强攻的话,长安城高墙固,魏延是不可能攻得下的。

就算你魏延五千人能攻下长安城,也守不住,即使魏延攻下长安,曹魏在关中的基本盘也没有丢,还有关中各地散落的魏军以及陇右、凉州的魏军,另外中原地区的魏军主力势必倾巢而来,蜀军如何抵抗?

魏延总共就五千人,还要分兵攻打潼关、蒲坂和武关,怎么分兵?就算诸葛亮的蜀军主力到来,能依靠的只有长安一座孤城,后勤运输一样要从益州和汉中运来,不可能完全靠长安来提供补给,况且曹魏在关中的军事力量并没有消失,随时都会卷土重来,而且曹魏在关东的主力也会源源不断的攻打蒲坂、潼关和武关进入关中。

到时候,不仅仅是魏延五千精兵的问题了。而是蜀汉与曹魏的战略大对决提前上演了,如果打开了消耗战,诸葛亮有多大的把握能够取胜?到时候诸葛亮本人很可能救不了魏延,还把自己搭进去了,到时候不止是五千人的问题,而且是整个蜀汉北伐大军的主力。

蜀汉全国总共也才十万军队,能够被诸葛亮带来北伐的,绝对不超过五万人,魏延已经带走了十分之一,如果也把诸葛亮 剩下的四万五千人耗进去,蜀汉的老底都要败光了,可不仅仅就只损失魏延几千人,而是有可能把整个蜀汉国运都搭进去。

到时候结局就是:胜了,占领长安,败了,蜀汉亡国。诸葛亮赌得起不?

“子午谷奇谋”是怎么一回事,“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

这是魏延提出的战略方法,其目的就是从子午谷进入去突袭长安,我个人认为魏延这个计谋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一直以来,关于“子午谷奇谋”都是喜爱历史的人常常讨论的焦点,但我还是觉得凡事都有利弊,毕竟这件事中的当事人魏延和诸葛亮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魏延有勇有谋,是个能人,而诸葛亮是个在谋略上特别厉害的人,所以两个厉害的人在一起,确实会产生很多精彩的历史。

当时诸葛亮如果当真使用了魏延的方法,从子午谷进入突袭长安,那么诸葛亮或许就不用多次北伐了,而且粮草也不会出现短缺的状况,但是魏延提出这个谋略的时候确实也没有具体的应对方法。都知道蜀地艰险,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要想走出蜀地都非常难,所以魏延提出的方法确实非常有很多不妥之处,不过这也可以缩短攻下长安的时间,同时也不会出现粮草短缺,但这个方法太过于冒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全军覆没,而且诸葛亮当时也是有私心的,毕竟他一直不待见魏延,当初还差点怂恿刘备将魏延杀死。

要说这诸葛亮的私心,无非有两点:

其一,从一开始他就觉得魏延后脑上长有反骨,但同时他也明白魏延绝非等闲之辈,所以害怕这个计谋失败之后,魏延屈服于魏国,这样势必会给蜀汉带来潜伏的威胁。

其二,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没把长安当做攻占的目标,长安只是一个幌子,他真正想要占有的是盛产马儿的陇右,因为一旦这个地方被拿下,无论是对蜀国的未来还是对之后攻下长安都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他对于魏延提出的这个奇谋才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不过从后期诸葛亮北伐的结果来看,说不定他采用了魏延的计谋,他还真能北伐成功,因此到现在很多人都说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因为自己对魏延的不信任导致了北伐失败,但是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他那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无论是蜀道还是子午谷,都是不好走的艰险之路,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更是难走,如果魏国再来一个围堵,那么就有可能让魏延和诸葛亮命丧子午谷。但历史终究是历史,究竟采用这个奇谋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也只是我们的个人猜测而已。

当诸葛亮进军打仗,路过子午谷的时候地势比较崎岖,大军全部经过的话,需要时间比较长,魏延提出可以先派1000人马提前过去,
诸葛亮料到敌人应该在那个地方会有埋伏,果真正如他所算。
在现在看来当时是不可行的。
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一个计划,把子午谷当成行军路线,出兵奇袭关中地区,与诸葛的正面部队互相配合,最终两军穿插而入,一举攻下长安。

魏延提出此计时没有考虑到关中地区已归顺曹魏多年,人们安居乐业,根本不愿卷入战争,很少有人支持他们,再加上补给问题没有解决,很难取得实效,不可行!
这是诸葛亮北伐曹魏时,魏延提出的奇谋,仿效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魏延率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诸葛亮大军则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潼关。这在古代或许有用,但在现代军事发达的情况下并不适用。
文章标题: 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3164.html
文章标签:奇谋  子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