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1米真的是老外先后用子午线长度或光速为基准而定义的吗

时间: 2023-10-30 07:59: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1米真的是老外先后用子午线长度或光速为基准而定义的吗

1米最初是怎么来的?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这个单位称之为mètre,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该方案获法国国会批准。1799年12月10日法国通过公制系统,开始正式使用米制。

1875年5月20日由法国政府出面,召开了20个国家政府代表会议,正式签置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同时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到1985年10月止,米制公约成员国已有47个。中国于1977年参加。

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制定米的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792458秒的距离”为一标准米。

子午线定义

尽管地球不规则的表面并不是完美的球形,但法国还是采纳了这次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标准米的长度。日后人们发现,由于误算了地球的扁率而错算了弧长,第一个存档米原器的长度比子午线定义的米少1/5毫米。但这个长度还是被当作了标准。也因此,最后地球通过极点的周长要比4千万米多一点(40,007,863m)。

1875年5月20日,由法国政府出面,召开了20个国家政府代表会议,正式签置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同时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到1985年10月止,米制公约成员国已有47个。

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分之一的千万分之一。
补充:后来人们制造了一个米原器,把他的长度定义为一米
国际米原器
1889年的第一界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米原器”为国际长度基准,它规定1米就是米原器在0摄氏度时两端的两条刻线间的距离。米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0.1 微米,也就是千万分之一米,可以说够精确的了。可是在1960年召开的第11界国际计量大会上,各国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废除了米原器,理由是它既不方便,也不准确。

第11界国际计量大会在废除旧的“米”的标准的同时,也规定了新的“米”的标准,它就是氪86同位素灯在规定条件下发出的橙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用光当尺既方便又准确,用氪86当尺,精确度可以达到 0.001微米,大约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世界各地都可以制造氪灯,不必去国际计量局核对米尺了。

激光出现以后,氪灯就逊色多了。用激光的波长当尺,从理论上推算,可以比氪86同位素灯准确100万倍。1969年用激光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长达38万多千米,误差只有几米。

激光是一把上天下海的好尺子,用起来得心应手,精巧准确。所以1983年10月,联合国度量组织在巴黎举行会议,规定了新的“米”的定义,即把光在真空中299792458 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定为一个标准米。近几年来,各种激光尺已经相继问世,如激光比长仪、激光二坐标仪等等。

长度单位米的由来


meter
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议会命令法国科学院制定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该院认为要确保基本单位恒定不变,应以自然的物理量为基础,并决定以经过巴黎子午线1/4
周长的千万分之一为1米,并翻山过海

从敦刻尔克实测到地中海的小岛上
,弧长
9°40′。推算出这个基本单位的长度
,称为1
米,源自希腊文metron,意为长度。用铂制作米的标准原件,后称存档米原器。1889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铂铱合金复制存档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国际标准
。但这类原器复制不易
,精度也不高。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定义更改为86Kr原子的2p10与5d5能级间跃迁辐射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650763.73倍。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当时已准确测定的真空光速值重新定义
:“米是光在真空中于
1/299792458
秒内行进的距离。”把米的定义建立在极重要的自然的物理量的基础上。米用符号m表示。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 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 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米的长度单位是有标准的尺的,它是什么做的,我也不太记得了,只知道它现在存在在法国一个地方,存放的条件比较苛刻,才能使之不变形(不变长或是缩短)。
还有一种,就是把光子运动的速度光速定义成准确的3*10^8m/s(因为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精确),利用科学的方法,就能测量出1m或是nm的长度了。
这就是长度单位的标准了。

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哪个国家?

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最初1米的长度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赤道到北极点距离的千万分之一。随着认识的加深,米的定义也几经修改。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制定米的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792458秒的距离为一标准米,或者说用光在1秒钟经过的长度除以299792458就是1米。

米的由来

1790年5月,一个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提出,长度的基本单位应为穿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该单位应以古希腊语中的metron一词命名,后来演变成meter中文叫米。为了制作一个标准的一米模型,法国天文学家花了7年时间在1799年制作了一个横截面为X形的铂杆。他们把铂杆两端的距离定为1米,这是最早定义的米,被称为档案米,它被保存在法国档案馆。

一米的长度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众所周知,过去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长度及重量的计量单位各不相同。

这些计量单位,都是人们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确定的。

18世纪,法国政治家提议,所有的国家都应当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之后,法国科学家开始着手统一长度计量单位的工作,他们把地球的子午线 (正好相当于地球的圆周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规定为1米。人们还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测量了法国的敦刻尔克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之间的距离,从此确定了1米的准确长度。

根据这个值,人们制作出了1米的标准原器作为基准。

现在,人们又把光在一定时间内前进的长度确定为1米。
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法国科学家开始着手统一长度计量单位的工作,他们把地球的子午线 (正好相当于地球的圆周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规定为1米。
  人们还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测量了法国的敦刻尔克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之间的距离,从此确定了1米的准确长度。
一米之前的定义方法是有国际米原器,用贵金属作的一米长的一个金属设备。
目前一米的定义是用光在一定时间内,在真空中经过的距离。
用第2种方法定义的,米的长度就摆脱了,由于设备的损耗造成的定义偏差。
如果是一米长的标准的话,我们确定起来的话,实际上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一米长的标准,你就可以按照一米七也就完全可以了,因为其他方面都是可以按照这个去做,就没有任何问题的,希望能够帮助你
文章标题: 1米真的是老外先后用子午线长度或光速为基准而定义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730.html
文章标签:的是  子午线  光速  基准  老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