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20 10:01: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官渡之战中袁绍应该从人才的利用以及团队的建设上面打好一定的基础才能奠定优势,击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的军队都是人才济济的,并且两人在军事力量上以及战斗指挥的人才上面袁绍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却是这种优势地位,最后却惨败给了曹操。
一、人才的运用曹操和袁绍两个人的人才都是非常多的,并且人才济济,但是曹操善于用人而且会拉拢人心,袁绍虽然能够网罗天下的人才,但是在人才的运用上面却并没有曹操能够善于利用人的优点,取其利弊来进行一些战术的分割。袁绍的性格也比较的优柔寡断,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且在世决定了事情的时候处于拖拉状态,对于部下的意见,袁绍不能听进去,所以造成了袁绍虽然有人才最终败于曹操的惨烈局势。
二、军心团队意识在任何一场战争或者比赛中,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曹操和袁绍可以说袁绍的人要多于曹操,然而曹军的心却是一致的,袁绍的军队气势在这一方面首先就败于了曹军,无论从自己的指挥人才还是从降势全都是军心一致进行了背水一战,然而袁绍却失去了这项优势,非常的骄傲自大,将领之间的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这也为最后的失败留下了一个隐患。
官渡之战中,袁绍优柔寡断,毫无主见,没有听取自己将领的正确的决策,不顾天下的安慰失去了军心,让曹操有了可乘之机,也令自己的手下大将伤心欲绝,纷纷开始倒戈曹军。曹操能够果断的出击,并且能够正确的听取下属的意见,拉拢人心。也最终导致了袁绍的许多人在纷纷倒戈投靠了曹操。虽然袁绍后悔,但是也有没有办法去挽回这这种状况最后只能惨败而亡,这也是最终导致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
为什么说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失败是必然的呢?当时的曹操是非常聪明的,而袁绍跟曹操进行对抗可以说也是不自量力,曹操一边在进行谋划,一边又拖住了袁绍为袁绍渡河,拖延了非常大的时间,而后来,曹操也利用声东击西,让袁绍落入到陷阱当中,最终把袁绍逼回许都。后来,袁绍手下的许攸也是看见了自己的军队,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不可能胜利,所以就背叛了袁绍来到了曹操的身边。
一、为何袁绍会在官渡之战当中失败?袁绍在官渡之战当中,前期就有着非常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所以才导致后来结局的失败。当时,袁绍把希望阎良和文丑这两名人员的身上,但是这两个人并没有特别强的军事能力。再加上在后期的时候,曹操已经被逼入绝境了,而当时的曹操缺了一些粮食。如果是按照这个方面来进行判断的话,那么曹操确实是会输,会先倒下,因为军队当中很多的军人没有粮食吃,肯定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但因为袁绍的军营当中有很多的部下都出现了内斗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失败。
二、袁绍怎么做才能够成功?当时的袁绍如果能够稳定住所有人的心,不会出现这种内讧的现象,那么就可以避免失败。我们都知道,一个军队,如果想要取得胜利,那么,军队当中所有的人都必须要心连心。而当时的袁绍本身就没有曹操有勇有谋,再加上手下的部下都是贪生怕死的。
三、总结。军队当中用的所有人都必须要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也要使大家能够信得过的。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办法做到的话,那么失败本身就是必然的一件事情。
公元1999年6月,位于北方的袁绍,挑选了10万士兵和1万匹战马,计划进攻南方的许都,从而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得知袁绍南下的消息后,曹操并没有惊慌。他集中兵力防备袁绍。不仅如此,公元200年,曹操在下邳打败了刘备。后来曹操在杀死了袁绍的将领阎良、文丑之后,突然袭击了袁俊在吴超的粮仓,使袁绍的军队陷入混乱,之后张合、高兰相继背叛袁绍投靠曹操,导致袁绍的军队分神。曹操打败了袁俊的主力,曹操赢了
整个官渡之战,袁绍有十万之众,却被曹操的两万大军击败,这不得不说是袁绍自己的问题。其实早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手下谋士田丰就曾两次给袁绍出谋划策,但袁绍为人刻薄,忘恩负义,刚愎自用,没有采纳田丰的计谋。如果袁绍真的听从了田丰的计谋并采纳了,那么袁绍能在官渡之战中击败曹操吗?
要知道田丰不是一个虚荣的人。早在袁绍带领冀州牧的时候,田丰作为袁绍的另一个驱动者,就一直跟随袁绍向四面八方战斗。可以说袁绍可以吞并四个州,田丰在其中功不可没。曹操在许都迎接汉献帝后,田丰就像袁绍,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田丰立即给了袁绍。田丰认为,既然袁绍/让曹操迁都的计划被曹操识破,他只能尽快寻求徐都,以保证能从袁绍/接收皇帝,可惜当时没有采纳袁绍。
应该知道刘备于公元199年6月到达下邳,而袁绍则于公元1999年4月脱离曹操。如果袁绍愿意听从田丰的建议,直接攻打徐都,那么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徐就能突围。就算袁绍此时没有进攻曹操,公元200年曹操亲自进攻刘备时,袁绍还能听从田丰的建议,调动全部兵力进攻曹操的后方,恐怕许都真的破了。不得不说,如果袁绍能听从田丰的计谋,联手刘备出兵攻打曹操,恐怕曹操会头疼好一阵子,就算不攻破,也确实有袁绍拿下官渡之战的可能。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最著名的反面典型。其一是刘璋,自己不好好奋斗,遇到威胁后却引狼入室,招来了刘备。结果父子经营了两代的益州集团,最终被刘备夺走。好在刘备顾忌颜面,给了他一块地方去养老,没杀了他。
其二就是最著名的袁绍!用曹操的话说就是,袁绍,其实还有个别名叫,“曹阿瞒的的仓库”,他的东西迟早都会姓了“曹”。别说还真说对了,一个官渡战争,袁绍资产就开始向曹操手中“转移”,果真全归了曹操,使得曹操一举称霸北方。
那么袁绍手握一把王炸,咋就最终落得如此悲惨下场?所谓任何精彩事件,都是那些激荡腾空的浪花,但真正起决定因素的,却从来都是水下暗流。
故而在笔者看来,袁绍之所以从“三国第一盟主”沦落为“三国第一反面典型”,就是在做人方面发生了大问题。概括说来是:做人最该护好的两大命名,他都给暴露出来了!
其一:不懂得妥协,更不会妥协
妥协从来都是人生前进的阶梯。懂得妥协,并会妥协的人,其实就是在构建一个又一个向上的台阶。因为妥协的本质,是建立起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缓冲空间。
那么袁绍呢?无论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历史记载中,出现的最多的用词就是“袁绍不从”或“袁绍不听”。他手下一彪谋士,沮授、田丰、许攸等,给他提了多少好建议,却就是不听。
最经典的便是,沮授劝说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可惜袁绍却是不从。等曹操得手后,用汉献帝教训他时,袁绍却大怒,要发着狠夺回汉献帝来。
袁绍为何拒绝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只因他想自己当皇帝。在袁绍刚击败了公孙瓒后,他就露出了这意思,结果他的主薄耿包,立刻为袁称帝开始大造舆论,却换来了“僚属皆言(耿)包妖妄,宜诛”,袁绍见犯了众怒,立刻杀耿包“以自解”。
袁绍既然已看出来了,称帝不到时机,就该立刻调整进行妥协,先把汉献帝抓到手中再说。但可惜他却还是念念不忘称帝,拒绝最优建议,结果吃了大亏!这其实也就是曹操评论袁绍是“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个不懂妥协,更不会妥协的人,从来都很极端,这个命门一旦暴露,极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或形成刚愎自用的毛病,一旦失败就是坠入死地,翻盘的几率几乎为零!
其二:过于感性(感情用事),缺乏冷静
感性的人很可爱,冷静的人却很可怕!
可爱,是因知道他的命门,对自己行不成致命威胁。可怕,是因懂得他不会感情用事,故而要小心应对。
曹操看着很感性,哭典韦,哭郭嘉……但曹操这是真感性吗?实则就是手段而已,否则为何他不先哭哭自己的儿子曹昂,非要先哭典韦?还有刘备的所谓“摔孩子”,都是披着“感性”外衣,行着冷静之事。
反观袁绍,那可就真是感性非常了。曹操为了对付袁绍,决定先死磕刘备,这时田丰敏锐觉察到了战机,连忙劝袁绍,赶紧趁机去偷袭许都,只要夺走了曹操手中的天子,曹操就完蛋了!
可此刻的袁绍却因小儿子病重而心烦意乱,再一次不听!气得田丰出来后就骂:“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袁绍得知后,却一怒之下,把田丰押入死牢!
袁绍可爱吗?当然可爱,多感性的好老爸!但结果如何?最终袁氏满门皆死!
每一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混合体,一旦感性过于突出,那就证明暴露出了命门,极易招致失败。如袁绍集团为何输掉官渡之战后整体覆灭?关键原因就是,袁绍处理接班人上,再一次感性至上,造成了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的内斗,被曹操抓住了。
需要强调的是,笔者不是说不要感性,而是说,感性首先要服从于现实需要,不能啥都感情用事!因为凡喜欢感情用事的人,无不输得很惨,这几乎是条定律!
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让很多人认为袁绍手下没有优秀的谋士,最终才大败给曹操,其实袁绍手下并不是没有谋士,搞一搞,光是出名的就有十个八个的,就是相当能拿得出手的也有四大谋士,田丰、许攸、审配、逢纪等。
但袁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发挥出谋士应有的水平,自己不能从众多意见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这一点,被称为“三国鬼才”的郭嘉就有着深刻的认识,郭嘉在跟随曹操之前,最早投靠的主公其实就是袁绍,郭嘉在投靠袁绍的时候发现袁绍这个人不靠谱。
按照《三国志》中郭嘉的说法,袁绍想要效仿周公礼贤下士,拉拢了很多人才,结果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思考的东西很多,却不得要领;喜欢谋划,却优柔寡断。
正是因为这些缺点,郭嘉最终离开了袁绍,遇到曹操后,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当然,袁绍并不会因为失去郭嘉这个人才而感觉惋惜,因为以袁绍当时的实力,手下的谋士实在是太多了。
冀州本来就是东汉时期的重要地盘,袁绍占据冀州后就已经是当时十分强大的诸侯,在击败公孙瓒后,坐拥北方四州,是当时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人物,再加上袁绍四世三公的背景,很多人也都看好袁绍,纷纷前来投奔,因此,袁绍的苦恼得不是谋士太少,而是谋士太多。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三国时期谋士的类型,一般来说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宏观战略型的,一种是微观战术型的,两项比较的话,还是前者比较重要,比如我们熟悉的郭嘉、诸葛亮都算是这种。
本文的主角是袁绍帐下被长期低估的一位谋士,可能也是中国最早阐述游击作战的战略大师,他就是田丰。
袁绍在公元191年以反客为主之计取得冀州,听闻田丰的名声,就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去招揽田丰,使得田丰大为感动,估计田丰最后没有想到,选择投靠袁绍是多么错误的一件事。
田丰应该是属于战略谋士一级的,之所以没能和郭嘉、诸葛亮一样出名,就是因为遇到了袁绍这样不争气的主公。
田丰能够成为袁绍手下四大谋士之一,也是帮助袁绍坐拥四州攒下的功勋,尤其是在攻打公孙瓒的过程中,田丰的功劳是最大的。
汉献帝被曹操接往许都后,袁绍在号召力上陷入了被动,总是担心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要挟自己,因此袁绍想要把汉献帝接到河北来,可是曹操就是不答应。
作为袁绍的重要谋士田丰建议袁绍早做打算,直接攻打曹操,把天子迎接到河北来,当时的曹操并不算强大,南有袁绍、刘表、陶谦等等强敌,如果袁绍能够听从田丰的建议,击败曹操,然后也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或许要被改写。
但是袁绍并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就这样错失了击败曹操的最佳机会,也许在官渡之战败北后,袁绍最大的悔恨就是没有听从田丰的这点建议,选择先下手为强。
在官渡之战前,刘备因为衣带诏事件反曹,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沛县,这对于已经占据北方四州,想要向南发展的袁绍来说,虽然已经错过曹操刚刚迎接汉献帝的机会,如若此时能够出手,也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旦袁绍与曹操开始大规模军事对峙,刘备在徐州南部迅速发展,然后牵制住曹操,必定使得曹操陷入两面夹击的境遇之中,尤其当时许县空虚,以袁绍手下的骑兵奇袭许昌,一定会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袁绍竟然推辞自己儿子生病,而延缓了出兵计划,对于一个谋士来说,自己良好的计谋不被采用,一定会极其气愤,袁绍连续错过两个绝佳击败曹操的机会,自然心中不平,也许是在什么时候喝多了,随口抱怨了几句,然而袁绍得知后,开始对田丰产生反感,并且逐渐疏远了他。
曹操亲率大军灭了刘备之后,袁绍才想起来进攻曹操,这个时候袁绍本以为田丰会极力支持他,弥补两个人之间的战略不一致带来的嫌隙。
然而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田丰竟然跳了出来反对袁绍出兵攻打曹操。
田丰认为,刘备反曹操时,应该是出兵的最佳时机,现在刘备已经失败,曹操已经整合了自己境内的势力,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袁绍的作战,就已经丧失了进攻的战机。
并且表示,曹操擅长用兵,不要因为曹操兵力不如我们,就小瞧他,田丰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个提议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以游击作战进行的持久战术。
基于袁绍在黄河以北,曹操在黄河以南的地理情况,田丰给袁绍提出这样的建议“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趁敌人空虚轮番出战,用来骚扰黄河南面。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节选自《三国志》)
当时袁绍的北面已经没有敌人,比曹操更占地利,而曹操南面需要对抗孙策和刘表,曹操想要太平的是不可能的,而袁绍可以逐渐向南侵蚀,最终可夺了曹操的地盘。
袁绍不知道的是,四百多年后,李世民在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就采用的这条计策,在贞观21年、22年,唐太宗多次派遣军队袭扰高句丽,消灭高句丽的有生力量,甚至采取坚壁清野的措施,焚烧夺取的城池,毁坏庄稼,在一系列的军事骚扰下,高句丽粮食大幅减产,军队战斗力也严重被削弱。
相对于杨广三征高句丽没有成功,李世民的这种游击大作战,最终击垮了高句丽的经济基础,李世民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治顺手就灭了高句丽。
可以试想,如果袁绍也采取这种计策,也许压根就不用官渡之战,曹操就已经败北了。
但是袁绍求胜心急,完全等不及,率领大军开始南下,由于田丰总是说此战会败,在出发之前还不忘把田丰给关了起来。
据说,当时曹操听闻田丰不在军中,高兴的说到“袁绍必败。”
这里面不知道有没有吹嘘的成分,以当时袁绍大军所占据的优势,也够曹操喝一壶的。
而且,田丰也不是战术谋士,在具体作战中,能够提供的具体建议有限,真正提供军事谋略的是审配和逢纪,也就是我说的战术谋士。
当然,袁绍也不是白痴,对于自己的优势还是很自信的,虽然说采取田丰的计策是稳扎稳打,一定会成功,但是以袁绍的实力,想要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也并非没有可能。
可是,袁绍最终还是败了,这却是另一个战略谋士许攸搞得鬼,许攸的家人犯法被人逮捕,于是带着袁绍一方的军事机密投奔到曹操那里。
许攸的叛变使得这场战争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许攸将袁绍粮草所在之地告诉了曹操,使得曹操率轻兵偷袭乌巢,烧其粮草,袁绍军心大乱,最终被曹操击败。
这也正如田丰所说的那样,即使我方占优势,但是真打起来还是有风险,不如持久游击作战来得稳妥。
袁绍本来是一个王炸,结果还是打得太臭,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以少胜多,袁绍也永远地成为了一个笑话。然而到了这个时候,袁绍却不思悔改,想起关押的田丰,害怕田丰笑话他,干脆让人杀了田丰。
对于这个结局,田丰却早已了然于心,在袁绍刚刚失败的时候,有人对田丰说,主公没有听从您的话而失败,以后一定会重用你,然而已经看透了袁绍的田丰却表示“主公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不相信我的忠诚,而且我多次因为说真话冒犯他。如果他得胜,一高兴,一定能赦免我;打了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忌就会发作。要是出师得胜,我将得到保全,现在既然打败了,我不指望活命了。”
一代战略游击大师,就这样被袁绍杀了。
如果袁绍在曹操刚接汉献帝到许都的时候,听从田丰的建议发动袭击,则很容易吞并曹操。
如果袁绍在刘备反曹的时候听从田丰的建议发动对曹操的进攻,至少可以将曹操打残,最后吞并。
如果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前,听从田丰的建议,以持久游击骚扰作战,用不了几年,曹操也就坚持不下去了。
如果袁绍在官渡之战后没有杀田丰,而是吸取经验教训,虽然说无法击败曹操,但是割据北方还是绰绰有余。
结果袁绍就是一错再错,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不但杀了这样的人才,也葬送了自己的一手好牌。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