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宋朝政和改制前的武选官名很多都不像武官

时间: 2023-05-09 09:56: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为什么宋朝政和改制前的武选官名很多都不像武官

宋朝武官

武官
看的时候请展开看,是一一对应的,折叠着看是错位的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1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5
右武郎 西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另外,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这些武将虚衔。而事实上,这些武将虚衔,作用比阶官还大,很多武将官职大小的比较,都是通过这些虚衔来比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阶官的一种补充

为什么宋朝之前官员都是文武双全

首先,这与我们的观念和影视剧的直观印象有关,我们心目中能武的军官都是会功夫,一人能干翻几十人的样子。事实上,越是高级军官越不可能冲在前线,野外战争是军阵与军阵的对抗,个人的力量无足轻重,依靠的是军官的经验和指挥能力,而不是个人的武艺。所以军官主要看你的出身,军功和资历,你的个人武艺并不重要,那些出身富贵家庭,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人更容易在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带兵将领,自然就有文武双全的印象。其次,唐代以前,公卿家子弟一直是官员的主要来源,因为出身官宦家庭,这些子弟对官府行政工作自然不陌生,此外,因为唐以前商业化程度不高,这些公卿子弟许多人的娱乐方式依然是骑马、打猎,所以拥有不错的身体素质,上战场和上朝堂对他们而言并无太大的鸿沟。第三,建立军功的荣耀,宋以前无论贵族还是良家子弟都以获得军功为荣耀,军队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宋以后皇帝对军官团体的不信任感大大加强,将军官立功和威胁王权联系起来,形成惯性思维,自然皇帝有意要贬低武官,同时从宋代开始科举大兴(虽然唐代科举也很光荣,但是录取人数太少,同时做官途径很宽),考中科举远远比立功异域光荣,同时文官待遇和地位普遍高于武官,这使得人才更愿意参加科举,而不是参加军队。这使得军队军官的素质下降厉害,到了后来甚至很多军官都是文盲,文武两极分化特别大。
不是文武双全,而是更好武,你看三国演义,那些官员见皇帝,无论文武都佩剑。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时也是击剑高手,宋代开始重文轻武,使得文武的地位彻底不平衡,文官杀武官如屠狗,当兵的被称为贼配军,所以文武彻底失衡。汉唐男子爱佩剑,宋代男子喜插花,这就是区别。
世界上基本没多少文武双全的人,汉唐官员也没要求文武双全啊?你的问题自身有问题

揭秘,为什么宋朝武官地位如此之低

从唐代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多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连皇帝都是高危的职业。军旅出身的宋朝开创者赵匡胤决定,从制度建设上终结武人的时代。

对五代十国,欧阳修有过一个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也就是说,五十三年间,换了五个家族十三位皇帝。被杀的皇帝有八个,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甚至三四岁就死于非命。

枪杆子决定一切的世界,实在太让人绝望了。费尽心机得来的荣华,转眼又成泡影。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胜利者。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头子来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赵匡胤把禁卫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帅”三足鼎立,谁也无法独立掌握禁军。

与此同时,赵匡胤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就是说,这“三帅”平时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是没有权力调动禁军。调动权归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别想调动一兵一卒,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军事政变的可能。

赵匡胤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他把武将排除在最高权力中心之外。因此宋代朝廷之上,武官见了文官,总自觉低人一等。《宋史·曹彬传》记载,即使是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引车避之”。

除了给武将戴上枷锁,赵匡胤破天荒地给武器也加上了锁链。

开国十年之后的开宝三年(970年),以一条哨棒打下了四百八十座军州的宋太祖颁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法令:京都士人及百姓均不得私蓄兵器。他显然不想再有第二个人用哨棒把他的子孙赶下皇位。

赵匡胤的子孙们十分重视祖宗的这条“祖制”。淳化二年(991年)到宣和七年(1125年),宋代七次颁布禁止私人藏有武器的各种法律,地域范围从首都扩展到全国,武器种类则从兵器扩展到了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宋代禁止武器的法令到后来发展到了这样可笑的程度,以至连民间祭祀、社戏时所用的仪仗刀枪也被禁止。《宋会要辑稿·刑法》载天禧五年诏曰:“神社枪旗等严行铃辖,如有违犯,内头首取敕裁,及许陈告。”

被史书中的刀光剑影吓破了胆的宋代皇帝对武器的提防,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宋朝前者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武人专政十分流行,武将常常以武力夺得政权。当时军士往往把自己的将领拥立为皇帝,兵变夺权的事件常常发生。直到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宋朝,便以此为鉴,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文人掌军,一来可防止武人作乱,二来稳固宋的江山。
因为唐朝末期大多武将势力大,自力为王,中央无法控制
如下
有什么证据证明宋代武官地位低?
文章标题: 为什么宋朝政和改制前的武选官名很多都不像武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9997.html
文章标签:政和  官名  武官  不像  宋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