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天下一统后如何处理和君主一同征战的军队

时间: 2023-04-24 11: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古代天下一统后如何处理和君主一同征战的军队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兵扫平六国,李斯认为三皇之中人文始祖泰皇伏羲氏最贵,建议用泰皇来形容他的功德。可秦王政认为自己功超三皇,德盖五帝,自称始皇帝,加上国号简称为秦始皇。那么秦始皇灭七国后(其实是七国不是六国),是如何处置七国国君的呢?至于是那七国,您看过就知道了。

福垊逐一为您揭秘历史真相。

秦王政的老师韩非也救不了韩王安

韩王安(前238-前230年在位)姬姓。韩国第四代国王(第17代君主),其父为韩桓惠王姬然。福垊想说的是韩国是晋国庶系,其远祖为韩万,韩万乃曲沃桓叔之子,晋穆侯之孙。韩国虽跻身于战国之雄,然而却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弱到以后皇朝就没有用它当国号的地步。韩国自知太弱就向秦国称臣,可后来赵国胜了秦国,韩王安就跟赵国搞到了一块了,毕竟人家都是三晋哥们儿嘛!这下惹怒了秦国,派了内史腾(相当于直辖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把韩国给灭了,韩国从此变成了颍川郡。秦王政就把韩王迁徙到陈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在这里韩王安很安定很安全。谁曾想前226年,韩国旧贵族们要复国,结果复国复败了,还殃及了池鱼——诛韩王安!

国王与妓女生下的昏庸国王赵王迁

赵王迁(前235年-前228年在位),嬴姓。赵国第五代国王,赵国第十代君主,其高祖为赵武灵王,七国中有谥号的末代国王有两位,其中就有他,他的谥号是赵幽缪王。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就萎靡不振,更可怕的是天灾不断还自断长城。前231年地震,前230年饥荒,前229年战国的长城,不败将军李牧被秦人施以反间计而命丧朝堂。前228年王翦打败了替代李牧的齐国将军颜聚和赵国将军赵葱,掳走赵王迁,赵国被秦国设为邯郸郡。他的生母一族被愤怒的赵国大夫处死,因为害死李牧的就是她,因为她还跟春平君有一腿,因为她还干政。秦国将赵王迁迁到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深山中,历史上也就没了赵王的记载了。福垊估计养尊处优的他活活在房山被虐死。

爱狗人士魏王假,大水冲走的狗王。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在位)姬姓。魏国第六代国王,魏国第八代国君。他养了十八年的狗,当了三年的王。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攻打魏国,当打到魏国的国都大梁(开封)时,魏国军民誓死抗争。王贲就采用水战,引用黄河、鸿沟(今河南省荥阳市运河)浇灌大梁城,最终抵抗不住,魏王假投降。魏国被秦国设为砀郡。对于魏王假的结局,历史上没有交代,福垊感觉秦国杀害他的可能性很大。

楚负刍、昌平君

楚王负刍(前228年-前223年在位)楚国第23代王,楚国第47代君主。其父为楚考烈王,他为楚幽王之弟,楚哀王之兄。楚幽王薨逝后,楚哀王继位,不到两个月他弑君夺位了。前224年王翦60万大军斩杀项燕。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入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俘虏楚王负刍。然而楚王负刍严格来说不是末代君主,末代君主是谁呢?

楚国末代君主是昌平君。昌平君(前223-前223年在位),前238年,平定嫪毐之乱,后为秦国相邦。当年韩王安被流放到陈县时,韩国新郑贵族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派昌平君赴陈。因为陈县是楚国的旧都,用昌平君一能压制韩王安二可安抚郢陈黎民。谁知道昌平君到此之后反而叛秦,这也难怪他本来就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嘛!他被楚国残余势力立为楚王,定都兰陵,偏安吴越之地。不久,兵败自杀。

子贤父庸燕王喜

燕王喜(前254年-前222年在位),姬姓。燕国第七代国王,燕国第42代君主,如果算上让贤于相邦则为43代君主。他这一生主要跟赵国交恶的多,长平之战后,他企图用人海战术拿下赵国,结果反而被赵国包围国都,不过赵国还是放了他一码。后来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他一步步退让。而他的儿子太子丹,则派杀手荆轲等人刺杀秦始皇,然而因为荆轲技术不够高导致刺秦失败。燕王喜我了讨好秦国,亲手将太子丹杀死,然而杀子并没有拯救燕国。前222年,王贲破燕。燕王喜为秦王政报了仇,但秦王政并没放过他,他的下场也很凄惨。

代王嘉

代王嘉(前228年-前222年在位)赵国大夫将赵王迁母族灭族后,他们和赵王迁的大哥嘉一同逃亡代地,是为代国称呼为代王。其实原本赵国的王位应该是赵嘉的,但赵悼襄王不喜欢嫡长子的母亲,于是子以母贵,赵迁继位了。秦国灭燕之后,王贲南下灭了代王嘉,建立了代郡。有种说法是代王嘉自杀了。

齐王建

齐王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前280年-前221年)他是齐国第五代国王,他是齐国第八代君主。他是七国中年龄最大的,在位最长的国王,而且其家族也是比较幸福的国王。他也有谥号齐共王。秦国每灭一国,他都遣使庆贺,最后轮到了他自己。他先是生母摄政,后是舅父辅政,可他的舅父贪图秦人的利益而卖国,齐王建年纪一大把,还时不时的朝见小伙子秦王政。前221年王贲打齐国,在舅父的劝说下,不战而降。流放到共地,然后活活被饿死。秦灭后,其弟田假被拥立为齐王,其孙天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济北王的父亲就是田升。济北王的后代还出了一位皇帝,他就是新朝皇帝王莽。

福垊认为秦始皇是我们历史的第一个消灭封建主义的皇帝,他连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不册封,彻底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刘邦之后的皇朝则是半封建半郡县甚至后来还要加上个半殖民地制。

大部分的六国君主都被秦始皇流放,也有的剥削权力变为了平民,还有的直接下令处死。
秦国一统天下后,将各国王氏国君都带到了都城咸阳,将他们软禁控制起来,这样既可以安抚六国民众,也可以防止他们叛乱复国。
秦灭六国后,秦国把各国的国君都囚禁起来,是他们失去了自由,时刻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

秦灭六国之后,这六国国君结局大都不好,结局不是死就是流放了。

秦国灭六国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后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进行出击,秦国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时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

其实秦国在战国中后期是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毕竟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并不算很好。只不过秦国得到了商鞅,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大大增强,开始东出中原逐鹿争霸。

到了秦王嬴政时期,李斯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但秦国当时的实力来说,要想一下子灭掉六国实现天下一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秦王采取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这种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战略布局。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秦灭六国,这六国的国君到底有什么下场吧。

韩国韩王安:结局是被杀

在战国七雄当中,韩国的领土和实力可以说是最弱的,所以秦国并不着急消灭韩国。只不过韩国的位置太好了,它扼制住秦国在函谷关东出的道路,所以韩国运气实在不好,只能被秦国首先灭掉了。毕竟秦国得把东出的道路打通了,才能开始真正实施一统中原的计划。

而当时韩国的国君是韩王安,在秦国连年的攻打之下,韩国已经没有任何招架之力,不得以之,韩国只能向秦国表示投降,并成为秦国的藩属国。只不过秦国并不打算接受,所以在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克了韩都新郑,这韩王安做了阶下囚被押送到咸阳,最后被处死。

赵王迁:遭到流放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国力大大衰落,已经不能正面硬抗秦国,所以在秦国多次进攻之下,赵国已经是危在旦夕。

只不过赵国有名将李牧守卫,李牧用自己的智谋多次击退秦国大军。而秦国为了解决李牧这个大麻烦,采取从内部击破的战略,派人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把李牧解决掉。而郭开直接跟赵王说李牧想要背叛赵国,这赵王迁因为很信任郭开,所以就杀害了李牧。

李牧被害之后,赵国已经没有人能够抵挡秦军,所以很快就被王翦二十万大军给灭掉了,而赵王迁被嬴政流放到了南荒之地中。


魏王假:投降被杀

赵国被灭之后,秦国打算南下灭楚,只不过中间被魏国挡住了,所以魏国的命运跟赵国一样,也是因为挡路被解决。

虽然说魏国曾经是七雄当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地理位置又非常的好,只不过魏国内乱不已,实力早就大大削弱,而秦国的大军气势昂扬,魏国当然不堪一击了。

在公元前225年,秦国派大将王贲率领大军攻打魏国,采用黄河之水来攻破大梁城,魏王假出城投降,结果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

楚王熊负:城破被俘

秦灭六国打的最久的可以说是楚国,因为楚国在七雄当中是实力非常强劲的国家,毕竟地处南蛮地区,民风彪悍,士兵的实力也比较强悍。

而当时的楚国国君是熊负,他并不畏惧秦国,而是积极迎战秦国的大军,还一度攻破了李信带领的20万秦军,所以秦国对付楚国必须要用更多的兵力才行。

秦国直接派名将王翦、蒙武一起兵分两路,发动60万大军直击楚国,在兵力悬殊之下,楚国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所以在公元前223年,楚国都城寿春被攻破,楚王熊负被王翦俘虏了,强悍的楚国自此灭亡。

燕王喜:逃亡被俘

与赵国紧密相连的燕国并没有被秦国一开始就解决,但是燕王喜却依然惶惶不可终日,他害怕秦国突然就来攻打燕国,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

所以燕国派了荆轲前往秦国刺杀嬴政,这可惜这次行动失败了,荆轲刺秦王的举动激怒了嬴政,所以派大军进攻燕国。

燕国一介小国自然抵挡不住,所以在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俘虏,燕国也彻底灭亡了。

齐王建:直接被饿死

齐国原本是能跟秦国争霸的大国,但是因为国君的懦弱,所以一直讨好秦国,消极出兵,眼睁睁看着其他诸侯国被消灭,而自己却不知道危险。

齐国最后一个国君是齐王建,这是一个十足十的昏君,他一直享受玩乐,不理朝政,也没有重视军事的发展,所以在面对秦国大军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战斗能力。

公元前221年,秦国派名将王贲带领大军伐齐,千里奔袭直驱齐都临淄,齐国毫无准备,所以只能开城投降,而昏君齐王建被送到一个流放之地,活活饿死在松柏之间。

秦灭六国,六国的国君结局都不好,虽然燕王喜和楚王熊负没被杀而是被俘虏,但按秦王的个性,这两个人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前215年,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治所在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扩展资料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强对帝国的统治:

军事方面:

秦始皇之所以能十年灭六国,在于他强有力的作战部队和超人的军事谋略。
1.秦军有以下特点:1).纪律森严。军队的等级和法律刑法在当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朝的水平。3).更大的编制。一百多万。4).更优的武器生产。不同时代的兵器基本上有同样的尺寸,弓弩是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弩兵就来自秦朝,与一般的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一般的盔甲他能轻易的射穿.秦军曾用这种弩在快短的时间里就将匈奴人赶到了黄河以北.秦军还有一种重型步兵,装备重型长矛,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种6.3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用来平举集团方阵冲锋,排山倒海无坚不摧。5).拥有不出世的天才将领。秦人带给我们一些震撼的名字:白起,蒙恬,蒙括,王翦,王贲......或许从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脸上依稀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2.军事谋略上,主要有:1).分化瓦解、各个击灭的战争指导思想。嬴政为消灭六国,对敌采取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手段。重视用间,以重金收买六国权臣,扰乱其计谋,瓦解其斗志,离间其良将。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改蚕食渐进为鲸吞急灭,集中力量,各个击灭,迅速扫灭六国。在战争中,每得一地,必设郡县,以从组织上保证固地凝民,保证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2).筑墙而守、徙民实边的边防思想。嬴政在击走匈奴后,命蒙恬主持修筑长城,增设亭障连接燕、赵、秦旧长城绵延数千里,另开筑直道,驻守重兵,移民实边以为北方屏障。同时大规模移民以充实边郡,对边地的开发和防卫起了积极的作用。3).全民总体战略。即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把能参与战争的一切人都推到了战争前线。秦国的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缔造的,秦国全民的总体战体制使秦军的军粮、武器等军队必需品的供给得到了与其它六国相比更为有效的保证。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国并没有停息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其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国家总体战战略部署,继续扩充军队,中央政府掌握的军队一度达到160万人之众,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负责皇室安全的禁卫军,以及由各地材官统率的各郡国兵。

经济方面:

1.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
2.秦始皇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
3.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4.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5.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6.促进制造工艺。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清洗。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由于百姓与士人不满,而言论遍布各地。有两个方士(以求神仙、炼仙丹为业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们,他们已经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来。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由于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犯禁的儒生被流放边境。

政权方面:

1.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2.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3.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4.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第五,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 213 ),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秦始皇采纳其建议,下令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此外还规定偶语《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 30 日不烧,黥为城旦。
一:建造长城,避免异族作乱.
二:统一全国的文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三:划分全国,以设立"乡亭"制度,放弃使用诸侯制度,避免日后诸侯做乱.
三:设立皇帝的尊号,规定皇帝自称朕
四:为巩固自己的皇位和拘束百姓的思想,焚书坑儒.
五:规定后人以"二世、三世、四世"来.期望自己的国家能千秋万代.
六:设立宰相
一、秦统一中国后,做了以下几件大事:
1、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避免天下再度陷入诸侯混战的局面。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标准化生产制度。
3、修长城、灵渠、驰道等利国利民的工程。
4、打击匈奴,解除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5、平定百越,使现在的广东、广西变成中国的领土。
其中,郡县制,打下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基础,之后每个朝代都执行秦朝的制度。
二、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文丨木木 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就没有停止扩张疆土的脚步,在冷兵器时代,土地意味着人口,人口决定国力,所以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土地的掠夺,而到了战国末年,日益强大的秦国在国君嬴政的带领下,开启了「 ”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伟大事业,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间,秦国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君主制王朝——秦朝,秦国国君嬴政便成了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那么在秦国统一六国后,是如何处置各国的亡国之君的呢? 秦灭韩 公元前238年,韩王安继位,此时的韩国夹在各强国之间,已是七国国中最弱小的国家,秦统一六国计划的第一步,便是拿韩国开刀。 公元前234年,秦国与赵国打得不可开交,秦国虎狼之师实力不容小视,赵军损伤10万人,赵军将领扈辄也战死疆场,韩王安怕韩国卷入战争受牵连,急忙命韩非上书秦国,请求秦国在打战时手下留情,不要顺道把韩国一并灭了!公元前233年,秦赵之战传来了新消息,赵国大将李牧上任,差点使秦军全军覆灭,韩王安一看,这秦国不过如此,也不是百战百胜之师嘛,从而舍弃了秦国这条大腿,改抱赵国,以为有了赵国这个靠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好景不长,秦国很快便重新找回了主场,韩王安这个墙头草,谁实力强就向谁到,公元前231年,韩王安见局势不妙,便主动献出南阳向秦求和,但一个小小的南阳,怎可能填满秦国的野心?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出10万大军攻打韩国,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到新郑城下,韩王安在陈县过上了阶下囚的生活,韩国成为了秦国的一部分。4年后,韩国旧将发动复国叛乱,秦王大怒,待平定叛乱后,为了根除祸患,秦王将软禁在陈县的韩王安处斩!从此,春秋战国以来,最大的灭国战争全面打响。 秦灭赵 秦国与赵国间的战争可不止打了一年两年,从公元前236年开始到222年赵国灭国,秦赵之间的战争持续了15年之久。 秦攻打赵国 说起秦赵之争便不得不说战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长平之战,双方死伤人数合起来差不多得六七十万人,赵国名将廉颇以守为主,建立了三道防线:空仓领防线,丹河防线,百里是长城防线,秦军主将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誉为「 ”杀神”,秦军攻势凶猛,不仅攻破了空仓领防线,还斩杀了多名赵国前锋,占领了重镇光狼城,赵军节节败退,局势不利,廉颇调整战局,将军队退至丹河以东的第二道防线内,筑起壁垒,死守阵地,这一守就是三年之久。 长平之战第二阶段 现代地名对比 从战略上来看,廉颇是成功的,但长期的防守消耗巨大,而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二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快掏空了赵国,长此以往,即便秦国不攻打赵国,赵国也会因为饥荒不战而亡,「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自己不够,邻居不帮,赵孝成王早已不满廉颇数次战败,不敢应战,加上秦国使用了反间计,于是赵王决定换帅,将廉颇换成了赵括。 廉颇主张防守,赵括一心求战,年轻气盛的赵括接手军队开始进攻,不料中了秦军圈套,整只队伍全部被秦军包围,断粮四十六天后,赵括走投无路展开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 长平之战尸骨坑 长平之役,秦国前后共歼灭了赵军45万人,赵国精锐主力尽失,元气大伤,而后在公元前236年,秦国开始了灭赵的战争,这期间,秦国赵国大小杖没少打,秦军将领王翦骁勇善事,连连击败赵军,夺下城池。而多年战争,让本就元气大伤的赵国雪上加霜,公元前228年,秦国大举攻打赵国,而这时赵国正遭遇饥荒,粮食有限,战士们难吃饱饭。赵王派李牧、司马尚应战,秦国大将王翦利用反间计让赵王杀掉了李牧,罢免了司马尚,趁军心涣散之时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国,而赵王迁也被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中,被活活饿死。 秦灭魏 赵国被灭后,秦国士气高涨,想要一举南下,灭掉楚国,但若从西向东攻打,要经过很多河流,而楚国擅水,秦国擅骑,从西向东行军,为秦国很不利,并且也很难攻入楚国腹地。但若从北向南打就要容易多了,南北向多为平地,可极大发挥秦军的优势,不过从北向南的行军路上要路过一个魏国。都说成功的路上总是有很多绊脚石,但连赵国这块大绊脚石都被解决了,何况一个小小的魏国,再加上当时的魏国其实已经算不上一个国了。前有秦国,后有齐国,连年征战,节节败退,魏王假只好割地求和,割来割去,魏国的国土就只剩下国度大梁及其周边的一些小城邑了。 公元前225年,秦军进攻魏国,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不过这大梁城 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当年魏惠王修建大梁城时可是下足了功夫,大梁城的城墙又高有厚,坚固异常,城墙外还有错综复杂的水网,魏王假誓死不降,奋勇抵抗秦军。小小的一座大梁城,但是却攻不进去,这可让攻打大梁的军队头疼坏了,不过秦军将领王贲想到了一个攻城的好办法。 在大梁成为一座孤城后,大梁城周边的水网也落入了秦军手中,秦军为了尽快攻破魏国,于是改变水道,引黄河、鸿沟水灌入大梁城,大梁城在水中浸泡三月有余,城中横尸遍野,魏王假无奈投降,至此三晋全被秦国灭亡。但魏王假的下落《史记》中没有记载,不过多半是被秦王杀了。 秦灭楚 解决了魏国这块绊脚石后,秦国将目光投向了楚国,不过楚国可是块难啃的骨头,当时的楚国是南方大国,实力不容小觑。 攻楚前期,秦王派年轻气盛的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秦军一如既往的强势,接连攻下平舆、寝城两座城池,并成功渡过洪河,向东进攻。楚国将领项燕诱李信孤军深入,强势出击,李信战败,落荒而逃,项燕乘胜追击,给秦军沉重的打击,最后在蒙阔的掩护下,李信才免于被俘,逃回秦国。 秦王见李信惨败归来,只好求助于大奖王翦请他出征,王翦率领60万大军打起了持久战,想要蚕食楚国。此时的秦已灭了韩、找、魏,有大量资源可供军队消耗,但楚国不同,军事,政治,经济都远落后于秦,持久战耗不起,于是楚王命项燕快速进攻,但无奈不敌秦军,项燕在战乱中殉国,王翦率兵一举攻下了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贬为庶人,楚国灭亡,秦灭楚国仅用了一年。 秦灭燕 赵国灭亡后,燕国太子丹曾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但却失败了,只留下那句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靳柯刺秦 暗杀行动激怒了秦王,秦国大举发兵攻打燕国。燕国打是打不过的,只有逃了,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了燕国都城蓟,燕王喜与太子丹开启了逃亡之旅,秦国派李信追击,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得极其狼狈,燕王喜想保住燕国不亡,于是讨好秦国求放过,燕王喜将太子丹的首级斩下献给秦王,但并没什么用,6年后,待秦国灭了楚国后也一举灭了燕国,燕国彻底灭亡,燕王喜被活捉,后来也不知所踪。 秦灭齐 齐国虽为东方大国,但韩、赵、魏、楚、燕被攻打时,齐王无视他国的求助,在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国向齐国借粮,齐王建昏庸无能,看不透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对于赵国的求助置之不理,冷眼看着五国相继灭亡。 齐国古城 齐国宰相后胜极其贪财,秦国贿赂多年,后胜成了秦国安插的齐王身边的卧底,日夜规劝齐王远交近攻,加上齐王建本身就昏庸无能,朝野上下涣散不堪,毫无斗志,在秦军攻打齐国之时,不战而降,70余座城池,不费吹灰之力,便被秦国收入囊中,而齐王建也被秦王流放它地,不给饭吃,最后被活活饿死。 韩国、魏国这种弱小之国的国君就直接杀掉,而像赵国、齐国这样的大国的国君便不敢直接杀掉,而是通过流放将其饿死,不过成王败寇,六国国君被杀、被流放饿死、或下落不明没有一个好下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亡国之君,终难逃一死。 全文完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文章标题: 古代天下一统后如何处理和君主一同征战的军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9180.html
文章标签:君主  征战  如何处理  军队  古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