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是不是汉人
周文王不是汉人,他是西夷。
汉族起源古老,可以追溯至炎黄时期,自炎黄为主体形成的部落联盟——“华夏”,其内部各部落叫诸夏,其中一支后来建立了商朝,因其行商各地,故有了商人这个概念。诸夏的另一支周后来虽然取缔了商,但是其人民开始更加注意华夷之别,可以说周人开始有了基本完整的民族的概念。一直到汉朝建立并且强盛起来,随着与强敌匈奴的民族战争,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汉人开始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称呼,从此再没断绝。。。。。。。。。
是的,华夏族,汉族前身,肯定是汉族的了,再说就那点蛮夷的血,能影响汉族吗。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1]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2]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3-4]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5] ,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周人是姬姓,黄帝的后代,正统华夏
周文王不是汉族,周人最早可能是源自羌族,不过周人说自己的始祖后禝是五帝中帝喾之子。
多名现代学者认为,周人的姬姓氏族始祖姜嫄起源于姜姓氏族,而姜姓氏族既为羌人。以姜尚为酋长的姜姓氏族作为周人在西方的盟友,其部族普遍参加了周灭商的战争,在牧野之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西周时,渭水流域的姜姓氏族主要为西申国,周王经常娶姜姓女子为妻。周幽王统治期间因废申后激怒申侯,后者勾结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终结了西周的统治。留在西方的姜姓氏族又被称为“姜姓之戎”或“姜戎氏”。
如果满意请采纳~
周文王姬昌简介
周文王 姬昌简介 (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羑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人物简介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华夏族(汉族)人,西周奠基者。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
主要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周太一王 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 姬昌简介 ,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骨烂。但是商纣的一宠一 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现在又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后来,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一欢 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磻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 *** 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一女 、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一女 )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一江一 、汉一江一 、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 姬昌简介 ,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年才出一个。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但文王的言论,今天已经所见无几。据说文王善演周易,今天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也许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周文王是不是汉人?
我好像看过一篇文章介绍,严格来说周文王不是汉人。有没有详细的论据?严格的说,不是
因为当时的人以夏朝统治的地区为正朔,所谓华夏民族,
而舜,东夷之人;周文王,西夷之人
但是
广义的说,或者用今天的标准,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所谓汉族是不断融合的结果。
周文王,商末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季历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任用太颠、散宜生等,施行裕民政策,势力日盛。为纣所忌,囚之於羑里,后献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始得获释。他曾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邗,又击灭崇,修建都城丰邑,并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流域,作灭商准备。在位50年,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 所以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所以其文化/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於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出於西周初期),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是也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 因为如果当时的文字书写在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上, 流传不下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朝的存在也是因为甲骨和青铜器是容易保存的物品才得以证实. 史书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经过全面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这可以作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C%9D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商王朝经历17代31王。历经五百余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夏朝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历史上夏朝的存在,因此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应该是商朝。并且按照他们所定的文明标准,中国的文明史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盘庚迁殷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文明史其实只有3000年,而不是中国学者所说的5000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遗址於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之前,这些学者同样认为商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表,使得商朝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学者再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了。偃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成果对夏朝的存在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在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以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以青铜器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也创造了不亚於中原商朝的高度文明,距今有4000年之久。
周朝,中国历史上继商王朝之后的朝代,由先周首领周武王灭商之后创建。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计存在为790年。
历史上,把周王朝划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另请参看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语:Cigis qaan,1162年—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二十二 年七月十二),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 颜氏,庙号太祖;蒙古族人。 他的众子中,较为著名的四位分别为术赤、察合台、 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拖雷 自动退出继承人的争夺,征服金国后,托雷去世。
一。历史
1。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当时蒙古部是金朝领地 ,成吉思汗出生时候就是金国人了,那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了。之后,他统一蒙古各部,其子孙进驻中原建立元朝。元朝就一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元太祖成吉思汗出生在1162年,据今约几百年了,比美国历史还要长。
2。元朝之后,明朝虽然没有本事统一“北元”,但是清朝却统一了蒙古,直到1946年老蒋正式承认外蒙独立。在此前数百年间外蒙都是中国的一部份,之后分离,也难说是否回再次回归。
4。在今天的角度看,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中国,中国不是汉族人的中国,中国有56个民族,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5。雍正皇帝说:舜,东夷之人;周文王,西夷之人,皆中国之主也。在那时代,他们被称为"夷",似乎都游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异族,请问这两位是中国人吗?
6。金国对蒙古,明朝对女真,都是采取给予自治,但要上缴赋税,忠于君王的政策,与如今民族区域自治相似。他们之间的战争是内乱,而不是侵略。
二。逻辑:
1。有人说元朝时期,中国其实是亡国的,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中国的少数民族目前也处于亡国状态么?
2。如果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那么李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人了,海外出生的中国人也不算中国人。这显然是错误的。
西方人的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画像
十论: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
一。文化论:
与日本侵略的差别,日本在占领区搞日语教育,这是在文字上消灭中国,而文化上的消灭才是灭绝一个民族的办法。 而元朝不是这样的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意思是, 夷狄到了中原,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1.因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汉族文化致使四大汗国与元朝本身脱离宗主国关系
请看:
"1252年,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忽必烈即位后,命旭烈兀统领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儿(埃及)之境,建立汗国。其领土东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括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
1265年,旭烈兀子阿八哈继立,元朝赐他"辅国安民之宝"方印。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土),以蔑剌哈为陪都。1284年,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国,阿鲁浑汗将他留在汗庭参议政事。
第七代伊利汗合赞统治时期,改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势颇盛。1298年,合赞遣使入元朝,贡珠宝等物。" 权争影响显然亦未波及伊儿汗国. 更徨论因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汉族文化致使其与元朝本身脱离宗主国关系
2.元朝为什么定名为"元"?为什么要以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文义命名?为什么不去用可兰经某经中某文义命名? 灭了宋朝也可以建立华夏汗国, 为什么要取名自易经?
直书的文字格式、授时历,,在显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其中一个朝代,元朝失败的地方是统治手法的低劣,不及满族精明。
3.等级制度大体是根据归附蒙古征服者的时间先后建立的,先归附者其政治、法律地位较高,后归附者则较低。第3等级的汉人是指蒙古灭金以后获得的人口,包括生活在这一区域里的汉人和普通的契丹与女真等人,第4等级的南人,主要指南宋灭亡以后生活在原南宋疆域内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事实上,4个等级中是存在着不同的集团的。例如,汉人地主同蒙古统治者的根本阶级利益是一致的,而普通汉人同蒙古平民则共同处于同被统治的境地。
蒙古统治阶级出身于游牧民族,自身对于中原的农耕文化,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非在行。这就决定了蒙古统治阶级在发展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必须要完全依靠其它民族的智慧与劳动,而等级制度毫无疑问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等级制度在元朝末期激起普通中国人的极大反抗。也许这是元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仁宗的"汉法"政治
武宗海山即位不满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
仁宗曾随李孟学习儒学,倚重汉人文臣。即位后,革除武宗旧政,力行"汉法"。武宗死后,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间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处死。各地行尚书省仍恢复为行中书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民间行使者至行用库倒换。依旧印造中统钞及至元钞。凡官司出纳,一准中统钞数。同时派官焚毁至大钞。 仁宗通过对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纲常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汉人儒士被任用,儒学在元朝得到重视。
1313年(皇庆二年)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自1314年八月,各州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
二。基因论
从遗传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汉族、蒙古族、藏族,甚至包括北美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都是一个,蒙古利亚人!这个蒙古利亚人的名词是西方人类学上的专业术语,它并不就是现先在的蒙古人。这个蒙古利亚人的祖先到底是北京的周口店猿人还是远在西伯利亚的还未发现的蒙古猿人,目前无从考证。
三。血统论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如果汉族人是以此为标准,那么后来的隋朝,唐朝,明朝(回回族创立),清朝都是异族?显然不是的。实际上是汉族不
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四。地域论
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如果以哪个时候的地域为标准,中国除了被元朝灭亡外,还被秦,隋,唐等等灭亡很多次了。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错的。“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五。道德论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元朝是包括蒙古和中原,面积约1200 ,少于清朝的最大面积1300-1400. 元朝不同于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有四大汉,元朝是其中之一,四大汉相互战争,激烈而残酷的内斗是元朝短命(~100年)的主要原因.元朝属于中国的一个朝代,中国人当然可以自豪. 战争没有正义和道德这一说,如今的美国的伊拉克战争是正义的?中国不允许英国贩卖鸦片搞慢性种族灭绝,导致鸦片战争,这么无耻的战争,你见过英国人忏悔了么?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人是心甘情愿的么? 战争就是战争,把道德这类因素参和在里面,是不适当的。
六。首都论:元朝为什么用中国的地方做首都?大可继续在和林,撒马尔罕在地理上更加是帝国的中心。日本敢放弃东京来北京定都吗? 元朝的首都定在大都(现在的北京)所以元朝是中国的元朝,因为看朝代的主要标志是其首都的位置,而不是民族,再说,蒙古族也是我国的一个民族之一,所以元朝是我国的元朝.美国如果按民族来说那它应该的算是英,法,西班牙等国的一部分了,因为美利坚民族的主要的统治者是那些国家的移民,而不是本土的印地安人,但因为其首都在北美的美国土地上,所以才称为独立的美国.
七. 祖先论:蒙古族和汉族其实有共同的祖先. 蒙古是东胡人有一支,东胡来源于九夷,九夷来源于东夷,东夷与炎黄同祖--同是古羌人!
夷: 中国古族名。东夷族的自称为“人”,夷从人从弓,“弓”古意为穹。夷即天底下的人或天底下的大人,本与炎黄同祖,战败后,与华夏族融合,被歧视所以成为古代华夏族对住在东方和东北方以鸟为图腾的各少数民族的贬称,为夷。广义的东夷还包括住在东北方的肃慎系诸部。(徐夷)、莱夷、玄兔、乐浪、高骊、满饰、凫夷、索家、束屠、倭人等。九夷又分为畎夷、于夷、阳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等。“九”是言其多,实为许多东方族类相近的民族的统称。商代时的人方为商所灭,后来大部分淮夷小国均被鲁所灭。莱夷为齐所并。太昊就是远古东方地区夷族的一个大酋长。是伏羲第四代居陈(今河南睢阳县)。其后裔分支最著者,有任(今山东济宁市),宿(今山东东平市),须句(在今东平县境),颛臾(在今山东费县)等,均在洛水流域。少昊、舜、皋陶出自东夷,少昊的后裔著名的有郯氏、莒氏、莱夷等,以上均在今山东,商的远祖也是东夷。以后的淮夷、南夷、徐夷均为东夷南迁后之别称或其支系。传说蚩尤亦属东夷族远古时之首领,战败后,一部分被迫退居南方,留北方的曾建立过黎国,后亦被炎、黄两族消灭,被俘之民在两周时称“黎民”。汉时,又把西南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
东胡: 古族名。其先为玄夷、奚夷。又称山戎、北戎,因居匈奴以东而名。相传最早实名鲜卑,曾建无终国于屠何(徒河)城(今辽宁锦西西北)在燕赵之北,为燕之劲敌。春秋战国以来常常侵扰燕地,后为燕将秦开所破,活动在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西喇木伦河流域。秦末东胡日渐强盛,曾向匈奴要马,向阏氏要土地,后为匈奴冒(音mo)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在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一带的称鸟桓,退居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败尔盟大兴安岭东北或洮儿河之南)一带的称鲜卑。当时在东胡之侧还有林胡、楼烦、肸(音西),貊等族。赵武灵王和赵将李牧曾大破林胡、楼烦、灭烦、褴破东胡,东胡退却千余里、燕筑长城以御之。当时北方的匈奴尚未强盛起来,寇边之事尚不多见。
八。朱元璋论:朱元璋说:“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说明,明朝取代元朝是通常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朱元璋还下令编写《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并且沿用中国传统,进行“避讳”。《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 谁见过给日本天皇写过本纪?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黎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嘉靖11年(1532年)又在北京建立历代帝王庙,同样包括元朝的忽必烈。朱元璋始终把大漠和东北看作中国的版图,六次北伐,意图统一,而不是对外国的侵略。最后终于控制了东北。 以上都说明,朱元璋是承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的。
九。正统论: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文化民族区别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
十。***论:
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以及满族是明朝人的证据
有人对元朝的残暴不满,指责元朝杀戮太过。可哪个封建王朝不沾血腥的? 就连高喊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在武昌起义时对满族百姓进行***。我到要问一问对那些纠缠元朝残暴的人,难道汉族杀人也有特权么?下面是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
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广苗蒙能,围攻龙里,怀化、铜鼓诸地,天顺五年,大军深入苗疆,攻破几百余寨 ,焚毁三千家,斩首三千三百余人。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于把珠等起义失败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杀,五千五百个妇女被俘往他乡,万历年间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扬应龙之乱时,许多苗族、仡佬族横遭***,被迫逃走,战后幸存者仅“十之二”。为了“开边”,明王朝在黔东和贵阳、安顺等地大量安屯设堡,强使许多苗族人民迁居。(《邱北县志》第二册)
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折子,左一个“斩首一万”,右一个“斩首3000”很是洋洋得意啊。
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
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军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攻克了阿台的古埒城,屠城。还把人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常刚和父亲塔石误杀了。
国内的某个"历史专家"说元朝北方人口大量的减少,有人说哪个是蒙古人***造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哪个时期(~1350)发生了横扫欧亚大陆的黑死病。 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来看,14世纪的第两个二十五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摧毁了(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那些啮齿动物生活区的屏障,食物的短缺迫使它们与家鼠和人类接触,因而把动物流行病传给了人类。至1346年底,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城市中,人们都知道一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正在席卷东方。东方空气污浊,瘴气迷漫,生灵被毒死。
阿拉伯作家Ibn al-wardi亲历了Aleppo的黑死病并死于1349年。他叙述这场疾病是从“黑土地”上开始的。这一区域是中亚或蒙古,但不是中国。这场传染病在那里肆虐了15年。
Al-Maqrizi是Mamluk帝国时代著名的埃及作家,写了许多重要的关于中东黑死病的著作。尽管他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在他关于这场传染病起源的一些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告诉我们在疾病传到埃及之前,已在大汗的土地上肆虐。这一区域大概就是蒙古或北中国。按照Al-Maqrizi的说法,这些异教徒约有300多个部落,在夏天和冬天的放牧中,他们不明原因地死去:马匹、野兽和人皆死去。Khitai地区大雨滂沱,淹死动物和牲畜。Khitai这块地方,处于燕京(Yenking)和高丽(Korea)之间,变成了沙漠。三个月中,16个皇子死去了,大汗蒙古的战士也大量死去。直到国王(文宗?,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于上都)本自和他的儿子们也死于疾病。中国的人口在传染病侵袭下大量减少,印度也死亡了不少人口。
Michael W.Dols(1977): The Black Death In the Middle Eas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pp39-41..
总之,蒙古是否为和日本一样的侵略,主要看文化上继承。从这个角度上看,元朝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少数民族执政而已,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在元朝消亡,相反,元朝时代有了发展。
是的,华夏族,汉族前身,肯定是汉族的了,再说就那点蛮夷的血,能影响汉族吗。
是 当时南蛮北狄东夷西戎才是少数民族 其余地区的人 都可以叫汉人 也就是后来的汉族 周文王的祖先是和舜帝在一起的 所以当然属于汉人 后来他的爷爷因为总受到戎狄的骚扰 就迁到了岐山
汉人之称呼来源于汉朝,所以周文王是一些汉族人的祖先。但不能说周文王是汉人。因为那时候没有汉人这个称呼。
周文王时期根本还没有汉人这个概念。
孔子要是成了汉族,周文王是不是汉族
孔丘是华夏族,姬昌祖先来自中原,和商人是一个祖先,拥有同一个信仰,同一个语言文字,同一个习俗,孔丘祖先是商人,天是华夏族的传统信仰,商国之前是传说,缺少文字考证,商国祭祀文字中对商汤的一堆歌颂中就是没有灭夏,华夏两个字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开始这个民族存在时就有的,后来被用于民族称号,汉族又叫华夏族。
是的,华夏族,汉族前身,肯定是汉族的了,再说就那点蛮夷的血,能影响汉族吗。
科学的讲,他们都叫华夏族,那时候还没到汉朝呢。
是
谁是姬昌?
周文王,名昌,姬姓,周武王的父亲。文,是他死后的谥号(上古有号无谥。谥法为周人首创,即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前行事的善恶而给予的称号)。据《史记·周本纪》说,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虞仲(亦叫仲雍)、老三季历(也叫王季、公季)。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夫人叫太任。太任端庄贤惠,生下姬昌,聪明伶俐,不同凡响。据说,曾有过口衔丹书的赤雀落在小时候姬昌的门前,古人迷信,或者是周人对祖先的神化,便说这是姬昌有“圣瑞”。他当政的话,周人就能兴旺发达。所以古公亶父特别喜爱姬昌,明显地透露出要传位给他的意思。老大太伯,老二虞仲心领神会,为成全其父志,哥俩便不辞而别,逃到东南沿海的“荆蛮”
地区(今江苏苏州、无锡一带)。入乡随俗,断发文身,以适应江南水乡的生活习惯,在那里定居下来。古公亶父死,季历即位。季历死,传位给姬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
文章标题: 周文王姬昌是不是「中国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