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18 19:02: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世人都觉得,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杀兄弟,显得心狠手辣。既然如此,当初他为什么不一并把父亲李渊也杀掉呢?因为留着父亲,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一者,父亲是皇帝,权力很大。对他杀兄弟这件事,会不会很生气而给予打击,从而处理他?二者,李世民对皇位志在必得,他做出杀兄弟的事情后,李渊还会不会立他为太子?又会不会让位给他?
总之,一切都是未知数。反而,如果除掉父亲李渊,当皇帝的事情就完全落到实地了。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不那样做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又是皇帝,李世民如果杀李渊,那就是弑父弑君,不孝不忠,是千古罪人,他怎么敢那么做呢?但是,实际上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已经是弑父弑君,不孝不忠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建成是长兄,所谓“长兄为父”,杀兄相当于弑父。
还有,李建成又是东宫,其他皇子与东宫的关系,就相当于臣子和皇帝的关系。因此,杀掉东宫太子,也就相当于弑君。既然已经做出了不忠不孝的事情,再多一件,似乎也是无所谓的。那么,李世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我认为,李世民实际上已经做出了“弑父”的举动,只不过他后来发现,没有必要这么做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后,立刻让尉迟敬德前往临湖殿见李渊。要知道,当时尉迟敬德是穿着铠甲,手里拿着长毛,全身血淋淋进去的。我们必须要特别注意尉迟敬德的这种打扮。要知道,古代大臣见了皇帝,是绝对不敢穿铠甲拿武器的。
当年汉文帝的使者去见周勃,周勃因为害怕,穿上了铠甲。这事立刻被汉武帝揪出来,认为他是想造反。总之,见皇帝的使者都不准穿铠甲,何况是见皇帝。除了不准穿铠甲,更不准手拿武器。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时候,但凡朝堂上有一个人手里有武器,秦王也不会逃得那么狼狈。一个大臣如果有权力手拿武器,那将是朝廷给他极大的恩惠。
我们看《三国志》,里面写到了好多次包括曹操、司马懿之类的权臣,最后获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三种特殊的待遇。“剑履上殿”就是说可以腰挎宝剑,脚穿鞋进殿去见皇帝。可见,要获得多大恩惠的人,才能做这件事。还有,尉迟敬德身上血淋淋的,要知道,他身上的血,很大一部分是李元吉的血,因为李元吉是尉迟敬德亲手杀死的。
尉迟敬德身上溅着李渊儿子的血去见李渊,那对李渊将是多么大的震撼!总之,尉迟敬德所有的这些打扮,都是为了吓唬李渊。这其实只是李世民的第一步计划。李世民还有第二步、第三步计划。当尉迟敬德见到李渊以后,立刻对李渊说,外面太子和齐王造反,对您老人家不利,我是来保护您老人家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您老人家,您赶紧把兵权交给我吧。你要不交给我,别人拿到了兵权,事态就没办法控制了。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兵权是皇权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皇位最重要的保障。只有兵权在手,皇位才能安稳。如果兵权不在手,皇位就岌岌可危。
李世民在让尉迟敬德逼李渊交出皇权的时候,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因此,我认为当时李渊的步骤就是,先吓唬李渊,吓住他以后,再逼迫他交出兵权。如果他爽快地交出兵权,就以保护他为由,把他软禁起来。如果他不交出兵权,那么,尉迟敬德可能就会动武。好在李渊很配合,没说什么,就把兵权交给了尉迟敬德。这就是第二步。还有第三步。
第三步不是由尉迟敬德来完成的,是由萧瑀和陈叔达来完成的。当时李渊交出兵权后,只是伤心感慨道:“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于是,萧瑀和陈叔达便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就是说让把朝政大事交给李世民。
这两个人是不是已经被李世民事前收买了,我们没有根据,不能妄下结论。但是这两个人在玄武门之变后,其他朝中大臣都降了官,而这两个人不降反升,因此也不排除李世民曾收买过他们。如果当时李渊不同意,那么,尉迟敬德就在身边,他照样可以对李渊不利。不过,李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封李世民为太子,把朝中大事交给他处理。几天后,立刻禅位给他。总之,李世民安排的这几个细节,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登上帝位,如何评价他的行为?他是一个明君。历史上,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了他的兄弟,杀了他的兄弟,最后在政变中夺取了政权。这一事件一直是李世民受到批评的因素之一。但是,说李世民完全是一个营利动物也是错误的。李世民的政变夺取了政权,尽管有吸引权力的因素。但政变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自我保护。
随着李世民地位的不断提高。他和李建成王子之间矛盾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王室之间的权力斗争注定要失败。李世民不想成为最后倒下的倒霉蛋。所以他必须先开始。许多人指责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的玄武派政变杀死了他的政敌李建成。是的,李世民真的很残忍。它不仅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命令尉迟敬德强迫他的父亲将王位让给自己。像世界上这样的人为了权力而杀害兄弟、强迫父亲也是不寻常的,李世民对权力的痴迷肯定有一些因素。封建王朝的政变,包括唐初著名的“玄武门”,没有任何“公平正义”的字眼,这是政治的残酷。
以下讨论涉及历史记录,与戏剧和电视无关。然而,历史记录也是由获奖者撰写的,朋友们只能理解它。秦王集团士兵的铁血、铁拳、铁心获得了“国家玉玺”,虽然血变了!王储集团拯救君主的计划杂乱无章。虽然它依赖于后宫的帮助,但它缺乏致命的打击。它粗心大意,没有成功。开国皇帝的功勋;但这是这位失败的父亲的悲伤,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献上陵墓”;这很可悲。
唐朝历史上两件重大而著名的事件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和结果。唐太宗李世民一代皇帝精心谋划王位,在其强大将领的帮助下发起了第一次玄武派更迭,最后成功地杀死了他的兄弟,杀死了他的兄弟,迫使他的父亲投降并成功地登上了王位,唐朝中宗的儿子很悲惨。李崇君亲王受不了魏皇后和姐姐安乐公主的欺负,急忙发起了玄武派的改造,这是注定要失败的。不出所料,他在逃跑途中被手下杀死,并被父亲斩首。那个背信弃义的部长平静地去世了。
首先要指出的是,李世民是娶弟妹,而不是娶嫂,因为他娶的杨妃不是大哥太子李建成的王妃,而是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李世民不是不敢杀李渊,而是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他与隋炀帝不同,隋炀帝因为弑父而留下骂名(当然也有人认为隋文帝是病死的),隋文帝发现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之后大怒,派人召杨勇,明显是要废了杨广的太子之位,改立杨勇。
而杨广先发制人,与杨素联合杀死了隋文帝,显然杨广与隋文帝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非杀隋文帝不可。
第二,晋阳起兵的首功是李世民,李渊也曾经许诺让李世民当太子的,那么现在太子李建成死了,让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那就是顺理成章了。
第三,李渊其实也一直在犹豫,李世民有大功,而李建成是嫡长子,要是李建成能学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让给李世民的话,那么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但是李建成明显不肯。
而在太子与秦王之争中,李渊的这种犹豫,其实也是变相的在支持李世民了,因为李建成是太子,而秦王功劳大,对太子的位置已构成了威胁,李渊有点像在等两人分出胜负的意思,因为他也清楚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已是不可调和,必是你死我亡的结果。
而玄武门之变后,结果出来了,那么太子就必然是李世民了。
第四,玄武门之变,唐朝的军权就已落入李世民手里了,李渊知道,大臣们也都知道,李渊手上已无权了,对李世民构不上威胁了,而且李渊表示出很配合,所以李世民根本就不需要杀李渊。
而对于唐朝的大臣们来说,太子之争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结果,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想一想唐朝除了李世民还有哪个有作为的皇帝呢?根本就没有是不是,从李治开始唐朝就在一点点的衰败,在武则天掌权的时候唐朝也就是维持下去而已,后来的唐朝皇帝真是一届不如一届,所以我觉得李世民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过错,他的成功可以掩饰一切。
再说当年李渊明明答应过李世民,如果打仗打赢了就把皇位传给他,可惜当父亲的说话不算话,当兄弟的要谋杀自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事,杀兄弑父又能怎样,李世民曾经也被李建成跟李元吉伤害过啊,若不是有人通知,死掉的就是李世民了,我觉得李世民没有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是吗?最起码赢了的人是李世民,唐朝在李世民的手中越来越好。
嫂子这件事也不怪李世民,嫂子有情,李世民有意那就在一起了呗,李世民要的是嫂子背后的势力,并非这个人,如果不把嫂子放到后宫放到哪里,难道杀了吗?刚刚当上皇帝的李世民根本不能这么做,所以只能把嫂子弟妹都放到后宫中,其实就是为了让这些女人的家族放心而已,你们放心即使我兄弟死了,他们的妻子女儿我也不会动的,咱们还是亲人。他父亲李渊能当皇帝是因为有李世民,后期唐朝的繁华也因为李世民,人无完人,做点糊涂事,做点荒唐事很正常,李世民这个人还是值得我们称赞的,一生只爱长孙皇后一人,至情至爱,最后虽有动摇,但是至少把皇位传给了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治,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