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去兰州游玩,要提前了解哪些当地的风俗

时间: 2023-04-16 23:01: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去兰州游玩,要提前了解哪些当地的风俗

兰州的民风民俗

和其他地方一样,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一过腊月十六,人们就已开始忙着“办年货”,给孩子买套新衣是必不可少的,养猪的人家也已早早地请来村上的屠夫宰一只准备过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炒菜吃面饼“类似于千层饼”风俗,扫房子,街上的燃放鞭炮的声音慢慢多了起来。从二十八一直到三十,家家户户开始炸油饼子、蒸花卷、做肉,兰州人爱吃“糟肉”、“扣肘子”。兰州人把腊月三十,称之为“三十晚上”,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于是乎家家都想比其他人家贴的早。

如果碰巧对门两家同时在贴对联,也没有些许的尴尬,相视一笑,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在近乎相同的时间里同时贴好了对子。傍晚四、五点钟,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始包饺子,有些人家家族的人如果太多的话,包饺子一时忙不过来,就吃臊子面。这时家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大人此时已给他们换了过年的新衣,在院里无忧无虑地追逐嬉戏。到七点半左右,家里除了留下一人守屋,其余全部跟着大人,端着祭祀去村外开阔地去烧纸、祭奠先人。

完后回家,由长子陪父亲在院里“回土”,既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点上一枝香,烧些许黄纸,以示敬土地之意。平时开灯怕费电,但三十晚上每个房间的灯都必须的开着,寓意着出门在外的亲人也已回家。这些工作都作完后,全家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吃糖、瓜子,有说有笑地观看春节晚会。到凌晨钟响,大人就催促年长些的孩子出去担水,老兰州人认为大年初一的水最为金贵,这天的水不能用自家缸里的水,而要去村上公用的水房去挑水。挑的水越早,水就越金贵,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也越红火。

兰州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诞生,婴儿出生后必记生辰,旋即向娘家报喜,择吉日看月子。“看月子”就是月内选择吉日,娘家人带上营养食品或衣物等来看望姑娘和婴儿。婴儿一出生,月房门侧挂一筛子,上夹红纸,或在门帘上贴红纸、缝红布,1 个月内禁忌生人进出,这叫“忌门”。婴儿出生第3 天要洗浴,称“洗三”。满月时剃头,剃下的头发攒成小球妥善收藏。周岁时在幼儿面前放置书籍、笔、砚等物,让幼儿任意拿取,以预测未来的职业。满月、百日、周岁时, 邻舍都携薄礼恭贺,主人设席款待。

如果孩子常生病,或是爱哭闹,有闯姓的习俗,即天不亮要抱上孩子,提上茶水、馍馍到十字路口等待来人给孩子取名。给孩子取名者,吃喝后再将纽扣留下给孩于,有些孩子还将取名者拜成干爹或干妈,终生相认。如果闯姓时碰不见人,碰见什么就叫什么。如狗娃、牛牛、石头等。另外,也有向家神、方神、菩萨等神佛许愿保佑孩子的。男孩留发限期不剃,取名叫娘娘保、家神保等。到一定的年龄再杀羊献神佛、剃头,以示还愿。

·贺寿·

根据十二生肖将13 岁、25 岁、37 岁、49 岁、61 岁..依次定为寿期。49 岁以前不称“寿”,叫“本年”,贺寿叫“接本年”。姑娘订婚未嫁时,每至本年,未婚夫要为姑娘接本年,出嫁后由娘家人接本年。男子一般从37 岁开始由至亲晚辈来接本年。61 岁开始称“寿”。不论男女,每到寿期,亲友、邻居都来祝寿。年龄愈大,祝寿形式愈隆重。祝寿者献寿桃(桃形馍)、寿幛、寿联,亲友送布料、衣物,或金钱、佳肴。主人设酒宴招待。祝寿时主宾为上,陪客以左为正,右边为副。寿者披红上座,晚辈磕头拜寿。堂上设香案、摆寿桃、燃寿烛。

·盖房·

打庄盖房或盘槽设灶要事先选吉地,择吉日。竣工后,冬至前择吉日要“谢土”,即请阴阳道士判符、梦纸、诵经通说。 打庄安财门(庄院门)盖上房最讲究。立木上梁要选吉日良辰,亲友村邻帮工并挂红,贴喜联、放炮贺喜,主人设宴款待。安门立木都要在中梁上凿一小洞,内装五谷、金银珠玉,外包一块红布,俗叫“包梁红”。上梁时木匠在梁上来回走,口说吉语,然后撒下准备好的核桃、水果、面豆、大枣等食品,任众人争抢,表示财门或新房建成后,财路广通,子孙满堂。新灶盘好后要吃鸡,取其“吉利”之意。 建筑材料,木材用松木、白杨,忌讳用柳木、桦木。砌墙用土坯、草拌泥。60 年代以后改用石灰、水泥、砖瓦等。 给老人做棺材,有如盖房一样,也很讲究。一般年龄上60 岁,有条件者必准备棺材,俗称“寿材”。寿材完工后,亲邻放炮披红,贴喜联祝贺。已出嫁的姑娘在恭喜时,要往棺村里撒上核桃、面豆等食品,用新条帚扫一下,向外扔出食品,任人去抢。这种仪式俗称“扫材”。 迁居异地,居住新宅新房,亲友邻里都要贺喜,俗称“安房”。主人选吉日设宴待客。贺喜者赠喜联、喜幛、书画、镜框等物,放鞭炮祝贺。

·禁 忌·

旧时,兰州村村建庙宇,家家供神龛,有事先问神卜卦。逢天旱不雨和灾疾,必到神前祈祷或请僧道设坛诵经。平素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忌讳出嫁的姑娘死在娘家;重病或坐月子期间禁忌生人人室;客人来访刚出门,忌扫地、泼茶水;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更忌动刀、动扫帚和向外泼水;正月里忌剃头,认为对舅父不利;身死在异地者,尸体或棺柩不能进家院;非正常死亡者,不能入葬祖坟;空棺材进院,要棺尾在前,棺头在后倒着进。 擀面杖要在做棺材时一块儿做,如果是从外面买来的,不准从财门里入,要隔墙扔进去。

甘肃兰州的风土人情,特产,市花,是什么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民俗文化奇特的天然之地,并有小江南之称。甘肃风土人情当地民俗介绍:

皮筏

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

陇剧

是甘肃省一个新兴的地方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流传在甘肃环县环江地带的陇东道情。陇东道情产生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察。据老艺人的记忆,首先把道情曲调用于皮影演唱的,是环县耿湾的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1916年)。 陇剧是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经过继承、整理、发展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来的;而陇东道情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音乐上,它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其唱腔说唱性质较强,地方音乐语言特点浓郁;过门比较平整,没有多大变化;曲调高亢质朴,欢快明朗。陇剧使用的乐器也有较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扬琴、提琴和一些铜管、木管乐器,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

崆峒武术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三大武术流派。始祖于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其第十代掌派燕飞霞,曾在1956年北京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97年随中国武术团出国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和拂尘五项冠军。

太平鼓

兰州打太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传说明朝初年,徐达、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一举收复了兰州。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仍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不久逢元宵节,徐达想了个计策,命令部队制作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把兵器藏入鼓中,然后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永登城池。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徐达这次战役的胜利,把这种鼓取名为“太平鼓”。从此,兰州的太平鼓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流传。


兰州特产:苦水玫瑰、安宁白凤桃、皋兰软儿梨、榆中莲花菜、皋兰旱砂西瓜、皋兰红砂洋芋、兰州百合、榆中大白菜、榆中菜花、皋兰禾尚头小麦等


兰州的市花:玫瑰

请问兰州的食物风俗,节日风俗是什么呢?

兰州的传统美食包括牛肉面、羊肉泡馍、手抓饭、烤羊肉等,其中以牛肉面最为著名。牛肉面是兰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以鲜美的面条和清淡的汤汁为特色,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此外,兰州的糖葫芦、麻花、凉皮等小吃也备受推崇。
兰州的节日风俗也非常丰富多彩。春节期间,兰州市内的庙会活动非常盛行,人们会去拜祭神灵、观赏民间艺术表演、品尝各种小吃等。中秋节期间,人们则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玩泥菩萨等。此外,兰州还有一些特殊的传统节日,例如白玉观音诞、五龙争辉节等。
文章标题: 去兰州游玩,要提前了解哪些当地的风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518.html
文章标签:兰州  风俗  游玩  提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