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考古和文博的朋友们,那些考古学文化和遗址的定义你们真的都能背下来吗

时间: 2023-04-03 09:00: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考古和文博的朋友们,那些考古学文化和遗址的定义你们真的都能背下来吗

博物馆与文学。考古类别的问题。请求各位大哥大姐老师同学帮忙解答。我找了无数个地方。。都没人理我!!

自学考生无老师,遇到问题可能自己笨没找到求各位帮忙给个标准的。。。。。。。。。。别给百度百科的!会哭的!!!!!!!!rn rn 1。考古地层学有什么基本原理?rn rn rn 2.博物馆收藏原始记录有什么主要内容?rn rn rn 3金文的主要内容?rn 谢谢了。。求解在线等。如果有专家的不嫌烦闷的留给我个QQ。无限感激
1、基本原理:在考古发掘中,要依据层位,收集出土物,便不会造成年代的混乱。
土是一层一层的,各层的土质土色有差别。古代人类在某一个地点活动(如居住),而形成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和遗迹单位(如房址),是按时间先后,自下而上依次堆积而成的,也就是说下部层位的形成要早于上部层位。因此,下部层位中的出土物要早于上部层位中的出土物。
2、博物馆收藏原始记录主要内容:文物来源、发现时间、发现人、鉴定内容等。
3、金文的主要内容: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有哪些

  考古文化的命名原则以夏鼐先生的观点最有代表性,有关的详解如下:
  夏鼐“命名四原则”
  命名是人类的文化活动,也是科学活动,命名有文化法则,有科学法则。科学研究上的任何一种命名过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有一定的原则,不然的话,每个科学家都可以我行我素,以至于政出八门。当然由于科学总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命名规范在内的诸多研究方法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也会一步步完善。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产生前后不一致的矛盾。如天文学为发现的新星命名,有时是用发现者的名字,有时又用另外某一科学家的名字;生物学为新物种命名,有的用发现的地名,有的则用发现者的人名。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也有类似问题,命名原则也需要进行规范。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19世纪的考古学研究就已开始关注。考古学家为了区分一个地区处于前后不同发展阶段的考古遗存,采用最早发现这些不同发展阶段遗存的地点作为各个分期的名称。后来为了进一步区分同一地区时代不同和时代相近而内涵不同的考古遗存,产生了“考古学文化”的概念,过去用作分期名称的地名就很自然地变成了考古学文化的名称。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过程,如安特生将甘肃史前文化最初划分为六期,分别以最先发现的小地名命名为齐家期、仰韶期、马厂期、寺洼期、辛店期、沙井期,它们在后来多数都被中国考古学家改称为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夏鼐在指导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这样一个国际考古学界的惯例:考古学文化“大多数是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的遗迹的小地名为名”(注: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4期。)。这个办法最早是19世纪60
  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研究旧石器文化时开始采用的,实际上借用的是地质学上地史分期的命名办法。20世纪以后,这种命名方法被考古学家们普遍采用,中国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内的考古学文化就是这样命名的。
  中国考古学界对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的研究,实际上迟至本世纪50年代末才真正展开。1959年为了编写《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感到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夏鼐先生当时提出了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一些原则,并写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一文公开发表(注: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4期。),中国考古学界一直以他的意见作为指导,命名了一系列考古学文化。
  夏鼐先生当时提出了一个成熟的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的特征。根据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的说法,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特性的类型品。夏鼐先生特别强调一群的特征至少要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出现,而一群特征的类型品,却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东西,但它们的内涵须很明确,例如陶器,“必须是用某种质料以某种制法制成的某种(或某几种)形式的和某种(或某几种)纹饰的陶器”,不能是空泛的灰陶或彩陶之类。
  第二,同一类型的遗址最好发现不止一处。只有在较多的遗址发现同一特征的文化遗存,才能了解它的分布范围,认识到它的主要内容。
  第三,必须对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认识。同类遗存中至少有一处遗址做过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认识它的特征,认识构成这一文化的各种“元素”,不能仅依采集的少数材料匆促命名新文化。
  这便是学者们常说的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三原则”。由于夏鼐先生的提倡,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大体采纳了柴尔德的观点,是以一群具有明确特征、经常伴出的类型品作为区分考古学文化的标志。而最终命名的确定,正如夏鼐先生所说: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如何命名,似乎可以采用最通行的办法,便是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迹(不论是一个墓地或居住遗址)的小地名为名。”我们可以将这个说法归纳为下面的第四个命名条件:
  第四,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名命名。古文化遗址的命名,一般是用遗址所在的小地名,这实际规定了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确定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既要求是第一次发现的遗址,又要求是有典型代表性的遗址,面对几种选择时,定名要适当。
  如果加上这一条,“三原则”就成为了“四原则”。考古学界时常也采用以地区或流域命名、以特征遗物命名、以地名加前后缀命名、以族别命名等方法,而以“小地名命名”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
  安志敏先生他列举了以小地名命名、以地区或流域命名、以特征遗物命名、以地名加前后缀命名、以族别命名的几种方法,但并没有明确认定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一些具体原则。他也这样强调:“一个考古学文化包括有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某几种特定类型的住宅、墓葬、工具、陶器和装饰品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艺技术等”;“至少应对该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如果将这些话作为命名原则理解,与夏鼐先生的“四原则”精神应当是一致的。
第一,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的特征。根据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的说法,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特性的类型品。夏鼐先生特别强调一群的特征至少要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出现,而一群特征的类型品,却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东西,但它们的内涵须很明确,例如陶器,“必须是用某种质料以某种制法制成的某种(或某几种)形式的和某种(或某几种)纹饰的陶器”,不能是空泛的灰陶或彩陶之类。
第二,同一类型的遗址最好发现不止一处。只有在较多的遗址发现同一特征的文化遗存,才能了解它的分布范围,认识到它的主要内容。
第三,必须对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认识。同类遗存中至少有一处遗址做过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认识它的特征,认识构成这一文化的各种“元素”,不能仅依采集的少数材料匆促命名新文化。
这便是学者们常说的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三原则”。由于夏鼐先生的提倡,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大体采纳了柴尔德的观点,是以一群具有明确特征、经常伴出的类型品作为区分考古学文化的标志。而最终命名的确定,正如夏鼐先生所说: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如何命名,似乎可以采用最通行的办法,便是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迹(不论是一个墓地或居住遗址)的小地名为名。”我们可以将这个说法归纳为下面的第四个命名条件:
第四,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名命名。古文化遗址的命名,一般是用遗址所在的小地名,这实际规定了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确定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既要求是第一次发现的遗址,又要求是有典型代表性的遗址,面对几种选择时,定名要适当。
如果加上这一条,“三原则”就成为了“四原则”。考古学界时常也采用以地区或流域命名、以特征遗物命名、以地名加前后缀命名、以族别命名等方法,而以“小地名命名”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
搬运工
从文化意义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文化“定义”,“社会学”文化“定义”和“考古和文化研究的”文化“的概念,演绎的四个方面的检查的意义
总结如下:
中国文化的意义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本义的“力”和“武功”,指到博纳文明世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政治,思想,道德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文化”是指一般的知识,以及能力的语言,如“他是一个文明的人.”
2,定义“文化”的概念 -
是指那些超越本能的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各种文化活动,结果,“自然”的文化.
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 - 社会生活条件组,每组在整个人工环境,包括所有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生活的产品,产品往往是通过一代又一代.
一般情况下,“文化”是一个人的行为,修身养性.
文化是指从一国一组人,在社会学中,人的学习和创造性的方法,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通过几代人的传世来,学习和持续生活方式文化
4,考古学,文化研究,“文化”的概念来解释 - 在考古学,“文化”是指复杂的转移到故障的位置,相同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同样的工具,电器,相同的制造技术,文化认同,如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也被称为.
权威定义的文化 -
文化研究,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原始文化”被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掌握和接受广泛的全国意义任何其他复杂的技能和习惯.“这是学术的定义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遗存?

考古与遗产保护是两个独立的事物,两者是一种互为依托又互为制约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一直是考古文博学界重视的问题。本书稿就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出发,第一部分由各位工作在考古发掘最前线的考古专家从理论角度阐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从国内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案例出发,分析考古在遗产保护案例中的实际作用。

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分享?

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分享

1、 个人情况

我本科学的是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生报考的是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跨(跨学校、跨地区,专业并不算跨,因为安徽大学文博涉及到文保的东西还挺多的)、二战上岸。

2、 关于择校和择专业

我是2021年4月2日开始一战复习的。起初,关于择校和择专业都很草率,并没有过多的收集信息,属于随大众选手。对于我的专业来说,北京科技大学(211)是个很好的选择,专业发展前景很好、也很强(讲实话主要是看中了地区,选择北京是为了方便追星)。

所以,我很快就决定了要考北科大的科技史专业。这时候并没有关注该校的报录比情况(莫名地觉得我肯定能考上)。七月中旬,我看到自己一直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发了一篇推送,内容大概就是安徽大学文博系某实验室要招收文物保护技术的硕士研究生,然后我就给该实验室的老师发了邮件,老师也建议我考取他们实验室的研究生。通过搜集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报录比、录取分数、真题、参考书目,随后也听取了老师们、学长、学姐们的很多建议,反复斟酌,于是决定换学校、换专业了。做这个决定最重要的原因是该实验室的老师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感兴趣,并且想以它们作为我未来的职业方向。于是从2021年7月21起,正式复习,开始看书、看论文、整理笔记等等。

(1)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历年报录比如下:

(2)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改革情况:PS: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虽然是专硕,但是安徽大学文博专业考的是英语一。22考研,安徽大学有5名报考文博专业的学生优先调剂去了考古专业,其中包括最高分(421分)和几个较高分数,所以22考研安徽大学文博专业的最高分为415分。21考研,安徽大学有4名报考文博专业的学生优先调剂去了考古专业,分数排名是文博专业的1~4名,所以21考研安徽大学文博专业的最高分为404分。

安徽大学文博专业考的是政治(55分)、英语一(55分)、文博综合。考题从2021年开始有了改革,试卷不再区分文、理科答题板块,改为选做题,例如11道名词解释选做6道等。

3、 初试经验(我是二战上岸的,所以两年的学习方法会有所不同。)

经验总结

(1)英语

1)经历篇:

一战的时候,英语是从4月2日开始的,最初是先背单词(不背单词和红宝书同时刷,但红宝书不推荐,太多太杂了!),四月中旬开始听语法和长难句,老师推荐刘晓艳,她讲课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而且经常会以自己的经历来激励考研学子(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她废话很多哈哈哈,但我觉得还挺有趣的,顺便可以休息一下!)。在这期间,我用的是她的《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这本书,跟着课程,将习题全都做了,感觉自己的语法进步很大,基本所有的句子都能自己分析了。七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刷张剑的黄皮书,刚开始的时候错的特别多,心态爆炸,之后自己慢慢复盘,看黄皮书的解析,准确率慢慢上去了,但仍然达不到我的目标分数。之后又听了何凯文的阅读技巧,当时感觉有点用,但后来才发现并不适用于我,可能我一战英语没考好就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做题方法。新题型和完形填空都听了刘晓艳老师的课,感觉还不错!翻译没有练过。小作文听了一下刘晓艳老师的课,看了一下写作重点,觉得自己能写出来,然后就没有准备。大作文听了李晓艳的课,自己写了三个作文模板,然后将模板和潘潘老师的模板结合了一下,形成了我自己的模板。临考前留了三套题自己模拟,每次都是67左右,一直都没考到自己的目标分数。最后也因为21考研英语一过难,考场上没有稳住心态,所以没有考好,但也比校线高十来分。

二战的时候,从五月份开始就一直在刷不背单词,六月下旬到十月份,基本每天都会刷一篇真题,然后听一下唐迟的阅读讲解,开始可能觉得有点用,但效果也不大。之后又听了两节斌斌老师的课,不适合我。十月份开始做新题型,听了一下刘琦老师的课,但是好像对我用处也不大,或许是我一直都没有将自己的阅读解题思路转换过来。完形填空没有听课,直接自己做的,但是准确率还可以,一直都是8~9分左右。作文也没听课了,用的还是一战时候自己写的模板,然后就自己练,微信有一些作文批改小程序,可以免费批改。但是二战英语还是没考好,又考了一战那个分数(气死我了,因为22考研英语一真的不难,我考完还检查了一遍,感觉自己客观题全对,至少能考75分,结果啪啪啪打脸;另一方面也很丢人,因为22考研安徽大学文博专业的英语平均分是77,我拖后腿了!),可能是因为我没做总结,自己也没有接触过新题,还有就是过于自信了(因为四六级都过了,从小到大也一直觉得自己英语还凑合的,感谢考研让我认清了自己,我就是个英语渣渣!)。

2)经验篇

建议英语单词越早开始越好(可以早于四月份),刚开始先把所有的单词过两遍(截止时间到七月份),然后反复背核心词汇,真题里面不认识的单词一定要摘出来反复记。阅读可以七月份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定一定要把阅读的分数提上去!!!大家都说斌斌老师讲得不错,但是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新题型八月中旬开始,老师们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可以去听听刘琦的,但都很玄学,还是要自己多练习。作文可以十月份开始,一定要自己整理模板,老师推荐潘潘,自己可以在网上多积累一些语料,考场上可以随机应变,写出更加出彩的句子,让自己的作文更好!

PS:英语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一定要把错题和错误选项分析清楚,不要像我一样,觉得自己会了就不做了,不要过于自信,要对阅读保持敬畏之心!以上是我自己的复习安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英语复习计划。

(2)政治

1)经历篇

一战的时候,七月多随大众买了肖秀荣四件套,在哈哈哈哈中听完了徐涛老师的课,很敷衍地刷完了1000题,简直惨不忍睹,错了的题目就看一下答案,然后就是:哦,原来是这样!从来不会翻书,只是看了一遍答案,之后又刷了肖八,别人最低三十多,我二十多,我记得有一次,刷完第三套,我24分,我同桌38分,我立马哭出了声,我太拉了。被现实打醒,认真看了一遍徐涛的小黄书。之后又买了徐涛的押题,但是没时间复习了,一眼都没看,肖四是考前一周背的,只背了两套,还没背熟,我真的背不会政治,官言官语太难了!结果21考研,肖秀荣大题全压中了,然而我没背会,不会写,选择题也一塌糊涂,只考了64分。对不起,我是个辣鸡,我拖社会主义后腿了!

二战的时候,八月份听了一下徐涛老师的马原课,然后自己刷了一遍1000题,之后又二刷了1000题里面的重点部分,听了腿姐的技巧课,非常有用,强推!!!又刷了一下历年真题,把技巧带到真题里面自己体会。之后看了几遍腿姐的背诵手册(很适合我),又刷了肖四、肖八、徐六、腿四,基本把市面上那些考研政治主流老师的选择题都刷了两遍。大题背了肖四,四套都背了,但马原没压中,现场一边抄题目一边瞎编的,还有一个大题自己好像没记熟,答了一半没时间了,最后政治政治分数也还不错,我很满意。

2)经验篇

政治暑假就可以开始慢慢听课了(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得听,不要都听,个人建议只听马原部分就可以了,其他几部分自己看书),边听边刷1000题,错了的部分在书里面标注一下。然后听腿姐的技巧课(九月份),一定要听,特别适合我这种“政治盲”,把技巧用到之后的选择题刷题过程中,你的选择题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在这期间多翻翻腿姐的背诵手册,多看看肥肥的笔记(真的很好,条理清晰,很适合我这种政治懒人)。选择题(十一月份)建议把主流老师的题目都刷一下。大题的话(考前两周),腿姐和肖秀荣老师的可以都背背,腿姐这两年压的特备准!以上是我认为还不错的政治复习安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3)专业课(专业课才是王道,一定要多下功夫在专业课上!!!安徽大学文博的考试范围涉及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文物学、文化遗产这五块儿。)

1)经历篇

一战的时候,七月中旬换了学校和专业,下旬开始看书,八月中旬的时候基本把参考书目都过了一遍(只是看了一遍,在书上划了划线,内容啥也没记住),然后就买了复习资料,一边看复习资料,一边看论文,自己整理,作总结。八月底的时候开始背书的,边背边看论文边总结。九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做真题,不会的题目就查论文、看书,自己写答案。十月中旬的时候一轮背诵结束了,只是背过了而已,啥也没记住。之后又翻了一遍参考书目,这时候看比第一遍好多了,背过一遍笔记,至少知道重点是什么了。十月底又开始二轮背诵,在这期间,依然是边背边总结,反复背,一直持续到考前前三天,因为政治没背,就狂背政治,专业课没时间背了,到最后也没记熟,还因为英语考完心态没稳住,导致专业课也没考好,名词解释一塌糊涂,但是最后专业课分数还挺不错的(虽然可以更好)。其实现在看来,专业课主要是因为开始的时间晚了,整个复习时间都很仓促,而且自己本身对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这些都不熟悉,尤其是博物馆,太“哲学”了,书里面有些内容都看不太懂,论文也是。考古对我来说,就是太多太杂了,比如那么多考古学文化、瓷窑遗址、城址、考古学家我都混淆了。专业课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一味地背书真的不行!

二战的时候(我一战是复试被刷了,录取最低分是374分,所以安徽大学文博是从21考研开始卷的,不是22考研!),五月份在慕课上听了一下安徽大学文博系的老师讲的博物馆和考古的课,做了一下笔记。6~8月份我在实习,所以没怎么看书。七月份到八月底,我基本每天下班之后都会看一篇博物馆的论文,看的是严建强老师的《缪斯之声 博物馆展览理论探索》这本书里面收集的论文,然后自己作总结,提炼观点,将观点改成题目,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写答案。后续的文保复习也是这样的。九月份回家之后,刚开始的一周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也开始慢慢背书了,但是效率不大高,而且刚回家还有各种事情,正式复习是从九月中旬开始的,学了一周之后得肾结石了,又停下来了,后面一周时间只能站着看看书,所以就看了一遍参考书目。九月底才开始复习的,但是整个九月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干,至少我把一战用过的复习资料,还有实习期间自己总结的东西全都过了一遍。10月1号到12号又把这些东西都过了一遍,在这期间,重新分析了一遍真题。13~18号做了思维导图,每个版块都做了思维导图(我的思维导图是框架式的,并没有很细),10.20~11月5号照着思维过了一遍资料,真的很难!因为我之前都是先看一遍答案,划一下关键词,然后自己复述,基本很快就能记住了。

用思维导图背书,就是一个题目,一个框架,几个关键词,其他的都要自己联想,所以这轮背诵对我来说真的很难,差点放弃这种方法了,但是坚持下来之后,在下一轮的时候就很轻松了,有逻辑、有框架、有关键词,真的很好记!强推思维导图,一定要做!!!然后这种复习方法一直持续到考前三天,在这期间,我每次背累了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看论文,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总结答案,这种方法也很棒,因为不管是答真题还是自己出的题目,都能锻炼自己的答题思维,这样才能做到会答题。最后三天我把所有的复习资料看了一看,然后就上考场了,最后专业课还挺高的,但其实我专业课在考场上又出状况了,不然还能更好!这是我考完自己分析了一下题目,给自己的估分情况以及自己的目标分数:

2)经验篇

专业课越早开始越好(四月份),一定要好好看书,做笔记(截止时间到七月中旬),做思维导图(七到八月份),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同时一定要多看论文看总结(贯穿整个复习过程),这样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答题的过程中,引用一些论文中的观点,这样会让你的答案更加丰富、饱满。专业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方向和侧重点,不要复习偏了,反复背、反复记,多复盘(直至考完)。

考题分析

(1)题型

安徽大学文博考题从20考研开始就发生了变化,考生可自行选做题目。题型包括名词解释(11选6)、简答题(11选6)、论述题(5选3)。从近三年的考题来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书和论文里面基本都能找到答案,论述题很灵活,也比较难一些,基本都是跟着热点走的,所以一定要多看论文,多关注行业热点。

(2)参考书目

考古:陈虹《当代中国考古学》、项隆元《中国物质文明史》

博物馆:严建强《博物馆理论与实践》

文物保护: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或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文物学:李晓东《文物学》

文化遗产:都可以!

PS:一定要多看安徽大学文博系老师的论文,一定要多看多总结!!!

4、 复试经验

(1)进面及录取情况

21考研,安徽大学文博招生16人,因为考古学调剂的原因,最终录取了20人,27人进面,复试录取率1:1.35,进面最低分365分。

22考研,安徽大学文博招生14人,因为考古学调剂的原因,最终录取了19人,22人进面,复试录取率1:1.15,进面最低分370分。

(2)复试内容

1)英语自我介绍部分(难度系数三颗星)

准备好自我介绍,抠字眼,自我介绍中的每个点都要准备好,老师可能会根据自我介绍来提问,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发散。

2)个人陈述(难度系数一颗星)

自行准备好就可以了,这一趴不提问。

3) 专业课(难度系数五颗星)

抽题,这个看运气,抽到什么回答什么。具体要准备初试的内容、文博系各位老师的论文、行业热点等。

(3)复试特点

近三年都是线上复试,初试比重大(7:3),最终录取基本和初试排名不会差太多,除非复试表现过差。老师们都很好,很温柔,不要紧张,自信回答就好了!

5、 学姐忠告

第一,请不要为了逃避就业或者因为从众心理而考研,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考研动机,不然很难坚持下去。虽然现在都在追求高学历,就业形势也不好,但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考研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考研这条路它更需要的是内在驱动力,它会不断push你。 

第二,选一个适合自己且不压分的学校,把握好方向,好好努力,坚持下去,你必是硕!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规划,按部就班,每天完成目标任务就好了,不要贪多,不要跟别人比较,不要买太多资料,把已有的东西消化掉就可以了。

第四,做好查漏补缺和复盘。

第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老师们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样,出题肯定也很不一致,不要拿文博三大本来复习安徽大学文博,不然你的复习方向很可能就偏了!

第六,一定要有答题思路,总分总,框架式地按点作答,不要一股脑儿啥都往上写。

第七,一定一定要休息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以的话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去锻炼身体。不要一味地拉长学习时间,保证效率就好了。

以上是我的经验(避坑)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的复习规划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找到最适合、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事半功倍了!考研不易,希望你们都能坚定目标,好好努力,加油加油加油!

文章标题: 考古和文博的朋友们,那些考古学文化和遗址的定义你们真的都能背下来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7422.html
文章标签:考古学  都能  朋友们  遗址  考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