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熟知孙子兵法的韩信为什么会打背水一战

时间: 2023-03-27 14:00: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熟知孙子兵法的韩信为什么会打背水一战

为什么韩信的背水一战,能够大获成功?

韩信人称兵仙人,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背水一战,为何他能在背水一战中大获全胜?

因为在背水一战之前,韩信还做了很多其它的功课。所以才有信心背水一战。

先说说看韩信背水一战的情况吧。

首先是双方兵力十分悬殊,3万人和20万人对阵。不过我觉得至少韩信方面还有三万人,如果只有不到一万人,那么这样的背水一战真的是单方面被虐。所以,人数上面,让韩信还是有信心的。

再说敌军的指挥陈余,这个人非常的骄傲自大,而且做事情不喜欢转变,是一个十足的保守派。所以,对方将领的稍显无能,也给了韩信信心。

最后再说韩信的计策,兵分三路,诱敌出军营,然后扰乱对方军心,之后再努力围剿。

其实韩信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是缺一不可的。韩信这场战役打的是心理战。毕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摧毁对方的信心,和振奋自己队伍的军心是最重要的。而韩信恰好抓住了对方的弱点,所以才敢如此行事。要是换成别人,不一定能够成功。

当然了,韩信的三万兵马也是获胜的关键,因为三万人其实人数并不少,在古代,打仗的时候讲究阵法,三万人严阵以待对付军心混乱没有阵法的20万人,我觉得是没有特别大的问题的。

所以,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不可能被复刻的,他的前期准备其实非常多,并不是孤注一掷的打仗。

如果你是韩信,你觉得自己是否会有背水一战的魄力呢?

因为韩信在之前,就已经开始预谋这场战争,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才发起的这场战争,所以才会成功,主要是因为提前准备好了。
因为在开始韩信做了很多的策略,所以韩信有很大的信心能够大获全胜。
韩信背水一战的发动是对于自己对自己麾下军士们的心思把握的自信的体现,还有韩信对于敌军的各种情况经过长时间的追逃也已经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才会成功的。
因为韩信在背水一战之前做了很多的功课,所以才有信心做出背水一战这样有魄力的事情。

历史上,韩信的背水一战,不是因为背水而打赢的吗?

01

背水一战,是井陉之战里韩信用的战法,

韩信以3万人对战赵国20万,结果韩信大获全胜,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仗打完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孙子兵法》确实是这样记载了,但是就因为背着水,这仗就打赢了,似乎也太容易解释了吧。

毛爷爷说过,指挥战争是一门艺术。

如果大家真以为韩信就靠背水列阵打赢20万大军,那就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

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分析,韩信是怎么打赢的吧。

02

汉军和赵军,

两军之间,隔着一条大河

,如果当时赵王听取了手下李左车所言“半渡而击”,趁着汉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就出击攻打,那韩信必败无疑。

可惜赵王说“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好嘛,既然“半渡而击”手段不磊落,那么李左车再献计,“我去劫汉军粮草,大王深沟高垒,坚壁不战,我们是主场作战,人多粮食多,只要守住城门,就能拖死韩信大军。”

可惜赵王还是不采纳,他要和韩信打阵地战,痛痛快快地打赢那个未尝败绩韩信,打破韩信的不败神话。

正因为赵王的自大,给了韩信赢的机会,有机会了,就要抓住。

韩信的军事部署是这样的,兵分三路,2万大军先渡河,剩下的1万等交战后,再渡河,韩信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赵军“半渡而击”,毕竟谁都不知道赵王会不会改变主意,最后是两千奇兵埋伏于山林之中,这是整场战役关键中的关键。

韩信的2万大军渡河了,背水列阵,迎面是赵王的20万大军,两军开始冲锋厮杀,刚交战没多久,韩信就下令回撤,并要求所有士兵将手里的旗帜都扔掉,此时,

另外的1万大军已经渡过了河,严严实实、整整齐齐地列阵,就像是一堵墙,这堵墙,即堵住撤退的两万大军的退路,也给了这两万大军信心。

这个时候,

赵王的20万大军看到汉军败退,纷纷跑出大营去捡旗子

,这是战场的规定,胜利后,拿着敌方的旗子,就可以领赏。韩信也是鸡贼,扔下的旗子特别多,赵军士兵当然个个不甘落后去捡啦。

此时,

韩信同时做了两件事,一是,激励全军,“退无可退,大家何不奋勇杀敌”,3万汉军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一搏,另一是,给潜伏的两千奇兵信号,偷袭赵军大营,此时赵军大营已空,得手非常容易。

赵军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前有穷凶极恶的汉军,后也有不知数量多少的汉军,加上赵军忙着捡旗子,阵型早就没了,在前后夹击下,20万大军成了挨宰的两腿羊。

当然,两军的绝对数量还是悬殊的,哪怕汉军士气再高,也难以一当十,但是战场的地形,对于韩信来说又天赐良地。

战场发生在井陉,地形狭窄,无法发挥出人多优势,如果阵型大乱,人多反而是更糟糕,乱成一团,想重新组织都组织不了。

狭窄的井陉,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

背水列阵,只是打赢的其中一个条件,没有地形的配合,没有敌方愚蠢的行为,没有2千奇兵偷袭,没有另外一万大军给的信心,这场仗,再怎么背水,也赢不了。

韩信真名将也,充分利用了地形、完美地利用了敌我双方的心理,打赢了这力量悬殊的阵地战。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没有在战场上体现,那就是韩信治军:

后面渡河的1万汉军,没有看到前面2万大军撤退了,而停止渡河送死;

那佯装撤退的两万大军,也没有慌慌张张假逃变真逃;

那山上的两千奇兵,及时拿下赵军大营,没有任何迟疑;

最后是全军哪怕“陷于死地”时,也听从韩信的号令,奋勇杀敌。

这些都能说明韩信带兵厉害之处,所有兵将都准确无误地执行他的军事部署。

03

我这里详细复盘井陉之战,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不要被表面事情蒙蔽了,我们很容易相信一个抽象的金句,以为这条金句是真理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啥都没做,我怎么就有罪了?

“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不好意思,有时候正义真的会永远缺席。

“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小时候考试还没考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没做错事情,道啥歉。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什么鬼?我没事看深渊干嘛。

“所有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倒是和我说说多少钱啊。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从概率上说,先来的一定是明天,否则大家都不用出门了。

上面这些金句,大家都听过吧,很打动人,就像背水一战一样,从表面的意思,我们就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那如果我们去深究了,就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一回事。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才是我们认清事实真相的关键。

就像井陉之战,如果你想了解真相,就每个细节去分析,如果懒的话,就只说“背水一战”四个字吧,反正大部分人都这样认为。

别被所谓抽象的金句,夺走了我们思考的勇气。

韩信背水一战能赢,是靠的哪些因素呢?

中国历史上能用背水一战这种计谋取胜的,只有秦汉时期的韩信能够做到取胜,在后世的朝代中,敢用背水一战迎敌的将领都不多见,更别说用背水一战取胜了。

背水一战,简单地说就是背靠水源,正面迎敌,使用这种计谋是没有退路的,虽然目的是激发自己一方将士必死的奋战之心,只有击败敌人,才能生存下来,如果击不败敌人,那么自己一方不是被被敌人击败,就是被敌人赶到河中淹死,换句话说,背水一战是一个险计,取胜的难度大。

所以说,背水一战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会伤了自己,那么韩信为何能用背水一战这种计谋取胜,这是巧合,还是韩信的运气实在太好?

韩信兵棋推演

一、双方军队数量

韩信攻赵之战,其实是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河边列阵的1万汉军。

第二部分是埋伏在井陉山上的2000名汉军轻骑兵。

第三部分是韩信率领的主力汉军,人数约有2万,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营地。

人数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韩信的主力数量是多少,史书没有记载具体的数字,只说了数万,除去河边布阵的1万人和埋伏在山上的2000轻骑外,韩信的主力应该至少有2万人,当然这是估计,韩信的人数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就算2万人吧。

赵军的人数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说法是号称20万人,按照当时战争的习惯和司马迁的笔法来说,号称的人数往往是虚构的,比如司马迁写刘邦与项羽的军队时,就分别写出了实数和对外号称数量,当时刘邦只有10万,就号称20万,这里赵军号称20万,那么实数只有10万人,同时以赵国的实力来看,也只有10万兵力的实力。

韩信

也就是说背水一战(也叫井陉之战)大概率是韩信以3万人对战赵国陈馀的10万人,1:3的比例,韩信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

《史记高祖本纪》: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二、计谋

韩信所用的“背水一战”远远不止四个字能说得清的,这当中包括了太多的细节,既有史书中记载的细节,更有你我不知道的细节,背水一战只是表面所能看到的计谋,韩信能够取胜,还包括一系列的计中计,包括:诱敌深入、背水激励、拔旗易帜、两面夹击。

韩信以劣势兵力反而分兵三路,绝对是一招险棋,如果赵国同样兵分两路,强力进攻韩信的两路公开军队,隔开韩信的主力与河边列阵的1万军队汇合,韩信这场仗都难以取胜,可是陈馀并没有,而是在井陉口等待韩信主力交战。

赵军主帅 陈馀

1、诱敌深入之计

韩信和张耳是汉军的主帅和副帅,韩信为了让陈馀上当,不惜把自己和张耳当成诱饵,韩信本人与张耳亲自率领汉军主力攻打赵军,然后韩信败退,与河边列阵的一万汉军汇合,并且一路上丢弃各种财物和辎重,让赵国陈馀相信汉军是真的败了,从赵国主帅陈馀的角度来看,汉军的主帅是张耳和韩信,只要韩信和张耳在眼前,理论上陈馀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河边的汉军身上,事实上陈馀也是这么做的。

韩信只有把自己当成诱饵,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赵军,不仅仅是吸引赵军抢夺汉军财物,要知道赵军中如果谁能攻破汉军,杀了韩信或者张耳,那就是天大的功劳,可以一战封侯,所以汉军才会倾巢出动,财物再重要,对赵军来说,也没有韩信和张耳的首级重要,这也是韩信能够引诱陈馀上当的主要原因。

《史记淮阴侯列传》: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井陉之战(背水一战)

2、背水激励之计

当韩信的主力与河边的汉军汇合后,背后是河水,前面是敌人,对于士兵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顶住赵军的进攻,然后寄希望于山上埋伏的2000轻骑兵,韩信与张耳为所有士兵作出表率,主帅都在这里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们能不拼命吗?不拼命就是死,不被敌人砍死,也被河水淹死,这一招比用督战队强多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士兵潜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你如何激发了,韩信显然做到了,即使不能打败敌军,只要守住了河边的阵地也是胜利。

3、拔旗易帜之计

当赵军全部被河边的汉军和韩信、张耳吸引时,2000轻骑迅速寻找机会冲入空虚的赵军营地,韩信这招同样是险招,如果赵军营地有部分驻军的话,2000轻骑就没这么容易拿下赵军营地,可惜陈馀失算了,营地居然空虚,迅速被2000轻骑拿下。

4、两面夹击之计

两面夹击其实是一个心理战,赵军如果能稳住阵脚,并不会全军覆没,或者大败,营地被占让赵军士卒心理上大为震动,等于自己被汉军端了老巢,以为自己一方的将领都被俘虏,要知道前方士卒在打仗时,后方营地是指挥作战的将领驻守的,还包括一些文职人员和后勤人员,这些人如果被汉军俘虏,那对赵军士兵来说,绝对是绝望的心情,很自然地产生慌乱情绪,一慌乱就败逃,一败逃就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胜负。

井陉之战

战场上的胜负,很多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导致的,只要士兵产生慌乱,那是极难阻止的了,要知道十万大军的指挥本来就是一件系统的工程,只要一小撮士兵乱了,就会像传染病一样传遍整个军队,军官根本无法阻止,这就叫兵败如山倒,一旦乱了,军队数量再多也是失败。

三、情报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知道韩信的情报工作做得好,但历史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原本李左车给陈馀建议派出一支军队攻击韩信的后方及运输队,陈馀拒绝了,然后这个情报被韩信知道了,请问韩信是怎么知道敌方这种秘密情报的?李左车是赵国高级将领,陈馀是赵国主帅,这种赵国最高机密的情报,韩信都知道,原因是什么?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陈馀军中有奸细向韩信报告了情报,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张耳,因为张耳当过相当长时间的赵国丞相,曾经多年与陈馀共事,对赵国的了解都不比陈馀少多少,张耳在赵国多年,肯定有亲信或者对赵国某些将领很熟悉,通过派人做情报工作,或金钱收买,或私下情感联络,收买了赵国高级将领才能得到这个情报。

否则,韩信怎么可能得到陈馀没有接受李左耳这种最高机密的情报?当时又没有窃听器,只能靠人传人,韩信的派出的情报人员能潜入陈馀的军帐偷听吗?不可能,这只能是赵军内部出了奸细。

李左车

四、对手

在冷兵器时代,想要了解一个人,尤其是战场上的对手,只能根据这个人的以往战绩来判断,韩信想要打败陈馀,肯定也是多方面打听陈馀,韩信手中有一张王牌,就是张耳,张耳与陈馀是莫逆之交,两个人原本是关系非常好的,因为巨鹿之战闹翻了,张耳怪陈馀没有来救自己,陈馀当时兵微势单,也不敢救 ,否则就是自己战死,所以两人闹翻了。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所有来自陈馀的情报,基本上都是张耳提供给韩信的,对于对手陈馀的情况,韩信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包括陈馀的性格、能力、行事风格,张耳全部告诉了韩信,韩信原本就注重分析对手,现在又有张耳提供了这么详细的情况,所以韩信对陈馀很有把握,但是反过来,陈馀则是完全不了解韩信,韩信到这个时候也只是刚刚攻破了魏国,陈馀知道的就这么多。

韩信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韩信做到了,可陈馀完全不了解韩信,落入了韩信一系列的计谋当中,可以这么说,井陉之战的一系列计谋就是韩信量身为陈馀定做的,正是因为对陈馀的足够了解,所以韩信敢用险招,敢用背水一战,敢以劣势兵力分兵迎战,敢以自身作诱饵,并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陈馀这个对手并不强,也是韩信最终能取胜的原因之一,如果李左车是主帅, 那么韩信将无法取胜,这就是对比,所以韩信能取胜,其实还是有一点点运气成分在内的,当然运气比例很小。除此之外,陈馀也犯了一系列的错误,比如轻敌,面对韩信在河边布阵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为何如此?再比如情报工作极差,连韩信的2000伏兵都没有发现。

表面上看韩信的背水一战赢得很轻松,毫无悬念,实际在整个执行地过程中,韩信也是危机重重,稍有不慎,也会全盘皆输的,但韩信不愧是兵仙,对战争的控制能力和安排能力极强,把握了战争的节奏,最终以数万劣势兵力战胜了三倍以上的赵军。

韩信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计谋连贯得当,二是情报工作做得好,三是对手能力较弱,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韩信取胜的原因更有私下不断地计算、揣摩、兵棋推演、全方面思考,才让世人看到了兵仙的用兵如神。

靠的是战士绝对的求生信念以及韩信的鼓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不能够赢就只能死,而韩信激发了士兵求生的欲望以及胜利的这种决心,所以背水一战能赢。
靠的是他的手下很有能力,他的手下浴血奋战,拼死一搏,赢过了敌方。
韩信背水一战,我认为他靠的是那种勇气,那永不服输。自己一定能行。可以打胜这场仗,那种对国家热爱,那种对人民爱护,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靠的是幸运和险中求胜,靠的是对方陈余的轻敌之心,还有是对己方人员的精密配合,还有接战后对方迅速瓦解的士气。

凭借背水一战成了兵仙的韩信,胜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靠的是什么?

公元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主帅为传言很牛的韩信,赵军主帅为有点实力但谁都不服的陈余。

人言韩信打仗很有一套,连旧秦名将章邯都栽他小子手里,陈余抱着打假的心态决心准备会一会韩信。而且韩信此时只有区区三万人马,陈余拥兵超十万,还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自家地盘上打,陈余自信满满的要削韩信。

韩信说实在的也有点慌,要知道赵国以前是出了名的军事强国,胡服骑射后赵国的骑兵天下无双,战国四大名将中廉颇、李牧都是出了名的猛,现在陈余还有一个部下李左车更是文武兼备,明显要比之前打魏国、代国时压力大的多。

只是可惜啊,赵国虽然有实力,但统帅陈余却是个神坑。

尽管陈余也算一方诸侯,但并没有多耀眼的战绩,凭借资历老再加上读过几本兵书,也混上了光鲜亮丽的社会地位。但不幸的是,陈余的性格有缺陷,过于高傲自以为是。更不幸的是,他的这个致命缺陷被对手韩信拿捏得死死的,这是他在背水一战中失败身亡的主因。

按照传统井陉之战赵军的失败主因,大多数都被归咎为汉军背水一战觉醒后英勇的以一敌十,这明显有主观夸大之嫌。与其神话汉军,还不如说是韩信心理战和情报战的功劳。

整体来看,井陉之战的转折点的确是在背水之战,韩信故意置兵于水畔,其意并不在于激励士气,而是麻痹陈余,为出奇兵做铺垫。

韩信摆出一副不懂用兵常识的姿态,让陈余敢于放下顾虑,尽出大营主力追杀,从而给汉军创造了突袭赵军大营的机会,赵军也恰恰是丢掉了大营,被汉军插上了旗帜,所以天下大乱,纷纷溃逃。通过这种方式以少胜多成功的历史战例有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淝水之战也是同样的道理,前秦拥兵百万一样被东晋八万人马制造混乱后掩杀,导致连锁崩溃。

估计陈余到临死,都没搞懂韩信的这一波骚操作。

人多势众,既是兵力强大的优势,也暴露出了许多弱点,缺乏协同性,太容易自乱阵脚,缺乏机动性,太多可以趁虚而入的漏洞。

言归正传,当然,井陉之战归根到底,还在于双方主帅的水平差距较大,陈余被韩信严重降维打击,陈余如何排兵布阵、什么进军路线、包括心理状况都被韩信吃得透透的。

名将之所以是名将,其实并不在于斩杀了多少敌军,而是能够站在全局视角推演出战争的发展趋势,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对手的心理情况,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韩信无疑是个成功的名将。

背水一战的韩信,他胜利背后的真相是,他是一名非常善于用兵的将才,而且他当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刘邦曾向他增兵三万,并派张耳作为韩信的助手,他出谋划策,协助其出军打仗;韩信背水一战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力,善于用兵的才能,其他政权的介入帮助。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懂得用兵之术的人,所以才可以把握机会,才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靠的是对士兵的了解,靠的是对人性的了解。
胜利背后的真相就是,当时对方的军队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内部矛盾,缺乏作战的经验,但是韩信在指挥的时候,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也有很多的补充,靠的就是后方比较稳定。
文章标题: 熟知孙子兵法的韩信为什么会打背水一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859.html
文章标签:孙子兵法  熟知  一战  韩信  会打背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