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3 19: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相信很多人了解历史的人,都觉得当时刘邦杀害韩信是错误的,但是这到底是对谁错,我们也不知道,按理说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江山,刘邦应该好好对他,让他升官发财,但是刘邦却把他给杀了。在很多人的眼里刘邦这样做是非常不厚道的。
自韩信死后,直到如今,仍然有很多人在分析韩信必死之真正缘由!比如韩信功高盖主,比如刘邦对子女的担心等等,然而上述以及诸多看法,总是会掺杂着一些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听着很有道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800多年以后,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在面对自己的大臣尉迟恭的时候,他想到了韩信。尉迟恭本是一介武夫,跟着李世民一路打天下,保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尉迟恭是李世民的功臣,虽然没有到功高盖主的地步,但是尉迟恭确实仗着自己功臣的身份有点飘了。
一次宴席上,只因自己的坐席位于靠后,便当着李世民的面揍了皇亲李道宗。李道宗的功绩有大破吐谷浑,击灭薛延陀,随征高句丽,这也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武将,只不过他的功绩大多数没在李世民时期。
权力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中有很多的开国皇帝,同时在这些皇帝身边也跟随着一大批的开国大将,但很多的皇帝都在建国之后都非常的害怕这些开国将军,所以这些开国大将的下场都非常的悲惨,但是李世民这个皇帝却不同。他不仅善待了这些大将,还给他们建立了凌烟阁,把这些大将都供奉在凌烟阁当中。但我们都知道你是名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也是为了收买人心,制约一下当时的各方势力,同时他也给天下的人们传达了一个理念,那就是跟着我李世民,只要你有功,那么荣华富贵什么的一样都不会少给你。不过李世民这个皇帝确实非常的开明。
李世民通过刘邦杀韩信这件事也警戒我们,在领导面前,一定要谨小慎微,低调行事,就算自己有点小心思也不要表现出来,领导有时候看在眼里只是不想说罢了,更不能居功自夸,目中无人,职场上,此种表现很快就会被炒鱿鱼.
身份决定言行。皇帝跟皇帝之间,属于同一个朋友圈,是最有身份的人,这些人的言行,绝对比咱寻常百姓要深刻或锐利。比如刘邦在得知韩信求封王时的第一反应,就相当锐利,因为一叶知秋,所以明白韩信这是一种试探。即,我这么大功劳了,你刘邦咋表示啊?而李世民却上升到了一种深刻,即,拿此事敲打尉迟恭,以理服人。效果却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需要。而民间的看法却没有这么多顾及,只一句话,飞鸟尽弓箭藏,看看人家张良……完全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味道。
而尉迟恭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低调做人,倒也换来了平静,所以,尉迟恭他开始竭力克制自己的行为,并且深居简出,再也不管理军国大事,之后,在家中病逝,足足活了74岁,而他死后,还是陪葬昭陵,这种待遇还是十分崇高的,所以,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是不无道理的
由此来看刘邦杀韩信的动机与朱元璋并不一样,朱元璋杀功臣时为了江山而杀,刘邦杀韩信并不是因为功高盖主,而是因为他不识时务、耍心机。想当初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韩信却为了得到齐王的名号不去支援刘邦,事后刘邦便许诺韩信“齐王之位”。“五不死”才换来了韩信的助力,试想一下这样给刘邦耍心眼他能不记恨你吗?由此看来李世民不杀尉迟恭是因为他选择了妥协,而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他在一直耍心机,刘邦为何一定要杀韩信,800多年后李世民给出了答案,原来如此。
韩信之所以会从楚王变成淮阴侯,主要是因为他受到了刘邦的忌惮。刘邦认为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担心他会谋反,所以才会夺去其兵权,让后将他降为淮阴侯。
这件事情发生在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建立大汉王朝的第一功臣不应该是萧何,而应该是韩信。可是刘邦跟萧何的私人交情比价好,而且他并不信任韩信,所以才会将第一功臣的名分给了萧何。由于韩信手握重兵又曾经打了很多胜仗,所以他在军中和朝中的威望非常高。
有一次,刘邦和韩信一起喝酒。刘邦问韩信,自己到底可以带多少兵马,韩信表示以刘邦的能力,他最多可以带10万兵马,再多就要出乱子了。刘邦紧接着又问对方可以带领多少兵马,这时候韩信自信地表示“多多益善耳”。虽然韩信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可是刘邦听了以后心里非常不受用。我们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来,韩信虽然有能力,但是他的情商太低。他只适合在战场混,不适合在官场混。
随着王朝的建立,刘邦越来越担心韩信会造反,于是他就假装到楚国视察,毫无防备的韩信亲自去迎接刘邦,而刘邦就趁着这个时机夺了韩信的兵权将他带回了京城。不仅如此,刘邦还削去了韩信楚王的封号,将其改封为了淮阴侯。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被刘邦监视起来,他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就这样,韩信在京城生活了几年的时间。后来吕后趁着刘邦不在京城的时候,让韩信的恩人萧何将其骗到了皇宫里面,然后在密室里面将韩信杀害,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这也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的由来。
说刘邦是流氓的人,我觉得完全是脱离了历史,看待历史人物,一定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待,相反,你会觉得,刘邦不仅不是流氓,反而是天生的领导者,中国历史上领导力比刘邦强的人寥寥无几。别的不说,两个千年一遇的兵仙韩信和战神项羽,都败在刘邦手下,这难道不是刘邦能力超强的证明吗?
如果你说刘邦是用流氓的手段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我只能说,你是在用现在的道德水准去衡量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中国文化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中国文化有同情弱者的传统,同时又有成王败寇的说法,项羽和韩信到最后都是失败者,所以一直被人同情,就说刘邦是靠耍流氓而取胜的,而刘邦作为一个胜利者,原本应该是得到弘扬的,却被说成耍流氓。
就说刘邦击败项羽的过程吧,就一直被人说成耍流氓。刘邦与项羽对战,没有赢过一次,每次都是失败,从第一次的彭城之战开始,刘邦的56万大军,就被项羽的3万精骑打得满地找牙,3万把56万打得全军覆没,这项羽在军事得比刘邦强多少倍啊!接着是荥阳之战和成皋之战,刘邦两次被项羽打成光杆司令,最后双方打得精疲力尽,甚至项羽都想用刘邦的父亲和老婆性命来威胁刘邦,可是刘邦哪能受威胁啊?这个时候,刘邦所谓的流氓习性就出来了,毫不在乎父亲和老婆的性命,搞得项羽都没有办法了。
其实这并不是流氓,而是政治家的本性,刘邦作为一个天才的政治家,懂得自已想要什么,目的是什么?如果轻易就能被项羽威胁到,那么最后夺取天下的就不会是刘邦了,刘邦这叫成大事不拘小节,你也可以理解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后刘邦与项羽议和罢兵,项羽就撤军回楚国了,刘邦也准备回关中了,这个时候刘邦就开始耍流氓了,在张良的建议下,立即撕毁刚刚签订的协议,向项羽发动进攻,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刘邦是流氓的铁证之一。
实际上刘邦这么做是张良的建议,总没人说张良是流氓吧,张良是看出了刘邦此时进攻的取胜的良机,项羽之所以议和,是因为粮草缺乏,兵员疲惫,而且项羽的楚国地盘越来越小,刘邦本部却粮食充足,有稳定的大后方,已经对项羽形成了战略包围。正所谓兵不厌,只要能取得战争胜利的谋略,就应该去做,刘邦只不过做了正确的事,怎么能被说成流氓呢?
刘邦在击败项羽的过程还有一些所谓的流氓行为,比如彭城之战逃跑时将自已的亲生儿女赶下车丢弃,被车夫夏侯婴抱起,反复两次,刘邦都想杀了夏侯婴,但最终还是让自已儿女上车一起逃。这件事成为刘邦最流氓的铁证,确实从道德来讲,刘邦这事做的一点也没有道德,做得太不厚道了,逃命时连自已亲生儿女都不要,这样的人心得有多黑啊!不过从成王败寇的角度来讲,这种人才能成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还有更早时发生的鸿门宴,刘邦为了麻痹项羽,身为一方势力之主,宁愿在项羽面前装孙子,示弱,忍辱负重,你说这样的“流氓”不成功,谁还能成功呢?而刘邦对付韩信的手段,则被更多的人认为是流氓。韩信是刘邦军中最能打仗的天才,刘邦的天下,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在联合天下所有势力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立即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并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这还没完,刘邦对韩信仍然很讳忌,当有人告韩信谋反时,刘邦立即找到机会,下诏让韩信到云梦泽相见,当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来向刘邦表忠心时,刘邦却下令手下士兵绑了韩信,自此韩信就失去自由。先是被贬为淮阴侯,之后被软禁在京城,最后被吕后联合萧何骗到长乐宫钟室中直接杀害,并诛灭三族。
很多人认为刘邦此举是流氓,人家韩信为你辛苦打下江山,刘邦却以怨报恩,这完全是不懂政治,个人觉得刘邦做的没错。韩信的功劳确实是巨大,但是韩信也不能忘记,没有刘邦给你机会,给你平台,给你兵马,保你后勤,你韩信有机会建功立业吗?这就像你给老板打工,你很有能力,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最后跟老板要股份,老板表面答应你了,最后还是将你赶走了,有时候定位很重要,韩信将自已定位定得过高,最后招来杀身之祸,韩信的死,刘邦固然有责任,但是韩信本人也有责任。
刘邦的流氓之处还表现在对待儒生的态度上,刘邦第一次见郦食其时,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郦食其一见很用言语刺激刘邦,刘邦听后反而很客气,立即停止洗脚,穿戴整齐,请郦食其上座,说明刘邦表面流氓,内心聪明,知道对待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这是人才不断的流向刘邦的原因。刘邦还有一件事,是关于周昌的,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周昌来了,刘邦当时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没有丝毫责备周昌。
这是流氓吗,刘邦最多也就是行为不检点,还有刘邦喜欢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这也是行为不检点,毕竟刘邦是从底层社会爬起来当皇帝的,但刘邦懂得如何对待正直的大臣,懂得如何分辨忠奸。刘邦很多所谓的流氓行为,只不过是刘邦表面的行为或者特殊环境下的表现,刘邦是一个标准的政治人物,他有着笼络人心的魅力、识别人才的能力、专业用人的魄力,是中国历史上领导力最强的皇帝。
楚汉时期的名将韩信,在刘邦获得最终胜利后,便将之处死。对于韩信的死直到现在也存在很多争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件事的可能的原因。
首先,第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刘邦担心异性王侯会对自身的政权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这些异性王侯当中,最有能力也就是对自身威胁性最大的就是韩信了。并且,在早先的一件事情当中,刘邦就已经对其有不满之意。
当时刘邦派韩信领兵攻打齐国,但韩信在打败齐国后却自立为假齐王,称王后才写信告诉刘邦。而当时刘邦与项羽正在荥阳艰难对峙,韩信挑这个时间找刘邦要封王,让刘邦感受到自己受了威胁。虽然结果是刘邦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但刘邦心里极为不爽。可以说这件事已经为韩信的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其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过。当时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人时,韩信回到数千而已,但却说自己领兵越多越好。这时刘邦就感觉如果韩信反叛的话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威胁,但碍于当时的形势无法对其下手而已。换句话说就是韩信的所作所为已经产生了功高盖主的影响,但韩信自己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另外,垓下决战前夕,刘邦约韩信南下合围楚军。可韩信没有按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后遭到楚军反击,结果大败而归。之前的封王事件已让刘邦对韩信愤恨不已,这次韩信没如约出兵就更加坚定了刘邦的杀心。
真正让刘邦狠下杀心的就是在贬韩信为楚王后,韩信不满自身的现状,与其他人密谋造反,但却被人泄露计划,被吕后和萧何抢先骗入宫中斩杀所以,韩信的死也并不是无辜的。最后悲惨的结局与自身性格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一、韩信之死
韩信是被吕后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中。
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二、刘邦杀韩信可以归结以下几个原因:
1、要寻找最初的源头,恐怕就是韩信主动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一事了。汉四年(前203),韩信平定齐国后,内心开始膨胀起来,因此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广武军前与项羽对峙的刘邦手头,请刘邦封自己一个假齐王。
刘邦后来封了他真齐王,不过,那时刘邦心里已经对韩信很不爽。这一不爽,直接导致了后来改封楚王的结果,齐地靠北,不易掌控,楚居中原,四面都有诸侯,韩信如果真得造反,还有镇压余地。刘邦已经起了戒心。
2、直接导致刘邦动杀机,应该是韩信收留钟离眛一事。在刘邦打败项羽、全力搜捕项羽残余的过程当中,韩信却鬼使神差地偷偷收留了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这给了刘邦打算杀害韩信的最大理由,你韩信是想里通外国、还是图谋造反。
任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和担心。于是,他用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将韩信捕至洛阳,当时就准备杀的,经大夫田肯劝说,才暂缓下手。作为皇后的吕雉,对刘邦已动杀机这一点,当然再清楚不过的了。
3、而致死的根本原因,不在韩信,而在刘邦的疑心,韩信功劳太大,名声太响,威望如日中天,刘邦自然忌惮。同时,韩信又不拘小节,任性率真,对刘邦形成了压力。可以说,韩信在世一天,刘邦就多一块心病,时时感到潜在的威胁。
扩展资料: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韩信是西汉的头号功臣,很多小伙伴认为刘邦杀韩信是因为是韩信功高盖主,笔者不这么认为,韩信的悲剧是他自己作的。
韩信功绩显著,他采用暗渡陈仓之策帮助刘邦夺回关中之地。彭城之战刘邦惨败后,诸侯纷纷叛汉归楚,于是刘邦派韩信率军平息叛乱,韩信灭魏后,刘邦抽走他的精兵,留给韩信3万老弱残兵,命他继续平息代国和赵国之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韩信竟然用3万人马战胜赵国20万大军。赵国灭亡后,刘邦再次抽走韩信的精兵,韩信迫不得已临时征招士兵,将招来的士兵在几天之内,训练成精兵,韩信率领这支军队灭齐,齐国灭亡后,直接威胁到项羽的老巢彭城。
刘邦能够在荥阳与项羽对抗长达2年多,多亏有韩信不断给刘邦训练精兵,刘邦才能坚守荥阳。那么韩信都做了什么事,最终落得被灭三族的下场呢?
一、要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最终埋下厄运的种子刘邦派韩信灭齐的同时,又派郦食其去说降齐国,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笔者认为刘邦怕韩信的势力越来越大,想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齐国。但是刘邦打心里还是希望灭齐的,灭齐跟降齐区别可大了,灭齐是将齐国的军队全部打垮,降齐的话,齐国的军队仍然保留。
当韩信的军队在去往齐国的途中,听说郦食其已经说降齐国,韩信准备撤军,但是他听了手下谋士蒯通的建议,想自己立功,以刘邦没有下达终止灭齐令为由,继续攻打齐国,齐王田广一气之下将郦食其烹了。
韩信灭齐后,让刘邦更加不放心了,但是并没有动了刘邦杀韩信的念头。让刘邦最为气愤的是,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得很惨,一直希望韩信灭齐后,能够派兵增援。这很正常,韩信本来就是刘邦手下的一名大将,他理所当然的认为韩信会来解救他。
可是,刘邦等来的是韩信的一封求封信,而不是援兵,这会儿刘邦可气坏了,破口大骂,但是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他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封韩信为齐王。
二、韩信迟迟不出兵,惹来杀身之祸韩信灭齐后,手上有30万军队,项羽有10万,刘邦有20万,而且韩、刘是一家,项羽迫于压力答应与刘邦议和,协议达成后,项羽便挥师东归,结果刘邦出尔反尔撕毁合约,立即追击项羽,与项羽大战于固陵。刘邦虽然有20万军队,还是打不过项羽,被项羽打得龟缩在固陵城内不敢迎战。
这个时候刘邦彻底火了,他先前跟韩信已经商量好了,韩信也答应参战,结果刘邦一个人影也没看见,他便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可是楚汉一流的谋士,他对刘邦说:“韩信只不过想做诸侯王,还有多要些封地。”随后,刘邦向韩信承诺,只要他愿意参战,他便将陈郡以东一直到海边的领土封给韩信,韩信听后非常果断的出兵。
这一次刘邦并没有像上次韩信求封那样大骂韩信,反而很冷静,俗话说当一个人骂你,其实他对你还抱有希望,如果不骂了,就代表他对你彻底失望了。经过这次韩信用行动来表达要求加封之后,韩信在刘邦心理的位置直线下降,他认为韩信就是一个市井小人。
三、韩信谋反被杀刘邦歼灭项羽集团后,立即夺走韩信的兵权,将韩信封为楚王,韩信本来是楚国人,刘邦这样做还算厚道让韩信衣锦还乡。就在韩信做楚王的第二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韩信慌乱之下干了一件蠢事,韩信知道刘邦恨钟离眜,钟离眜曾经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后便投靠了韩信,韩信将钟离眜的头砍下来讨好刘邦。钟离眜临死前大骂韩信是小人。
钟离眜死后,刘邦认为韩信就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更加不信任他,随即逮捕韩信。由于证据不足,刘邦也不想建国初期证据不足就残杀功臣,于是将韩信降为淮阴侯,让他暂时留在京城。
后来韩信引诱陈豨反汉,自己准备将京城内的罪犯释放,攻打皇宫,杀吕后,却不料被人出卖,吕后将韩信骗到长乐宫杀害,灭三族。
韩信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但是他一点都不懂政治,他不明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政治潜规则,虽然刘邦最初答应过他给他封地,但是你只能等着刘邦给你封,不能伸手要。这点上,张良就很聪明,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外。刘邦称帝后,张良整天练功,不管事,所以刘邦一直很信任他,一直叫他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在古代称呼一个人的字,有尊敬之意。
所以韩信以市井小人之心对待主子,却又希望主子以君子之心厚待自己,怎么可能呢。
韩信在打仗方面很厉害,但是政治头脑缺乏,在帮助刘邦夺天下以后要求分封自己为诸侯王,刘邦怎么容忍这种功高震主的事情呢,所以对韩信一杀了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