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25 02: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呢?
方国珍,出生于1319年,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1348年,方国珍首义反元,在浙江打响了反抗蒙古人统治的第一枪,拉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比起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要早三年。
那么,方国珍作为元朝第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何能够得以善终呢?
一、不流动,不破坏生产,就不会与朝廷产生根本性的矛盾。
方国珍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反抗国家政权元朝的统治,只要他不流动,不破坏生产,那么就不会与元朝朝廷产生根本性的矛盾,就有招安的可能,毕竟不管怎么说,国家政权始终是为了维护社会生产秩序而存在的。
方国珍就是这样,元朝见无法剿灭他,就招降了他,这样的话,多少还是能收到一点赋税的,再不然少了一股添乱的势力也是好事。
方国珍在多次击败元朝的军队后,被元朝招降,成为了江浙行省的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二、不流动,不破坏生产,就不会与地主阶层产生根本性的矛盾。
许多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都是地主阶层,再不济,多少也读了一点书。虽然朱元璋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可是他是地主郭子兴的义子,其地位也是继承了郭子兴的,与他的生父没有关系。从一定关系上讲,朱元璋也是一个地主二代。
既然没有阶级上的矛盾,方国珍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被地主阶级镇压或者痛恨杀死的危险就基本上没有了。
三、不流动、不破坏生产,地域之间就不会有根本性的矛盾。
不流动的话,各个起义军之间就不会产生根本性的矛盾。要说有矛盾,那也是起义领袖之间野心的矛盾,与起义军之间没有关系。
这一点,从元末各个起义军之间的对抗就可以看出来。打一仗,打得赢就招降对方,打不赢就投降对方,起义军之间的兼并更多的是起义军领袖之间的竞争。
比如说,方国珍领了元朝朝廷的旨意去打另一支起义军张士诚,结果将张士诚打败了,于是方国珍就招降了张士诚。后来,方国珍又被朱元璋打败了,方国珍就投降了朱元璋。
再比如说,陈友谅与朱元璋,陈友谅这个人野心特别大,杀了好几个自己的同事上级,这才兼并了他们的队伍,迅速地壮大起来。而朱元璋呢?也是陈友谅在战争中一不小心被流矢射死了,陈友谅的儿子就带着队伍就投降了朱元璋。
也就是说,起义军之间,只要肯投降,基本上不会被杀。张士诚被朱元璋击败,朱元璋也没有杀他,张士诚这个家伙太骄傲了,是自杀的。
方国珍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专业投降户,小日子过得很好。
四、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江浙这个地方是养富商大贾的,养不出帝王。
抛开元朝的政权,重建一个国际政权,那么就需要一个根据地。起义军不流动,那么最后出帝王的地方一定是南京这个龙气环绕的古都。
哪一支起义军能击败元朝夺取南京这个地方,哪一支起义军就能胜利。不要看朱元璋的地盘小队伍小,但是这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昌盛,是出人才的地方。朱元璋手下人才多又强,其他起义军势力干不过他的。
方国珍就没有想过要干得过朱元璋,而是等着真龙天子出再去归降。方国珍的想法是有传统的,方国珍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就是参考钱镠,坚持保境安民,静待真龙天子出。
五、重建一个政权,聚拢的是民心士气。
各个起义军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国家政权,怎么重建呢?无非就是五点:整顿吏治、兴修水利、重视教育、发展商贸。这几点,方国珍都干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在江浙一带有很大的声望,朱元璋得到方国珍就是得到江浙一带的民心,自然不会杀掉方国珍。朱元璋会杀野心家,但是不会杀英雄,朱元璋能成为一个帝王,这一点自然明白。
除了方国珍,其它的起义军领袖都是如此。
综上所述:除了大势所趋之外,方国珍秉承江浙人特有的秉性,坚持保境安民,这是他一生得以善终的根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方国珍,首义反元者,他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要早两三年,比郭子兴起义更是要早四年。所以说论资历,他可是反元的起义首领中最高的,比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都要高出半个头啊!
不过,方国珍虽是最早起兵反元的起义军首领,可是碍于他本身就不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他的梦想就是割据一方做一个霸主,而不是一统天下做一个君主。如此到元末后期,方国珍的势力逐渐被陈友谅、朱元璋等人迎头赶上,他也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当然,方国珍虽志向不大,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能力,相反如果他有大志向,他绝对会是朱元璋一统天下最大的阻碍,从方国珍起义后,与元朝、张士诚、朱元璋等人的过招中,可以看出方国珍绝非是一个等闲之辈,能力绝对不输于朱元璋。
1348年,方国珍因被仇家诬告,导致被官府通缉,所以他一怒之下就杀死了仇家,然后与其兄方国璋、其弟方国瑛、方国珉逃亡海上,聚集数千人,为海寇。同年,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方国珍用计将其生擒,并迫使朵儿只班请奏元廷册封他为定海尉。可是不久,因各种原因,方国珍正式起兵反元。
此后,元廷震怒,遂派大将孛罗帖木儿前往平叛,可是没过多久,元军不但大败,孛罗帖木儿也被方国珍生擒。无奈,因此时元朝各地相继出现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为了避免再败影响稳定,元帝就派了达识帖睦迩再次去招降于他,而方国珍经此一战,虽获胜,但自身损失也较为惨重,所以也就顺势接受了招降。
不久,因元廷招募水师防守长江,方国珍惧怕这是对付他的,于是就再次反叛,他诱杀了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然后逃亡海上。元廷本欲征讨于他,不过因方国珍贿赂了朝中权贵,在他们的支持下,元廷以海道漕运万户之职再次招降了方国珍。之后,张士城反,方国珍接受元廷的命令,率兵攻打张士诚,最终七战七捷击溃张士城部,张士诚降于元。
而后,因元朝内部起义不断,通往大都等北方之地的物资运输要地江、淮皆被起义军所占,元廷不得不用大力气去拉拢方国珍,借他的船来保证海运的畅通,以此来稳固北方。如此,方国珍实力开始日益强大,并据有庆元、温、台三地,势力在起义军中一时无两。此时,就有位叫张子善的人劝说方国珍率军溯江而上,窥视江东,北夺青、徐、辽海,可方国珍却回答道“我还没有这么大的志向”然后谢之离去。只叹方国珍真的是一个毫无志向的人,如果他当初听从张子善的建议,恐怕这天下还真的有可能是他的。
当然方国珍虽然没啥大志向,但也不笨,他很懂审时度势。当时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希望与方国珍结盟。方国珍在接到这个提议后,有人建议他趁朱元璋立足未稳,派兵夺他地盘,可方国珍却说道“江左号令严明,恐怕不能与他对抗。况且与我为敌的,西有吴,南有闽。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借此作为声援以观其变”,他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如果此时进攻朱元璋,非但有可能被朱元璋击溃,且吴、闽等敌人也会群起而攻之,到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方国珍是元朝末年的起义领袖,也是第一个举起反抗大旗的人。他纠结群众,反抗元朝的时间还在刘福通、郭子兴等人之前。
方国珍原本是普通的贩盐小贩,家中兄弟无人据以行船海上贩盐为生。虽然不能过上富庶的生活,但是还是能勉强生存下去的。然而你不作死,时局命运却总会捉弄你,将你裹挟往前,去到你从未想过的未来。
方国珍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灾难就降临在他的头上。大概在正统七年的时候,方国珍所在的台州黄岩,出现了一个叫蔡乱头的贼子。蔡乱头在海上打劫财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当地官府就下令逮捕他。当然官府也发出了公告,若有谁能提供线索,也能得到一定的奖励。
方国珍当时有一个仇家,看到这个公告之后,就跑去官府告发,说方国珍通敌蔡乱头。通敌自然会受到严重的处罚,方国珍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于是就将告发他的仇家杀害,然后他的兄弟方国璋、其弟方国瑛、方国珉等逃亡海上。
与他一道流浪的还有其他人,方国珍将这些人聚集起来,慢慢的形成了有几千人的强大势力。方国珍率领这些人抢劫船只,拦截海路,直白点来说这个时候就是海盗了。元朝 *** ,对于威胁自己权利的势力,自然会下令处置。当时的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最后以失败告终。
不仅仅是战争的失败,朵儿只班也被方国珍活捉,最后在方国珍的强迫下,向元朝 *** ,请求立他为定海卫。不过没多久之后,方国珍就率兵起义,向温州发动进攻。
元朝派兵前往征讨,最后以失败告终,于是又派人前往招降。方国珍再次接受了元朝的招降,不过灭多久元朝招募水师防守长江,方国珍又重新反叛,逃回海上。与此同时,还诱杀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
等风声过后,又派人贿赂朝中大臣,再次接受成为元朝的海道漕运万户。后来他领命进攻另一支起义军张士诚的队伍,与张士诚对战七战七捷,随后张士诚投降。元朝对方国珍一味安抚的政策,当时都事刘基,也就是刘伯温提出严肃处置方国珍,元朝 *** 对其置之不理。等到元朝失去江淮之后,又要靠方国珍的船只使海运畅通,于是对他越发笼络。
当时也不是没有人希望方国珍背离朝廷,推翻元朝,建国称帝。但是方国珍认为自己的势力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于是谢绝了那人的提议,还是留在元朝做官。
朱元璋的力量渐渐强大之后,方国珍也与朱元璋对上。相比于同张士诚对上的七战七捷,方国珍在朱元璋这儿吃了不少的亏。正面迎敌没有多大的胜算,几乎都是以他的失败而告终。方国珍假意进献温、台、庆元三郡,随后派次子前往为质,实际上打探朱元璋虚实的用意,也被朱元璋给识破。
朱元璋后来攻克平江,进攻台州,方国瑛战败逃亡,方国珍也重新逃亡海上。在朱元璋的强势进攻下,方国珍的队伍逐渐被打散,部下中的将领也先后投降。方国珍自己坚持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况且当时力量也十分微小,只能勉力抵挡明军的进攻。在思考再三之后,方国珍向朱元璋投降。
这个时候的方国珍已经走入末路,朱元璋也不必担心他再有前番那样的花样。所以在警告方国珍一番之后,最终接受了方国珍的投降。朱元璋授命他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方国珍因此一直活到洪武七年,得以善终结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