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都督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为什么很多官员会被「赠 x 州都督」呢

时间: 2023-03-15 16:01: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都督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为什么很多官员会被「赠 x 州都督」呢

“都督”是什么意思?

都督[dōu dū]的意思如下:

1、指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

2、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

3、同知、都督佥事官衔。

4、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古代管理军事的长官。
古代清朝的长官。

"都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详细内容哦!!
都督
官名。中国古代军事长官。

一、汉末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军中“纲纪犹有不整者”,自愿暂领都督。孙策不肯,谓“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终以吕范坚持,乃“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厅”。据此都督所司极繁杂。

二、三国初年始为领兵将帅的官号。俗传周瑜为大都督非事实。汉末领兵官多称督,驻一地者为某地督,攻城者为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后渐以大督、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为统率诸军者的官号。魏黄初二年(221),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为设大都督之始。建安二十一年(216),始有都督诸军事。黄初三年,魏始置都督中外诸军事。两晋、南北朝均以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为统帅的称号。后世南宋也有以宰相充都督,或以执政充同都督及督视军马等,总领兵马,均为临时统帅的称号。元大都督府大都督则专领左右钦察卫军。

三、地方军政长官。都督诸州军事,始见于曹丕即魏王位时,以曹真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后渐多,偶有兼领刺史者。西晋初,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惠帝时遂兼任。自此都督诸州军事常兼驻地的州刺史,并总揽本地区军民之政。南北朝沿袭。东魏、北齐时,此职为“行台”取代,虽仍有都督诸州军事之官,并不多设。北周及隋,改为总管。唐初为总管,旋改大都督、都督。大都督多由亲遥领,边地重镇,另加旌节,称节度使。景云二年(711),以驾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后至辛亥革命前无以都督为地方军政长官者。

四、西魏、北周与隋文帝时,府兵各军府,以大都督统团,帅都督统旅,都督为队官。大都督所统仅数百人,与前述为元帅者高下悬殊。隋炀帝改为校尉、旅帅、队正。

五、明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佥事,统辖全国各卫所。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从一品,佥事正二品,位高责重。后各卫仅存虚名,都督亦成虚衔。六、辛亥革命时,各省多以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后分行政、军政为二。行政长官先称民政使,改巡按使,又改省长。军事长官先称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各。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改称督军。十一年(1922)又改为督理。
都督

中国古代军事长官。汉末三国时形成,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献帝建安二年( 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陆续在重要地区建立军镇,后来逐渐形成都督区。吴、蜀也各在其边境建立都督区。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都在境内建立都督区。晋惠帝以后,都督例兼所驻州的刺史,非重要州才单为刺史。都督兼刺史,即兼治军民,形成为州的上一级机构。但都督区还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只是军事指挥区域。都督均有节,表示朝廷赋予都督的权力,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自曹魏开始,已有假黄钺的称号,假黄钺是比持节更高的权力标帜 , 可以专戮节将 ( 即持节都督),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或权臣当政期间才赋予这种权力,并非经常制度。

南朝后期,州郡分割,都督区也逐渐变小,都督的权威已不如魏晋时。北周改都督区为总管区,总管兼任所驻州刺史,并统辖邻近各州。重要地区则置大总管府,除直辖州郡外,还统辖若干总管。隋代军区亦称总管。唐初承隋制。武德七年(624),以总管府为都督府 ,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而行军总管及大总管不变。唐代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之号,并不真正赐节。景云二年以贺廷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实授旌节。从此节度使代替都督,成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

北宋于行政区都督府设都督,不常置,缺者以知府事为长官 ,掌本府兵民之政 。地位较高者称大都督。南宋以后,都督成为中央执政官所加军事官衔 。元天历二年 (1329),立钦察亲军都督府,后改为大都督府,置大都督,统辖钦察诸部侍卫军及地方镇戍军。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节制中外兵马。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明中叶后 ,都督成为虚衔 。清初,沿袭明制,以左右都督、都督等为提督和总兵官的加衔。乾隆十八年( 1753 )废止。辛亥革命后,起义各省多置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袁世凯上台后改称某某将军督理督理。某省军务。1916年袁死后改称督军,1922年又称督理。
官名。中国古代军事长官。

一、汉末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军中“纲纪犹有不整者”,自愿暂领都督。孙策不肯,谓“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终以吕范坚持,乃“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厅”。据此都督所司极繁杂。

二、三国初年始为领兵将帅的官号。俗传周瑜为大都督非事实。汉末领兵官多称督,驻一地者为某地督,攻城者为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后渐以大督、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为统率诸军者的官号。魏黄初二年(221),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为设大都督之始。建安二十一年(216),始有都督诸军事。黄初三年,魏始置都督中外诸军事。两晋、南北朝均以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为统帅的称号。后世南宋也有以宰相充都督,或以执政充同都督及督视军马等,总领兵马,均为临时统帅的称号。元大都督府大都督则专领左右钦察卫军。

三、地方军政长官。都督诸州军事,始见于曹丕即魏王位时,以曹真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后渐多,偶有兼领刺史者。西晋初,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惠帝时遂兼任。自此都督诸州军事常兼驻地的州刺史,并总揽本地区军民之政。南北朝沿袭。东魏、北齐时,此职为“行台”取代,虽仍有都督诸州军事之官,并不多设。北周及隋,改为总管。唐初为总管,旋改大都督、都督。大都督多由亲遥领,边地重镇,另加旌节,称节度使。景云二年(711),以驾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后至辛亥革命前无以都督为地方军政长官者。

四、西魏、北周与隋文帝时,府兵各军府,以大都督统团,帅都督统旅,都督为队官。大都督所统仅数百人,与前述为元帅者高下悬殊。隋炀帝改为校尉、旅帅、队正。

五、明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佥事,统辖全国各卫所。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从一品,佥事正二品,位高责重。后各卫仅存虚名,都督亦成虚衔。六、辛亥革命时,各省多以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后分行政、军政为二。行政长官先称民政使,改巡按使,又改省长。军事长官先称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各。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改称督军。十一年(1922)又改为督理。
都督
官名。中国古代军事长官。

一、汉末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军中“纲纪犹有不整者”,自愿暂领都督。孙策不肯,谓“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终以吕范坚持,乃“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厅”。据此都督所司极繁杂。

二、三国初年始为领兵将帅的官号。俗传周瑜为大都督非事实。汉末领兵官多称督,驻一地者为某地督,攻城者为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后渐以大督、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为统率诸军者的官号。魏黄初二年(221),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为设大都督之始。建安二十一年(216),始有都督诸军事。黄初三年,魏始置都督中外诸军事。两晋、南北朝均以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为统帅的称号。后世南宋也有以宰相充都督,或以执政充同都督及督视军马等,总领兵马,均为临时统帅的称号。元大都督府大都督则专领左右钦察卫军。

三、地方军政长官。都督诸州军事,始见于曹丕即魏王位时,以曹真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后渐多,偶有兼领刺史者。西晋初,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惠帝时遂兼任。自此都督诸州军事常兼驻地的州刺史,并总揽本地区军民之政。南北朝沿袭。东魏、北齐时,此职为“行台”取代,虽仍有都督诸州军事之官,并不多设。北周及隋,改为总管。唐初为总管,旋改大都督、都督。大都督多由亲遥领,边地重镇,另加旌节,称节度使。景云二年(711),以驾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后至辛亥革命前无以都督为地方军政长官者。

四、西魏、北周与隋文帝时,府兵各军府,以大都督统团,帅都督统旅,都督为队官。大都督所统仅数百人,与前述为元帅者高下悬殊。隋炀帝改为校尉、旅帅、队正。

五、明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佥事,统辖全国各卫所。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从一品,佥事正二品,位高责重。后各卫仅存虚名,都督亦成虚衔。六、辛亥革命时,各省多以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后分行政、军政为二。行政长官先称民政使,改巡按使,又改省长。军事长官先称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各。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改称督军。十一年(1922)又改为督理。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官职、历史

贡献者:
阿冷阳、戴面具的怪杰、AegeanBlue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辛亥革命、贾显度、尔朱兆、狄仁杰、淳于琼、江陵之战、阴铿、斛律光、应瞻、李神轨、华雄、渤海国、二乔、卢同、苏飞、郭震、董平、黄信、谭延闿、李尽忠、蒋干盗书、晋朝兵制、下都督府、青州牧、都督护军、田弘、郑忾辰、张守珪、蔡锷墓、防城都督 更多>>
“都督”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a (military) governor

都督是什么官职

都督(dū du),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都督官职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持节都督来源于汉代的督军御史﹐职责是监督州郡镇压“盗贼”﹐如东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就是一例。其后﹐又以中郎将督军﹐更增加了军事统帅的因素。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献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大约同时﹐魏武帝曹操以程昱为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这种都督就成为统治地方的军政长官了。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都督,那必然是我们东吴“大嘟嘟”周瑜周公谨啦。

都督是古代的官职,至于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具体要看是什么朝代。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的司令或是相当于现代的方面军司令。唐朝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 相当于现今公务员体制的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公务员。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魏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望采纳~)
都督是古代的官职,至于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具体要看是什么朝代。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的司令或是相当于现代的方面军司令。唐朝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

古代都督是什么官职?

古代时期都督相当于现在的方面军司令。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魏晋以后”大都督“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都督是地方军政长。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的起源: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持节都督来源于汉代的督军御史,职责是监督州郡镇压“盗贼”。

如东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就是一例。其后,又以中郎将督军,更增加了军事统帅的因素。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

献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大约同时,魏武帝曹操以程昱为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这种都督就成为统治地方的军政长官了。

扩展资料:

都督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司令,在我国,司令和司令员没区别,不过司令员是正式称谓。

军、兵种、武警总部、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卫戍区、警备区、海军舰队、军区空军和各基地的军事主官称作司令员。

2021年(壬辰年)10月28日各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统一改称为:司令员。

其它国家军队没有司令员的叫法,一般都称呼司令。

司令员是规范的称呼;司令是口语,不规范,特别是在行文或著书时不应使用“司令”。但两种叫法的都是指某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督

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都督官职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献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
文章标题: 都督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为什么很多官员会被「赠 x 州都督」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5985.html
文章标签:都督  有什么  含义  官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