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11 03:00: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从第一次北伐到第五次北伐结束,即使蜀军战斗力很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诸葛亮的能力不怕魏军,但是因为粮草等问题,北伐也没能成功。此外,漫长的北伐战争也让并不富裕的蜀汉更加穷困潦倒。既然北伐那么辛苦,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孤注一掷的北伐?在东汉末年,相互竞争的过程催生了诸侯一次又一次的远征。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后来的夷陵之战,虽然当时双方都没有公道,但最后的结果不是实力受损,就是全军覆没。
从魏、蜀、吴的情况来看,曹魏、孙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实力都很强。只有蜀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最弱的一方。比如蜀汉军事集团之所以能聚在一起,主要目的是为了驱逐曹贼,复兴汉朝。如果诸葛亮没有北伐,他们这个集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毕竟益州的土豪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们,他们在这里也不会得到支持。如果持续时间长了,就会灭亡。
所以诸葛亮一直在北伐,试图在中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原因,聚集民心,维护蜀汉是另一个原因。其实早在刘备让诸葛亮托孤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诸葛亮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成大事”。这里的大事其实指的是北方平定中原,复兴汉朝。正因如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描述刘备会选择自己辅佐刘禅,主要是因为刘备了解自己的精神。
同时,刘备知道自己的精神。从刘备建立蜀汉开始,蜀汉政权经历了两次大灾难。一次,关羽不小心丢了荆州,失去了前沿阵地。与此同时,骁勇的关羽也丢了。荆州百万人口,青年才俊众多,想要称霸全国,是最适合进步的地方。对于刘备来说,失去了荆州,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后勤保障,也失去了与吴栋争夺富庶江南的可能。不管是从钱上还是从兵上,都是巨大的损失。
公元223年春,刘备在白帝城病危,他把远在成都的诸葛亮召来,嘱咐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听了刘备这一番话后,诸葛亮哭着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大家看着都非常感动。问题是刘备真的想把皇位让给诸葛亮,还是试探他?笔者先说个结论,刘备根本不是试探诸葛亮,他说的那番话是发自肺腑的。有位网友说的很好,“啥?试探?真以为那个时候的蜀汉是个谁都抢着要的香饽饽么?”
自从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倾国之兵进行夷陵之战惨败后,蜀汉已经来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蜀汉这个政权是外来政权,内部派系众多、山头林立,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叛乱。刘备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更清楚刘禅难当大任。
刘备口中的“均可自取”,也不过是一个烫手山芋罢了。退一步来说,刘备多活几年,很可能蜀汉就此灭亡了,他内心担心诸葛亮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刘备屯兵新野时就无比渴望贤才,徐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然后就有了广为流传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再然后就是刘备在当阳惨败,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东吴,促使了孙刘联盟被拒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论功行赏,给诸葛亮的任命是,“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反观刘备给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权限就小得多,每个人各自领一郡。这说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已经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当刘备领益州牧后,诸葛亮的头衔再次升级,“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这两个头衔非同小可,“军师将军”大概相当于参谋总长;“署左将军府事”更了不得,因为汉献帝当年就封刘备为左将军。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诸葛亮,当刘备对你说“均可自取”。你会回答:“好,刘禅不行就我来,或者换一个人来做皇帝”?刘备不傻,诸葛亮更不傻,所以大家就不要浪费时间了,试探有意义吗?
笔者曾看到这个一个留言,说是刘备就逼着诸葛亮说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而且还是在众人面前说出来,这样诸葛亮就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说法,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一定想到了这样一个场景:
20年前,一个中年人跪在他这个躬耕南阳的年轻人面前,他声泪俱下地说道:“若先生不出,奈苍生何也?”可此时的蜀汉荆州丢失、夷陵之战惨败、南中反叛、刘备奄奄一息。笔者认为,此时的刘备内心是不存在有猜忌的,他最大的依仗就诸葛亮。
最后再提一下陈寿对刘备的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大家明白了没有?白帝城托孤没有阴谋。
刘备认为诸葛亮是自己的手足兄弟,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有两层含义,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在临终之前托付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一方面是对于诸葛亮的信任认为在自己离世之后,诸葛亮仍然能够殚精竭虑的去辅助刘禅,另一层意思则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敲打,希望他能够谨记自己的知遇之恩。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三国演义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长河中各个精彩的故事,白帝城托孤更是刘备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而采取的措施。诸葛亮事必躬亲,以刘备的识人能力,肯定早有发现,在白帝城托孤的过程中曾主动要求诸葛亮接管自己的政权,对诸葛亮其实也是一种试探。
刘备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自三顾茅庐以来,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打江山,不过在白底层托孤时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刘备一方面大大方方的跟诸葛亮说,你可以自律为主,另一方面却又命李严为尚书令,共同管理内外军事,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也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刘备采取这种措施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诸葛亮,让双方平起平坐更好的辅助刘禅。
刘备为什么会把蜀汉托付给诸葛亮?
在蜀汉后期对诸葛亮的制衡能力有限,刘备万般无奈之下,让诸葛亮承担丞相之职。在重用诸葛亮的同时,也启用李岩让双方制衡在这个时期蜀汉已经陷入了无才可用的境地,因此刘备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也是对诸葛亮的一种试探,在夷陵之战之中,刘备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被陆逊火烧600里连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刚愎自用对事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第一种认为刘备太虚伪,临死前还在试探诸葛亮,说什么:要看着刘禅能辅佐,就辅佐,若不能辅佐,你诸葛亮就来当蜀汉皇帝,反正别忘了匡复汉室。
可问题是,一旦蜀汉皇帝姓了诸葛,不再姓刘,那还能叫“汉”吗,还是“匡复汉室”吗?所以,刘备让位给诸葛亮,堪称是历史上最虚伪的事件之一。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刘备托孤时,敢让位给诸葛亮,堪称是千古君臣佳话。因为这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延伸,表达的是对诸葛亮致死不改的信任,更是对诸葛亮的极大认可。不存在试探,只是在强调,两人的共同理想,那就是“匡扶汉室”!
而诸葛亮,也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和对自己的一片赤诚,所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此报答刘备,对自己的这种信任和认可。
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既是同时期的人,且两人的地位和作用也相当,却最终一个成千古名相,为后世敬仰。一个虽被追封为帝王,但却历史名声很差。对比完后,不得不发出一声感慨,难怪刘备敢让位给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有三大短板,他都没法补救。
一、家族背景
对比司马懿,诸葛亮的家族背景明显单薄。河内司马家族,属于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一个门阀士族。而诸葛亮家族,却早已凋零,不然诸葛亮也不会随着叔叔,逃难到荆州。这种背井离乡式的情况一旦发生,算再强大的家族,也绝难短时期翻起浪花。
证据就是汉武帝时,为了打击豪强势力,便迁移这些人,让他们离开经营多年的家乡,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内,等于是连根拔起,如何还能作威作福?诸葛亮家族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这就注定了,诸葛亮只能依靠刘备,两人齐心协力,进行利益捆绑。
但跟刘备进行捆绑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都是寒门,都无强大家族势力可依靠。故而相互间便产生了一种制衡。这就跟司马家族不一样了,司马家族是跟其他门阀士族进行联盟。比如,颍川荀家等。
所以,这就决定了一旦司马家族,跟曹魏中的门阀士族们联盟成功,那么曹魏迟早要受制于这些门阀士族。反观诸葛亮,由于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他根本就没办法完成这种联盟。反而因家族精英,比如他的哥哥诸葛瑾等,分散在魏蜀吴三国,还受到了牵制和牵连。
二、基本盘在益州
虽诸葛亮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但由于他跟刘备捆绑的非常紧密,自然就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派系,这就是荆州派系。比如,马良、马谡、蒋琬、费祎、杨仪等,这些蜀汉重臣,都属于荆州派系。
若按正常思路,只要元老派系刘关张等一死去,荆州派系就有了上位的可能。但可惜蜀汉的基本盘在益州。如此一来,益州本地的豪强势力,就绝不会坐视荆州派系壮大了。毕竟,诸葛亮的荆州派系属于外来户。
其实,这种争斗在刘备还活着时就出现了。比如,法正和诸葛亮的分权。那段时期,法正更像是郭嘉的作用,而诸葛亮则更像荀彧的作用。对此诸葛亮也心知肚明,明白外来户荆州派系只能跟元老派系,紧密联合,才能压制住本地的益州豪强势力。
所以这个短板,诸葛亮同样也没法补全,他若想当皇上,如何跟益州派系分割权力和利益?曹丕是“九品中正制”,由陈群和司马懿等一起搞出来的,从此开启了门阀士族控制官员任用等的权力。诸葛亮呢?益州才多大地方,能拿出啥东西来,跟“九品中正制”抗衡?
三、后代
诸葛亮的儿子叫诸葛瞻,生于公元227年,而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发生在公元223年,等于当时诸葛亮无后,而刘禅却已经17岁左右了!这也是为啥,刘备要让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的一大原因。
对比司马懿,诸葛亮后代方面,明显弱得太多。所以,诸葛亮的这个短板,才是刘备敢让位给诸葛亮的主要原因。刘备有这底气!就算诸葛亮当了皇帝,又能怎样?须知当时诸葛亮已经42岁了。
通过分析诸葛亮身上这三大短板,其实就证明了,刘备临死前让位给诸葛亮,无所谓真心或假意!更不存在,考验或试探诸葛亮之说。因为刘备的真正目的,便是让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加固诸葛亮跟刘备(元老派系)的利益捆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