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医中的辛甘为阳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2-12-09 13: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中医中的辛甘为阳是什么意思

为何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辛甘化阳: 中药学术语。指辛味药和甘味药配合有益阳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如伤寒过汗导致心阳虚,症见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等,用桂枝甘草汤,方用桂枝、甘草二味,一辛一甘,温助心阳。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其常用药物有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甘草、人参、熟地黄、麦冬、山药等,临床可根据病情与各药的归经、性味选择配伍.在具体运用酸甘化阴法时,尚须留意凉润与温润之分,并酌情参入苦味坚阴、苦温燥脾之品.
从药理属性来说,一个属温热阳也,另一个反之。和山之南为阳之北为阴一样…

阳病与阴病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正常情况下,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但过用酸苦涌泻之品,就会出现阴胜。阴偏胜,人的阳分就会受损,就会产生阳分病,即“阴胜则阳病”。同理,如果过用辛甘发散之品,就会阳胜,阳胜了人的阴分就会受到损害,就会导致阴分病,即“阳胜则阴病”。
此外,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如果阴邪偏胜,人体就会患阳气亏损的病证;反之,阳邪偏胜,则会患上阴精耗伤的病证,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不管是“阴胜则阳病”,还是“阳胜则阴病”,都是诊治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理原则。

辛甘化阳的浅见

辛甘化阳: 中药学术语。指辛味药和甘味药配合有益阳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我自己理解的例子,就用甘草附子汤来做例子吧。

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的方剂,主要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全方共由四味药组成,分别是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作用是治疗与其功效相关的病症。

其中附子是大热的,用来去寒,白术燥湿,桂枝去风,炙甘草调和诸药。这是一般的方解。但是我总是想,为什么这个方子,可以让药力延伸到我们身体的关节末端和经络的末端呢?一开始听倪海厦老师说,附子得到个桂枝的帮助,就可以走到关节最末端,就是这样解释,但是好像并没有说的很清楚。后来我自己反复想了,辛甘化阳,这个方里面,桂枝和炙甘草,就是辛甘化阳的绝配,辛甘能够化阳,而阳就是气,气就是能够让药力运遍全身的动力,会不会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呢?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个人浅见。

毕竟有很多其他辛甘化阳的组合和方剂,并不都是桂枝和炙甘草组合,但是我觉得道理应该是一样的。因为甘草附子汤的证应该就是有风寒湿造成的关节剧痛,所以将 风寒湿去除,自然就好了,本来一个人会因为风寒湿而痛,这个人肯定是阳虚,或者就是阳气虚的,所以用辛甘化阳,不仅可以去除风寒湿,还可以补回阳气。经方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简单直接,一击即中的。

中医理论的饮食物五味与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关系?

中医理论的饮食物五味,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长寿。饮食物的五味宜忌,不仅要与食物的四气、归经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病情性质和身体素质,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五味宜忌理论。

中医理论的食物五味理论,是指导传统饮食宜忌的重要依据。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将导致五脏失调,形成疾病。

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从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将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阴、阳不同属性归纳为两大类,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在《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里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由于五味的不同,才有了或散、或收、或缓等功效上的差别。

文章标题: 中医中的辛甘为阳是什么意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8536.html
文章标签:中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