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定义是什么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扩展资料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医学体系
西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概念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更谈不上区分标准,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群人为了把主流医学中坟头草够半个人高的放血疗法什么的再拉出来批判一番就把“西医”这个概念上一堆窟窿的定义掰扯出来
何谓“西医”?
我国古代是没“西医”这个概念的,当然也没有“中医”的概念。西方的医疗进入中国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传教士进来的,那时候西医刚走出传统医学阶段,一来疗效是五十步笑百步,二来从业者不多(人家主业是传教),影响较小。后来清末,随着口岸开通,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医疗理念与技术的传入,西方人开设的医馆甚至医学院校在国内出现,中国人才彻底意识到一种新的,高效的医疗体系进入了中国,也是那时诞生了“西医”和“中医”两个词,前者泛指西方传入的医学,后者指代中国传统的医学,这两个词也就在那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临床医学生考研考的是“西医综合”(官方名称哦),而不是什么“现代医学综合”,因为我们习惯于讲“西医”,不讲“现代医学”,中国人当时没见过西方传统的医学手段,定义“西医”这个词时蕴含的就是现代医学的意思,西方的传统医学不在“西医”的定义之内,就像苏联的喷气式火车不能叫“高铁”一样。
西方是不讲“西医”的,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现代西方人讲“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或者说“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这俩词在西方也不是什么常规用词】,因为西方已经把传统那些鸡肋统统扫进“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里了,正统的医学就是现代医学,没必要特别讲。
而“现代医学”这个词其实东西方都不常用,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不涉及中西医的问题,中医就不能现代化了吗?那么多中医从业者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吗?落后是要挨打的。
所以总结下来,“西医”是中国人约定俗成对西方传入的现代化的医学体系的称呼,“现代医学”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没什么区分标准。
《现代医学》创刊于1964年,曾用刊名《铁道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1]。
据2021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
据2021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21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2021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6[3]。据2021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2021年影响因子为0.82[4]。
中文名
现代医学
外文名
Modern Medical Journal
语种
中文
类别
医药卫生综合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快速
导航
办刊条件
办刊成果
文化传统
现任领导
办刊历史
1964年,《铁道医学》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
1966年,《铁道医学》停刊。
1976年,《铁道医学》复刊,刊期为双月刊。
2002年第2期起,《铁道医学》更名为《现代医学》,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1] 。
2021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3] 。
2021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
2021年1月1日,《现代医学》不再接收英文稿件[7] 。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栏目设置
《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1] 。
报道内容
《现代医学》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1] 。
读者对象
《现代医学》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1] 。
人员编制
据2021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 。
《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丁义涛、丁建东、马林昆、马根山、王冰、王虹、王醒、王文超、王立新、王仲恺、王社临、王学浩、王振球、王道奎、王静成、尹立红、邓毅书、左扬松、史平淮、朱正宏、朱德昌、任刚、刘沛、刘乃丰、刘万里、刘卫兵、刘必成、刘伟东、刘歆农、许长松、许铭石、朱晓莉、孙载阳、孙晓阳、杜志桢、李山、李齐、李延平、李国民、李相成、李树龙、杨伟光、吴发启、邱海波、何仿、余忠、汪华、沈炯、沈洁、沈孝兵、张苗、张英、张晓、张琪、张骠、张以滔、张志珺、张丽华、张建琼、张培影、陈明、周业庭、周新亚、单际平、赵伟、赵建中、赵锋仓、郝超、姚恩达、秦叔逵、袁东亚、袁勇贵、袁翠红、耿曙光、夏正坤、夏锡仪、顾宁、唐萌、唐洪丽、浦跃朴、葛志军、韩旭、谢国祥、雷跃昌、鲍子雨、解满平、滕皋军、颜焕敏[2]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1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3] 。
据2021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4] 。
收录情况
《现代医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 [3] [4] 。
影响因子
据2021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21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2021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6[3] 。
据2021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据2021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82(医学综合刊均影响因子为1.0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979名[4] 。
荣誉表彰
《现代医学》曾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期刊。
1999年,《现代医学》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
2000年,在首届《CAJ-CÐ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得“执行优秀奖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1]
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
医学范围编辑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医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它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
从根本上讲,广大人群的健康幸福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而人群的健康同时又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医学,而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被视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医和苗医的区别。
苗医的说明看不明苗医只不过是中医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属于一个分支。不过这个分支却与人们平常所想的中医有一些不同之处。苗医认为人体之所以患病,这与不良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日、月、寒、暑、风、霜,雨、露、雾都可酿制风毒、气毒、水毒、寒毒、火毒等毒气侵犯人体而致病。而平常的中医则是认为寒、暑、燥、湿、风、火为外侵入内的病邪。不过苗医与人么普遍印象中的中医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也认为人体出现病情是因身体失衡导致的。所以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苗医在某些医术方面因民族特色原因而作出了延伸,但归根还是与中医是一样的,因苗医便是中医。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苗医是中医的一个小分类,中医其实已经包括了苗医。中国中医有:中医,苗医,藏医,蒙医。。。。都是中国的中医精髓 它们是利用各自当地生产的各种药物去医病 各有所长 在中医的眼里几乎什么都是药,植物,动物。。。只要用得其所的便是药, 这便是中医。 它们之间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其实区别不大,都是一个目的,医好病。
苗医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苗族的特色所创立的一门医学,它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包括藏医、傣医、蒙医、苗医、医方、满医、壮医、回医、朝医、彝医、傈僳医、白医、土家医、锡伯医、哈尼医方、维吾尔医等民族医学。
医学生考研总分是多少
医学生考研初试总分为500分。
如果在专科或本科期间学的是临床医学那就只能考临床,反之学的是中医,那就只能报中医类或与中药学相关的专业。例如:考临床医学考生需要去所报考的院校查看所考科目是学校自主出卷的还是统考的306西医综合。
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学(学硕)都是学校自主出题,这个需要考生去查专业课考试代码和考试知识范围;如果考生报考临床医学硕士(西医)专业硕士。
初试考试总分为500分,考试科目为:政治(100分)、英语一(100分)和(科目代码:306)西医综合(300分)。
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
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在中国,除了中医外,还有哪些传统医药?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称号,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
那么,除了中医之外,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哪些医药传承呢?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像藏族、蒙古族、苗族、回族、满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手段,而且有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以下就一一为大家列举之:
藏医唐卡
藏医:
藏医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在藏医文化中,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在古代被称为象雄,就是藏医发源地。敦巴辛饶是最早的藏医。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藏医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理论水平。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树图中蓝色)、“赤巴”(火)(树图中红色)、“培根”(土和水)(树图中黄色)三大因素;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种物质基础;大便、小便、汗液三种排泄物。中医的望、闻、问、切,藏医都有。但藏医更注重尿诊,藏医采用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形式,除了服药外,还有穴位放血、穿刺术治疗腹水,冷暖敷针拔白内障、导尿、熏蒸治疗、油脂疗法等。这些方法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藏医治疗
蒙医:
蒙古高原辽阔的草原与森林环境,使得古代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材知识和医疗水平。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希拉”有火热之意。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据统计,现有蒙药2230种。蒙医的主要诊疗手段有:放血疗法、拔罐穿刺法、灸疗术、酸马奶疗法以及正骨术。
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医
苗医
苗医源远流长,发展至今,苗家医药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苗医认为人体患病与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苗医是根据各种疾病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将疾病进行归类,分为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疔、癀、花、疮等类。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除了医药之外,苗医还采用其它许多治疗的手段:如刮痧散气、弹筋活血、刺活散淤、灯火止痛、油针挑浓、蒸酒祛风、火罐拨气、放血疗法、生姜叭法、气角疗法、滚蛋疗法、佩戴疗法等。
苗医药材
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壮医
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样拥有丰富的医药知识,比如他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针灸疗法,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针灸治疗之一。而且壮族先民已经广泛应用气功导引、引舞疗疾的防治方法。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
回医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阿拉伯一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医学也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合产生了回医。重要的回医著作有《回回药方》、《海药本草》等。回医常用的医疗方法即放血疗法。
满医
满医,即由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所创造,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满医主要治疗疾病以风湿痹证、寒腿疼痛、痰喘咳嗽、痈疮肿毒为多。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在医药卫生方面由于受到中医药学的深刻影响。满医的诊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法、刮疹法、温泉浴法、药酒疗法、躲避法.、热敷法、冰敷法、正骨疗法等等;药物主要包括单方、验方、偏方、秘方等,以及丹、散、膏、丸之类的方剂或成药。
满医
瑶医
居住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瑶医在诊断方法上采用望、闻、问、触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鼻诊、目诊、面诊及观察患者大小便的质、色、气味来辨别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除了采用针灸、针挑、骨灸、蛋灸、麻灸、艾灸、打火罐、按摩、刮痧等方法处,还应用瑶医特有的磨药疗法、杉刺疗法、火功疗法、火油灯疗法、火堆疗法等治疗一些疑难杂病,瑶医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应用形式。
医学分为哪几科
1、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2、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新中心法则。
3、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化学治疗学,生物治疗学,血液治疗学,组织器官治疗学,饮食治疗学,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外科学,泌尿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传染病学,皮肤医学,神经医学,精神病学,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家庭医学,性医学,临终关怀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听力学。
扩资资料
1、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学科。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中西医学差异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
“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尽管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发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而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
若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
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学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等等。
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化学治疗学,生物治疗学,血液治疗学,组织器官治疗学,饮食治疗学,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等等。
扩展资料
临床诊断
1、基本过程:
诊:对患者进行病史检查、体格检查和有选择地进行辅助检查,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搜集临床资料;断: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验证诊断:用治疗或其他手段检验结论。
2、基本问题:
就医者是否为病人;疾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疾病的病因是否明确,是单个还是多个;疾病是否有并发症;疾病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症状与体征;病人的功能状况如何;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辅助检查是否必要可行;检查结果与临床印象是否矛盾;治疗结果是否支持诊断。
3、基本形式:
病因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综合诊断,暂时难以诊断的可以进行印象性的临时诊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学
以上网友所提供答案是不对,或不够系统的,至少在理论上没有过关。医学的系统分支是这样子的:一级医学专业:——临床、预防(公卫)、药剂、医技、护理、医药卫生管理等; 二级医学专业:——就是将以上“一级专业”的每个专业进行细分一级,以下以“临床医学”为例:——临床二级学科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急诊、传染病(原属“内科”,大多数专业仍归属内科)、五官科、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等 (“一级医院”的科室设置就是按照“二级学科”分支来设置的) 三级医学专业:——就是将以上“二级专业”的每个专业再细分一级,以下以“临床医学”中的“内科”为例——内科的三级学科可分为: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 (“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科室设置就是按照“三级学科”分支来设置的) 三级医学专业的“更细化分支”:——随着专业医学的发展,医学人员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更加深入,同时也出现多科技术兼容的情况,于是就多了一层分化,就是将以上“三级专业”的每个专业再细分一级或增加“专科”,以下以“临床医学”中的“内科”中“消化内科”为例:——“消化内科”再细化下去,增加了:肝病专科(溶入了外科的技术)、胃肠专科,等
医学分科有内科、外科、儿科、产科、妇科、五官科、肿瘤科、传染病科,其中内科又可以分为:呼吸系统内科、消化系统内科、心脑血管内科,外科又可以分为:普通外科、骨伤外科、泌尿外科、颅脑神经外科等等等……哇哦,太复杂了……
医学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按专业分就多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
文章标题: 中医 蒙医 藏医 苗医 壮医 回医 满医 瑶医,这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的医学体系可靠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