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假设在某平行宇宙,道光跟英女王相爱结婚,并且清朝王公大臣和英国议会拼死也阻挡不了,历史会如何发展

时间: 2022-05-28 17:01: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假设在某平行宇宙,道光跟英女王相爱结婚,并且清朝王公大臣和英国议会拼死也阻挡不了,历史会如何发展

英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谈谈英国的一位女王或国王

1:论述英国历史上给你印象最深的国王/女王以及他/她的时代 (500-800字)rn2:请从政治,文学,社会,传媒,教育五个方面中的三个方面谈一谈英国民主制度的体现。(800-1000字)
  英国的制度,不论是君主、议会、行政机构或法院,都深植其根于悠久的历史中,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因此,很多方面都体现为传统与现代共存,导致政治主体比较多,各机构之间关系比较复杂,权力分配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在这里,我想从英国政治生活的主体入手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一个简要描述。在我看来,英国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君主、议会、内阁、政党。
  一、 英王与君主制
  英国王权制度由来已久,历史上国王的权力几经消长。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在形式上继续保留君主,专制君主制逐渐向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王权不断弱化,逐渐从“实位”向“虚位”发展,国王成为虚位元首。当今的英国国王从法律上讲,还具有至尊的地位和权力,但在政治实践中,国王的权力要受到一系列宪法性习惯的限制,实权大多由内阁或议会控制,英王只是根据内阁和议会的意思,照章办事而已。这表现在:
  1、国王统而不治,临朝而不理政;
  2、国王不能介入政党政治,必须以“公正无私”为原则,保持中立;
  3、国王对内阁提出政策建议,并无约束力,而大臣对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则有义务听取,并据此行动;
  4、国王在议会或内阁的委托或建议下,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其它权力。
  国王虽然没有实权,但绝不是全无作用,之所以英国至今还保留着国王,实行君主制,就是因为国王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包括:
  1、 国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2、 国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的保证;
  3、 国王是协调党派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工具;
  4、 国王担任向政府首相和大臣提供咨询、建议的“政治顾问”的角色。
  所以,有西方学者把英国君主的这种作用称作是“无用的有用”。议会和内阁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英王的名义下进行,可见它赋予了政府尊严和正统性,加强了政府活动的合法性。国王在英国的是维系国民道德感情的重要象征,因此,君主制在英国能够长时间存在下来是有其内在根据的。
  二、 议会与民主制
  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也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英国信奉“议会至上”的原则,英国议会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组成。其中,英王是世袭的,上院由各类册封的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组成,只有下院是由公民普选产生的。议会的权力分配在历史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由下院掌握主要权力的两院制模式。英国议会的主要职权有:
  1、 立法权;(理论上,议会可以就一切领域内的所有问题进行立法,并且由它制定的法律除了它本身以外再没有任何其它机关具有修改和废除的权力)
  2、 财政监督权:包括批准公开开支批准税收方案和审查公共账目等;
  3、 行政监督权:包括质询、调查、辩论、提不信任案等;
  4、 司法权。(除司法权由上院单独行使外,其余职能主要由下院行使)
  虽然实际上,英国内阁越来越掌握实权,议会可以说已成为内阁的“附庸”或“奴隶”,但在法律上,英国议会“就地位看,它是至尊无上;就权限看,它是无所不包复哉”。/《世界政府辞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620页。/为什么英国要将议会置于至上的地位,主张“议会主权”呢,主要是因为议会是人民掌握权力的象征,议会的下院是由公民普选产生的,能最有效地代表民意。“议会主权”源于“人民主权”,议会是英国代议民主制的载体,所以某种意义上讲,议会主权是英国民主制的标志。
  三、 首相与内阁制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首相行使权力的工具。英国政府由首相、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组成。从权力结构的角度分析,首相是政府权力的中心,阁员大臣协同首相行使重大的决策权,非阁员大臣只作为行政首长行使政策执行权。
  首相是内阁首脑,居实际行政首长的地位。按照惯例由在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所以,实际上首相拥有三重身份:政府首脑、议会领袖和党魁,这三重身份也赋予了他巨大的权力:
  1、 充当内阁与英王联系的桥梁,实际上行使了巨大的王权,成为“无冕之王”;
  2、 有权组建和改组内阁,任免内阁与政府成员和其它各界重要官员;
  3、 领导内阁和政府的活动;
  4、 通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的运作;
  5、 领导和控制执政党的行为及其取向等。
  内阁是在首相的领导下根据惯例行使职能的,1918年政府机构委员的会的报告列举的内阁的主要职能有:
  1、 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决定;
  2、 按照议会通过的政策,行使最高的行政管理权;
  3、 随时协调和划定各行政部门的权力。
  综上,如麦金托什所说,“英国内阁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行政”。不过这种协调权是首相一手操纵的,实际上是首相协调。“内阁政府”成了“首相政府”。
  四、 政党与两党制
  政党制度是英国政府工作中的核心元素。英国主要的政党有:工党、保守党、自由民主党、苏格兰民族党、威尔士民族党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目前英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即由两个主要的政党轮流组织政府来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这两个执政党即工党和保守党。它们的雏形是议会中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派别,前者主张维护君主特权,后者主张议会主权。1832年议会通过《选举改革法》以后,原来的政治派别转型为政党,即托利党转为保守党,辉格党转化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党制度。一战后,工党取代了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把英国现代两党制推向了新的阶段。
  执政党的主要功能是:
  1、 掌握政权、制定政策;
  2、 利益综合、反映民意;
  反对党的主要功能是:
  1、 监督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保持政治体系稳定性和连续性。
  政党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和机制。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实现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和平、民主的置换,维护了英国社会政治的稳定,是英国资产阶级维持和改善其统治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五、 英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 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英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历史传统的国家,它的政府体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是通过不断的改良和渐进的过程建立起来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体制在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旧体制上建立新体制,并在新旧体制并存的过程中,把旧体制的权力逐步转移到新体制手中,不断向现代体制的方向演变。对于无法废除的旧体制,英国又十分注意保持在它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使它们在新制度中仍能发挥某些特殊的作用。由此,传统和现代两种因素在矛盾、妥协以及相互利用中共同促进了英国政治的发展。
  在上述几大政治主体中,英王、议会贵族院的保留就属于对传统继承,而平民院、内阁、政党则是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力量。而政治实权正逐渐由前者转移到后者。以立法权为例,历史上,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议会立法权后,仍然保持“国王在议会中”,允许代表贵族制的上议院和代表共和制的下议院并存。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立法权逐步从国王手中转到上议院,使国王成为“虚位君主”,尔后再从上议院转到下议院,使上院成为退休政界人物的养老院。时至今日,立法权又从下院转到政府内阁手中。
  2、 权力结合的政府体制
  英国政府体制的建立实行了典型的权力结合。政治主体间的复杂联系使得各种权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表现在:
  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来源,英王虽然在整个政治体系中丧失了实权,但它的触角仍是无处不在。议会和内阁的几乎所有活动都以英王的名义开展。
  首相一身兼三任:议会领袖、政府首脑和党魁,将议会、政府和执政党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立法和行政也就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选举,在下议院中占多数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对立法起主要作用。执政党的领袖担任首相,组织内阁,掌握了行政权。同时,所有法官都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直接任命,或经他推荐由国王任命,所以内阁又间接地控制了司法权。因此,内阁实际上是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裁判员。
  同理,执政党也是大权在握。按惯例,首相在组织内阁政府时必须从两院本党议员中挑选内阁成员。这样,执政党既控制着议会的多数,又支配着内阁政府。另外,由于大法官、最高上诉院法官、上诉法院法官等重要司法官员都是由执政党领袖向国王推荐的,因此,执政党领袖的政治取向就容易影响到司法官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执政党部分地控制着司法权。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为国家元首,行政机关由首相领导。

  阿尔弗雷德大帝

  简介
  阿尔弗雷德(849~899),英格兰韦塞克斯王国国王(871~899)。年轻时受过军事训练。868年从军,随兄艾特尔雷德国王率军支援麦西亚王国抗击丹麦人入侵。871年丹麦人入侵韦塞克斯时即位。在危难之际,他退守山林,重整军队,于876年在埃丁顿之战中击败丹麦军队,迫其议和,撤至伦敦到切斯特以北地区 (史称"丹麦法区")。此后,为巩固国防,派兵镇守边关,修建城堡,并积极扩充海军。885年率军击退入侵肯特王国的丹麦军队,并于次年占领伦敦。892~896年再次率军击溃从欧洲大陆进犯的丹麦军队。在位期间,重视文化教育,翻译大批古典名著,并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生平大事件表
  阿尔弗雷德少年时代起就立下大志,决心要把维京人赶出英格兰领土。从19岁起,他便参军入伍,随其兄艾特尔雷德一世前去援助麦西亚的伯格雷德作战,参加了抗击在东英格兰登陆的丹麦大军的战斗。871年丹麦人入侵韦塞克斯,他和他的兄长并肩作战,以最大的勇气与丹麦海盗生死格斗。后来艾特尔雷德去世,阿尔弗雷德继承了王位。
  阿尔弗雷德自从公元871年执政以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得放在如何抵抗丹麦维京人的入侵战争上。但是,作为一位伟大的国王,阿尔弗雷德的雄才大略之处,就在于他并不将治理一个国家的成功与否仅仅归因于士兵的勇猛,而是实行一种十分开明、柔性的政策,比如如何与周边的国家友好相处,如何与来犯的丹麦维京海盗展开交涉和谈判,在这些方面,阿尔弗雷德处处表现出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
  在阿尔弗雷德统治期间,虽然丹麦维京人在868年、871年、876年、885年、886年期间对英格兰实施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入侵,但是英格兰人在他的领导下,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终于赶走了大部分领土上的丹麦人。
  难能可贵的是,阿尔弗雷德不仅是一位勤于政务的君主,而且还是一位英明聪慧的智者。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闲暇之余还有许多的小发明。英国著名的牛角灯和计时蜡烛就是他发明的。更重要的是,在中世纪多数人都处于愚昧无知的时代,他痛感于自己统治下的牧师们的无知和人民的蒙昧,于是像查理曼大帝一样开办了宫廷学校,并且从国外召集了很多有名望的教师。他在位期间,最为重视的是文化教育。他编纂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大力提倡科学,对医学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们,他给了很多的奖励,使英格兰的学术研究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878至公元885年间,他曾将麦西亚、威尔士乃至欧洲大陆的许多著名学者邀至宫中,他的宫廷里总是高朋满座。我们都知道《自然区分论》的作者是约翰·司各脱。公元843年,约翰·司各脱曾应法王查理的邀请前往法兰西,并被任命为宫廷学校的校长。查理死后,约翰·司各脱被阿尔弗雷德大帝聘到英格兰,做了玛姆兹伯利修道院和阿塞勒尼修道院的院长。
  阿尔弗雷德国王自己的文化程度和艺术造诣也很高。他曾自修拉丁文,从887年开始,亲自将大量的拉丁语名著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罗马帝国第一位正式教皇格列高利一世所著的《教牧法规》,就是阿尔弗雷德亲自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的。在后来的千百年里,这本教规一直作为主教们的职务指南。
  公元876年,丹麦人再次向韦塞克斯进军。阿尔弗雷德一改过去英格兰人在海盗攻来时单纯防守的战术,他秘密组织一支军队,在埃丁顿一带突袭海盗军。这一仗把丹麦人打得晕头转向,使得海盗们很长时间不敢再来抢掠,不仅使人民生活得到了安全,也使自己的军队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
  公元878年,当海盗首领古特伦率丹麦军队进逼韦塞克斯时,阿尔弗雷德再次给海盗们以猛烈的打击。同时,他利用巧妙的“分土而治”的策略,最终迫使古特伦接受了协议,从而使阿尔弗雷德获得对本国及邻国麦西亚的统治权。但是,他和丹麦维京人签订的协议中也包括对丹麦人的赔偿。按照协约,丹麦人将正式控制英格兰北部的大片地区和东部一带,即从泰晤士河口到爱尔兰海,斜跨英格兰,这一块地区被称为“丹麦法施行地”。丹麦人统治了这块占地面积为两万五千平方英里的广大区域,它也成为维京人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开拓的殖民地中最宽广和富饶的一块地区。
  在协议中,古特伦也做出了让步,他不但接受基督教的洗礼,还让阿尔弗雷德大帝作他的教父,这一事件预示迁往“丹麦法施行地”的丹麦维京人将和当地人融合为一体。
  公元886年,阿尔弗雷德从丹麦维京人手中夺回了伦敦,解放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当他进占伦敦后,一切不接受丹麦统治的英格兰人都拥戴他为国王。
  公元892年,一支丹麦大军由欧洲大陆进攻英格兰,阿尔弗雷德予以迎头痛击。丹麦人见难以获胜,只好宣布停战,撤回了他们的海盗队伍。丹麦人所以未能再度进攻,主要是阿尔弗雷德在交战期间采取极为稳妥的防御措施,他加固旧有的要塞,在战略要地修建新的堡垒。此外,此时的英格兰已在他的领导下,建造了更大的军舰和训练有素的水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尔弗雷德统治期间,英格兰在军事、外交、科学、文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发展。阿尔弗雷德襟怀宽广,爱好广泛,不论商业贸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对什么都感兴趣。
  评价
  阿尔弗雷德大帝如同亚瑟王一般领导英格兰人抗击侵略者,但他远要比亚瑟王更加伟大,他不仅遏制了诺曼人的入侵,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为英格兰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他颁布了《阿尔弗雷德法典》,这部法典将历代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法律加以整理汇编,其后来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基础。第二,他奖励学术创立贵族子弟学校,同时组织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并亲自安排将英国文学之父比德(673-735年)的《英格兰民族教会史》和博提乌斯的《哲学的安慰》等著作译成英文,从而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他废除义务兵役制,改用土地封赐的办法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是后来封建骑士的雏形。当然,阿尔弗雷德大帝最主要和最脍炙人口的还是他抗击丹麦人的军功;9世纪70年代,英格兰几乎全境沦陷,871年阿尔弗雷德大帝在其兄埃塞雷德一世(865-871)阵亡后继承王位并秉承其遗志倾尽毕生精力与丹麦人战斗,最终成功收复了伦敦及泰吾士河以南的地区,侵略者被迫退居泰吾士河以北的丹麦区。其后,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爱德华一世(899-924)于918年将丹麦人彻底赶出英格兰;自阿尔弗雷德大帝开始,其子孙连续五位都是尚武的国王,打败了不断入侵的北欧人,使撒克逊人的统治在英格兰全面复兴。他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
ni shi tianda renai 的同学```
国家民主直接选举各领域都健康了都会发展的又快又好

光绪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样礼物,为何慈禧看后却勃然大怒呢?

我们知道国与国之间不仅有语言的差异,还有它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19世纪的时候,中国因为英国鸦片战争的关系打开国门跟国外的联系也多了起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多了,国家领导人的联系也会跟着往上涨。那时候中国的领导人是光绪皇帝。

在光绪帝大婚时,英国女王为了同清朝搞好关系就给光绪皇帝送了一件礼物,但是那件礼物之后被慈禧看见,立马就把它给丢了。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礼物呢?让慈禧太后这样的勃然大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第11位皇帝出生于1871年。他的父亲是位高权重的醇亲王,他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按着载湉父母的这个身份地位即使他没有当上皇帝也可以享受到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可那时候同治皇帝因为荒淫无道抱病而终,他逝世的时候没有子嗣,这就可能会动摇大清皇室的江山。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劝说慈安太后立只有4岁大的载湉为皇帝,为了培养载湉就将他接到了宫里养在了自己身边。

那时候慈安太后不通政事,把老祖宗的后宫不得干政发挥到极致,但是慈禧却是一个渴望权势的人。在慈安太后得知慈禧的野心后,就为了大清朝的江山也跟慈禧斗了一阵子,但是慈禧善于这些弯弯绕绕,不经世事的慈安怎么能够斗得过她,终于在1881慈安太后逝世。

此后慈禧就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尝到权力的滋味后,慈禧太后一直打压光绪皇帝,还将他的亲政时间和大婚礼延迟。到了1889年经过个大臣子的联名上书慈禧太后终于拖不下去了,载湉终于亲政了,但是慈禧太后仍然牢牢把持着国家的政权。

虽然说光绪皇帝没有独立掌控国家政事的能力,但是他毕竟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在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给光绪皇帝送来了结婚礼物。奇珍异宝数不尽数其中英国女王就送来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自鸣钟。而且为了凸显自己的诚意,她还让工匠将自鸣钟镶上了很多的宝石金银,上面还雕刻了寓意吉祥的文字。

光绪皇帝看到这个自鸣钟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因为光绪皇帝曾经接触过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中的这种先进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但是慈禧太后却不这样认为,在中国的封建传统习俗中我们认为给别人送钟就是有咒别人死的意思。

在汉语里钟表的钟和终结的终是同一个音。再加上慈禧是个守旧派,所以慈禧太后在看到这个自鸣钟的时候就勃然大怒,立马让手底下的宫女太监把这些钟给丢掉。光是皇帝看到这一幕之后,也十分的败兴,但是又不敢跟慈禧太后讲。只能看着那些宫女太监把钟给丢掉。英国女王的一番心思算是白白浪费了。




这是因为英国女王当时送了慈禧一座自鸣钟 ,而且在传统的思想中觉得送这样的东西非常不吉利,慈禧认为送终就是咒她死的意思,所以看到这个礼物非常的生气。
因为这个礼物是当时英国非常名贵的钟表。而慈禧觉得送钟是对自己的一种诅咒,所以勃然大怒。
英国女王送的是自鸣钟,但是慈禧认为这个自鸣钟非常不吉利,因此勃然大怒。
因为英国女王送了一个钟,而慈禧太后觉得送钟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才会生气。

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一世的介绍!

要具体详细!谢谢!~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童年

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服侍者。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

亨利后来的王后们对这两个公主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1547年亨利死后,他最后的那位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他是简·西摩的兄弟和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养护伊丽莎白。西摩被年轻的伊丽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后,他本来打算娶她为妇,但他和他的兄弟爱德华·西摩后来都在一系列权利斗争中被处死了。

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其他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较稳定,但爱德华1553年就因肺结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党推翻,并被其后上台的玛丽处死。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昄依,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小段时间里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有人认为她是在这里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在童年时代就相识了。

伊丽莎白保了命,但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礼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人民及贵族都很不满。1558年玛丽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她加冕的日子是当时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占星士约翰·迪伊挑选的,据说它特别吉利。给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当时在教会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认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经签署了结束意大利战争的卡多-坎陪吉条约。

政治

伊丽莎白44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裂,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统治期间圣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衷的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尤其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尔是她政治上最亲密的顾问,为塞西尔她特地创立了柏利勋爵这个爵位。1598年塞西尔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能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华兴汉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他可以保证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被他所知。

继承人问题

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当别人质问她为什么她不结婚时,她提到她姐姐统治时期她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一个继承人的话,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这一举可以给她的敌人提供一个刺激,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继承人来反对她。但没有继承人英格兰会在她不时逝世的情况下陷入内战。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身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里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一个天主教的丈夫是显而易见不可能的,而一个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的考虑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是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的,但伊丽莎白对他们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莉·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在他未被考验之前他还不会被考虑到。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凯瑟琳·格蕾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蕾的妹妹玛丽·格蕾是一个驮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昄依新教并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的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还是继续有结婚的可能性。她曾考虑过在法国的众多王子中找一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当时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个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产了。

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做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蕾夫人,死了。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还是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宗教宽容的结束

正当此时新教皇庇护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丽莎白的教籍。这使伊丽莎白无法继续她的宗教宽容的政策。

同时她的敌人对她的阴谋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来玛丽一直试图不向伊丽莎白挑战。但这时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阴谋中。这些阴谋的主谋是安东尼·巴宾顿,其目的是营救玛丽使她取伊丽莎白而代之。对伊丽莎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这个大敌人的机会。1587年她处死了玛丽(据说她并不情愿下这条命令)。

与西班牙的战争

伊丽莎白向法国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军队和钱财来让他获得法国王位。在八年战争中他向荷兰的新教徒奥伦治亲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军队来让他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兰克·德雷克爵士和约翰·霍金斯爵士领导的一支贩奴舰队被西班牙皇家海军重伤后,西班牙的运财舰队不断受到英格兰海盗的劫掠。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决定以玛丽之死为借口入侵英格兰来击退英格兰对西班牙在欧洲大陆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战。

1588年九月的一场大风暴和伊丽莎白的海军将领们击败了西班牙派出的无敌舰队。虽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击败了一个更大的英格兰反击舰队。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格兰并未能占上风。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游击战。

伊丽莎白最后几年的宠臣是罗伯特·德弗罗,他是莱斯特伯爵的养子。她甚至原谅了他的一些轻罪,但罗伯特1601年参加了一场暴乱,伊丽莎白不得不将他处死。

逝世

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在她的晚年,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她的侄子,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于萨里的列治文宫。她被安葬在西敏寺。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这位詹姆士当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一个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不列颠统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但英格兰和苏格兰依然被国际承认为两个国家,而两个国家依然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政府。她死50年后,英国内战爆发了,英国成为了一个短暂的共和国。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灿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只充当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伊丽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国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国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1536年安娜被斩首,几个月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这一直是大多数英国天主教徒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亨利和原配妻子离婚是非法的)。尽管遭到了英国国会的这种挫折,伊丽莎白还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当伊丽莎白13岁的时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随后的十一年中英国统治者的功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兄长爱德华六世从1547年执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统治下,政府推行坚决支持英国新教的政策。玛丽女王一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

在玛丽统治期间,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这使女王有了一个不光彩的绰号“血腥玛丽”)。伊丽莎白被逮捕,并被押在伦敦塔,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在一个时期内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1558年当玛丽死去由25岁的伊丽莎白继位时,举国一片欢腾。

年轻的女王即刻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国国内的宗教派别之间的尖锐矛盾。

后一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伊丽莎白执政不久就通过了“至高权力与同一性法案”(1559年),确立英国圣公教为正式的英国宗教。这使温和的英国国教徒感到满意,然而清教徒想要进行一场更激进的改革。但是伊丽莎白在其整个统治期间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

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境使宗教形势复杂化了。玛丽被迫离开苏格兰,来到英格兰避难。在那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伊丽莎白的阶下囚。伊丽莎白没有采取武断行为。玛丽是罗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权继承英国王位。这意味着在叛乱或暗杀得逞的情况下,英国还会再有一个天主教女王。事实上在玛丽被监禁的19年期间,发生了几起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而且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玛丽参与了这些阴谋。1587年玛丽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勉强在死刑执行书上签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数议员巴不得早就把玛丽处以死刑。

宗教斗争不可避免地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把她逐出教会,下令废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杀伊丽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势也有对伊丽莎白有利的一面。她执政期间英国教徒总是担心天主教会在英格兰复辟,而伊丽莎白对此有所防御。这确实是她受广大教徒欢迎的主要原因。

伊丽莎白开展灵活多变的对外政策。1560年她缔结了爱丁堡条约,该条约提出了一个与苏格兰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英国与法国的战争结束了,而且两国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形势却迫使英国与西班牙发生了冲突。伊丽莎白企图避免战争,但是由于16世纪西班牙有好战的天主教势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国之间的战争大概是无法避免。发生在荷兰的一场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叛乱是起积极作用的一个因素。荷兰的叛乱分子大多数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图平息这场叛乱,于是伊丽莎白就对荷兰叛乱分子予以援助。伊丽莎白本人并不十分热衷于战争,但是大多数英国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议会倒比她更热衷于战争。因此当与西班牙的战争最终在16世纪80年代末期爆发时,英国人民是坚决支持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长年不断地发展英国海军。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为了入侵英国迅速发展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无敌舰队所拥有的舰只几乎和英国舰队相差无几,但是水兵的数目却比后者少得多;况且英国水兵训练有素,船只的质量较好,并拥有更多的火力装备。1588年双方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丽莎白总是勤俭持国。在她早期执政的岁月里,英国国王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好。但是由于与西班牙战争耗资巨大,在她晚期执政的岁月里,国库状况不佳。但由于国王政府保持廉洁,整个国家还是比她登基时繁荣昌盛。

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从1558到1603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国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亚就产生在这个时代。这一成就中当然包含着她的一份功劳: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但是音乐和绘画却不如文学那样光彩夺目。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有开往俄国的探险,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过加州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遇。

伊丽莎白的最大过错也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她不仅仅一生未嫁,而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担心无论谁被指定为继承人都会很快成为她的危险对手。不论伊丽莎白未提继承人的理由是什么,她假如早亡(假设真的死在苏格兰的玛丽之前任何时候),英国也许会为继承人问题陷入一场内战。但是英国是幸运的,因为伊丽莎白一直活到70岁。她在临终遗嘱中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苏格兰玛丽之子)为她的继承人。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结果在该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内战。

伊丽莎白是个智慧超群的女子,敏捷过人的政治家。她保守谨慎。她显然讨厌战争和流血,但是需要时她毫不犹豫。她同父亲一样是通过与议会合作而不是与它对立来掌握政权。她公开宣称操守贞洁终身不嫁是有可能的,但因此认为她是异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她喜欢男子,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伊丽莎白在挑选大臣方面颇具匠心。当然她的功绩的一部分应归功威廉·塞梭(伯弗利勋爵),他从1558年直到1598年死时一直是她的首席顾问。

伊丽莎白的主要功绩可归纳如下。第一,她领导英国在没有严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了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这与德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那里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使百分之二十五之多的人口丧生。由于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除了英国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深仇大恨,她成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统一。第二,她执政的45年是世界上伟大民族之一的黄金时代。第三,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列强国,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这种列强国的地位。

伊丽莎白在本册中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本书列入的人物基本上是伟大的发明家和创立新思想或改变政策的人物。伊丽莎白不是发明家,她的政策基本上谨慎保守,但是在她的统治下所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那些认真实行改革的大多数统治者在当权中所取得的进步。

伊丽莎白无心处理议会和国王之间相对权力这个棘手的问题。她从不当暴君,这对于发展不列颠民主也许比她颁布一部民主宪法更有利。伊丽莎白不追逐军事功勋,对建立庞大帝国也不感兴趣。的确,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英国不是一个帝国。但是她给英国留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为随后发展起来的大不列颠帝国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在海外众多附属国是在伊丽莎白死后获取的——大多数是在她死后很久获取的。许多其他人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无论如何都可以看作是欧洲的全盘扩张和英国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应该注意到,在大西洋海岸的其它重要的欧洲国家(法国、西班牙以至葡萄牙)也成为巨大的海外帝国。

同样,伊丽莎白在反对西班牙的威胁、保卫英国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也容易被夸大。回过头来看,西班牙似乎未曾对英国的独立构成真正严重的威胁。我们应该记得英国舰队和无敌舰队之间的战斗根本没有完结(英方未损失一只军舰)。进一步来说,即使西班牙军队在英格兰登陆成功,也极不可能会征服该国,西班牙军队在欧洲其它地区也未取得显著的成功。如果西班牙未能平定小小的荷兰所发生的一场叛乱,实际上它就不会有征服英国的机会,这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到了16世纪英格兰的民族主义非常强大;西班牙人的征服是不可能的。

那么应该给伊丽莎白排个什么名次呢?她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人物,与俄国彼得大帝相比较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考虑到彼得的创造精神远比伊丽莎白要大以及他将俄国引上了崭新的行程,我觉得要把伊丽莎白排在彼得之上就难于说服一个不偏不倚的俄国人。但是考虑到英国和英国人自从伊丽莎白以来几百年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伊丽莎白远远排在彼得之后也是错误的。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帝王所取得的成就才能和他俩相匹敌,这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文章标题: 假设在某平行宇宙,道光跟英女王相爱结婚,并且清朝王公大臣和英国议会拼死也阻挡不了,历史会如何发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643.html
文章标签:王公  道光  英国  议会  大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