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28 12:00: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需要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工作学习、交通出行、酒店住宿等等,身份证是可以证明我们身份的一个凭证。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刷脸支付、指纹识别都不在话下。
但是,众所周知,在制造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断然无法制造出像现代身份证这样先进的物品,甚至在造纸术发明之前,连一份纸质证明都很难办到。
然而不论是科举中第还是官员上朝,官府在调查的时候,这都是需要本人到场且万万不能出错的。那么,没有身份证的古人,在遇到官府调查时,究竟如何证明自己、证明我就是我?
1、 最初的身份凭证——照身帖
1.商鞅变法与照身帖
身份证明的出现,最早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时候。在商鞅第一次变法时就有规定,除了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行编录户籍。从此,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证明身份的物件——照身帖。
照身帖的帖身,是由一块光滑的竹板打磨而成的。它由官府发放,上面刻录着持有人的户籍信息,如姓名、住址等等,有时还显示出持有人的头像。
2. 照身帖的利弊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若有外出旅行或者旅店留宿的人,必须携带照身帖并向有关人员出示,否则关口不能放行,旅店不能留宿。
如果要是违背规定,便要受到连坐的处罚。商鞅规定的这一点,也是成为了他作茧自缚的地方。
《史记》有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客栈的人不知道他是商君,没有证件绝不敢收留,商鞅只得长叹一声,制定法令的弊害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这里的"验",便是照身帖。
二、精致的身份证明——鱼符
1.隋唐的官员身份证
商鞅变法失败后,秦汉两朝都未出现过官方发行的身份证明,只有发动军队使用的兵符。直到隋唐时期,才出现了用来证明官员身份的物品,这就是鱼符。
鱼符是用普通的木板或金属材料制成的,外观为鱼形,分为左右两半,用细线穿起来。鱼符多为官员所用,寻常百姓是没有资格佩戴的。鱼符的表面书写着官员的姓名和品阶,品阶越高,鱼符的制作材料就越上乘。鱼符还配有鱼袋,不过,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拥有。
除了官员,各个蕃国的使臣也都拥有鱼符。其中一半交由朝廷保管,另一半则在自己手中。使臣觐见时,需手持鱼符与另一半严丝合缝地吻合,才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在隋唐时,鱼符便是身份尊贵的象征,但是它只用于官员上朝觐见或是有必要时才能够派上用场,并未普及到人民百姓。鱼符价值连城,但使用范围并不大。
2.鱼符与龟符
唐朝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就是武则天统治时期。那时候的国号不仅变唐为周,就连鱼符也改成了龟符。
龟符与鱼符在用途、制作方面都十分相似,出现的时期也都在唐朝。可能古人认为龟比鱼更为稀有,所以龟符就更加受人尊崇。
三、接近现代身份证——腰牌与牙牌
1.北宋的腰牌
到了宋朝,更加系统的符牌制度出现了,官员的身份证明也从鱼符、龟符到只佩戴鱼袋,最后发展为腰牌。
腰牌最初是由木质材料制成的,它状如卡片大小,上面书写着官员的基本信息,十分类似于今天的身份证。腰牌更有利于书写,所以腰牌上录入的信息也就更多,甚至还有一些对持有人相貌的描写。
2.明朝的牙牌
明朝对外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尤其引入了象牙及野兽的骨头等等,这些也成为了制作腰牌的材料。为此,人们更习惯称其为"牙牌"。
在《西游记》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对于腰牌的描写。如狮虎山的小旋风,就用腰牌辨认身份;孙悟空窃取童子的腰牌,在天宫为所欲为,从中就可以看出腰牌在古时已是不可缺少的身份证明。
四、从头到脚的尊贵——花翎与补服
清朝时,除了官员佩戴的腰牌证明身份,还有朝冠上的花翎宝物、补服绣上的奇珍异兽等等,也可彰显官员的身份尊贵。
例如,朝冠上的宝物,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穿戴宝物的为翎,分为蓝翎、花翎。蓝翎较低级,无眼。花翎则有单眼、双眼、三眼,以翎眼多者为尊。
朝冠上除了宝物,还有珍珠装饰,镶嵌珍珠的数量也与身份高低有密切之分。比如,亲王有十颗,亲王世子九颗,郡王八颗,贝勒七颗等等。
再论补服,绣上的图案有鹤、貂、豹、雁之分,文武官的图案也有区别。
衣服和官帽如此区别,再加上腰牌的佩戴,使官员独一无二,身份的证明便不言而喻。
总结
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等级森严,最底层如农民,他们在自家田地里干活,与世无争。这样的人没有资格拥有自己的身份证明,也并不太需要。
除非真的要出远门,那要用什么证明身份?古人们可以到衙门办理通行证明,至于身份,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有官员办事时,才需要严格的身份核实。
身份证明一开始只是普普通通的官员信息,形式上越来越方便简约,到了后来,统治阶级为彰显尊贵无所不用其极,从制作材料到装饰,从头上戴的官帽到脚上穿的鞋,都有严格的区分。
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是精神文明的进步,身份证明更是文明的产物。我国古代出现的身份证明,展现了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月1日起,开始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此次首次增加了身份证登记。小至出行、住宿,大到入学、婚姻……在现代社会,没有身份证可以说寸步难行。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有这种困扰吗?
答案是:有!其实,古代也有类似身份证的物件用于证明身份,而且种类相当丰富。
秦代——照身帖
战国时,秦国商鞅进行变法,主张实行一种叫做“照身帖”的竹片。这个“照身帖”,就是中国最早的身份证件。
“照身帖”是用一块竹片经打磨而成,其上刻有持帖人的头像、姓名、籍贯等信息。需随身佩带,主要功能是用以验证秦国人的身份,防止他人入侵。
隋唐时期——鱼符
隋唐时期,官员证明身份的标志是“鱼符”,根据官阶高低用不同材料制成。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为黄金铸制,三品至五品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为铜质,再往后即是木质。
“鱼符”上刻有官员姓名、任职部门和官位等级。执行公务及出入宫门时必须出示。
为安全起见,此时在身份防伪方面,也有了进一步改进。“鱼符”通常为左右两块,右符由官员随身携带,左符则留存朝廷,以备查验。
宋代——鱼袋、腰牌
宋朝时,官员直接使用“鱼袋”。以“鱼袋”及其上面的金、银饰品和颜色来区分官级,其中,以金紫和银绯为贵。
宋朝时期还启用了官吏重要的身份牌——“腰牌”。其功能主要是用来通行朝廷,并证明身份。
明代——牙牌
明朝的“牙牌”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在录入身份信息时,比唐代的“身份证”要多一点,有时还会写上“单位”,或标示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
清朝——腰牌
清代“身份证”多为“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更厉害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录入,以防止别人冒用,这也许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贴大头照的起源。
除此之外,清朝时期一些特殊从业者也开始有了身份证明。如僧人制有“戒牒”和“度牒”,凭此牒可化缘和筹善款。
随着历史的更迭
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物件来证明“我是我”
它们不仅象征着身份,也象征着地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