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休养生息和开疆扩土,哪个更能留名青史

时间: 2022-05-25 03:00: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休养生息和开疆扩土,哪个更能留名青史

中国历朝历代政权更迭证明了什么

历史上王朝更替无非两种境况。一种是和平过渡,一种是战争过渡。但是无论和平过渡还是战争过渡归结起来都是战争过渡。根本不存在和平过渡。比如王莽看起来是和平过渡,实际上王莽一当上皇帝没多久就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叛乱。而杨坚在夺权过程中也是和平过渡。但在杨坚做皇帝之前,也发生过叛乱。不过当时处于北周末期,杨坚是大冢宰、大丞相。反正是大权独揽。所以忠于北周的军队起兵,而被杨坚迅速镇压而影响不大罢了。完全的和平过渡是不存在的。只有铁血才是改朝换代的必经之路!
朝代更替原因多种多样。但亡国归结一点就是:君昏臣庸。而立国归结一点就是:君圣臣贤。举个例子:西汉末期:王莽篡汉。结果被推翻。而杨坚篡位结果成功。这是为什么?汉朝皇帝自从汉成帝起就昏庸无道,才致使王莽篡汉成功。而王莽当了皇帝一样昏庸无道。所以立刻灭亡。而杨坚同样谋朝篡位。为什么能建朝立业?就是因为隋文帝用人唯贤、唯才是举。而休养生息,所以天下归心。
所以我不认为要划分什么政变性质、革命性质、叛乱性质、或起义性质还分什么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
天下从来就是有德者据之!君王无德无道,臣民将他推翻就是正义。君王贤明又岂会让乱臣贼子阴谋得逞?!
我承认历史上的确有阴谋家靠政变获得一时成功。比如:王莽、隋炀帝。那又怎么样?身为君主纵然一时阴谋得逞,不知体恤人民、百姓。自以为天纵英才,而最后结果一样将被推翻。皇帝不是要天纵英才,不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要唯才是举,用人唯贤。自然可以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人民休养生息,国家繁荣昌盛。皇帝垂拱而治,阴谋家也就无可遁形!
补充一点:隋文帝算是英明的皇帝,为什么被隋炀帝篡位?就是隋文帝有昏庸的地方。对于隋炀帝的蒙蔽没有及时发觉看破。隋炀帝是残暴,但他能夺得政权也证明他有英明的地方。他灭陈国统一中国,修运河,南北通商功在社稷。不能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就将他贬得一无是处。这也不对。但他亡国就证明他无道。不要用什么雄才大略来为他辩驳。雄才大略和好大喜功的区别就在于:雄才大略可以做到审时度势。该休养生息绝不开疆扩土。而好大喜功则是不故国力肆意妄为。横征暴敛。苛政猛于虎。汉武帝开疆扩土有文景之治做后盾,有桑弘羊理财。秦始皇统一中国,修陵墓、修万里长城、修直道驰道本来是于国于民大好事,但不顾国力民力,国家不堪重负也就成了误国害民。秦二世更是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而导致二世亡国。汉武帝临死下诏罪己,悬崖勒马。汉武帝之后,汉朝皇帝施行仁政而汉祚绵长。
总的来说,1、土地兼并问题的越发严重化,2、人口过多导致以目前耕地和粮食品种无法养活这么多的人,3、外族入侵,4、赋税过重或者劳务过重等等。概括起来就四个字,民心尽失。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政权当然也不例外
一切政权,都要代表老百姓的基本利益,不然就得更新换代

唐朝初年百废待兴,为何不用休养生息就能扫平外患?

由于隋炀帝使用民力不当,导致强盛一时的隋朝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但是最后夺取隋朝政权,结束天下大乱的却是出自关陇集团的太原李阀。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在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唯有汉朝和明朝,因此这两个朝代的建立者也被后人称为得国最正的开国皇帝。农民起义军能够夺取天下,在于前任王朝是建立在强大武力上的,对于什么争取民心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这种野蛮的治国方式让百姓对于统治集团极为厌恶,因此现有的势力难以争取到民心,唯有同是农民出身的农民起义军才能得到认同。

话题有些扯远了,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太原李阀,面对着天下大乱的形式,李阀的头脑李渊从老家太原起兵直接占据了关中。关中不仅有非常有利的地势,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中原,而且与陇西搭界,关陇集团的源头就在关中和陇西一带,这样一来李渊就能很快获得来自关陇集团内部文臣武将的支持。李渊建立的唐朝就是在关陇集团的支持下成功平定了中原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当然隋末唐初的战乱,对人口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重新归于统一的唐朝户籍总人数只有200万户,也就是一千万左右的样子,这与隋文帝时期的五千万人口相差悬殊。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唐朝,在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后,就迫不及待对外用兵。在唐太宗年间,开疆拓土成为唐朝对外政策,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与唐朝一样在建国初期就饱受边患的汉朝,却是在统一天下后休养生息了六十年之久,历经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和汉景帝五代帝王的治理,才有了汉武帝南平百越,北伐匈奴的壮举。而且汉武帝终其一生都没能彻底平定匈奴,汉朝却已经摇摇欲坠了,唐太宗李世民却能一战就消灭了突厥,对唐朝没造成多少负担,这是为何呢?

虽说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就已经将骑兵纳入战争,但是更多的是将骑兵用在对付胡人的骑兵上面,面对中原地区的攻城战,骑兵往往还不如步兵,这也是为何长平之战时赵国迟迟没有调动北方骑兵南下的原因。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骑兵依旧是辅助型兵种,能够大规模组建的步兵才是战争主角。楚汉争霸时期还是步兵在相互较量,项羽难逃的时候仅带了一百多个骑兵,汉朝派了大概两千多骑兵追击,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原依旧沉浸在步兵战中。

步兵在中原地区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面对草原地区的骑兵就成了活靶子,因此才有了白登之围,率领步兵的刘邦被匈奴三十万骑兵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因此汉朝开始逐渐摸索骑兵作战,用骑兵来打败骑兵,这种新型作战方式的探索,需要培育适合作战的军马,这就需要海量的资源。军马同样是易耗品,一场战争下来兵卒的损失可能还没有马匹损失大,这也是为何汉武帝打完漠北之战后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会战,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有调动十六万骑兵北伐匈奴的底气。

与汉朝相隔四百多年的唐朝,却没有汉朝人的苦恼,在建国之初就拥有一整套成熟的步骑兵协同作战经验,这都要得益于东晋时期胡人南侵所带来的作战经验,随后又经过三百多年的南北朝的大乱战,步骑兵协同作战经验日趋成熟,中原人下马能够当步兵,上马能够做骑兵。而且由于长年累月的战争,中原军马的数量非常巨大,这也让中原人能够从小就熟悉骑马射箭。还有在均田之上建立的府兵制度,让唐朝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兵员能够调动。在如此多有利的条件下,唐朝不需要像汉朝一样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和改革作战方式,在修养几年后就能够扫平外患。

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

  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具体如下:
  一、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及其效果。
  1、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⑴ 政治: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⑵经济: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⑶文化: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⑷民族关系: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⑸外交: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
  2、效果: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表现在:
  ⑴政治清明
  ⑵经济繁荣
  ⑶文化昌盛
  ⑷民族关系和谐
  ⑸外交开放
  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2、效果: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简介唐太宗和武则天
  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2、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任用贤臣 轻摇薄赋 减免赋税 开疆扩土
让国家繁荣昌盛,是很好的统治者
文章标题: 休养生息和开疆扩土,哪个更能留名青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348.html
文章标签:青史  休养生息  留名  更能  开疆扩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