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了什么竟被君王当场免死?
死囚是范文从,据史料记载,死囚回答:“罪臣姓范,乃是苏州吴县人 ”。死囚是范仲淹的后代,范仲淹第十二代子孙,君王了解范仲淹的家底,心里对范仲淹颇有一种崇拜之情,所以今天看到罪犯范从文乃是范仲淹的后人,就动了恻隐之心,前思后想,最终决定把他放了,并且赏他五次免死金券。
朱元璋范文从问姓什么,范文从答道:“罪臣姓范,罪臣乃是范仲淹第十二代孙。” 朱元璋下令为其松绑,范仲淹是宋朝第一功臣,朱元璋还派人赦免他的死罪,并给五次免死机会
他说了一句"罪臣乃是范仲淹第十二代孙"。朱元璋敬重范仲淹,也因此免了他后人的罪的。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先说一个被赐死、但不谢恩的例子。
南朝宋明帝时期,宋明帝刘彧的身体不好,担心自己死后,幼小的儿子会被自己的兄弟们篡权,于是开始诛杀兄弟。
建安王刘休仁过去和刘彧的关系不错,刘彧能登上皇位,刘休仁出了不少力,但刘彧也不放过他。
泰始七年五月,刘彧召刘休仁入宫议事,故意拖到很晚,然后告诉刘休仁,今天晚上就住在尚书省,以便明天一大早入宫,接着谈事。
当天夜里,刘彧派人“赍药赐死”,就是带着毒药去逼令刘休仁自尽。刘休仁大怒,大骂道:“皇帝得天下,是我出的力!这样诛杀兄弟,刘宋的江山能够长远吗?”
骂也没有用,他必须得死。
再说一个被赐死而谢恩的例子。
唐高宗死后,继位的是唐中宗李显。后来皇太后武则天废掉自己的儿子李显,另立儿子李旦为皇帝,但她一直大权在握。
垂拱三年四月,凤阁侍郎刘祎之私下里对凤阁舍人贾大隐说:“皇太后废掉了昏庸的李显,另立了贤明的李旦,皇太后就不必临朝称制,不如返政给李旦,以安天下之心。”
结果贾大隐把这些话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很生气,说:“当初是我引荐了刘祎之,现在他却背叛我!”
后来武则天找个借口,把刘祎之“赐死于家”。刘祎之临死前,沐浴更衣,神色自若,提笔写了一份几页长的谢表。谢表的内容,即是感谢武则天,同时又表明自己的清白。
赐死,是给死者保留尊严的一种死刑。
从结果上看,赐死和死刑是一回事,都是结束受刑者的生命,但执行的过程有差别。一般是皇帝派使者带着毒药或者帛带去见被赐死的大臣,让他自己服药或者自缢。有时候,是让罪臣自己选择死法。所以,从形式上看,被赐死的大臣其实是自杀,只不过是被皇帝下令自杀的。
比起被捆绑起来、押赴刑场,当众斩杀,赐死要仁慈一些,体面一些,死亡的地点一般是在家中或者狱中,不是公开执行。
从刑罚的角度看,赐死要比斩刑轻一些,比谴戍重一些。被赐死的大臣和皇帝之间,还不是深恶痛绝的关系,所以刘祎之在死前会写一份谢表。
谁都不愿意死,这时候的感谢,并不是真心的,有许多现实的或者名誉上的考虑,各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有的人谢恩,只是想让自己显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但也有人会像刘休仁一样,不但不谢恩,还会痛骂。
古代大臣被皇帝赐死时,往往会说句谢恩的话,更有甚者会上一道谢恩折,这让我们很多人感到不可理解
在古代有人被帝王赐死之时,这些被赐死的人非但不会感到难过,感到非常的伤心,反而是会谢恩。而之所以是这样也是有各种原因的,一方面是古代的皇权至上,另一方面就是如果不被赐死的话自己的家人也会因此而祸及的。
因为皇帝就是最大的。在古代自己的命都认为是黄帝给的,黄帝权力最大,所以,赐死也要谢恩。
甄嬛的父亲在第二集的台词
第二集(一)
第20幕
(皇帝注视甄嬛良久)
太后:秀女姓甄,犯了皇帝名讳。
甄嬛:禀太后,当年臣女父亲为官,圣祖康熙看见父亲姓名,说姓甄好,听着像忠贞之士,以此作为勉励。
皇帝:先帝的意思朕明白。(转向太后)儿臣倒想起一件事:“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氏出美人,甄宓就是汉末的三大美人之一。
太后:走上前来。(甄嬛起身向前几步,有太监在甄嬛面前洒茶水,甄嬛一顿,继续前行,太后侍女竹息在甄嬛面前放猫,甄嬛淡定,一秀女惊慌失措)
太后:还算端庄。
皇帝: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香减玉消。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必不会叫你玉减香消。旁边那个秀女叫什么?
太监:苏州织造孙株合之妹孙妙青,年十六。
皇帝(厌烦):孙妙青殿前失仪,拉出去,永不许再选秀。
太监:嗻!甄嬛留牌子、赐香囊!
第21幕
(甄嬛、眉庄在回去的路上)
甄嬛(愁):想留的没能留,不想留的却偏偏留下。
眉庄(笑):能进宫是多少人巴不得的福气,你又何必叹气,况且你我一同入宫,彼此又能有个照应,这会子宣旨的太监已经去了,甄伯父必定欢喜。
甄嬛:眉姐姐,我当真不是有心的。
眉庄: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可是老天爷有心啊,他不忍叫你明珠暗投。
甄嬛:可是皇上——孙妙青只是胆小而已,并不是大错。
眉庄:天子威重,孙妙青是太不稳重了。(一嬷嬷追上)
嬷嬷:两位小主请留步,奴婢奉命送两位小主出宫。恭贺两位小主荣获宫嫔!
第22幕
(丫头们在宫门外候着,甄嬛和眉庄走了出来)
甄嬛:姐姐保重。
眉庄:嗯,妹妹也是。(丫头迎眉庄离去)
(流朱浣碧为甄嬛披上披风。甄嬛望了望嬷嬷远去的背影)
第23幕
(皇帝在看记名秀女排单)
皇帝(喃喃):嬛嬛一袅楚宫腰。(苏培盛进来)
苏培盛:皇上,皇后娘娘求见。
皇帝:让她进来吧。
苏培盛:嗻。(引皇后进来)
皇后:臣妾前来恭喜皇上,贺皇上又得佳人。
皇帝:皇后何出此言?
皇后:宫中已经传开了,今日选秀,皇上龙颜大悦。
皇帝(喜);只是泛泛之辈中总算有一两个质素尚可的。
皇后:岂止尚可,听说沈自山的女儿很有当年敬嫔的风范,而甄氏却长得活脱脱就——(敛笑住嘴)
皇帝:只是眉眼处有几分相像罢了。
皇后;有几分相似已经是很难得的了。恕臣妾多嘴,皇上准备给甄氏什么位分哪?
皇帝:给个贵人吧。
皇后:贵人?好,就贵人吧。除了前头满军旗的富察氏是贵人,蒙军旗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贵人,汉军旗秀女中正好也有两个贵人了。
皇帝:还有一个是?
皇后:沈贵人,沈自山的女儿。沈自山的官位可比甄远道要高。(皇帝:噢——)虽然皇上重视汉军旗,可是满蒙联姻是旧俗,汉军旗有两个贵人,这样做会不会太过显眼了?
皇帝:那就给甄氏正六品常在吧。汉军旗的嘛,入宫位分不宜太高。
皇后:皇上明鉴。
皇帝:虽然是个常在,朕还想给她个封号。
皇后:那就叫内务府拟了封号来看。
皇帝;不用,朕已经想好了。(招手)你来。(皇帝在皇后手心写了个字)
皇后:莞?臣妾记得在唐诗春词中,好像就有“菀菀黄柳丝,蒙蒙杂花垂”之句。
皇帝:朕觉得甄氏莞尔一笑的样子,甚美!(得意的笑)
第24幕
(甄府门外,正吹锣打鼓放鞭炮。甄嬛乘马车回来)
甄嬛:流朱,是不是快到家了?
流朱:是啊,小姐你看,好热闹。
众乡邻:恭喜恭喜呀!(甄远道抱谢)
(甄嬛下马车)
甄嬛:父亲。
甄远道(抱拳施礼):臣甄远道携全家参见小主。(全家跪拜)小主吉祥!
甄嬛(急扶):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快起来!
甄远道:小主不可,嗻不合规矩啊。
浣碧:小姐现在是小主了,老爷是应该向小姐行礼的。(甄远道:对呀)
甄嬛:流朱浣碧,快把父亲母亲扶起来,快起来。
甄远道:谢小主恩典。
甄嬛:外面风大,进屋吧,进去再说。(众人起身进屋)
甄远道:小主请。
(甄父甄母入座)
甄嬛(跪):女儿不孝,不能承欢膝下。还要父亲母亲这般守规矩,心中实在不安。(甄父甄母急扶甄嬛)请听女儿说完。女儿虽已是皇家人,但孝礼不可废,还请父亲母亲准许女儿在入宫之前仍以礼侍奉,要不然女儿宁愿长跪不起。
甄远道:好,我果然没有白养这个女儿啊。起来起来,快起来。(扶起甄嬛)
第25幕
(翊坤宫。华妃睡醒了)
颂芝:娘娘您醒了?(向外)娘娘起床!(各宫女入内伺候)
(福子正为华妃梳头,周宁海进来)
周宁海:回娘娘的话,皇上昨儿歇在欣常在的宫里了。
华妃:皇上十多天没来后宫,一来便去了那个贱人处,小产一个多月,矫情那么些天还不够吗?本宫瞧她狐媚劲又犯了!(猛扭头,扯着头发了。怒推福子)糊涂东西,也不仔细着点!
福子:娘娘赎罪,娘娘赎罪!
颂芝(掌福子嘴):你怎么当差的你,怎么当差的?你存心要害娘娘,你存心的吧!(扯福子耳朵)我看你是存心要害娘娘的!
华妃:一大早便在这儿闹得鸡犬不宁的,还不快打发了她!(拍桌子)
周宁海:嗻!走,走!(将福子拖了出去)
福子:娘娘饶命,娘娘饶命,饶了奴才吧!(福子一路哭号,被周宁海打晕)
第26幕
(景仁宫)
剪秋:娘娘,看样子华妃今儿是不来了,不如早些散了吧。
皇后:本宫是皇后,她是妃子,她一定要来和本宫请安。再晚也要等下去,赐茶!
剪秋:是,娘娘。绘春,赐茶!(宫女为各小主奉上茶水)
齐妃:又是华妃最晚。
欣常在:她是年大将军的妹妹,年大将军多得势啊,皇上又那么宠爱着华妃。
齐妃:哼,得宠有什么用啊,人家上面那位才是正经的皇后。
曹贵人:说起来,倒是许久没有见到端妃姐姐了。
齐妃:哎哟,端妃那身子骨啊,十天有九天都起不来床。
(华妃乘轿撵至景仁宫)
江福海:华妃到!
众妃嫔(起身给华妃行礼):华妃娘娘金安。
华妃:都起来吧。欣常在身子见好了,来得这样早。
欣常在(笑容):多谢娘娘关怀。早起是有些不适,但是也不能耽误了给皇后请安哪。
皇后:真是难为你了。你小月后要多调养着,养好了身子才能为皇上绵延子嗣呢。
欣常在:谢皇后。
齐妃:回皇后娘娘的话,欣常在虽然身子还有些不适,但是比先前好多了。
皇后:本宫瞧这样子也是挺精神的。
华妃(冷哼):齐妃姐姐日渐丰腴,皇上见了一定会喜欢的。
齐妃(笑容):多谢妹妹金口。
华妃:哟,本宫忘了,皇上许久都没有去看过齐妃姐姐了吧。本宫记性差,姐姐莫怪罪。
齐妃(干咳):不妨,不妨。
皇后:好了,都是自己姐妹,不要一进来就站着说话,都坐下吧。
众妃嫔:谢皇后!
华妃:给皇后请安。
皇后:赐座,上茶!
剪秋:绘春,给华妃娘娘上茶。(绘春奉茶)
华妃(闻茶):这是去年的龙井吧,娘娘还没喝完啊。旧时的茶,即使存放得再好也有股子霉味,臣妾都赏给颂芝她们了,臣妾那儿有今春新贡的雨前龙井,等下让颂芝拿一些过来,皇后娘娘尝尝。
皇后:谢谢妹妹关心。皇上也赏了本宫一些,不过本宫想着三阿哥喜欢,就叫齐妃带去了。
华妃:也是,齐妃姐姐那儿难得有这么好的茶,下回三阿哥缺什么,尽管跟本宫开口吧。
皇后;三阿哥是最孝顺的,不肯为一点小事打扰皇上,亏得齐妃教导有方。
华妃:三阿哥是最有孝心,必会好读书,让皇上高兴的。皇上这一高兴啊,别说是雨前龙井了,就是金叶子也会照赏不误的。
皇后:四阿哥与五阿哥还年幼,三阿哥是诸位阿哥的表率,所以三阿哥自然人品贵重。
华妃:唉,皇上仓促登基,这宫里什么都还缺着,委屈皇后娘娘住这景仁宫了。臣妾想着挑个晴好的天,让人把这景仁宫好好装饰一下,也好让皇后娘娘住得舒服。
皇后:妹妹真有心,皇上才登基,一切从俭,这件事往后再说吧。
华妃:皇后就是宽宏。臣妾的翊坤宫就太过华丽了,臣妾每每来到皇后宫里请安,都于心不安哪。
齐妃:翊坤宫是先帝宜妃的住处,自然是非比寻常了。
皇后:是啊,宜妃多子,先帝爷当真宠爱。
华妃:时候不早了,臣妾先告退了。(走人)
丽嫔:皇后,臣妾也告退了。(向曹贵人使个眼色。曹贵人目光转动,并不起身)
众妃嫔(起身):臣妾告退。(离去)
剪秋:瞧华妃那轻狂的样子,娘娘三言两语就把她给打发了。
皇后:事实如此啊。
剪秋:咱们景仁宫虽不是最富丽的,但却是个钟灵毓秀的吉祥地儿。娘娘仁厚,皇上钦赐景仁宫,这才叫和和美美呢。
第二集(二)
第27幕
(华妃回宫路上)
颂芝:娘娘别生气,皇后这是嫉妒咱们翊坤宫的恩宠呢。
华妃:先帝的宜妃是得宠多子, 可是儿子谋逆,连累母亲,她这样诅咒本宫!
丽嫔:娘娘别往心里去,您看皇后病歪歪的样子,哪怕是身子好也不敢跟您争啊。她若跟您置气,就不怕皇上跟她置气吗?
华妃:你知道得到多啊。
丽嫔(赔笑):嫔妾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娘娘是皇上心尖上最得意的人。
颂芝:是啊,皇后住景仁宫,娘娘住翊坤宫,这后宫里唯有咱们翊坤宫和皇上皇后大婚时的坤宁宫一样带坤字,这也足可见娘娘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啊。
丽嫔:就是,皇上对皇后就只是情面上的,对娘娘您这才是没得说的。(华妃舒坦)
第28幕
(甄府门前,安陵容下轿)
流朱:到了。
安陵容(瞧见浣碧):这位姐姐是甄姐姐的姐妹吗?
流朱:才不是呢,浣碧和我一样,都是小姐的贴身丫鬟。
萧姨娘:一个丫鬟都打扮得这么华丽,可想甄府是多么的气派啊。
浣碧:小姐在里面等着小主呢,夫人也在内堂等候着,快进去吧。
(众人入内,甄嬛迎上)
安陵容(行礼):姐姐。
甄嬛(急扶):咱们姐妹无须这么客气。
安陵容:陵容与姨娘在京中无亲无友,幸得姐姐。
甄嬛:现下到了这里,可不是有亲有友了?
浣碧:安小主快坐。
甄嬛:坐。
浣碧(对萧姨娘):这位是?
安陵容:这是萧姨娘,怕我一个人入京不便,特地陪我来的。
浣碧(掌凳):姨娘坐。
萧姨娘:哎,谢谢。
安陵容:陵容多承姐姐怜惜,才有了安身之地。此恩此德陵容无以为报。
甄嬛:妹妹这样客气,倒叫我心里不安了。一路还顺利吗?
流朱:还说呢,方才去客栈,那老板以为安小主奇货可居,硬是不让他走,结果被我好一通吓唬,给打发了。
安陵容:今日幸得流朱机灵,否则的话,那老板总说我们连赏钱都打发不出去,不给走呢。还是姐姐调教得好,流朱才这般能干。
甄嬛:冒昧问姐姐一句,姐姐是几月里生的?我今年十七,四月十七的生日。
安陵容:我今年十六,二月初九生的。
甄嬛:你还比我小呢,我得叫你妹妹。
安陵容:是,一切听从姐姐的。
第29幕
(甄嬛房中看书,甄远道推门而入)
甄远道:嬛儿。
甄嬛:父亲,这么晚了还没歇息?(甄远道关门走向椅子)坐。
甄远道:好,好。
甄远道(欲言又止叹几声气):看你这几日照顾安小主行事稳当,为父知道我的嬛儿已然长大成人了。有句话为父本不便当面叮嘱你,可是事到如今我顾不得了。你要切记,若无完全把握获得皇上恩宠,你可一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大富大贵能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甄嬛:儿女不求能获得圣上宠眷,只求在宫中安稳一生,保住甄氏满门和自身性命即可。
甄远道:好,这就好(拭泪)。那,照规矩,你进宫可以带个贴身侍女,这带去的人既要是心腹,又要是伶俐精干的。可想好了要带谁去吗?
甄嬛:女儿已经想好了,流朱机敏,浣碧缜密,我想带她们俩入宫。
甄远道:好,她们两个从小跟你一块长大,有她们陪你进宫,为父就放心了。尤其是浣碧,她——她到底是你的妹妹呀!
甄嬛(微惊讶):什么?
甄远道:你母亲一直不知道。许多年前我、我与一汉人女子结识,后来就、就有了浣碧了。
甄嬛:难怪父亲从前带浣碧回来,只说做女儿的侍女。
甄远道:她母亲单单是汉女也就罢了,可偏偏是个罪臣之女。此事一旦传扬开来,这不但对你不好,恐怕连浣碧也不保。是我辜负了你母亲,也委屈了浣碧呀。
甄嬛:父亲也有父亲的不得已。浣碧的身世,将来若有机会,我一定给她指个好人家。
甄远道:如此,那就看她的造化了。
甄嬛:这些年我与浣碧也是情同姐妹,必不会亏待了她。
甄远道:好。
第30幕
(浣碧、流朱在做绣工)
浣碧(深思):小姐现在是小主了。
流朱:嗯,是呀。
浣碧:听说可以带贴身的丫鬟入宫,算是做陪嫁的。
流朱:嗯,怎么啦?
浣碧:你去吗?
流朱:去哪儿?
浣碧:入宫啊。
流朱:小姐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我从小跟小姐一起长大,才不会跟小姐分开呢。
浣碧:嗯。
流朱:那你去吗?
浣碧:我不知道。
流朱:小姐待你那么好!
浣碧:我哪里说小姐待我不好了,我就是在想,要是我们这样一下子都走了,谁来伺候老爷、夫人呀。
流朱:是啊,咱们是老爷带进府的。哎呀,咱们只管伺候小姐,老爷和夫人的事,什么时候用咱们上心呀?
第二集(三)
第31幕
(甄远道一家听旨)
太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理寺少卿甄远道长女甄嬛,着封为正六品常在,赐号莞,于九月十五日进内,钦此。
甄远道一家(叩首):谢皇上隆恩。
太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松阳县丞安比槐女安陵容,着封为正七品答应,于九月十五日进内,钦此。
安陵容(叩首):谢皇上隆恩。
太监:诸位请起。甄大人,这位是宫中教导礼仪的芳若姑姑,(甄嬛行礼:姑姑安好)好伶俐的小主啊,甄大人好教养。
甄远道:谢公公夸奖啊。
太监:哪里,方才领着另一位教引姑姑去夏常在家,那可是看了好大的脸色。
芳若(跪):奴婢芳若参见莞常在、安答应,两位小主吉祥。
甄嬛(上前扶起芳若):姑姑身份贵重,在教导礼仪期间不必行大礼。我怎敢受姑姑的礼?
芳若:小主客气。
甄母:公公辛苦了,这几日天气还有些热着呢,(送上银票)劳烦公公走这一趟。
太监:夫人好生客气。对了,这芳若姑姑入宫年久,打从康熙爷的时候就教导小主们的礼仪,两位小主一定要好好地多听姑姑的教导啊。
甄嬛:多谢公公指点。
太监:这既然安小主和甄小主都住在一起,那再请别的教引姑姑来同住也不方便,劳烦芳若姑姑一同教导着,这两位小主也有个照应。
芳若:应该的。
甄母:请公公到前厅坐坐,喝口茶。
太监:甭了,这还得去下家呢。
甄远道:那公公请。
太监:嗯,走了。
甄远道:好。(送出)
芳若:两位小主,此次入选的秀女共八位,是分两批入宫的,按照先满蒙后汗的规矩,甄小主、安小主以及济州协领家的沈贵人是同一日第二批入宫的。
甄嬛:济州协领家?(转向安陵容)眉姐姐是贵人!
安陵容:啊,那该恭喜眉姐姐了。
甄嬛:是啊,咱们三人即可晚一点入宫,且彼此相熟,入宫后互相也可有个照应。
安陵容:嗯!
第32幕
(翊坤宫。华妃正享受按摩)
华妃:真有这么张狂的女子?
颂芝:夏冬春仗着颇有出身很是张狂,如今又封了常在,听说昨日教习姑姑去时,还听了一顿教训呢。
华妃:如此说来,想必有几分姿色。还未入宫就欺凌旁人的,本宫倒要会一会。诶,听说选秀那日有秀女拦她,是谁?
颂芝: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的女儿叫甄嬛。皇上似乎很是中意,也留用了,封了常在。
华妃:往后这宫里可就热闹了。告诉夏氏的教习姑姑,既然人家不识抬举,也不必姑姑用心教了。
颂芝:娘娘不说,想必教习姑姑心里也有数。(华妃冷哼)
第33幕
(养心殿)
皇帝(奏折往桌上一甩):都跟朕哭穷。年年征税年年欠,哪个省份欠朝廷的钱粮都有几十万!国穷,百姓穷,那银子都到哪儿去了!(拍桌子)
苏培盛:皇上息怒。皇上,奴才琢磨,这银子那么好的东西,自有它的去处。皇上没听说,现在是千年田八百主啊。
徐进良(入):请皇上翻牌子。
皇帝:没传你进来呱噪什么。
徐进良(跪):皇上,这时辰到了呀。
皇帝:就欣常在吧。
徐进良:奏明皇上,常在小主的绿头牌挂起来了,只怕是这两个月都不能翻牌子了。
皇帝:为什么!
徐进良:华妃娘娘说,常在小主自上次小产之后,身子尚未痊愈,所以不宜侍寝。
皇帝(闭眼吁气):华妃还是那么爱使小性子。罢了,就让欣常在好好养着,朕就去华妃那儿吧。
徐进良:嗻。
第34幕
(翊坤宫)
太监:皇上驾到!
颂芝(跪迎):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
皇帝:你们娘娘呢,怎么也没出来迎接朕?
颂芝:回皇上的话,娘娘今天身体不舒服,早早就就睡下了。
皇帝:这么早就睡下了?(往里瞅着,提声)既睡了,那朕便回去了,该去看看齐妃和三阿哥了。
华妃(拨开帷帐):要是走了,以后就别进翊坤宫的门。
皇帝:矫情,愈发小性子了。
华妃:皇上有日子没来了,怕是把世兰给忘了吧。
皇帝:胡说,除了你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人,敢在朕面前这般无礼。(深吸一口)好香啊。
华妃:皇上独独赐予臣妾的欢宜香,臣妾日日都用。
皇帝:对了,朕就是喜欢这个味道。别人都没有。(华妃勾起皇帝的腰带)
第35幕
(甄府)
芳若:咱们百姓府里都有自己的主子,紫禁城里也是一样。不过正经主子只有三位:太后、皇上和皇后。其余的嫔妃都只能称作小主,这是不能错了嫡庶尊卑的规矩的。好比华妃娘娘,再得盛宠,也只能称作华小主,放尊敬了说,叫一声华妃娘娘。
甄嬛:娘娘?
芳若:不错。可是娘娘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能担当得起的,那得是一宫的主位,还得是嫔位之上才行。成了主位,才能居主殿,掌管一宫事宜。主位都是有定数的,不过贵人、常在和答应可以要多少有多少。
安陵容:那我是最末的答应了?
芳若:错了,答应不是最末的,最末的一等是官女子。
安陵容:我只听说外头有九品芝麻官,原来宫里还有九品芝麻小主。
甄嬛:什么是官女子啊?
芳若:官女子啊,实际上和宫女差不多,不过是能伺候皇上过夜的宫女。如果皇上喜欢,就可封为答应。祖制宫女进封是要一级一级来的,是不能越级进封的。
第36幕
(翊坤宫。华妃正享受捶腿,周宁海引黄规全入)
黄规全(跪):娘娘,奴才给您请安。
华妃:起来吧。
黄规全(起):是,谢娘娘。娘娘,皇后那边拟好了新进宫小主们所住的宫苑,让奴才念给娘娘听,娘娘若觉得不妥再改。
华妃:说吧。
黄规全:满军正白旗富察贵人住延禧宫,蒙军镶红旗博尔济吉特贵人住钟粹宫,汉军镶黄旗沈贵人住咸福宫,汉军正蓝旗莞常在住承乾宫——
华妃:等等。莞常在?
黄规全: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的长女。这次入宫的小主里头,就给她赐了封号,只是位分不高。
华妃:是选秀时能说会道的那个吗?
黄规全:是,娘娘圣明。
华妃:这承乾宫可是皇上分给她的?
黄规全:皇上不管这个,都是皇后娘娘定的。承乾宫可是个好地方,又宽敞华丽,离皇上的养心殿又近。
华妃:皇后倒惯会讨皇上喜欢的,皇上赞一句好,她就忙不迭的捧上去。人老珠黄,就想着安排年轻的候着。让她住承乾宫,想让她独承乾坤恩露吗?
第37幕
(甄府)
芳若:再说说咱们当今的皇上吧。皇上是先帝爷的第四子,早年封为雍亲王,在王府成的婚,娶的是当今太后的表侄女乌拉那拉氏。福晋温柔娴雅、深得人心,又与皇上恩爱非常,不过大婚后三年福晋难产离世,连刚出生的小阿哥也没能保住,皇上至今都十分伤心,追谥福晋为纯元皇后。可见咱们皇上长情。
安陵容:那现在的皇后——
浣碧:听说当今的皇后是庶出?
芳若:有福之人是不分嫡庶的,皇后娘娘人品贵重、母仪天下。
浣碧:奴婢失言了。
芳若:皇后娘娘是纯元皇后的亲妹妹,当时太后赐她为侧福晋,纯元皇后过世,侧福晋继立为福晋,皇上对她倒是十分地敬重。
第38幕
(翊坤宫)
华妃:其他修缮好的宫室还有吗?
黄规全:有是有,从前芳贵人住的碎玉轩,地方倒还干净雅致,就是偏了点、远了点、小了点。
颂芝:何止小啊,还有一个旧戏台子搭在那儿呢。要不是因为先帝嫌那儿听戏远,也不会把碎玉轩打发给那些不得宠的嫔妃住啊。
黄规全:而且地方还不吉利。
华妃:不吉利?不就是芳贵人小产过又被打入冷宫吗?有什么可忌讳的。让她住进去,保不齐还能像芳贵人似的怀上龙种,那皇后还不更高兴了。
黄规全:是。
华妃:碎玉轩还有谁住着?
黄规全:空着呢。
华妃:去收拾收拾,准备迎那位莞常在住进去吧。对了,那个夏氏呢?就是皇上随手一指说有趣的那个。
黄规全:是呢,后来因为她父亲官位颇高,皇后就求皇上也给了她常在的位分。
华妃:照你这意思皇后有意抬举她?
黄规全:这也说不准。
华妃:帮本宫留意着,看是不是皇后那边的人。打发她去跟富察贵人住吧,本宫瞧她还能发横?
第39幕
(甄府)
流朱:可我听说,宫里最得宠的是华妃娘娘。
芳若:不错,华妃娘娘是年大将军的亲妹妹,在王府的时候就是专房之宠。
浣碧:既然华妃娘娘是盛宠,那为何还不是贵妃或者是皇贵妃呢?
芳若:这就是奴婢要说的了,因为华妃娘娘无子嗣。
甄嬛:那华妃娘娘无一子半女已是妃位?
芳若:所以说是盛宠啊。当然这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还是子嗣。实在没有皇子,公主也好,否则一辈子无所依靠。当然了,华妃娘娘年轻体健,又得皇上盛宠,自然是会有生养的。
甄嬛:我听闻华妃娘娘倾国倾城?
芳若:汉军旗的翘楚。莫说汉军旗,就是满蒙八旗都放在一块,都不及华妃娘娘凤仪万千。
安陵容:所以宠冠六宫?
甄嬛:李白说过,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第41幕
(甄府)
甄母(泪):常听人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如今也轮到自家身上,你此去要多多心疼自己,后妃间相处更要处处留意,不要与人争执起事端,尤其是如今宫里最得宠的华妃娘娘。将来你若能有福气做皇上宠妃自然是好,但自己的性命更紧要。
甄嬛:女儿自会懂得分寸,不叫父亲母亲挂心。(拉着玉娆)姐姐不在,你要替姐姐多多侍奉父亲母亲,知道么?
玉娆(泪):玉娆知道。
芳若(入):小主,时辰已经不早了。
甄嬛(给父母叩首):嬛儿要走了,父亲母亲要多保重。(甄母哭)
记得采纳哦亲
康熙皇帝对姚启圣说的话,是不是某
康熙:“姚启圣你的罪不在其行,而在其心!”
姚启圣:“皇上的话让罪臣……”
康熙:“你装,你太会装了!姚启圣,你心中有太多的恨,你愤世嫉俗,你藐视朝廷官员,讥讽皇亲国戚,你让许多人拿你没办法,你不是不能做官,你是蔑视朝廷官员,所以你宁愿在荒原喂马,也不愿入朝做官,对吗?”
姚启圣:“皇上骂的好,骂的好!”
康熙:“姚启圣啊!其实朕早就知道,你内心的根源是什么?你是死守着你们汉族的王道,始终认为,我们满清人为蛮夷草寇,就说现在吧,虽说你跪在朕的面前,但是你的心里未必瞧得起朕!你认为我们满人,配不上你们的孔孟之道,配不上你们的黄河长江,满人吗,满人的骏马弯刀,只能呈一时之雄,远远比不上你们汉人的五千年文明,朕如果说错了,你可以反驳。”
姚启圣:“皇上所言,可谓入骨三分,罪臣好多年没听过这么知心的话了!罪臣确实如皇上所言,罪臣无话可说。”
康熙:“朕最恨的是你这种人,最没办法的也是你这种人。朕在心里已经杀了你一千次了!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不能杀你,无论你将来是否为朕所用,朕都不能杀你。”
姚启圣:“从古至今暴君杀人,圣君不杀人”!
康熙:“那圣君都干什么啊?”
姚启圣:“圣君诛心,皇上是圣君!”
康熙:“明珠啊!你说的对,这只赖哈摸的嘴,还真刁毒!”
明珠“姚启圣,圣君既诛心,也杀人!
”康熙:“说的对!姚启圣,明日养心殿经筵日讲,朕请你登堂入坐,朕愿意和你论一番儒学道学理学还有禅学,由你点题,不管是孔孟老庄还是易经杂家,朕都奉陪你!”
姚启圣:“臣不敢!臣早就听说,自皇上登基以来,经筵日讲从没断过,即使在平三藩时,也奉讲不误,臣仅从皇上龙撵中的典籍来看,便知道皇上已学通古今,不让任何当代宗。”
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死后到底为什么会被清算?
主要是皇帝和他的反对派想要清算张居正。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万历朝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明神宗万历皇帝十分悲痛,下旨厚葬这一位为明朝呕心沥血的大明首辅,同时赐祭九坛,赠上柱国,谥“文忠”命令锦衣卫高官和司礼监太监护丧归葬,规格不可谓不高,甚至在明一朝也只有张居正有这个待遇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居正)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居正先以六载满,加特进中极殿大学士;以九载满,加赐坐蟒衣,进左柱国,荫一子尚宝丞;以大婚,加岁禄百石,录子锦衣千户为指挥佥事;以十二载满,加太傅;以辽东大捷,进太师,益岁禄二百石,子由指挥佥事进同知。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张居正生当柱国,死谥文忠,张居正达到历代文官的最高峰,在生前他就是左柱国太傅,太师子嗣恩荫为官,在朝中无人能及,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嫉妒恨。他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兢兢业业的治理大明,可谓是呕心沥血,万历皇帝和太后平时和张居正交谈的时候,都是称呼他为元辅或者张先生,表示尊重。
张居正家里万历皇帝送的牌匾都是皇帝亲自书写的:“尔为盐梅”“汝作舟楫”等对张居正十分赞扬,就在张居正去世的前夕,万历皇帝给张居正这样养的称呼“太师张太岳先生”可见皇帝对张居正的恩宠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这段君臣机遇简直可以成为千古美谈。
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天朝局就发生了变化,张居正举荐的武英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被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被万历皇帝罢官了,这可不是突然发事件,只有预谋的,此人是张居正生前推荐入阁的,他的致仕,标志着张居正时代开始落幕。
这只是第一波,很快张居正的老战友冯保也倒台,一场封包开始来临,有人开始不断弹劾王篆曾省吾等张居正一派的人,并且弹劾起来张居正,万历十年(1852年)十二月,御史杨四知,上书弹劾张居正欺负蔽主,揽权树党等十四条大罪,于是万历皇帝下令抄张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此时距离张居正死后仅仅六个月,张居正从天上狠狠摔在了地上,从皇帝口中的“元辅太岳张先生”变成了“擅权乱政”的小人了,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天枫说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张居正化,二是万历皇帝比较贪财。三是稳定朝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万历剧照
下面天枫说带领大家来具体看一下。
一、去张居正化
张居正虽然辅助幼年的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可是对于皇帝他没有找准定位,皇帝虽然是自己的学生,可是也是君主,君臣之分还是要有的,可是张居正没有注意这些,而且让皇帝难堪。其中就有这么一则记载。
有一次小皇帝朱翊钧在读《论语.乡党》时,爸“色勃如也”误读“色背如也”,张居正在背后突然厉声的说道,当作“勃”也,神宗悚然而惊,周围的人大惊失色,神宗自此畏惧张居正——《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张居正给幼小的皇帝留下了心里阴影,即使太后见到小皇帝做错事或者不听话,都会说“使张先生闻,奈何?”此时小皇帝心中越发惧怕张居正。朝廷外有张居正把持朝政,宫中有太后和大太监冯保看着小皇帝,张居正他们三人结成同盟,他这个皇帝几乎没有了实权。
等到他亲政的时候发现有张居正在他什么都不用干,也什么都干不了,好像张居正才是皇帝,朝中的大臣都附在张居正之下,朝堂之上只有张居正一种声音,不听话的话都被张居正赶走了,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忍受的。但是张居正党羽遍布朝堂内外,皇帝也没有办法。皇帝年龄少长的时候,有太监整理皇帝所读书籍的时候,发现史书上伊霍那一篇几乎被皇帝翻烂了,可见小皇帝对张居正的忌惮。
好不容易张居正病逝了,皇帝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他发现完全不是那样的,张居正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影响依然在,依然存在这个朝堂之上,甚至还要继续下去。
“余威尚在,言官奏事,尚先称先生太师!”——《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张居正虽然不在朝廷之上了,可是影响力还在,他提拔的那些人还在,万历皇帝将这些人归于张居正一党“江陵党”,这些人都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是张居正的化身,而且很多人身居高位,比如礼部尚书潘晟、吏部侍郎王篆、兵部右侍郎曾省吾等这些人都是张居正提拔或者推荐的,身上带着浓厚的张居正印记,带着张居正的标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居正剧照
张居正虽然死了,但是他们就是活着的张居正,这让万历皇帝十分不喜欢,这个国家是他的国家,不允许张居正和张居正们存在,所以首先拿张居正的代言人开刀,先撸掉了大太监冯保,然后再将潘晟给拿下,虽有让人弹劾王篆和曾省吾等,这些人全部都被罢官,明史记载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这样一番清理,万历终于掌握了大权,完成了他的去张居正话,再也没张居正能够掣肘他,他的第一个目标完成了。进而就开始多张居正本人进行清算了,将生前或者死后给他的一切荣誉全部都要给剥夺,香饽饽成了臭狗屎,张居正的长子也被逼死,甚至皇帝还要将张居正鞭尸,最后一想算了吧,毕竟他辅佐皇帝还是算有功劳的,不能鞭尸了。
在明神宗实录说张居正的是有功劳的然后他威权震住,招致了祸患,可以看得出来万历皇帝就是要在大明王朝去张居正化,将张居正的影响降低。
(张居正)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明神宗实录》
二、万历皇帝比较贪财
皇帝能会缺钱,其实万历皇帝还真的缺钱,内库紧缺不少,他的弟弟潞王要大婚,还要就藩,这些都需要钱,皇帝也等着钱买米下锅呢,这人穷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在这之前万历皇帝已经尝到甜头了,抄冯保家的时候得到了大量的钱财。
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左右亦浸言保过恶,而四维门人御史李植极论徐爵与保挟诈通奸诸罪。帝执保禁中,逮爵诏狱。谪保奉御居南京,尽籍其家金银珠宝巨万计——《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当时冯保张居正和李太后是明朝的三驾马车,李太后不说了,冯保有巨款那张居正有没有呢,抄了冯保的家有这么多钱,那张居正只能比他更多吧。而且他想什么来什么。当时一个叫做羊可立的御史上书说“己故大学士张居正隐占废辽府第田,乞严行查勘 ” 而且辽王妃也说他们家的钱当时全部都入了张居正的口袋里。
御史羊可立复追论居正罪,指居正构辽庶人宪节狱。庶人妃因上疏辩冤,且曰:“庶人金宝万计,悉入居正。”——《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说的有板有眼的,那就好办了,这些钱都是你贪的,不应该给你,应该属于我皇帝的,于是万历皇帝就让锦衣卫们将张居正的家给抄了,弄得鸡飞狗跳最后从张居正家里得到了多少钱呢,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得到这些还不满,当时要让张家人招供,存在外面的银子,他的长子最后无奈说有三十万金存在曾省吾那里,导致曾省吾被杖毙。
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明史》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这些钱最后都进了万历皇帝的内库,说万历皇帝贪财还有一个佐证,说的是万历皇帝抄家就是为了钱财,说每当我将抄家的宝物给皇帝的时候,他就很高兴。
“至尊呼我为儿,每观没入宝玩则喜我。”——《明史.李植传》
万万后期广派矿监税使到全国敲诈勒索更可以传证。孟森先生指出:“帝王之奇货,从占无若帝者”。所以说万历皇帝贪财在帝王中都不多见,他从冯保那里得到了大量的钱财,自以为也能从张居正这里得到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抄了张居正的家,这些也能说的过去,毕竟你都死了,我还怕你干什么。
三、稳定朝局
稳定朝局跟清算张居正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而且关系大了去啦!张居正在位首辅的时候,内阁已经成为实际上的行政中心,六部完全对他俯首帖耳,对于敢于违背张居正的人,都霸道的张居正给夺职罢官,现在张居正死了,这些人开始旧账重提,再也没有一个像张居正一样的人物了,为了稳定朝局,万历皇帝必须要做些什么,拿已经死去的张居正开刀一方面能震慑住那些一心跟着张居正的人,另一方面让那些曾经因为张居正贬职罢官的人对万历皇帝感恩戴德,这样朝政就彻底稳定下来。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这些还是张居正当初教给万历的,想不到用在了张居正自己身上。
万历帝在抄了张居正的家后,张居正的罪状给彻底定下来了:
“张居正诬蔑亲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亩,假以丈量遮饰,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斫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俱令烟瘴地面充军。”——《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这一位明朝的改革家,延缓大明灭亡的首辅终于被他的学生皇帝给定为罪臣了,成了臭狗屎,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不过此时大明朝也日薄西山了。而万历皇帝在清算完老师之后的三十六年后也去世了,留下明朝一堆烂摊子,甚至有人说明朝亡于万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居正生前在朝廷权力特别的大,并不是一位好官,贪污受贿,肯定要被人清算的。
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墙倒众人推。主要是皇上不想留他了,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各种罪状拿出来,他也没办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因为他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无法预测将要发生的事,因此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文章标题: 古代皇上下旨后,罪臣真的会喊皇上饶命之类的话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8663.html